登陆注册
5823800000008

第8章 社交网络大并购

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社交明星正在接连上演并购好戏,它们有何不同又有什么联系?

《财经天下》周昶帆 张兵 杨蕾 陈旭

2014年 2月19日,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价格收购WhatsApp。后者是一个类似微信的移动通讯应用,它拥有4.5亿用户,是欧美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马克·扎克伯格希望通过一次收购来解决Facebook面临的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由Facebook的成功造成的。它已经从一家很酷的硅谷初创公司发展成市值1680多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成功的代价是它在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与之相反,WhatsApp这样一家有潜力的公司,则以更简洁的形式聚集起了用户的关系链。另一个问题是移动互联网焦虑。Facebook该如何在移动时代延续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优势:怎样把这个社交网站带入手机,原有的形式能否直接照搬?

收购WhatsApp之后,至少在短期内,Facebook的这两个焦虑可以得到适当缓解。它仍然会是地球上用户数量最多和最具吸引力的社交网络巨头,无论在PC端,还是在手机端。回顾过去Facebook进行的历次收购,马克·扎克伯格都在围绕着更好地将世界连接在一起的使命进行。这是他创办Facebook的初衷,也是他至今仍在努力推进的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投资布局。市值接近1500亿美元的腾讯控股是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络。在中国,它拥有PC时代用户数量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QQ,以及移动时代用户数量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微信和手机QQ。在拥有用户过亿的腾讯应用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微信——它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赞美。微信正在成为一艘移动端的航空母舰,正在搭载越来越多的功能和业务,从手机游戏到移动支付、再到电子商务。腾讯创始人和CEO马化腾曾经非常自豪地宣称,凭借微信,亚洲的互联网公司终于冲到了全球科技公司的前端。

但是腾讯的投资与收购却有着全然不同的路线图。它的几次最引人瞩目的投资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在搜索领域对搜狗的投资;在O2O端对大众点评的投资;如果传言属实,在电子商务领域对京东商城的投资;以及在网络视频领域对另一家传闻公司的投资。

似乎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同时被恐惧和贪婪驱使着:出于对竞争对手的恐惧,和另外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百度一样,它在搜索和电子商务上都布下重兵;出于对未来的贪婪,它又无所不涉,游戏、支付、电子商务,围绕着它所称的“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愿景,腾讯要涉足其中的方方面面。不同于Facebook,腾讯的投资和并购,并非为了更好的连接彼此,而是要在其海量用户的基本消费中扮演关键角色。

回到我们的被访对象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腾讯不去收购WhatsApp?手握亚洲最大的移动通讯应用微信,如果再买到欧美最大的移动通讯应用WhatsApp,腾讯将会是当之无愧的移动社交之王。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WhatsApp会拒绝腾讯,因为WhatsApp的创始人并不希望在自己的应用上搭建过多功能,就像今天的微信那样,他们希望维持简洁,哪怕这意味着只有靠向用户收费来维持商业运营;第二,腾讯对自己的微信有着强烈的信心,认为(如果需要的话)自己可以凭借微信进入欧美市场,而无需花大价钱去收购一个已经拥有4.5亿用户的同类产品;第三,这本来就不是腾讯的逻辑,这家中国网络巨头,更醉心于围绕着微信进行平台上的各种投资,如游戏、内容、支付和电商。

Facebook和腾讯,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利用不同的投资和收购战略,正在走向不同的未来。

企鹅的野心:无尽的微信

在成功把PC海量用户延续到手机上后,腾讯正通过并购修筑长城,并把QQ时代“吃干榨尽”用户价值的策略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014年2月19日大众点评的战略发布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不可避免地被问及“腾讯将投资京东”的传闻。一向善于应对的刘炽平回应得躲躲闪闪:“这是点评的主场,毕竟是点评的活动,大众点评是主角,我们是来当配角的,就不谈论这个传言了。”当记者再次逼问“那就是不否认”时,刘炽平才回答“No comment”,意为不予置评。

这一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腾讯将战略投资大众点评。腾讯获得大众点评20%的股份,而大众点评继续保持独立运营。早在发布会之前的周末,腾讯将入股大众点评的传闻就在业内传开,而同样让人意外、疑惑以及产生丰富想象的是,腾讯将投资电子商务网站京东的传闻也开始出现:腾讯将易迅并入京东,持有京东的股份,放弃自己做易迅。

投资并购交易频繁、传言甚多是最近一年互联网领域的特点,而腾讯这家市值达到11063亿港币的超级大公司频频成为消息最终坐实的交易主角。在2014年2月份,腾讯与其他两家机构一同投资了在线旅游网站同程网5亿元人民币,而早在2012年,同程网在B轮融资中就获得过腾讯投资。2014年1月份,腾讯联合其他机构投资了嘀嘀打车1亿美元。2013年9月份,腾讯剥离出自己并无起色的搜索业务,将其合并进搜狗,以换得搜狗36.5%的股份。

这一连串并购与腾讯凭借微信获得“移动互联网船票”几乎同步,二者叠加在一起势必将深刻影响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某种程度上,投资大众点评网的案例是解开腾讯并购逻辑的一把钥匙。

并购,获得船票之后的必然

腾讯与大众点评的投资接触最早可以回溯到2008年,当时刘炽平就曾经与大众点评CEO张涛探讨过合作乃至投资的可能性。张涛给出了否定答案:“并不觉得在PC端二者合作有大的化学反应。合作可以给大众点评带来流量,但是大众点评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来,不要它也OK,可能就少20%的收入。”

然而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个转机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具备了国民级应用——微信。“这跟微信的发展有关系,微信把朋友圈、微信支付建起来了,有了地理位置关系和移动流量,而且两家用户群比较相近。我觉得微信是一个关键点,这里面能够有很大的化学反应,这是我们能够走到一起最大的原因。”张涛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中,腾讯微信确实是一个最大“变量”。微信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以及一套移动时代的用户关系链,它正在重现QQ在PC时代的那种航空母舰的角色,搭载更多的业务。它意味着一个能带来流量和无所不包的平台级超级应用。

马化腾却未因此高枕无忧。在2013年初,马化腾指出互联网由PC端往手机端的迁徙不是“到来了”,而是“压倒性地到来”。他不愿认领外界给予微信“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说法,充其量只是“站台票”,并称他本人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注定了腾讯的发展路径。

在过去的二十年,腾讯的商业模式简单讲就是圈住最大体量的用户,然后把用户价值变现——其超过一半收入来自游戏,三成是虚拟道具、会员这类增值服务,一成是广告,一成是电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也是同样的逻辑:在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用户平台后,它需要不断嫁接那些能变现的工具。而最为热门的O2O既是入口也是变现出口,是其一贯建立“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梦想的重中之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本地生活服务既是信息服务,也是消费服务。从消费决策到支付,各个环节和场景自然地融合连接起来了。这并不像 PC互联网时代,各个场景因设备的局限而被分割。而微信则掌握了移动时代海量用户的关系链。大众点评放入其中,就会产生新的不同于PC时代的“化学反应”。

在微信这个场景下,张涛认为,用户们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生活中的吃喝玩乐。腾讯天然应该接入本地生活服务。此外,对大众点评来说,也能获得微信支付以及用户账户体系,由此将能形成O2O的商业闭环。有了能产生化学反应的媒介,谈判迅速达成协议。“整个过程就谈了两次,”张涛介绍,“我觉得还是一个核心理念的一致,大家利益冲突点几乎没有,大家碰撞之后感觉空间比单方去设想更加兴奋。”就在发布会当日,大众点评接入了微信以及手机QQ。

当然,觊觎大众点评的并不止腾讯一家。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都与大众点评接触过,而选择的主动权在张涛手里。十年多的积累让大众点评在餐饮娱乐方面形成了壁垒,培养出了大量用户上点评看本地商户评价的习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本地生活服务爆发之前,巨头的尝试都遭受了挫折,比如百度爱乐活、腾讯QQ美食等。

美团COO干嘉伟认为,巨头们普遍缺乏的能力是从线上走到线下,这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地动用大量人员细致推进的工作,属于“鼠标+水泥”里的水泥部分。在这点上,百度和腾讯都接连遇挫,唯一有地面经验的阿里巴巴则因局限于B2B部分,也未能很快切入。

所以,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并购成了不二选择。阿里巴巴投资了团购领域的第一名美团,百度在去年控股、今年年初全资收购了糯米团。而腾讯从团购业务折戟到微信中尝试的微信商户和会员卡并没有大范围普及,在这种格局之下,大众点评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凸显。

“巨头们本来稳固的地盘,突然变成了沙子。”华兴资本CEO包凡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感慨说。而移动互联网正是带来最大改变的因素。

除了环境变化让BAT三大巨头产生了恐惧感,更多的是体量相近的竞争对手正从各自领域跳出来,不断跨界——以至于它们越来越像一家公司。大公司对此解释自己的行动是一种“布局”,是对自身业务疆界的重新探索,只是探索的结果还未到明确的时候。而类似UC、美团、91、搜狗、大众点评等中型公司就成为了各个细分领域的“变量”,成为三大巨头纷纷争夺和拉拢的对象,以资本来联姻。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战略投资则是双方合作的保证。张涛认为这里面有中国商业的特色:“投一点,让大家走得更近一点。这是在中国,在美国没有必要做,因为中国投资的话关系会近一点,沟通成本少,大家感觉是一家人了。投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战略关系更好。”

在这一轮竞赛中,马化腾自评“把通信、社交、平台化三者一体”,在“全球都是创新”的微信,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八爪鱼,将触手几乎延伸到移动互联网的所有领域。而仍停留在社交单一领域的Facebook迄今为止的43起并购绝大部分仍是脸部识别、图片分享、数据分析等各种社交应用,直到收购Whatsapp,才在移动通信领域迈出关键的一步。

入口与变现

除本地生活之外,在每一个能形成移动互联网入口和出口的领域,并购大战都在进行。在2013年,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先是入股然后全资收购高德地图,而百度以19亿美元价格收购了91手机助手。对于腾讯来说,QQ和微信虽然已经很强大,但它也没有放过移动时代的所有时髦入口:地图、搜索乃至手机ROM。

智能手机相关领域也成为腾讯并购的重点领域。不过腾讯在这一领域的并购并不太引人注目,因为它并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去自己做手机硬件,而是不断投资、收购与手机系统和管理、安全相关的创业公司。其在移动方面的投资布局涉及魔乐、乐蛙、刷机精灵、刷机大师以及国外的CyanogenMod等。

在这个领域,阿里与百度都有布局。阿里巴巴自己推出了阿里云OS,百度后来推出了百度云OS,也收购了ROM厂商点心。而腾讯也同时采取自己做与投资外部团队的方式,不过腾讯自己推出的TITA并未成功。2012年7月,腾讯投资了ROM厂商乐蛙5000万人民币。

乐蛙COO袁潜龙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说:“手机ROM其实很难有商业模式而言,OS与厂商的合作,预置的OS是不要钱的,都是从用户端变现的分成,例如预置的应用商店、游戏等等,主要是利用海量的用户变现。”

ROM和OS需要海量用户才能玩起来,而且放在大公司手里比创业公司手里更能发挥重要性。

在投资乐蛙以及收购刷机精灵后,曾经获得腾讯投资的刷机大师在今年2月再度获得腾讯千万美元投资。

“刷机大师现在的主力产品是ROOT大师,市场占有率在20%左右,主要竞争对手有360和百度。百度和360份额高主要在于他们有入口优势,这也是我们选择腾讯这样大公司的原因。我们优势在于ROOT大师的成功率,各种机型大概在80%左右,是第一名,要比第二名的360高出20%多,ROOT技术上的优势是腾讯投资的重要原因。”刷机大师CEO王振东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介绍,“腾讯是在花小钱办大事,做防守型进攻。”

在不断修筑用户壁垒的同时,在另一端的用户价值变现,尤其是那些直接接入用户基础消费的场景也是腾讯收购的重要阵地。除本地生活外,电商是腾讯一直试图切入的市场,而游戏则是其天然感兴趣的领域。

2011年,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前景让腾讯抑制不住资本的逐利冲动。腾讯投资部负责人、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志坚曾表示:“腾讯越来越觉得电商是未来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有一种很紧迫的感觉。腾讯必须随着用户的成长而成长。用户在成长,他们的需求在成长,不光要玩游戏,还干别的事,比如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等等。我们就必须让我们提供的服务跟着用户的成长而成长。”

自2011至2012年,腾讯投资了大量细分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想换一个打法与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竞争,比如易讯、F团、高朋网、好乐买、珂兰钻石、五百城3C电器网等等。在此前的电子商务领域竞争中,腾讯自有的电商业务策略在阿里巴巴面前并未奏效。腾讯希望以投资各细分领域前一两名公司的策略来包围阿里巴巴的淘宝与天猫。而现在,一旦战略投资京东达成,则有可能扭转其此前在电商领域的局面。

在同一年,腾讯在游戏领域也开始密集投资,从当时火热的网页游戏到后来的手机游戏。在国内,腾讯投资了银汉科技、游戏谷、苏摩科技等。而在国外的投资布局中,腾讯也大量投资游戏制作厂商和渠道方,其中著名的动视暴雪、Epic Games、Riot等公司均有腾讯投资的股份。

在三大巨头以及360之间的比拼中,腾讯的战略投资就是卡位-进可攻,退可守。“腾讯的投资策略最核心的就是战略价值,大部分案子我们是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并重,但第一位的永远是战略价值。”彭志坚曾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腾讯大多数是战略投资,战略投资的目的是“优势互补、前瞻布局”,对已有业务的补充和提高,对下一步可能做的或者说短期内做不到的进行提前占位。

不同于一般的VC,腾讯投资涉及的阶段从天使阶段到A轮、B轮再到Pre-IPO阶段,甚至艺龙、华谊兄弟这样的上市公司腾讯也有投资。除此之外,腾讯也作为投资风险投资基金LP,投资创新工场和著名的俄罗斯风险投资机构DST。从去年年底开始,腾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打造十个创业基地,邀请创业团队加入。而这种生态圈的打造,也将有利于腾讯将来对早期项目的提前投资。

机会成本

腾讯的并购策略不可谓不激进,但就在几年前,腾讯还因为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亲力亲为进入每一个竞争对手的领域被当作“行业公敌”。笼罩在腾讯阴影之下,那时众多创业中的互联网公司面临的问题都是“生、死、腾讯”。2010年爆发了腾讯与360之间的“3Q大战”引起社会哗然后,马化腾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反思,开始拥抱“开放、共享理念”,投资大量公司,以资本纽带来连结各业务单元与业内公司的关系。现在看来,这间接成就了今日腾讯的并购版图。

腾讯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社交服务领域,它拥有数亿用户,掌握着用户的关系链,而一站式生活服务的愿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得腾讯有了更大的野心和机会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挑战曾经稳定对峙的对手。微信将会成为搅动格局的一把尖刀,而不同于QQ时代的是腾讯的思维,它将以资本手段帮助它实现目标。

不过,那些在腾讯并购搅动的细分市场里,还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腾讯通过资本并购就可以为所欲为。美团COO干嘉伟指出,微信不可能无限嫁接各种应用和场景,他们必须评估这些东西对其核心功能——通信功能的稀释。而为了保证其通信功能,包括O2O在内的应用都被叠加到很多层操作之后——根据他的经验,其实际使用效率会非常低,这给了类似美团这样细分市场冠军继续做大的机会。

而展开视野,在未来,腾讯面对的对手将不仅仅是国内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中美两个社交之王也必将直面竞争。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之后,美团CEO王兴对《财经天下》周刊分析:“腾讯对整个中国互联网有很大的影响,很可能它会对世界互联网有更大的影响,腾讯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它应该把WhatsApp买了,我也听说他们去谈过,那边不愿意卖,这是巨大的遗憾,要不然190亿美元绝对应该买。买完腾讯立刻就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国际化可以节省很多年,错失了可能就永远弥补不了这个损失。”

马化腾并未对这次并购有所评价,但他本人的确对微信的国际化寄予厚望。在2013年4月份的IT领袖峰会上,马化腾主动谈起微信国际化时说:“这辈子能够走向国际化的,对腾讯来说,目前我就只看到微信这个产品。”但在随后的一次表态中,他也提到了他的一点疑虑:“难道这么好的创新机会就落在我们家,落在中国吗?我们有时候在怀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搅动国内格局变化的同时,未来更大的格局也在悄悄形成。腾讯的疆界在哪里呢?

收购下一代

不再年轻的Facebook买下了一个“早期微信”,扎克伯格在用190亿美元押宝什么?

每周五是Facebook固定举办员工问答活动的时间,2014年2月21日这一天很多员工带着共同的疑问准备向他们年轻的CEO马克·扎克伯格提问。就在前一天,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组合收购移动通讯应用WhatsApp。这个价格相当于Facebook自身市值的11%,接近于6个搜狐的市值。

为什么要收购?为什么要以如此高价收购一家创建于2009年、只有50个员工的公司?不仅仅是内部员工,整个行业在震惊和意外之余也不乏这样的疑问。

正像很多硅谷科技公司那样,Facebook在每周五也会借助Mark Q&A的形式,来向员工传达一些关于公司的重要信息。扎克伯格希望在Facebook中能尽力打造他所推崇的“透明”文化,与员工沟通,努力回答任何他所能回答的问题。活动任何员工都可以参加,而那些不在总部办公室的员工则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来观看。

在会上,扎克伯格以Wechat为例来解答疑惑。“整个过程中Wechat被他提到了二十多次。”一个熟悉Facebook的人对《财经天下》周刊说。Wechat是腾讯微信的英文名称,目前它正在推进国际化,希望进入欧美市场,而WhatsApp在通讯功能方面与微信相似,某种意义上说,二者在全球范围内是直接竞争对手。

扎克伯格对他的员工们这样描述收购WhatsApp的前景:“Facebook可以参考微信这样一个移动平台所承载的功能,展望它未来演化出的可能性。看一看微信在中国市场产生的收入,这些都是WhatsApp也可能会做到的,这里面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也许微信的现在就是WhatsApp的未来。

2012年上市的Facebook,近三年的营收稳定增长,从2011年的37.11亿美元到2012年的50.89亿美元,再到2013年的78.7亿美元,但它的业务营收一直比较依靠广告模式,其中2013年广告收入占到90%。相比起来,腾讯的盈利模式则显得更加多样。而微信目前正在探索游戏、贴纸、公众号、电商等多种变现模式。

在解释完理由之后,有员工在问答环节中问他的微信账号是什么,不过他没有正面回答。“WhatsApp的同类产品我都研究过,仔细地研究过每个功能。”

在Facebook上市之后,扎克伯格曾参加美国太阳谷Allen&Co年度大会,当时他曾表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Facebook在手机上呈现出来。

在移动通讯应用领域,亚洲的竞争对手走在了前面。当Kik、WhatsApp还在专注于通讯的时候,诞生于日本的Line、诞生于韩国的Kakao Talk已经开始拓展手机游戏、表情贴纸等业务。而微信则成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航空母舰,正像昔日PC端上的QQ一样,微信利用通讯中形成的关系链尝试搭载各种业务。这其中每一个应用都拥有着数亿用户,因为人们日常的频繁使用而成为“大家伙”。

此次Facebook的收购正是着眼于WhatsApp的用户与产品。WhatsApp活跃用户数为4.5亿人,其中70%的用户每天使用。然而与Facebook自己打造的Facebook Messenger不同,WhatsApp在美国并不算十分火热,它在美国以外却拥有了大量市场。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作者Josh Constine评论说:“WhatsApp在全球移动通讯服务的竞争中领先Facebook太多,后者要么放弃海外移动社交网络这一关键市场,要么就在WhatsApp没成大气候之前花钱把它买下来。Facebook的选择是后者。”

从获得未来移动端的增长潜力以及避免被颠覆角度看,Facebook选择了花大价钱“买未来”。同样的资源,如果投入到Facebook自身之中,很难说它会有胜算能做出同样的成绩。而且,起家于移动端的WhatsApp难以保证将来不会颠覆Facebook甚至被竞争对手收购,从而对Facebook产生威胁。此前媒体一直盛传谷歌曾以100亿美元价格有意收购WhatsApp。

Facebook与谷歌都是广告模式。而致力于连接一切信息的谷歌却无法搜索Facebook社交网站之内的信息。在这里人们频繁使用,相互交流,而广告融入其中。至于同样依赖广告收入的Twitter则采取与Facebook不同的构建方式——Social Media。在广告主、用户以及工程人才方面,Facebook与Twitter也面临着争夺。

WhatsApp还并没有完全释放它的潜力。WhatsApp投资方红杉资本的一篇博客显示,在WhatsApp联合创始人Jan Koum的办公桌上一直保留着他的合作伙伴——另一位联合创始人Brian Acton写下的便签:“不要广告!不要游戏!不要小花招!”在收购之前,WhatsApp一直专注打造纯粹的通讯体验。Jan Koum曾表示:“WhatsApp希望放弃不必要的东西,让人们顺利交流。”不借助广告和游戏盈利,WhatsApp目前依靠用户付费使用其服务的模式来获得收入。未来,Facebook或将促使WhatsApp尝试新的可能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笔收购交易在很短时间内达成。扎克伯格与Jan Koum首次讨论这笔交易可能性是在2014年2月9日周日的晚上,扎克伯格邀请后者到家里吃晚饭。早在三年前,二者就认识并成为了朋友。当晚扎克伯格提议双方合并,“让我们一起将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五天后扎克伯格得到了Jan Koum同意收购的答复,双方继续谈判交易价格与条款。收购之后,Jan Koum将加入Facebook董事会,而WhatsApp的团队将会保持独立运营,仍留在山景城而非搬进Facebook位于门罗帕克的总部内,Facebook将提供它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基于同样理由收购的大项目并非WhatsApp一宗案例。2012年,Facebook花费10亿美元的现金与股票组合收购了创建于2010年10月的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收购之时,Instagram拥有1200万用户,却只有11位员工。在移动端照片分享领域,Intsagram呈现出与Facebook不同的社区活力,用户迅速增长。在对其争夺中,扎克伯格最终战胜了对手——Twitter董事长杰克·多西。双方都与Instagram创始人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而在交易落定之后,杰克·多西再也没有更新他的Instagram账号。

Instagram的案例也被扎克伯格用来说服WhatsApp的掌控者。扎克伯格称:“独立运营这一策略在Instagram非常成功、有效,而且可以使用Facebook的基础设施让Instagram创始人凯文·希斯罗姆(Kevin Systrom)收获了巨大的价值。”Facebook内部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对《财经天下》周刊举例,比如Instagram就不用自己开发“反欺诈系统”,直接使用Facebook已有的成果即可。

然而科技行业总是在变化,即使在社区这个看似已经有巨头站稳的领域内,新模式也不断出现。但Facebook看上的猎物并非每个项目都能成功捕获。2011 年成立的“阅后即焚”应用 Snapchat,因图片、视频观看后自动消失的模式而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至2012年底,Snapchat在数千万用户情况下每日分享照片数达到5000万张,而近乎10亿用户的Facebook每日分享照片为3亿张。2013年,Facebook欲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napchat,然而遭到了Snapchat的CEO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的拒绝,后者还将扎克伯格写给他的信件公开了出来,并称拒绝卖给一家“社交网站”。

收购不成,Facebook在12天内复制Snapchat的模式,推出类似应用Poke,却遭到了失败。事实上,Facebook的用户群体与Snapchat的群体存在差异,在年轻人中,因为父母一代也加入进了Facebook,使得年轻人中产生了一股出走Facebook的趋势。他们把正经照片分享在Facebook上,而朋友可见的却发到了其他地方。

意外的是,Snapchat在后续的融资中,选择了腾讯,尽管马化腾曾表示看不懂。在国内一个活动上,他曾坦言:“美国一个非常火的发送照片的平台,我本来就干这行,但是我都觉得没意思。但12到18岁的女孩子非常喜欢玩,特别火爆。包括我们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我们发现自己有时候在这个行业不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我觉得这是最可怕的。”

在Facebook的潜在收购名单上,还有Tumblr、Waze等大项目收购未能达成。前者被雅虎以11亿美元收入囊中,而后者则被谷歌以10亿美元收购。

历数Facebook以往的收购案例,并不在少数,然而像WhatsApp和Instagram这样十亿、数十亿美元级别的交易并不多。由Facebook集中于2010年以来数十个收购公司可见,绝大多数收购公司都是员工数极少的创业公司,集中在社区基础技术、广告、社交和移动等与Facebook本身业务相关联的领域。这些收购则对Facebook已有的技术和业务体系补上短板。相比收购手段,Facebook投资的公开案例只有3个。

在已有的收购名单上,大部分收购的目的不同于WhatsApp和Instagram。“过去Facebook是以人才性收购为主。”曾经在Facebook工作如今在国内从事天使投资的王淮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对于收购过来的创业团队,收购价格估值“按核心的成员算”,“每个人能达到100万至200万美元,一般不超过十来个人的团队。”

硅谷公司的发展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LinkedIn和Twitter也是类似Facebook这样的,而Intel和谷歌则比较成熟,早期是人才收购,发展到现在收购才是买用户和买产品。”王淮认为:“Facebook不是不想做大收购。第一个基于战略性的收购而非人才性的收购会非常难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人才,但迟早它会做。”

Facebook鼓励自己的员工推荐优秀人才加入。在过去,对人才收购一般是工程师或者公司内的员工看到有优秀的工程师或者团队,如果通过直接招聘不成功,就考虑人才收购,把公司买过来。在收购价格谈判之前,Facebook会对潜在目标公司的员工进行面试,最后由法务和商务成员谈判,报扎克伯格最后批准。

自Instagram开始,Facebook真正开始关注未来。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Facebook为了买未来而收购Intsagram和WhatsApp,它的收购在于买产品和用户,将潜在颠覆力量吸收至自己体内。

31岁的扎克伯格通过收购WhatsApp大交易来为Facebook的未来买下移动和社交领域的一块基石。而关于未来,以190亿美元的高价则展现出了他的魄力。这个社交之王正在迈向成熟,以不同的收购策略来表明Facebook成熟了,在心态上是个真正意义的大公司了。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只差半步;国企根本不赚钱,国企拒绝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催生了高利贷;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背后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国有四大银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所谓国际板,是国资委的另外一个孩子“红筹股”回来圈钱了。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
  • 激荡百年:大国农业

    激荡百年:大国农业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一段历史能像1912年至2012年这样精彩,就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从军阀混战、割据分裂到内忧外患、强敌入侵再到建国统一、繁荣富强的坎坷历程。就在这激荡的百年时光里,中国农业在波动与革新中不断发展,逐渐进入平稳上升时期。在此后的发展中,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中国农业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 人生五大抉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

    人生五大抉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

    人生的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上大学、求职、找对象、做父母,以及健康管理。怎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本书作者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一些在做决策时的基本原则。比如,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来选择职业会带来巨大收益,了解市场如何发挥作用能较少寻找结婚对象时的不确定性,理解外部性原理能帮助你想清楚是否该生和什么时候该生孩子。等等。作者还运用他所主导的一项对美国1800万青少年为期10多年的研究的数据,来证明这些关键选择带来的后果。本书即是一本经济学的通识读本,也是一本具有实用指导性的生活读本,适合20岁左右的年轻人阅读。
  • 镜厅

    镜厅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权威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热门推荐
  • 超级强者引导系统

    超级强者引导系统

    不巧一次奇遇他被卷入了仙侠世界,弱肉强食,王者为尊~百里子墨仰天大笑:“什么强者为尊,不就是间接的仗势欺人,无论是那个年代都是如此,这是无法改变的。”“从现在开始,我会让你们畏惧我。”
  • 萌妻已上线

    萌妻已上线

    古言新书《高冷战将的命格女孩》已经开新,望小可爱们支持。她是个未出嫁的千金。却盘着一头超乎年龄的发髻,她的及腰长发挽住了温柔与坚强。她望着眼前这个英俊的高大男人,他忽然出现在她的生命里,让她不知所措,而且来得汹涌。他的邪魅,他的坏心眼,他的英勇之姿在无形中将她慢慢吸引。她原本已经接受现在清贫的生活,却不想他的出现,搅乱了她的宁静。她越是逃避,他越是汹涌......当一切灾难过后,她决定夺回她失去的一切,才能保护她想保护之人。
  • 算死命

    算死命

    我刚出生的时候,喝了几天狼奶,我把这头狼当妈,我以为我一辈子见不到她,直到有一个女人过来找我……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第4册《帝国的昂扬精神》紧紧围绕“昂扬精神”,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的文学、思想、政治、民众心态,你会看到:汉承秦制,秦确立的帝国模式和帝制模式通过汉的运作,生长得更加繁茂;汉初七十年其实和秦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执行法律上没那么僵硬;西汉盛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信,通过华丽的文字和强有力的行动体现出来;董仲舒的儒学混杂了方士的阴阳五行和谶纬之术;司马迁在讲匈奴问题的时候,用了三篇列传,排序很有讲究……
  • Cuckoo Song

    Cuckoo Song

    Read this thought-provoking, critically acclaimed novel from Frances Hardinge, winner of the Costa Book of the Year and Costa Children's Book Awards for The Lie Tree. When Triss wakes up after an accident, she knows something is very wrong. She is insatiably hungry, her sister seems scared of her, and her parents whisper behind closed doors. She looks through her diary to try to remember, but the pages have been ripped out. Soon Triss discovers that what happened to her is more strange and terrible than she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and that she is quite literally not herself. In a quest to find the truth she must travel into the terrifying underbelly of the city to meet a twisted architect who has dark designs on her family—before it's too late … Set in England after World War I, this is a brilliantly creepy but ultimately loving 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isters who have to band together against a world where nothing is as it seems.
  • 华下逢杨侍御

    华下逢杨侍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大事记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大事记

    本书是为了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而编。本书共分成了七个部分,对中华诗词学会的来源以及机构做了清晰的梳理,并对中华诗词学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要事件做了记录。是记载中华诗词学会大事件的集成。
  • 走进信息化时代(趣味科学馆丛书)

    走进信息化时代(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獒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这本《走进信息化时代》由刘芳主编,为该系列丛书之一,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走进信息化时代》内容涉及信息化领域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有个天使是恶魔

    有个天使是恶魔

    谁说带翅膀的就是天使?它还有可能是烧鸡。谁说纯白羽毛就是天使?它有可能是羽绒服。这些都是谁说的呢?但是天使确实是在人间,只是你们见过吗?断翼的天使又是什么呢?传说中的天使不是头上戴小圈圈的吗?你见过拿小叉叉,笑起来很邪恶,使起手段很恶毒的天使吗?嘿嘿,因为那个本来就是恶魔,天使背后化身为恶魔的家伙——恐怖暴力份子之粱小羽是也!“对!说你呢!我最近手痒痒,给我当个免费沙包吧!”“唉,不要爱上我,我可不是拉拉公主。”“怎么地?这世上没女人啦?都盯着我一个算什么?!”“说SHIT不文明,我说屎屎屎,总行了吧!”为什么哥哥要指定说是个新同学呢?是他?还是他!难不成是他们!?谁才是她该守候的人呢?
  • 天山往事之安常在

    天山往事之安常在

    安常在,是不是耳熟?安比槐之女安陵容?不是啦~~~是安桐和常东在一起了。安与常在一起,安常在嘛。书名看着就自甘堕落,没办法,作者起名无能。说点正经的吧,本书讲述发生在天山的故事。早年前,桂玉生抛弃爱人利兰秋,成立天山一脉,秘密在天山镇压着什么。普通鸭子得到火兰鸟的传承,成为一代巨鸭,束缚在葬桐山,守护着火兰鸟的后代——一颗大金蛋。百介黑龟是大大的反派凶兽,在湖底多年守护着陨落真龙所化的龙魂香树,妄图继承真龙的传承。可孤独,是镇压和守护者的宿命,所以天山会高冷,巨鸭有成,会击破葬桐山,而百介龟则要搞风搞雨。到了这一代,天山一脉镇压的东西将要镇不住了吗?还好,大泽山东都寺慧慈大师三十三座木观音化作三十三方小世界暂且延缓灾难。英雄老去,美人迟暮,这一代少年,谁能接过天山二代硕果仅存的武长霞尊者手中的震山拐?谁又能敲响隐藏天山雪峰的荡天钟呢?少年当热血。男主、女主以及各位配角伙伴和灵兽伙伴,似乎要努力了哦。天山的故事,多年后,会成为天山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