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6800000002

第2章 青铜篇:国之重器,贵压群雄(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寻找石料制造工具和农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自然铜石,叫做红铜,也称纯铜。红铜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但质地较软,开始人们只用这些天然铜铸成小型工具或装饰品。在锻打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金属的特点与性能,为青铜器的创制发明提供了经验。后来,人们发现可以从孔雀石中冶炼出铜。经过长期实践,又发现在冶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锡,可以降低铜的熔点、增加铜的硬度,从而炼出了青铜。青铜就是铜锡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是中国历史朝代歌的前一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合称为青铜文化。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这些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青铜器参与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觥筹交错的宴会、肃穆庄严的祭祀、杀声震天的战场、衣袂飘飘的歌舞,它们都曾经历和见证过。到了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秦汉时冶铁业不断发展,青铜时代趋于没落。但青铜器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朝着工艺品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批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如汉代的铜奔马、长信宫灯等。

我国古代青铜的冶炼铸造始于何时,目前很难判断。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时,蚩尤就是用铜作兵器,使黄帝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在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方面,时代最早的青铜器,是1957年甘肃马家窑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它的发现说明了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就有了青铜制品。夏朝的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商代则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这时已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字,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了铸铜作坊,说明商代青铜制造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使用范围也很广,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兵器、生活用具,都应有尽有。青铜器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和几何纹饰,常见的有饕餮纹、夔、龙、虎、人形纹等。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发展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纹饰中又出现了鸟纹、蝉纹、蚕纹等新的花纹。这时的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大量的青铜容器上,常常铸出三重花纹,衬地用云雷纹,上面凸起兽面纹,主纹之上又加几何纹等。器内有时还铸出字数不等的铭文,颇具时代特征。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也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很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

青铜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为后世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并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这些铭文字体优美奔放,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青铜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金戈铁马早已消歇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们也成了历史陈迹,而这些青铜器,几经沧海沉浮,再次出现在后人面前,拂去那斑驳的锈迹,我们依然能看到它们昔日的光彩。

司母戊大方鼎

——我国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造型、纹饰和工艺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先被日本侵略者觊觎,后作为送给蒋介石的寿礼运往南京,在战火硝烟中几经辗转,于数千年后又写出了一段传奇往事。

远古王朝的历史信物

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珍贵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因此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司母戊鼎为方形深腹,上有一对立耳,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不相同。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之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口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鼎因此而得名。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铸品。关于大鼎腹内的三个铭文“司母戊”,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司”就是祭祀的意思,“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这是文丁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的一个专用鼎。

司母戊鼎是我国殷商时代青铜器的代表,光谱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鼎的成分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分基本相同,其合金成分分别为: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与《周礼·考工记》中“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相符。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考古工作者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大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人们担心大鼎被日寇掠夺,便把大鼎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补铸完整)。司母戊鼎出土后,先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解放后称南京博物院)。国民党政府曾计划将此鼎运往中国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难于搬运而放弃。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外形被博物馆定为馆徽标志,并成为镇馆之宝。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原鼎的复制品,真品早已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起来了。

发现之旅

2005年9月19日,阔别故乡59年的“青铜之冠”、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大方鼎回到家乡安阳“省亲”。在展览的帷幕拉开之前,一扇尘封了六十多年的记忆之门首先向世人敞开,讲述了司母戊鼎的发现之旅。

武官村是一个小村庄,在安阳市郊区。因为在这里先后发掘出了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王公大墓,这个小村庄早就远近闻名了。当年发现大鼎的吴培文老人就住在武官村一个朴素的小院里。据老人回忆,自从安阳小屯一带发现大量甲骨文以后,前民国政府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发掘。1937年后,由于日寇的入侵,发掘工作被迫停止。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生活艰难,饿得没了办法,突然想到脚下是块宝地,于是结伙儿到地里去挖“宝”,再把挖出来的东西贱价卖给时常在这一带出没的古董商。

1939年3月初的一天,吴培文的叔伯哥哥吴希增(已过世)漫无目的地在野地里“探宝”。吴希增接了两根杆,打到约13米深的地下,杆子碰到了水脉。再往下,他觉得探杆好像碰到了硬东西,拔出来一看,探杆卷了,探杆头上还带出来些铜锈。这一发现让吴希增激动不已。他赶快找到吴培文,两人商量后,决定找几个人,夜里偷偷去挖。当天晚上,他们找来了十七八个大小伙子,按吴希增白天所做的标记,他们挖出了一个大土坑,透过微弱的灯光,隐约看到坑底躺着一个巨大的青铜炉。众人七手八脚地向四周破土,当青铜炉的“面纱”终于被揭开,天光开始放亮,一群人隐蔽好现场,约定次日晚上接着干。

第二天晚上,他们又奋战了一夜,大鼎只上移了一小段。尽管大家小心谨慎,但消息还是让武官村所属的第十区区公所知道了。区公所的头头闻风赶来,表面说大家乡里乡亲的,还是派一个排来保护的好,实际上这一个排的人都要“分红”。于是,在大坑周围,每50米远就设一个岗。

到第三天夜里,他们又换上新绳子,用了三匹牲口,忙活了一夜,大鼎终于得见天日,他们秘密把鼎运回村里,埋藏在吴培文家院子里的一个粪堆下面,上面用柴草盖好。十几天后,因为有人走漏了消息,挖出宝贝的事被驻守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长黑田荣知道了,他说要来看鼎。想转移已经来不及了,村民都为大鼎捏了一把汗。

一天夜里,黑田荣坐着小汽车来了,他也算有些见识,一眼就看出是宝物。等他走后,村民们忐忑不安,不知道黑田荣接下来有什么诡计。过了几天,日本宪兵队、铁道警备队,还有皇协军共100多人又来了。吴培文一见这阵势,撒腿就跑。可能是黑田荣说错了地方,这群强盗把吴培文家翻了个底儿朝天,没有找到“大炉”,只好走人。

没过几天,当时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古董商肖寅卿闻风而来。他拿出放大镜,从鼎耳一直仔细地看到鼎足。大家沉不住气了,催促他说个数儿。肖寅卿奸诈地一笑,出价20万光洋。

当晚,他们按肖寅卿的要求,想把大鼎分解了,开始用锯条锯,折腾了一夜,连大鼎的一根腿都没有锯下来。有人就拎来大铁锤,垫上被子往鼎上砸,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只鼎耳被砸了下来!由于害怕再把日本鬼子招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扒掉西屋马棚地上的牲口粪,挖了一个深坑,把“大炉”重新埋入地下。

不久,上次没得手的日本人再次来到武官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吴培文家院子前后通街,他躲过一处岗哨,直奔村外,躲进了挖沙的大坑里。

说来也巧,下午3点左右,刮来一阵狂风,天昏地暗,刮得人睁不开眼睛。这次日本人又无功而返。吴培文回村一看,他们把西院马棚误以为西屋马棚,又翻了一个底儿朝天。挂在墙上的照片也被全部拿走了,看来自己已经成了捉拿对象。他找了几个人,连夜把“大炉”转移到自家放草料的东屋埋好,只身逃命去了。

村里人知道日本鬼子不会罢休,于是想了个“调包”记,把以前挖掘的一只没有人要的破罐子,用麻袋裹起来放到床底下,搪塞了他们。从此以后,吴培文有家不能归,在外地辗转生活了两年,又跑到徐州、蚌埠、淮南、南京等地流浪打工。抗战结束后,吴培文才回到故乡,当初参与挖鼎的几个人又开始合计怎样把鼎卖出去。1946年6月,当时安阳县政府的一位陈参议得知大鼎的下落,他威逼吴培文等人把鼎上交政府。

当时出版的《民生报》载文说,7月11日夜,陈派人“至该村掘至终夜,于12日早晨将古炉用大马车运县存放古委会内”。此文中“古炉”就是司母戊大方鼎。当时的古物保存委员会设在安阳市老城县东街4号的萧朝庙内,一时间男女老少争相参观,盛况空前。当时驻扎在新乡的国民党第31集团军司令长官王仲廉听到传闻,时值蒋介石六十大寿,王仲廉正在发愁送什么礼物好,得知此事,正中下怀,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司母戊鼎又连夜被运到了南京,存放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博物院。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

南京解放时,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国民政府试图将它运走,但因为太重,搬运不便,只好放弃。后被解放军发现,移至南京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即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入藏历史博物馆,保存至今。

趣味链接一:说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饮食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历史戏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凯撒征伐过程中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发生的种种故事,杰出的剧作家萧伯纳在《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里塑造了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妙语连珠的对话,以寄托萧伯纳的政治理想,讽刺当时欧洲帝国主义蔓延全球的动荡现实。《卖花女》里,伊莉莎应允了语音学家息金斯的实验,摇身一变,如出名门。萧伯纳借《卖花女》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卖花女》在1912年出版发行之后,立即获得成功,于1956年改编为舞台剧在百老汇上演,于1964年改编为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并获得八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杨宪益译本充分还原了萧伯纳犀利而诙谐的语言风格,表现力极强。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热门推荐
  • 新材料:你不知道的秘密(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新材料:你不知道的秘密(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新材料:你不知道的秘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式活泼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新材料“王国”的有关知识展示给读者,向公众描绘了一幅纵贯古今的新材料全景画,带你领略精彩纷呈的材料风采,探秘奥妙神奇的材料世界。本书由李英丽编著。
  • 将门嫡女

    将门嫡女

    诸葛夕颜,诸葛后人,神门门主一场恶斗之后,她穿越到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嫡女,废物三小姐宋珩。一朝醒来,她不再怯懦,走上强者之路。面对阴险的二娘,恶毒的姐妹,冷漠的父亲,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保护哪些爱她的人,打压哪些居心叵测的贼人,告诉这个世界,谁说女子不如男!十四岁名动天下,绝世倾城,白衣蹁跹,宋家阿珩,倾世无双。本文结合女强,宅斗,宫斗,结构复杂,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 我的极品女总裁

    我的极品女总裁

    好心提醒走光,结果却反被认定耍流氓,倒霉男人王文在电梯里不经意占到了美女上司陆薇的便宜,本以为要遭殃的他,却意外获得了这个霸道女人的赏识,一次醉酒后的接触,竟然让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暧昧不清……
  • 魂煞萦魂锁

    魂煞萦魂锁

    《萦魂锁》??——黑暗奏响高歌,被它吞噬的苍穹,你能否听见,有一场疯狂的宴会拉开帘幕,又是否闻见,空气中弥漫的血香????
  • 至尊天牢

    至尊天牢

    一个被放逐的灵魂,一个被胁迫的意识,被安排到一个能够修行的地球上,开始了他的晋升之路。本书以轻松搞笑为基调,从主角的视角逐渐揭露充满玄幻的世界。
  • 爱在星光之外

    爱在星光之外

    白天,他是闪耀舞台上万人瞩目的超级巨星;夜晚,他是夺权之战中运筹帷幄的集团太子爷。是机缘巧合的偶然,也是逃脱不了的命运,邂逅了他生命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黎舞子。“牧辰风,你是故意的?你设了这个圈套,逼我就范!”“嗯。”“……”“你的心,我志在必得!”“好,我承认,你赢了。”【1v1双洁】【甜宠暖文,不含虐的成分】【高冷傲娇×古灵精怪】
  • 盛世锦妆

    盛世锦妆

    古有四大发明今有四大邪术,邪术在手天下我有!这年头性别都能换,还有啥不能玩的?一朝回古代,白锦妆借着妙手红妆,妆出锦绣繁华。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回虫

    回虫

    对战的真·穿越大jun穿越至异大陆,恰巧遭遇了大陆土著的国战。两个世界的人们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奉为真理,于此,在异界的大jun们打成一团...4600年后,一位平平无奇的毕业大学生也加入了这潭浑水...
  • 喜欢撒娇的男朋友

    喜欢撒娇的男朋友

    为了追求念念不忘的初恋女友,余天无所不用极其,撒娇卖萌求关注。结果偶然发生的一场意外,等他再次醒来时,竟然变成了初恋女友身边的狗?我的天,这日子还能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