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3300000003

第3章 文学大家(3)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任从政八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被调回京城,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444)死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刘勰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因文采卓绝而出名。他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该书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共计37000余字,分10卷50篇,书从内容到思想上都有超越前人之处,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钟嵘

钟嵘(约468—约518),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的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在《诗品》中,钟嵘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品评诗歌的标准。他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等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标准。《诗品》的出现,和当时诗歌创作的发展、清谈和品第人物的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系。

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作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王勃自幼生长于书香之家。

才华早露的王勃14岁就应举及第,乾封初年(666),王勃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章也很负盛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杨炯

杨炯(650—692),初唐著名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因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上,世称杨盈川。

杨炯诗作不多,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均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他作的《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也就是他认为王勃的才华并不足以位居四杰之首,倒是卢照邻的才学远胜于他。当时评论者也大都这么认为。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人的作品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不仅善于诗文写作,对书法的品位也很高,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而且他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阔,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705—707),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他的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为《代答闺梦还》;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作者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阵子昂举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他曾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亲年世已高,陈子昂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去世。守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其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唐代初期的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陈伯玉集》传世。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代有名的贤相。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诗歌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同时,张九龄的诗风对岭南诗派的开创也起了启迪作用。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袭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但到了他的曾祖父时已经家道中落。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

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的诗虽只流传下6首,但这寥寥数首,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所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因他一生未曾入仕,世人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与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空洞贫乏。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李颀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他的边塞诗、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

他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边塞诗,善于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情调悲凉沉郁,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二是描写音乐的诗篇,通过记述当时西域传入的新乐曲,展现唐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三是寄赠友人的作品,着力描述有才能而不得志的人物,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四是展现修道的生活情趣,但是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名重一时的著名诗人,当时即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和李白、孟浩然、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一带。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七绝圣手”的名号。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全唐诗》对王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七绝诗尤为出色,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同类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深歌与谣曲

    深歌与谣曲

    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二七年一代”诗人群体的代表人物。他将诗同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性地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形式多样,词句形象丰富,民间色彩浓郁,易于吟唱,显示出超凡的诗艺。他的诗歌作品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洛尔卡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深歌》、《组歌》、《歌集》和《吉卜赛谣曲集》是其第一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本书选取诗人创作前期的代表作,包括《诗集》、《深歌》、《歌集》、《吉卜赛谣曲集》等。
  • 荒野的狐灯

    荒野的狐灯

    重新演绎了袁枚的著名鬼怪笔记小说《子不语》里的精彩故事。一个死人千里赴约,去向同窗好友交代身后之事,执念不舍,一直到化作了一具僵尸,作势扑人!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染红了她的长发,却看见圣庙门前的一个赑屃头上猩红耀目,一个仙女思凡,对一个卖鸡的农夫暗生情愫,在城门口拦住他,说:你卖掉鸡会得钱八千四百文,一个书生去深山里寻死,却不期遇见了已死的相好——一个妓女。而旧相好再不肯跟他缱绻,说:我已经是仙女了。这是一场场人与鬼之间的缱绻缠绵。它惊骇诡异,曲折动人,描摹出了一切魑魅魍魉最本色的一面。它让我们突然惊觉,有些鬼怪,竟然如此可爱!《子不语》,又名《新齐谐》,中国历史上最伟人的志怪小说之一。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 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热门推荐
  • 浩瀚仙秦

    浩瀚仙秦

    泰山崩于前,天降流火于后,李春秋像是一点星火燃起了先秦时代的离离之草。当秦风掀起了神话大世,六合之内苍生迎来了新的命运起伏。“祖龙死而地分,若是祖龙不死,大秦何去何从。”李春秋看着眼前尚且稚嫩的祖龙喃喃自语道。先秦,仙秦,于大世之中涵盖诸天的盛世风韵。《浩瀚仙秦》书友群:689094047
  • 璀璨之星不及你

    璀璨之星不及你

    叶冉悠与男人交际,却因为她们的出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腹黑皇子的小娇妻

    腹黑皇子的小娇妻

    被丈夫欺瞒,被妹妹背叛,虞幼仪这一生活到最后才明白自己被骗得有多惨。她与虞家一同赴了黄泉,再次归来之时便是她复仇之日。话说她一门心思只为报仇,咋还沾上一朵甩不掉的小桃花了呢!桃花还很嚣张:你只能是我的人!
  • 吴逆始末记

    吴逆始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被一句无故的话带到异世,鸣在迷茫中遇到了一个自大的男人。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霸道地宣誓:我看中的人,没有我允许,不许死。可是,那日,她看到他杀掉给她温暖的哥哥,她对天起誓:我和你端木子鱼从此如这把刀,一刀两断。
  • 从虚无而来

    从虚无而来

    为了永久的和平,就算屠了这片天地又何妨!
  • 夏时已逝

    夏时已逝

    他心头莫名有些酸涩,也像他们那样笑了笑,可笑容却是带着苦涩,这一点就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一直都是一对吧,看他们站在一起,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透明的光线从他们的侧面撒照下来,将他们的影子拉长,交融在一起。
  • 卿九

    卿九

    跌落神坛被迫前往魔界的小九意外撞破了一个阴谋,她不断寻找,却找到个不爱把话说完的闷罐子。“你到底是谁?”小九郁闷地问。“走前面。”那个人拒绝回答。
  • 流星时语

    流星时语

    一个人,与时光碰撞,进入了历史,从此,历史成了有灵魂的东西,一个个真切的人,勾勒出全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