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3300000005

第5章 文学大家(5)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因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所以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卒于柳州任所。他交往广泛,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诗歌创作主要分为永州和柳州两个时期,其山水诗也主要创作于这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山水诗在形式上是从五言到七言,从以古体为主到以近体为主,从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奇崛险怪,从情感上是从忧伤到绝望,由此也就构成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他的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人。他8岁丧父,母亲郑氏亲自教他读书写字,加上他自己的聪明好学,25岁就荣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又曾任监察御史、江陵府士曹参军、通州司马、虢州长史、膳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尚书左丞等职。

在文学上,元稹非常推崇杜甫的诗歌,善于模仿杜甫而又有新的变化,并且做到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艳华美,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他所写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均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县),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然而由于竞争者毁谤,和官员的昏庸草率,终究没能应试。李贺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诗人。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由于其诗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

李贺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乐府,但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焕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

杜牧(803—约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温庭筠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我国著名诗人、词人。《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他的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他早年以词赋知名,但却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他的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他的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唐文宗开成三年(847)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的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欣赏他的才华,于是将女儿嫁给他,他也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由于他的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致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晚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作为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屡试不第。黄巾之乱时,杜荀鹤躬耕在家,后来得到朱温的重视。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仕途坎坷,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语言通俗、平易自然、朴实明畅、清新秀逸,后人称“杜荀鹤体”。

他擅长宫词。因其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他在客居他乡时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此外,他的部分作品还反映了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如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均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等景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碌无能,却具有非凡的艺术才华。李煜工于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词的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埋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200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150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而且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大都关于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同类推荐
  • 呼兰河传(全新校订版)

    呼兰河传(全新校订版)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1940年完成于香港。此作以萧红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艺术形式独特。萧红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文体的巅峰之作。本次重版,以1941年上海杂志公司初版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几个版本进行了校订。另附有萧红的其他几篇名作《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小城三月》等,读者借由这些作品,已基本可以领略萧红创作的精华了。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本书针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进行了见解独到的解说,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意义。本书的文章篇篇珠玉,精义名言,络绎奔会,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启迪与享受。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欣赏古典诗歌、探寻诗意生活。
  • 青霞丹雪

    青霞丹雪

    历史剧《青霞丹雪》写于1959年,描述明代严嵩父子专权,顺者昌逆者亡,任用宵小,迫害忠良的故事。剧名取自忠臣冯青霞和冯丹雪二人之名。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热门推荐
  • 轻松掌控你的潜意识

    轻松掌控你的潜意识

    意识有显意识和潜意识之分,显意识相对于庞大的意识群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人的大部分本能、思维、习惯均来自潜意识。潜意识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一个人如果掌控了自己的潜意识,就能完成完美的自我升级。根据统计,一般人只用到了10%的潜意识力量,但事实上,潜意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领域,它可以在我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角落被发现,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找到使用这种强大力量的方法。本书就是你“找到另一个更厉害的自己”的敲门砖。
  • 魔王的超能妃

    魔王的超能妃

    本是二十一世纪才女的她因为一场车祸,一朝穿越到苏丞相府的痴傻嫡女九小姐身上……且看她如何逆袭!
  • 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

    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

    所有的爱情都是以互相吸引为原则,无论是男是女,长得好看是主要的条件之一,很多人的爱情之所以坎坷,就是因为不够漂亮。人生就像下棋,因为落棋无悔,所以处处惊心。关东野客是个怪人,明明讲述的都是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但读起来却有一种安静淡雅的味道。好像事不关己,却又饱含热情。《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收录关东野客近20篇全新故事,故事在前,感悟在后,共同组成了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曲折而多情,引发的感悟深刻而蕴含哲理,金句频出,让人目不暇接。愿你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愿以此书,抚慰你身心。
  • 唱歌吧爸爸

    唱歌吧爸爸

    新书《烹煮人生》求支持。……带着女儿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卢晨决定用生命最后时刻,好好陪一陪父母和女儿。可爱活泼女儿,让家依旧温馨如初!曾经的青梅,也与之再续前缘!带出的童声合唱团饱受追捧!或许人生总有遗憾,或许人生总有悲伤,但心怀美好,生活自然也会变得美好…………一个简简单单没有异能、系统和重生的生活小说。一段父女用歌声书写“奇迹”的温馨故事。只希望在你饱受生活苦难时刻,会让你会心一笑,保持那份对生活的乐观!
  • 思维的盛宴2

    思维的盛宴2

    从某种角度来说,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不是爱因斯坦,不是爱迪生,也不是达芬奇,而是福尔摩斯。一个现代人如果拥有了福尔摩斯那样的头脑,那就无往而不胜。如果你掌握了谋略思维,使你拥有了运筹帷幄的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一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掌握了逻辑思维,使你拥有了条分缕析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二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撑握了科学思维,使你拥有了现代技术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三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掌握了博物思维,使你拥有了洞察一切的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四的福尔摩斯头脑。一个侦探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推理,一次推理一次启迪,一次启迪一次健脑。
  • 万人中央

    万人中央

    我在万人体育场读诗给你听我在万人的工人体育场,把多年来的诗,朗诵给你们听,今夜的星光璀璨,好似台下万人瞩目的眼光,我带你们回忆过往,你们心中静止的马开始奔腾,逝去的青春与未来的向往交织在脑海,以诗的形式展现,你们静静的听我在朗诵,那年如诗的日子。
  • 大商王族

    大商王族

    “纣王无道,西周当兴!”“帝辛,你已众叛亲离,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伐殷纣,成我等盖世功勋!”……封神之战后,原本自焚于鹿台,以身殉国的商王帝辛,重生到了十五岁那年。与西周斗,与阐教争,改革国内奴隶制,削弱大贵族权力,并设立郡县,归权于中央,左手施王道,右手掌宗教,集王权和神权于一身。东克夷族、南灭蛮族,西征犬戎,北踏狄族……“王族,永不屈服!”
  • 精灵之虫族崛起

    精灵之虫族崛起

    穿越重生,发现自己变成了口袋妖怪中最苦逼的刷钱机器——捕虫少年。原本以为人生从此灰暗无望,但一枚紧随着他穿越而来的水晶却让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金手指虫典。虫典在手,天下我有。因为虫典,少年可以利用自己的鲜血打破虫系神奇宝贝种族极限,甚至激发出从未有过的强大能力。原本一直让人吐槽的最弱系虫系神奇宝贝终于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从那以后绿毛虫吊打喷火龙将不再是梦想。二次元练笔之作,求大佬们的收藏推荐温暖。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 仙骄

    仙骄

    既有正,当有邪;大道无力,我定邪度众生!众仙不仁,我必血伐诸仙!以杀戮功德,成就我……一世仙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