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7700000002

第2章

“国学”一词,始见于西周,原指由周王朝开设的专供“国子”就读的学校。自汉唐至明清,相沿此制,凡由朝廷设立的同类性质的学校,如太学、国子寺、国子学、国庠、国子监等,都可统称为“国学”。

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不过,多数学者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周易》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就是说,一个立志成为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了解多领会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那么,面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一般的中国人怎么去了解?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补上这一课?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论语》和《老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性著作,是中华文化中恒久的、朴素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两部代表性经典。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本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校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去。经典教育缺失的过与错,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抓住不放,如孔子的教导:“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只是这种教育现在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童蒙时期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它好比为一个人扎根和立规矩,有了这个根这个规矩,也才能够“成方圆”。至于已经荒废宝贵岁月的成年人,阅读经典,其实只能叫做补课。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一颗敬虔的心。

历来的学者给我们开列的“国学书目”一般都在几十本以上,这对于专门的研究者来说确有必要,但用于启蒙、唤醒大众的经典,无须过多。骚塞有句提醒非常中肯:“多读如多食——不能消化也就完全无用!”

我认为,用于启蒙和唤醒中国大众的经典,首先是《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

《弟子规》,本为简单的儿童启蒙读物,但在今天,无论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历经世事的成年人,理解这些“简单”的人之为人的道理的人并不太多,所以须得继续补课。从其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一位佛学老法师将其与《四库全书》的价值相提并论。

《大学》,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因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诵读《大学》,我们将进入学习做人的首要门径,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懂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人路径。

《中庸》,揭示了天地万物和谐的奥妙。中庸是与天道相遥契的人道,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中庸,通过人类社会无数个体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人具备“万物皆备于我”的宇宙情怀。中庸之道,让“天地各就其位而运行不已,万物各得其所而生长繁育”。理解并践行中庸之道,人生将进入合乎常情、合乎常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论语》,钻石一般珍贵的智慧,阳光和粮食一般的不可或缺。诵读《论语》,我们将理解为什么“仁者无敌”,并理解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忠恕之道”,使我们向着“内圣外王”的目标修炼,促进人生境界自律性的提升。诵读《论语》,伟大的文化巨人孔子将伴随我们一辈子。

《老子》,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一部侯王教科书,一部至今无人超越的政治学、教育学或整体管理学,其内涵“超过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老子阐发的道家学说,后世有人用以修身齐家,有人用以养生延寿,有人用以克敌制胜,有人用以经营管理,有人用以治国平天下,如此等等,无所不有。其不朽的价值在于:自然本真本原的道德体系,融入宇宙天地的生命境界,柔胜刚弱胜强的生存哲学,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法则,万物对应统一的辩证思维,道为本术为末的教育理念,无为而无不为的王者智慧,根除人类危机的治世药方。所以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地说:《老子》是未来大千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

易学是中华文化之源,《周易》和老子、孔子不可分割。《易经》、《易传》和《老子》是传统易学的奠基性著作。读懂了《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周易》的义理便更易明了,并且可进一步深入中国国学这座大山。

学习国学,必须阅读原典。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把国学当做一种用以牟利的特殊商品,充斥图书市场的国学出版物良莠不齐,粗制滥造者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某些高校开办的“天价国学班”,与国学所标举的道德人文精神显然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人仅仅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目的只是从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实在是将中国国学简单化庸俗化了。

不读原典,我们无法分辨导师们解读的真伪,无法摆脱对老师、名师和“大师”们终身的仰视和依附。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我们只能亲口去尝尝。

不读原典,我们只能人云亦云,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去判别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经典,其实无需花费那么高昂的学费,无需长期奔波坐进名校的课堂,无需“大师们”不厌其烦地讲解。

读经是最经济的教育之道,倘若我们认真诵读,潜心体会,并且身体力行,一定会获益无穷。

学习国学,宜儒道佛并重。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佛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儒、道、佛三家,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你是你,我是我。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经典智慧,高度概括就是“容”、“中”、“和”——包容之容、中庸之中、和谐之和。

儒、道、佛三家之间,曾经有纠葛、有矛盾、有斗争,但更有相互的吸收与融合。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着儒、道、佛三家共存并进的格局。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绝大多数时期也都强调三家并用。南宋孝宗皇帝赵昚就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南怀瑾先生比喻: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意思是三家皆是我们的必须。少林寺则有这样的对联:“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丰子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的分野。我对此深以为然,并将人的认知能力分为五个层次:世俗的高度、领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生命的高度、宇宙的高度。我认为中国儒道佛的智慧早已到达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最高层次。

因为重在体会、感悟,在我眼里,看到的主要是儒、道、佛三家之同,而非三家之异,并且我认为读通儒、道、佛任何一家,都能深刻领悟生命的智慧。但是,我们一般的人又实在难以学精悟透,而学儒不精易于迂腐,学道不精易于消极,学佛不精易于迷信,所以,学习国学宜三家并重,以免有失偏颇,更好地体会、感悟担当的精神、超然的情怀和无我的境界。

学习国学,当怀敬畏之心。

直到现在,中国的许多人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他们对学习和理解中国国学经典其实没有什么兴趣,更不懂得从字里行间去领悟先哲们的精与神,而是像代表“真理”和“正义”的法官,把历经几千年岁月检验的经典当做囚犯来审问和逼供,还自以为是“创新”和“创造”。这正应了蒲伯所言:“天使不敢践踏的地方,蠢材蜂拥而至”;也应了一句德国的谚语:“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喝彩。愚蠢和傲慢同是一树之果。”

犯了这种通病的人们,我看正好对应了老子所说的“下士”,对应了庄子所说的“井蛙”、“夏虫”、“曲士”,永远处于孔子所说的“中人以下”。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智慧,无论什么光辉,也无法将他们唤醒。

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博德利·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我读前人的著作,如休谟或康德,有一个视为当然的假定,即这些作者比我聪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去研读他们的著作呢?如果我偶然在他们的论证中见到了一点错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自己一定早已见到了这个错误,并且处理过了。他们在哪里见到并处理了这点错误呢?这是我必须继续寻找的;但所寻找的必须是他们自己的解答,而不是我的解答。因此我往往发现:有时是由于历史的限制,我的问题在他们的时代根本不可能发生;有时则是由于我忽略了或未曾读到他们别的著作。总而言之,他们的著作中决没有简单的一般错误,也没有关系重大的错误。”这番自白充分表现了西方学人读书的虚心与谦逊。

经典,非一次性消费品,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

这些年来,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忏悔之心,持续地阅读国学经典。我不敢像那些“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的人,仅仅浏览一二,就凭着一知半解的西方观念,对我们的国学经典指指点点横加批判。

我是一个传媒人,我坚信中国的文化经典中蕴含着本真、本原、全面、深刻、系统、科学的人才观和方法论。传播古圣先贤做人、识人、用人的智慧,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我看来,漠视人类文化经典、不尊自然大道的人,不可为师为官!“正本清源,树德开慧,道术并重,标本兼治”当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教化的方针和总则。

对于古往今来的智者们,我也无限感恩。没有他们学习、研究的成果,我和无数“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人一样,必然缺少很多的借鉴养分,必然出现更多的疑惑,也必然会走更多的弯路;没有他们相通相融的智慧名言和哲理故事丰富自己,我的体会和感悟将会黯然失色。

我的体会和感悟,这些年来已与许多热心的读者多次交流。我没有什么新奇的观点,若有些许闪光之处,那是被经典的智慧照亮;若有错漏和谬误,责任一定在我自身。所以我诚挚地期待着读者、专家的批评与指正。

主编《四库全书》的清代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南怀瑾先生对此深以为然: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

“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在这个知识文化读物远远多于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时代,我编撰的《宝重〈弟子规〉》、《体会〈论语〉》、《感悟〈老子〉》等《唤醒》系列,只是祈望促使人们认真读上几本国学原典,从而将自己唤醒。若能如此,那将是我一生的满足。

同类推荐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这是一本讲述昔日“烟王”、今日“橙王”褚时健传奇一生的书,也是让编辑在审校过程中,无数次忍不住为他的人生经历感慨与惊叹的书。少年时,他抓过鱼、烤过酒、种过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青年时,当过自救队指导员、征粮组组长、区长;中年时,他是农场副场长、糖厂副厂长,1979年10月接手玉溪卷烟厂时,褚时健已年过半百。他把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连年亏损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亚洲“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为国家创造991亿元的税利,褚时健也成为了“亚洲第一烟王”。同时,他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出拳金融、医药、能源等各个领域,“红塔”映红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然而,在最辉煌的时刻,褚时健折翼滇南,从“烟王”的神坛上跌落。73岁,身患多重疾病的褚时健保外就医,重回哀牢山,筹措资金改造山地,种起了橙子。十年后,一种名为“褚橙”的水果风靡全国,它被称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也被称为“中国最励志的橙子”。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谁是电工

    谁是电工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仙路争霸

    仙路争霸

    屿轩,无意中获得了修真界高手的元神,元神传他至高修仙法决,凭着这法决,屿轩修成至高神功,最终达到至高点,成就不朽的传说。
  • 于忠肃集

    于忠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两次全球性大战,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两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的影响。本书精选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20个经典战役。翻开本书,你将亲身感受当年那一个个惊心动魄、宏伟悲壮的经典战役。透过本书,也带给我们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 许你喜欢

    许你喜欢

    什么是喜欢?喜欢就是在见到他的那一刻,脑海里就跟他过完了这一生。林茵见到许歌的第一面,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为了许歌,林茵去了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服务自己不喜欢的人。不求他能回头看自己一眼,只求能离他再近一点点。他是迷妹万千,carry全场的电竞圈男神onetime,她是到处奔波任劳任怨的生活助理。这是一个暗恋了很久,默默守护,回过头来才发现早被暗恋的故事。“许歌,我喜欢你。”“嗯。我知道。”“那,那我先回去了……”“等等。”“嗯?”“来都来了,你不亲我一下再走?”
  • 1975:口琴在河边呜咽

    1975:口琴在河边呜咽

    这条河叫白龙河。它流淌了多少年?不知道。据民间传说,这里过去并无河流,有一年干旱,老百姓眼看禾苗都枯死在田里,就祈求上天保佑,降雨消灾。东海龙王的三儿子小白龙奉命前来行雨,由于连续几天呼风唤雨,身体疲惫不堪,就落到地上歇息。待体力恢复后,小白龙跃动身体,又腾飞而去。小白龙栖息之地,就成为一条弯弯的河流,从此,缺河少水之地终年流水潺潺。
  • 冷王宠妃:不信吃不到你

    冷王宠妃:不信吃不到你

    他是陵安战无不胜的冷王战神,而她是他侄子的王妃。他不小心亲了她一下,她说:“亲一下一万两,抱一下五千两。给钱”她卖萌打滚扮可爱,他说:“宝宝,本王想吃了你,身家财产都给你好不好。”她眯着眼睛嘿嘿一笑:“不好。”妻子娶进门,吃不吃得到在个人,好不容易吃到嘴了小妮子又丢了。他只好继续追…这次是连人带球一起追……此情绵绵长,王爷追妻忙。【一对一结局甜蜜蜜-喜宠文放心跳坑绝对填满-】
  • 神之凄

    神之凄

    大婚之际,被要求下凡历情劫,正当湘娉玲苦恼时,日思念想的囚牛殿下终于现身,可怎么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呀,谁能告诉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问仙

    问仙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漆黑之灵

    漆黑之灵

    一个诡谲的梦境,彻底打破了林辰平静的生活...【十圣剑】,魔法世家的继承人,星海商会巨擎之女...不落要塞【神都】最后的幸存者...突如起来的变故,不知该先从那条支线开始的冒险...林辰只感觉他的头越来越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