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9500000003

第3章 中国意象:野炊图

文/周语

每当走在田野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到在更为古老的时代,祖先们的日常生活。

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在森林与大地之上,看着白鸟惊鸿飞逝,他们围拢在辽阔的旷野上,在那里钻木取火,溪畔的水产被挂在枝桠上烧烤。他们从山里获取食物,果实,来到旷野的大地上升起火,围在一起分享食物。那是艰难的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风中瑟瑟发抖,天青色的苍空下,大地如此辽阔,九州尚还没有被命名的时期,他们就这样一起度过艰难的日子。野炊的精神和仪式就是在这样的大河流域完成。栖居在岩洞里的祖先以及后来春秋时代流浪的士子以及游侠,他们在幅员辽阔无垠的大堤上感到了饥饿,唱着歌,生起了篝火,简单而原始的炊具,让他们能够生存下来。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想象祖先们野炊的场景。白光似的大河,漆黑的餐具,大力沉静无比,火苗和炊烟在原野上飘着,祖先们衣袍垂在青草上,那是伏羲,或者是神农氏。草根和树叶,以及水流里的鱼类是他们的食物。伏羲在九州的田野,辽阔的山坡上,点燃那微亮的火,晨光熹微之时,或者到了日暮黄昏,我们的祖先终于跨过大河,歇着炊具,挽着草衣聚集在一起了。于是这些人开始在旷野里唱歌,那歌是没有词的,没有语言,但他们是敬重大地的。

石器、木器、泥土,我们的祖先在野炊开始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餐具。火种,是来自木头。祖先们从日光和星辰里面寻求生存的元素,比如钻木取火,火的元素在他们的食物里存在,可以温暖身体,让他们的心炽热起来,自由的呼吸,奔跑,追逐,伐木。我在童年的时候,常常站在田野里,看着燃烧的火堆,那些烤的薯片以及煎炒的野味,让我想起祖先们的晚餐。他们砍来麻栗树,将树根部削尖,在野炊中获得食物的乐趣是如此的丰富。那时候的大地太空荡了,只有动物们在四处游荡,孤独的不行,内心有点落寞。

我们的祖先从不同的山头走出来,带着形式各样的石器,木头,来到河边,他们喊叫着,赞叹着,开始了盛大的聚餐。这种野炊是天地茫茫,青烟如鸟翼飞上山头,如是灵魂一样,带着食物的烟火气。那么辽阔的田野,祖先们看着飞升的炊烟,是神奇而写意的,他们坐在泥土上,仰着脖子看着缕缕的烟霞,无穷的天空,云朵是那样的轻盈、美妙。敲打着炊具的伏羲或者传说中的神农氏,他们就这样完成了一次仪式,这个野炊的意义在于它使得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

在更近一些的古代,先人们在田野里野炊,那些炊具和植物,甚至能被现代的我们发现,挖掘出来。那是多么的诗意的画面,他们聚集在一起,几个人或者孤独的一个人在天地之间,辽阔的大地上面开始野炊。那些种子和火种掩埋在泥土里,保留在泥层中,多年后我们在博物馆里甚至能看到那些炊具,古朴而厚实的炊具,那是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饮食用具。谷物的香味似乎还保存在泥土里,新鲜的气息仿佛能听到祖先们的谈论和诉说。那野地里的炊烟如晨光熹微时的鸟羽,白鹭似的,向上空飘去,祖先们的衣袍被田野里的风吹动,猎猎地作响,那炊烟越过河面向山麓飘去,向大河的远方以及上苍之下的方圆九州大地飘去。这种人间的气息是如此的微妙,掠过山头,化作云朵或者清风,直到天的尽头。

那个时候田野里的花开的是那么艳丽,那么灿烂,花粉的芬芳气息扑鼻而来,我们的祖先一定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野炊。他喉咙里的歌声随着炊烟在岁月的长河里越飞越远,越飞越高,飘在我们的头顶,天底下就是那盛开的谷穗和花蕊。谷子的清香从古代的田野飘来,我们和祖先隔着一条生死界限的河流,膜拜这火焰和食物,这炊烟联系其我们几世的因缘,让我们心中充盈感恩和敬重。后来我们在饥饿的年代,或者感伤的时候,记忆总是与这一缕炊烟有关。炊烟的那头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生活在村庄或者庞大的城市里,但总是会想念炊烟,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田野里的炊烟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那么的明亮、晶莹,哗啦啦的黄河水畔,就是我们远古的祖先,而我们是炎黄子孙,这炊烟就是一种血脉里的沿袭,精神气质的遗传。

在大泽山水之畔的野炊,养育着我们的祖先,健壮的筋骨和神气,让我们心怀敬重。那些谷物的种子和火的灰烬汇流在黄河水中,我们的血液里融汇了远古的恩赐。那灿灿的阳光照着大地,炊烟升起,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度过一个个日月的。那炊烟是淡淡的水墨色,是飘渺如鹤翼的白色,银须白发的祖先们珍惜每一粒谷物。

天生万物,养育众生,野草和谷物就是这样庇护着我们这些大地上的孩子。炊烟和青天,是那样的柔和,明媚,祖先们静静的看着它们以欢乐的节奏飞上天空,苍苍河山,谷物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山野。那个世界里没有多少人们,没有喧哗和躁动,祖先们心神笃定、安然地仰望着神奇的炊烟,嗅着新鲜的空气,他们甚至没有语言,只是跪在大地上,摆设好石器炊具,仰望苍穹远天。我们敬天惜地的祖先掬起水,伸出手掌,看着无垠辽阔的大地,天空下是他们缓缓的身影。

我仍旧记得祖母描述过她们在20世纪上半叶后期的野炊的情景,在中国某个村庄的田野上,她们带着玉米、盐巴、炊具在一个阳光充沛的下午来野炊。她们都很饥饿了,那个年代也没有太多可吃的东西,祖母于是和她的伙伴们在大地上升起了炊烟,那玉米的香味与祖先们野炊时的那种古老气息是一样的。它沉浸在我的记忆和心灵世界里,弯弯的炊烟,古老的神色,让我对大地上存在的那些植物和河流更为敬重。悲天悯人的祖先们和我的祖母一样,在村庄之外的大地上取来火种,开始同样的野炊。不能简单的说它是一种生存,或者是游戏,野炊是一个仪式,一个回归,一个古老的家园的大地上因为有这些炊烟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感受它的悲悯与苦难。

20世纪中叶的那些灾难和饥饿的年代里,祖母留给我的关于野炊的想象图景,让我对整个时代的苦难与人生才有了更多诗意而切实的理解。那是秋天的炊烟,也许我们的祖先当时还不能用文明时代的词语来描述四季,但他们的精神已经在炊烟里得到了传承和沿袭。应该钦佩我们的祖先,他们以青铜的鼎,刻画鱼形的陶器,以瓦片,盆,锅,乃至大地为食器,气吞山河,不可斗量。青铜的鼎和原始的石器铸就的炊具和食器,让我们的祖先气吞残云,大地上的浑厚神气就这样得以展现。青铜的鼎以神话般的形态出现,将野炊的形而上色彩传奇般地展现出来。云水皆入野炊的鼎器之内,金木水火土,万物节能为一,祖先们掬水,生火,以天地为烹煮的场所。中国的大地上,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代里,炊烟已经袅袅升起,而在更多的孩子内心,那是一种希望,就像静待晨光熹微之时的惊讶和期盼。

祖先们围绕着炊具和谷物拍打着手脚,跳着不知名的舞蹈,仰望苍天,俯瞰黄土,黄河水声如时而雷鸣般,时而安静,栖居在皇天后土之上的祖先们就是这样以古老的野炊方式生存下来。这野地里的炊烟有他们的叹息和召唤,也有古人们的灵魂,它谷物的精魄,它们都是这黄河边的中国大地上孕育出来的久远生命,是古朴而悠远的中国风景画,那些线条所勾勒的祖先的身姿、野炊的场景是我们血脉深处无法割舍的血缘联系。有着松脂气息和清新谷物味道的炊烟,从祖先那简陋古朴的茅草房边升起,那就是祖先们的家。而在明朝或者晚清那些来华的传教士、画家的笔下,中国人的野炊,尤其是饥荒年代里的那些山间的炊烟,更是东方式的苦难史。那乳白色美丽的炊烟渐行渐远,让我们很多时候想到它一时无法描述,难于言语。

这炊烟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是大地之上难得的安宁和寂静。我们的祖先心灵淡泊,精神激越,穿越激流和长江,抵达北方的黄河流域,在那里感到疲劳和饥饿,于是开始了野炊。坐在大地上,一切都是如此的安然,人与整个自然界万物融为一体,山河的光泽与祖先的肌肤色彩都是泥土色的,这野炊的图景就是我们一起带到了祖先的面前,我们换上草衣,和他一起沐浴大河流域的神气,尚飨,尚飨,丰足的食物除了供奉这大地,我们就与祖先一起坐在苍老的天空下,一起吃着谷物和草木。

这个图景似乎静止了,我们朝天三拜叩首,躬身礼拜,时间和流水那炊烟也都是朦胧中凝固了。苍凉的大地上,我们和祖先们一起坐在河畔,中间是石器的炊具,谷物的陈香弥漫四野,是那样浓郁。我们就从现在出发去河畔与我们的祖先一起野炊,成熟的炊烟将我们紧紧裹住。这野炊的伏羲,火种,谷物都不再是虚幻,而是属于我们的记忆。我们向着时间的深处出发,追赶那些炊烟和伏羲的脚步,九州方圆的土地上车水马龙。祖先的声息和呼吸,让人觉得那炊烟是宁静、纯洁的。大地上的野炊,取长江的流水,黄河的泥土,堆积城的炊灶,绵延不断的烟火浩浩荡荡。大河四野,辽阔的古中国的田野里,野炊的祖先们的身影常让我想到延续不断几千年的孤独与精神之气。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现实似乎越来越印证了这一点。民以食为天。俗有“耳枕妙音,舌食上味”之说。然而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上味”还是古云中的“上味”吗?当一盆猪骨汤端到您面前,它没有猪骨,用的全是“白色粉末”,您相信吗?当您津津有味地品尝鲜美的速食肉丸时,您可曾想过这吞进胃脘里的全是黏糊糊的“废肉”,是厂家煞费苦心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堆积而成的。当化学添加剂摄入过量,身体不适,您是否想知道美食“黑幕”,您是否要求知情?……
  • 品三国谈谋略

    品三国谈谋略

    《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与其说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史书、兵书、人生之书,或者说,它是一部智慧之书。读《三国演义》,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大谋略、大智慧,这种智慧并非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对三国原著的许多故事分析、综合、升华而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大领悟、大道理。本书深入品读《三国演义》中的人生谋略,语言生动、见解独特。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智慧的人,那么请打开本书,赶快开始三国谋略智慧的探索之旅吧!
  • 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

    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

    当代的海外华文作家当中,严歌苓算是比较活跃的一位。迄今,严歌苓的文学创作生涯已走过三十多年。在这期间,她笔耕不辍,奉献给读者大量的作品,在文学界,尤其是华文文学领域,已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因此,对严歌苓小说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对她本人的全面认识,而且也是丰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严歌苓的作品,可以发现,她的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和伦理表达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还体现出历时的整体上的变化。本书依循其创作历程,针对其作品的表现重心和特征,从政治伦理、文化伦理、两性伦理、生存伦理和人际伦理五种伦理关系出发,尝试对严歌苓小说的伦理表达进行历时性和整体性总结。
  • 鲁迅经典全集(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鲁迅经典全集(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鲁迅先生的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都是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本书收录了鲁迅的短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希望在读者面前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鲁迅。
热门推荐
  •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重生+甜宠+虐渣)重生前,她爱他,粘他,却被人害得惨死。重生后,他爱她,撩她,一言不合就抱抱,亲亲,举高高。所以这是一个重生前女追男,重生后男追女的甜宠故事,顺便在宠的路上,虐虐渣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弃妇的极致重生

    弃妇的极致重生

    上辈子,她是携带空间的穿越女,身披耀眼的猪脚光环;她甩掉渣男,寻找真爱,利用神奇的空间和对历史的预知帮真爱封王拜相,一时风光无限。但在这鲜花着锦的表象后面,却隐藏着无尽的悲哀。这辈子,她又重生在命运的转折点,她该如何选择——是再次踢掉渣男,潇洒和离而去?还是改变自我、改造渣男,步步富贵步步荣华?!=================================================简言之,就是穿越女的重生生活。
  • 纪元黎明

    纪元黎明

    气候异变,随着植物违背常理的生长,人类生存环境开始迅速恶化,仅仅一年的时间,各座城市外围就已被森林包围,化为一个个孤岛,更严重的是……
  •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林天音发现自己重生了,变成了某本蛋疼勇者与魔王故事里的肥婆反派。原著的作者是个变态,整个故事里都没几个正常人,因此她只能努力变得更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300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地球篇,动植物篇,历史篇,军事篇,人体篇,宇宙篇,恐龙篇,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历史智慧。
  • 黎爷的轨迹

    黎爷的轨迹

    黎恩·舒华泽,法老控的亲儿子,职业开挂者,八叶克妻流的传人。当来自地球的灵魂穿越到他身上的时候会改变他原有的轨迹吗?还会经历妹妹被抓走,老爹被重伤,老妈被打晕,基友惨死的命运吗?本书为轨迹同人,作者是坚定的水晶宫拥护者,不喜误入。书友群已建好,欢迎入住:5。1。3。0。1。7。4。5。7新书《在下慎二,有何贵干》已经发布,求收藏点击推荐。
  • 斗战神

    斗战神

    一个起于世俗的卑微少年,以一块惊世魔碑,走上通神之路,要以我道衍天道,要以我心证天心!
  • 九霄:云起仙途

    九霄:云起仙途

    往古万年之战,徒生悲怆神死魂消,传承断流千古一朝玉损于墓,再降异世女魂七陆、五门、三派,盘亘交错福瑞、泥黎、暗眼,纠缠万古谜团七杀七灭转世轮回一人五珠十二兽众且看危末时代,群雄四起,颠覆岁月长河却终不过三叹——苍天无情,生死不由命
  •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