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4000000002

第2章 序2

本书认为研究高校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体系是揭开战后美国文学史神秘面纱的重要途径,本书把研究重心放在高等教育写作训练体系转变与文学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是关系上,把美国战后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作为作为理解战后美国文学线索。这种关心,出于我们对美国文学创作状况的担忧和对美国文学史的天然兴趣,可能包含了某种偏见,但是战后美国的创作体系已然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其审美倾向在不断演化,而这种巨变和美国高校创意写作体系内那些才华卓越老师和学生们有关。我把这个以叙事文学为主的时期称之为“系统时代”(Program Era),我致力于描述这中间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希望能将大量的理论性表述和实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厘清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借此能让我们形成对这个不断变化着的复杂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能将那些“碎片”集合起来,做出整体性描述。

有一种意见认为,本书将战后文学的许多方面都遗落了,认为我对战后文学史做了野蛮的简化,在这种简化中那些充满个性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地位和丰富的作品被抹杀了。战后美国文学确实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而我从全局考虑做出的决定是只关注于小说而排除诗歌等其它文体,战后美国小说所呈示的信息非常有价值,它让我相信对自己的论述视野进行限制是有必要且可行的。尽管这会限制我的研究,但思考只能在简化复杂性中进行,一个强加的分析框架不可避免。我将论证,对于战后美国文学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像描述某种系统的有计划的产品一样将战后美国文学的多样性复杂性描述出来,解剖其中一个分子便能解释所有产品的多样性。

我们的观点是清晰的,战后美国小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适应当代需要,发展出新的现代性写作原则”,相对而言,那些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创作理念已经过时,正被逐步逐出高校文学教育教学和研究视野。无论好坏,当今高校已经成为展现当代文学价值观的中心地带,是培养优秀阅读者和作者的最重要的基地,当然优秀的读者总是不够多,而看起来作者似乎已经有点儿供过于求。

战后美国文学呈现了这一现象及其多样性发展样貌,对它进行深度的内部性阐述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即使是使用社会学的和历史学的方法也会给研究者带来困扰。每一篇优秀小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一位艺术家的肖像画,里面有着大量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自我缠绕,但解决“圈套”正是研究的乐趣。许多人在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写作着,写作成了一种让他们的生活增值以及变得有深度的方式,一种夸张却真实的印象是每个人都在生命大地上创作着,但是并不是这种“创作”都能变成故事被阅读和传播,这意味着所谓的绝对公平只是一种愿景。更多的是那些人数相对而言较少却拥有大量资源的“作家”,他们努力写作并总能设法出版自己的小说,他们用一种书面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存在及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创意写作体系以一种系统化方法调动着社会资源,系统地培养着作家并生产着作品,以使文学能够不断地适应当下的社会体制。

正如读者马上会发现的那样,对战后美国小说的研究无法回避那些“克里斯玛”式的作者及那些另类作品。我们尽量容纳了足够多的个性作家及其个人化作品,选择那些代表性案例以便满足不同读者偏好。不过,我们对某些作者和作品所进行的解析多半是出于我们研究体系整体性要求,是有针对性的分析。这需要读者接受一种来自于非个人主义的审美研究方案,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它将得到大家的认同。

“系统”一词常常会给灰黯无力的印象,对那些活泼的有生气的个性作品它有时是无力的,但就像加州大学那著名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系统,它有着无与伦比的多样性,这里诞生了大量有趣的小说。对于“系统”的想象,总让人联想到监狱,或者其他制度化的地方,如精神病医院等;但是美国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系统的确交出了明显的令人满意的答卷。当然,它也始终提醒着我们另一个问题,一个人及其创作的的个性如何得到培养?战后美国文学提供了无数的证据,它表明在过去家庭承担培养责任的地方,现在高校承担了重要职能。

一般来讲,比之于家庭或学校,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少强迫性或有明确界限的集体,例如,二十世纪早期纽约和巴黎拥有宽松氛围的“咖啡沙龙”。事实上“限制”只是程度问题,任何事物都按照一定的方式在运转,没有限制的机构和组织其实是不存在的。战后美国创意写作教学体制运转良好,其中老师与学生的那种关系就如同当年海明威命中注定要出现于弗勒吕斯街27号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的家门口一样。假使我们不承认这种关系,无视美国创意写作教育体制的存在及其作用,那是对美国战后文学历史真实的不尊重,使得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追述美国战后文学的发展脉络。

本书致力于在文学史描述中对创意写作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发,但我仍想以简洁的方式来阐明我的想法:我们需要从来自于爱荷华写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大量不断成长中的超过350个创意写作工坊的大量实例出发,而这项工作,就是我们的文学史。

同类推荐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本书收录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霍达谢维奇的诗歌160余首。霍达谢维奇是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文学浪潮的标杆型诗人。高尔基称其为“白银时代”最好的诗人,毫不讳言从其诗作中汲取过文学营养,纳博科夫则自称因霍达谢维奇的诗而走出江郎才尽之窘境,别雷、布罗茨基等都对他非同寻常的诗思与诗艺做过非常高的评价。霍达谢维奇的诗尤以心理描写见长,同时不乏哲理与伦理因素。
  • 翁绍军文选:对非主流大思想家的述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翁绍军文选:对非主流大思想家的述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由人物篇、思想篇、评论篇三部分构成。人物篇述评了叔本华、克尔凯戈尔、尼采、王阳明、李贽等中外思想家,深入浅出地勾画了这些思想家的总体特征。思想篇和评论篇通过中西思想学理的研究比较,探索了贯通中西古今之道。
  • 邓绍基论文集

    邓绍基论文集

    本书结集了邓绍基先生数十年里发表的重要研究论文,主要收录了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评论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如《建国以来关于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些问题》《“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传统》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提高古代文学研究水平》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方面曾产生较大影响。还有一些文章在文学史研究方面或在作家作品评论和考订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是著者多年潜心研究所得,受到学界重视,弥足珍贵。
  • 让一切光源都熄灭:沙鸥诗集

    让一切光源都熄灭:沙鸥诗集

    沙鸥1939年即已开始诗歌创作,但在一生的最后九年间,却放弃了一直采用的八行体诗,创作了大量的现代诗,共七百余首。本书所收就是从这一部分诗作中精选而成。“写作不可趋‘新’,而作品未必不能常新。”这些诗虽然写在将近三十年前,如今读来却毫无隔阂之感,而且会深感契合共鸣,能获得今天的读者尤其是年青读者的欢迎。它们真正地跨越了时间,具有强大而新鲜的生命力。这些诗想象瑰丽,构思奇特,意境深远,沉郁顿挫,堪称中国新诗史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有雨季情诗、给你、失恋者、一个花荫中的女人、寻人记、哑弦、无限江山七辑。诗人用自己奇崛的想象和冷峻的用词,构建了一个深挚郁热、幽美奇逸的文学世界。
热门推荐
  • 调皮甜妻:鼎爷抱抱!

    调皮甜妻:鼎爷抱抱!

    (已完结)【甜宠不虐,高级狗粮】当年一场卧底任务,她往他那个地方开了一枪,还一脚把他踹河里了,谁知道他竟然是赫赫有名的鼎爷,可她明明带着面具啊,为什么还被认出来了呢?从此以后,他经常拿枪指着她,各种威胁恐吓,就为了报当年的羞辱之仇。枪嘛,她也有啊,要打架吗?谁怕谁?可是为什么打架的地点在房间?打着打着为什么在床上?说好的枪呢?你讨的是什么鬼啊!“鼎爷鼎爷,你一世英名,作弊是要毁一生的。”某大爷傲娇的哼道:“我没作弊,我做你。”ps:后面各种小番外哦。
  • 宿主塑造自己吧

    宿主塑造自己吧

    作为一个什么都不突出的高三少女,没想到有一天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顺便俘获各色美男,只是这位学霸你为什么说我们有多世情缘呢,虽然你长的和我味口,但是你不能诽谤我QAQ
  • Amphitryon

    Amphitryon

    Amphitryon was play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Paris, at the Theatre du Palais-Royal, January 13, pgsk.com was successfully received, holding the boards until the 18th of March, when Easter intervened.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舞祭

    诗舞祭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为主的散文集,分说诗、谈色、评书、创意四部分,“说诗”收《我的学诗经历》、《诗舞祭》、《奥斯维辛的诗意栖居》等文,“谈色”收《情色和身体》、《瘦美的重担》、《后殖民孽债》等文,“评书”收《症状写作》、《生死一囚徒》、《会心的漫游》等文,“创意”收《榆树下的省思》、《流年知多少》、《母语之根》等文。共计收文39篇。
  • 如果人生不唯一

    如果人生不唯一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有些人和事一旦错过,一辈子都将永远失去。然而,我却没有这些顾虑,因为我拥有一个可以让我重新开始的系统。有了它,错过怕什么,读档!被甩怕什么,重来!我可以体验各种人生,也可以和不同的人交往,我的人生不唯一!
  • 如果假如有如果

    如果假如有如果

    如果时间会让人忘记一切,我只求在我活着的时间里,都会记得你的每一个微笑。
  • 先婚后爱,独占落跑娇妻

    先婚后爱,独占落跑娇妻

    一别三年,当洛西再次回到这个城市,她霍然发现,一起都变了。而这一切的源头却是因为自己错估了男人的“第一次”也是很重要的……女主:“不就是第一次嘛,男人的第一次有什么好傲娇的!”男主:“那你说,让身家百亿的我‘辛苦’一个晚上,这个账应该怎么算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本书分为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等部分。
  • 霸道总裁:女人别想逃

    霸道总裁:女人别想逃

    她卑微如尘埃,他高贵如神祇。他对她若即若离,她却难逃他的五指山。他们都是大玩家,谁用心便是输了。原来,他步步为营,不是对她不用心,而是过分用了心。他对她说:“你不愿意为我生孩子,我便找别的女人生,难道你有意见吗?”这般薄情的男人,她如何能托付?这般脆弱的感情,她何以为继?薄情转是多情累,只当失去之后,才发现,错失的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 千亿老公是烫手拖油瓶

    千亿老公是烫手拖油瓶

    初见,他于她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却占据了他户口簿上最亲密的位置,是他那刻起合法的妻…那一年,他23岁,她26岁。彼此毫无交流,从登记的开始到结束,甚至都没抬过眼看过她,连帽下她也根本没来得及看清他的模样…时隔两年,再见,却是在老爷子的葬礼…一份任性的遗嘱,他是身价千亿的老公,却成了她捆绑的拖油瓶…不对,这故事的走向明显偏离了她舒适区…她并不沉迷豪门,为何偏偏会答应这场婚姻???答案:是爱,但并非是对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