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0000000004

第4章 雅典学院

佛罗伦萨的召唤

拉斐尔,这位绝顶聪明的年轻画家和建筑师于1483年4月6日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父亲乔万尼·桑蒂是乌尔宾诺大公的御用画家,所以父亲便成了拉斐尔的启蒙老师。

15岁的拉斐尔在波伦亚画家的画室里学习,他勤奋地探索绘画的奥秘,能敏感地捕捉住美和艺术的真谛。

在拉斐尔16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乌尔宾诺,独自来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拉斐尔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色彩感觉与透视原理,绘画技巧相当成熟,才能已超过老师。一天,佩鲁基诺对拉斐尔说:“我不想让这个小地方束缚住你,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你可以独立工作了。”这时拉斐尔才19岁。

在佩鲁基诺的引导下,拉斐尔跨进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世界,很快就融入到画家群里。他那讨人喜爱的外貌和善于自持的性格,立刻就开辟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佛罗伦萨给了拉斐尔从未有过的艺术教益。他急切地吸取着大师们作品中的精华,他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对待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他既崇拜达·芬奇,也尊重米开朗琪罗,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

21岁的时候,他画的《圣母的婚礼》,既借鉴了老师又超过了老师,流畅的线条、优美的人物、形与空间的和谐以及纯净明丽的情调,都体现着他早熟的天才,并预示了他后来的发展。

陨落于罗马

在拉斐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翼渐丰的时候,他想到罗马去一显自己的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

此时刚满25岁的拉斐尔接受了罗马教皇的邀请,到梵蒂冈宫的签字大厅,他要在这里绘制一幅壁画,这就是《雅典学院》。

拉斐尔天才的成就引来繁重的订画任务,这是拉斐尔的光荣,也是他的悲剧,太大的名望终于把他压垮了。1520年4月1日,他病了。

医生为他诊断病情以后摇着头说:“亲爱的大师,您从年轻时候起就过着过于紧张的生活,现在受到报应了。人们都知道艺术家是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们不吝惜生命,而是让生命去燃烧。”

4月6日,拉斐尔去世了。他死后的荣誉将永远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圣母画像的着笔者

如果一定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这种特质,当然也影响着他的画风。我们可以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他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而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圣母画像”则更是世人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画坛绝笔。

拉斐尔的圣母像被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真正是不朽的作品”、“是对人类的想像力的创造”,在世界绘画史上享有盛名。在他一生中,所画的圣母画像不下42幅。这些“圣母像”已不再是中世纪绘画艺术所表现的消瘦、痛苦、呆板之模样,也不像威尼斯画派笔下那种放荡、轻浮、随便之极端,而是显出恬静、安宁、慈祥、贤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名扬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因此有《西斯廷圣母》之名。

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哲学的最高境界

拉斐尔是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但是除此之外他还塑造了体现哲学最高境界的《雅典学院》。

在那个时代,拉斐尔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身处喜爱艺术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严之下,但是温和的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得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拉斐尔,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在拉斐尔25岁的那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为了赞颂自己,把最优秀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请到罗马来为他服务,当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他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

在佛罗伦萨的拉斐尔接到罗马送来的圣旨:教皇想尽快在梵蒂冈见到拉斐尔,以便他与罗马、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家一起,为美化罗马而工作。不久梵蒂冈的画家们被告知:除了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之外,其余的画家们全被辞退了。教皇认为罗马只要有这两位大师就足够了。

拉斐尔就在梵蒂冈宫的签字大厅,开始了他的传世之作。

这种庄严肃穆的场所,壁画内容该画什么呢?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

拉斐尔在四面墙上画了4幅壁画:神学的“圣礼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杰出的拉斐尔把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巧妙地组织在宏伟的3层拱门大厅内。他把这些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让这50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自由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拉斐尔很聪慧地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受的方法绘画出来。画面构图宏大,视觉中心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画了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着古代文明中7种自由学术: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和天文。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

欣赏此画,如同进入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这个思想领域是由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争论展开的。他们两人从遥远的历史走来,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从一上一下对立的手势,明显地表达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分歧: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

而两边的人物成众星捧月分列两旁,表情动势向着两位争论的学者,有的注目倾听,有的用手势欲表达自己的看法,强化了画面的中心。

左边穿白衣、两臂交叉的青年是希腊马其顿王亚里山大,穿绿袍转身向左扳手指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斜躺在台阶上的半裸着衣服的老人是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狄奥吉尼。

下一层的人物分为左右两组,其中有著名历史人物,也有当时的现实人物:左边一组中,站着伸头向左看的老者是著名的阿拉伯学者阿维洛依,在他左前方蹲着看书的秃顶老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他身后的白衣少年是当时教皇的侄子、有名的艺术爱好者乌尔宾诺公爵。

右边一组的主要人物是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得,他正弯腰和4个青年演算几何题。右边尽头手持天体模型者是天文学家托勒密,以及其他一些人物。

整幅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们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享有充分的自由。各种人物的活动和动态,都是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

画中,拉斐尔不仅塑造了那些思想家的典型形象,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在构图上还巧妙地利用建筑的特点,把画面上背景建筑物的透视和前面真实建筑物的半圆拱门连接起来,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宽敞、壮丽。

如果说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引人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

同类推荐
  • 阳光下的葡萄干

    阳光下的葡萄干

    “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阳光下的葡萄干》表现了一个非裔美国家庭对美国梦的追逐。亲情、理想、现实在逐梦的旅途中相互冲突……梦想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触手可及?此剧在百老汇上演时一举成名,连演530场,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
  • 从生活到艺术

    从生活到艺术

    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谈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规律。期待艺术家以十年磨一剑的心态,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真正能够传至久远的好作品。我的主要标题是谈“从生活到艺术”。大家知道关于生活我们已经有约定俗成的理解,但是对于艺术的理解可以有无数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像我们一些哲人说的:“艺术是第二自然,艺术是艺术家所做的白日梦”等等。
  •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录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几十年间精选的文学艺术史论稿,其中既有已经发表过的,值得保留的文稿,也有初次入选的重要篇章。所收文章以中国话剧史论的研究居多,其中尤以对戏剧大师曹禺的剧作所做的研究最为深入。
  • 舞蹈与传统文化

    舞蹈与传统文化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同生共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走一步,都有舞蹈的足迹。中国的文明因舞蹈而多姿多彩、熠熠生辉,舞蹈又以它独特的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与活力。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作者以生动流畅的笔触,结合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经典的舞蹈佳作,深入探析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又微妙的联系,从中我们既能获悉古代的乐舞风尚和舞人传奇,感知中国舞蹈的辉煌与美妙,又能领略华夏礼乐之邦的非凡风采和气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热门推荐
  • 清宵一梦待君温

    清宵一梦待君温

    前世,她为了心爱的人,舍去生命。不想,所谓的“爱人”早已与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厮混在一起!她含恨而死。重生后,她一步步算计二人。正巧,洛家提出联姻,父亲疼爱妹妹,将她推出。婚后,她被宠上天;虐渣男贱女;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所有的一切都将尘埃落定时,却突然有人告诉她,一切,都是阴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

    四个垂死挣扎的年轻人,一场诡异的杀戮游戏,决定他们命运的,是一个早已跳楼身亡的少女,而警方却被诱导上了一段彭罗斯阶梯,在错误的方向无限循环,始终无法接近真相……一桩诡异离奇的“杀妻案”,一名雨夜遇害的警察,当事人全部人间蒸发。萧兰草和甘凤池发觉,他们似乎被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捉迷藏游戏,而一张死亡的天罗地网,正悄然向他们逼近……人性的黑暗,深不可测,唯有燃烧的热血,是照亮深渊的微光。
  • 陈家有赘婿

    陈家有赘婿

    我想写一个很温馨的故事!且看二十一世纪,青年博士回到古代,演绎一场啼笑皆非、逍遥自在的古代佳话。
  • 闺墨萃珍

    闺墨萃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惺所集

    王惺所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城繁华,半世姻缘

    半城繁华,半世姻缘

    时钟嘀嘀答答,顾梓怡转了转发麻的脖子,自手中的英文小说里抬起头,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三点,她望着空落落的起坐间发了会呆,怆然笑了,是她高估了自己,以为聂明宇在这个时候总不至于抛下她,连最后的夫妻情分都不顾,事实上他们之间那点夫妻情分早在这七年里头磨尽了。顾梓怡放下书,起身到盥洗室简单梳洗过后上床休息,临睡前她又看了一眼钟,明天,民国八年十二月十二日,父亲苦心经营一生的顾氏洋行将宣告破产,而她失去娘家荫蔽,再不是那上海滩赫赫风云的顾家掌珠顾梓怡,她是上海警备厅长聂明宇的夫人,再么是聂七少奶奶,时间长一点,恐怕连这个称谓也没有了,只剩下那么一个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激扬文字(上)

    激扬文字(上)

    讲述了书面语言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深入观察,厚积薄发”、“收集素材,积累知识”、“多读勤写,不断提高”、“以多为佳,以十当一”等。……
  • 佛说无希望经

    佛说无希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