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2900000003

第3章 西欧现代作家(2)

海涅生活的德国,是政治上从死气沉沉的复辟时期转入革命潮流的到来的过渡时代;哲学上从唯心主义转入唯物主义;文学上从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这些转变反映在他的著作中。正如梅林在《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里所说的:“非常协调地体现了在这一世纪内先后交替的三大世界观的色彩和形式……海涅自称浪漫主义派最后的幻想之王,但是他却又用响亮的声音嘲笑浪漫主义,使它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处。海涅一直为资产阶级自由的理想而奋斗,然而他又极其猛烈地抨击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种种姑息折中和纷争不休的缺点。海涅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共产主义,并且一再预言,共产主义在未来必将无可阻挡地取得胜利,他颇以此感到自豪;然而他却从没有消除自己内心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海涅是世界文学的巨匠,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德国和其他各国的文艺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生前和死后都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和待遇。他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以来所有革命的、进步的人士的推崇爱护,同时又受到一些顽固的、反动的势力的憎恨和污蔑,德国***专政时期他的名字甚至把从德国文学史中勾销。

在中国文艺界,海涅的思想精透、笔锋犀利的散文影响十分广泛。从“五四”以来,海涅的诗歌受到广泛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海涅的著作一再有新的译本出版。

海涅著作较新的版本:

《海涅著作与书信》,考夫曼编,10卷,1961~1964年于柏林出版。

《海涅全集》校勘本,温德富尔编,16卷,1970年起陆续于汉堡出版。

《海涅全集》,布里格勒布编,6卷,1968~1976年于慕尼黑出版。

另有纪念版,包括全部著作、书信和生平资料,魏玛德国古典文学研究与纪念中心编,计划50卷,1969年起于柏林陆续出版。

拉贝

拉贝,1831年9月8日生于埃舍斯家森,父亲是法院文书。他曾当过书店学徒,1854年在柏林大学做旁听生。1856年他发表长篇小说《麻雀巷的编年史》而成名。1857年起拉贝开始创作,在沃尔芬比特尔、斯图加特、不伦瑞克居住过。1911年11月15日逝世。

拉贝是德国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国的社会以及坚持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拉贝向往民主和人道主义,但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出路。他同情被压迫的群众,把正在兴起的革命看作“灾难”。他以幽默的笔调抒发自己的不满。他笔下的正面人物不愿与现实同流合污,有的逃避现实,有的离家出走,大都困苦忧愁而性格怪僻,作品中表现了作者悲伤、失望、忧郁的内心世界。

《麻雀巷的编年史》是摘抄了一个古怪的老人所写日记,描写这条小巷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1848年以后的德国社会。

《我们上帝的办事处》(1802)和《来自森林的人们》(1863),一边回顾历史一边结合现实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贫穷黑暗。短篇小说《黑色的奴隶船》(1865)、《枞树中的埃尔赛》(1865)和《比措的蠢女人》(1869),辛辣地讽刺了市侩风气。《饥饿牧师》(1864)、《阿布·台尔凡或月山还乡记》(1867)和《运尸车》(1870)是他的代表作,《饥饿牧师》描写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的不同遭遇,作者认为偏僻的小乡村有真正所追求的东西。

《阿布·台尔凡》描写久住国外的莱奥纳特·哈格布赫回到祖国后,发现故乡依旧如故,人们还是像以前一样愚昧。《运尸车》写穷苦人家的女儿唐妮被外祖父卖给一个伯爵,过得不幸福而自杀,而外祖父却心安理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本质。长篇小说《福格桑档案》(1896)描写一个青年鄙弃资本主义社会的庸俗、鄙陋,追求个人自由,但没有成功。作品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

尼采

尼采,1844年10月15日生于萨克森地区的勒肯。父亲是新教牧师,父亲去世后,母亲带他和妹妹迁往瑙姆堡。1858~1864年他在舒尔普福特文科中学学习,受到很好的古典语言文学教育。1864年到波恩大学,学习古典语言文学。1865年10月他前往莱比锡学习。1867~1868年曾服兵役约半年。

对尼采的思想成长和个人生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在莱比锡的学习。这时他阅读了《世界是意志和表象》,赞赏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思想。1868年11月,尼采认识了瓦格纳,十分钦佩瓦格纳的艺术天才。1869年春,尼采应聘到瑞士巴塞尔大学任教,他在大学的就职讲演是《荷马与古典语言学》。

1869~1878年,尼采除了在普法战争期间作为志愿兵在前线当了几个月卫生兵和1876年10月~1877年9月因病休假外,一直在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语文学教授。在这10年里,他曾多次争取不教古典语文学,争取获得哲学教授的席位,但没有实现。1872年初,尼采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出版,论及希腊的艺术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和太阳神阿波罗精神,前者抒发为音乐,后者体现为雕刻、叙事诗等。书中谈到古希腊悲剧如何从音乐中产生,如何没落,并预言古希腊艺术的精神将在瓦格纳的歌剧里得到新生。

1873年开始,尼采写成4篇《不合时宜的看法》。第1篇《大卫·施特劳斯、自白者和作家》在1873年8月发表,作者通过对施特劳斯的批评,与当时风行的历史主义针锋相对。第2篇《论历史对人生的利弊》于1874年2月发表。同年10月发表第3篇《教育者叔本华》。他认为哲学家应鄙薄名誉地位,探讨人生意义,为真理而奋斗,成为世人的教育者。1876年7月发表第4篇《理查·瓦格纳在拜罗伊特》。

1876年,尼采的健康状况不佳,眼疾日益严重,同年10月辞去教学任务,在瑞士及意大利各地休养,但是著述并未中辍。1878年5月他出版了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人性的——过于人性的、一本为自由思想者而写的书》。1879年3月《混杂的意见和格言》,11月底《漫游者和他的影子》先后出版,合并成《人性的——过于人性的》的第2卷。这本著作在文体上有新的特色,采用格言体,并且以潜在的对话的方式叙述,与柏拉图的《对话集》相似,谈话对手是瓦格纳、叔本华,或者是他自己的影子,漫游者本人是尼采自己。1881年8月出版的《晨曦·关于道德成见的思想》和1882年出版的《欢快的科学》抨击了传统道德。

1883年,尼采致力于写作他的主要著作《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1884年1月出版。查拉图什特拉是古代波斯拜火教的创始人,尼采借这个教主之口,说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其中两个主要内容是“超人”和“万物永远还原”。尼采在书中预言,由于世风日下,人已变形,因此必然要出现一种新人,即“超人”。他宣称“上帝已死”、并用“一切价值重新估价”为口号,攻击基督教宣扬的“奴才道德”。

1886年7月发表《在善与恶的彼岸》,这本书涉及尼采以后著作里的各种问题。尼采不承认现有的衡量善恶的标准,这些标准是有权势的统治者制定出来强制穷人的。他认为应该有新的标准,于是也就有新的价值,对原有价值都要进行重新估价。

1887年11月10日尼采发表的《道德的系谱学》,是《在善与恶的彼岸》一书的补充和续篇。作品揭示了道德偏见的根源,认为人的本性深处潜伏着仇恨、报复和残忍等魔鬼,一旦有一种力量把这些魔鬼放掉,它们就不受善与恶的控制。实际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身上的“非人性”的本质。

1888年是尼采神志清醒地生活和创作的最后一年。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以下几篇著作:《偶像的毁灭》(9月7日付印)、《瓦格纳真相》(9月16日发表)、《反基督徒》(9月30日完成手稿)、自传《看啊,这人》(11月6日付印)、《尼采反瓦格纳》(12月15日手稿付印)。还有未完成的草稿《达到权力的意志》,副标题是《一切价值的重新估价》。尼采还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未撰写成文的思想。1960年卡尔·施莱希塔把这些遗稿按照年代加以整理,汇集成册发表,书名为《八十年代的遗稿》。

1889年1月7日尼采摔倒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的街头,从此神经错乱。他一生中最后的11年是在他母亲与妹妹的照顾下度过的,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去世。

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一生用格律体和自由体写过许多诗歌,其中有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例如1888年写的《威尼斯》和《落日西沉》。《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散文诗,全书充满了寓意和隐喻,有《圣经》风格。尼采的论战文章和大量格言,思想深邃,文笔犀利,独具一格,他被公认为是德国最优秀的文体家之一。

尼采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

尼采活动的时代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以后。这时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工人阶级日益壮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又有一些人则在另一方面寻找出路,尼采哲学便应运而生。他的哲学极为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宗教和道德的虚伪。他反对一切旧的传统,是个彻底的偶像破坏者。但是他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蔑视群众,从个人主义出发,既揭露资本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

尼采的思想从20世纪初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曾对因不满现实而探求新路的知识分子起过积极作用,同时**反动势力也把它奉为他们的圭臬。

在文学上,20世纪前期的许多德语作家,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作家,如“格奥尔格派”作家、托马斯·曼、海塞、法国作家纪德、马尔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尼采思想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中也有影响。

尼采思想在“五·四”时期传到中国,促使了鲁迅、郭沫若等人向旧的封建传统进行挑战,但在40年代也有人利用尼采散布***观点。

梅林

梅林,1846年2月27日生于波美拉尼亚州的施拉韦。父亲是普鲁士军官。曾在莱比锡和柏林学习哲学、历史、文学等。大学期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91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并在《新时代》周刊编辑部工作,直至1913年春,不间断地为周刊撰写社论。

梅林的政论文短小精悍,文笔犀利,抨击威廉帝国的统治和对外扩张(包括对中国的侵略),批判党内各种修正主义观点。梅林对普鲁士历史和德国工人运动史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研究,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马克思传》等书。梅林与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蔡特金等于1916年初创立斯巴达克小组(1918年11月改称斯巴达克团),并于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1日建立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15日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反动派杀害,不久后梅林也在柏林去世。列宁评论梅林“不仅是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

梅林研究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评是为现实斗争服务。他的代表作《莱辛辨伪》,于1892年1月开始在《新时代》连载,总标题是《莱辛辨伪,一次拯救》;后经修改补充,1893年成书出版。1906年再版时,易名为《莱辛辨伪,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古典文学的历史与批判》,其中分析了普鲁士君主专制的阶级实质,揭露弗里德里希第二不是德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支持者”和“鼓励者”,而是它的反对者,详尽地探讨了莱辛的经历、创作和思想,指出莱辛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普鲁士封建专制主义最严厉的批判者。《莱辛辨伪》是对“普鲁士传奇第一次正面围攻”(恩格斯),对莱辛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全面评价。它还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文学观,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梅林在这部著作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正确地当做研究工作的指南,恰当地把它运用于文学和历史的研究,所以恩格斯给以高度的评价。

梅林还写了一系列关于德国文学史和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史的专论、小册子和札记,如《歌德与现实》、《为德国工人撰写的席勒传略》、《海涅传》等。此外,在他的历史著作(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中也有关于德国文学史的论述。这些文章和论述涉及重点是德国古典文学。对当时德国文坛上出现的各种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了一些评论,而重点是自然主义,主要论著有《略论自然主义》、《当今的自然主义》、《盖尔哈特·豪普特曼的<织工>》、《自然主义与新浪漫主义》等。梅林认为,德国自然主义是德国工人运动高涨的产物,但它绝不是“文学革命”。

同类推荐
  • 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共同成长

    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共同成长

    在书中作者把各式各样的爱情一一摆在你面前,同你一起看看、想想,你的认知会慢慢通透。不管你曾爱过、正在爱、将爱上什么人,你的感情都会在此对号入座,你的观念会因此提升,你的见识亦会因此增长。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劝诫说教,而是直言不讳的开导提示。
  • 曾经爱我和我爱过的人

    曾经爱我和我爱过的人

    给感情一把尺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 流年杂履

    流年杂履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入作者发表于报刊的文学评论、书评和影视评论。还有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对家乡、亲朋和学校生活的回忆性文字,以作者的亲历亲见亲受所感见证了家乡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历史发展,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乡情的眷顾和热爱,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并透视出特定历史时代风云的沧桑激变。书中收入的域外观感和国内游记类文字,意在通过对域外风情的介绍见出文化背景的差异,为我们的建设提供参照。国内游记旨在激发爱国情怀和亲近自然,以珍惜爱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 顾左右而言史

    顾左右而言史

    本书是著名学者王彬彬的历史人文随笔集。王彬彬的文章,兼具学者气度,书生风雷,以良知着墨,秉笔书史。讲谈五四,挥斥方遒;《“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德教训》钩沉故事,澄澈褊狭;《章太炎的身后事》上下追索,摸索推演文化耆宿一段鲜为人知的身前身后事;《胡适面折陈济棠》摈弃“左”顾“右”盼的孔见,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独立人格秉笔,高屋建瓴,别有洞见。
  • 进步的回退

    进步的回退

    演讲、对话、接受采访是释放思想、感觉的明快方式和“简易程序(韩少功语)”,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界为数不多的一位。韩少功学养深厚、思想敏锐、具有勃勃的创造活力,总是走在时代思潮与文学的最前沿。《大题小作——韩少功、王尧对话录》精彩纷呈,其第一章《革命追问》获2005年《当代作家评论》年度奖。
热门推荐
  • 邪咒钰

    邪咒钰

    堂堂世界顶尖刺客——玄清居然遭人暗算,关键时刻的穿越究竟是谁人所控?他在异世界的邪道究竟该如可发展?
  • 李嘉诚讲给年轻人的财富课(全新升级版)

    李嘉诚讲给年轻人的财富课(全新升级版)

    李嘉诚,商界泰斗,香港“超人”,也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他有无穷的智慧和胆魄,总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商机,将财富收入囊中。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大世乾坤

    大世乾坤

    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
  • 暧昧没商量

    暧昧没商量

    从实际上说,谦逊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能否做到谦逊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是否高尚的方法之一。我们的手上有着很多很多的幸福,悄悄的隐藏在手掌的每一根纹路。也许我们摊开手掌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但仔细去端详那些纹路,一条条蜿蜒曲折,像我们寻找幸福的路。其实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寻找幸福,而是发现幸福,那些我们身边的幸福。
  • 阎王成妻宠上天

    阎王成妻宠上天

    仙魔大战一触即发,关键时刻,一白衣男子挡在身后,胸口鲜血淋漓,却笑着说:“清寒,别伤心,我会难过,也别担心,我可舍不得离开你啊。”白衣女子看着陌离的死去,怒火冲天,一举击退魔军,一战成名,可却消失的无影无踪。1000年后,血月横空,血雨倾盆,地狱新晋阎王强势出场。可为了寻一人,开始了人间历劫。“陌离,我们……还会再见的,对吗?”
  • 药征

    药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弃,离,刀

    弃,离,刀

    “我这刀,出鞘必见鲜血!”——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
  • 两人变成两只

    两人变成两只

    菅野智在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在某一天的睡梦之中他拥有了被猫附体的不可思议的能力,能附体到他身上的猫名叫珍妮。六年级的时候,和巨大的圣伯纳犬皮特成为了朋友,突然身边发生了三名女童被袭击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他的同班同学,并且一人伤情严重。联想到发生在去年秋天的诱拐女童未遂事件,这好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被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家庭教师都是智己的表姐久美子!智己摇身一变,成了珍妮,他决定和皮特一起调查整件事情。
  • 情伤

    情伤

    故事从李琳到深圳开始起,当李琳到深圳之后,同学兼好友的夏薇把他的男朋友方晨宇介绍给了她认识。方晨宇见了李琳第一眼起,他就觉得这女孩子看起来挺温暖的,心里对她莫名的产生了好感。方晨宇的引见,让李琳很快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工作。李琳的老板王东杰是一个明是谦谦君子,实质上是一个十分好色的恶狼之徒。王东杰利用应酬之际,他对李琳暗下毒手,只是他的阴谋鬼计被方晨宇发现。方晨宇当场把李琳从色魔手中救出。可是李琳在迷魂药的作用下,身体蠢蠢欲动,方晨宇见此情景,差点把持不住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