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400000007

第7章 西线战场(3)

就在英国人将毒气预警忘得一干二净时,在4月17日,德国人发布了一番“舆论攻势”,似乎是在为德国人即将实施的毒气战进行舆论造势,从德国人公布的《政府公告》上看,德国人是“恶人先告状”,无中生有地指责英国人:“昨天在伊普尔东方的英军对德军动用了窒息性的毒气炸弹和炮弹”,德国人这么做,其意思是说,德国人发动毒气战完全是为了报复英国人的毒气战。换句话说,这场毒气战是英国人挑起的,谁都知道毒气战是不道德的,德国人如此颠倒黑白地发动舆论战,是为了他们即将发动毒气战占领道德上的制高点。

英国人与德国人打过很多次交道,他们看到德国人的这番舆论攻势,就已经开始怀疑其中的不祥意义了。英军司令部开始研判德国是否要发动进攻。

这时英国人侦查发现,德国人的前沿战壕里的士兵数量不多,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条件。如果德国人发动毒气战,却无兵力占领英法比联军的阵地。所以,他们依据这个情况,否定了德国人以毒气战为先导大规模攻击的猜测。

其实英国人的结论是正确的,德国人的确为了消除英法联军的怀疑,在发动攻势之前,故意低调,隐去兵力,以期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然而正是兵力稀少,德国人虽然利用毒气发动了奇袭性的攻击,却不得不放弃了乘机扩大战果的机会。

德军未能及时扩大战果

德国毒气战中所使用的毒气是科学家哈伯负责开发的。哈伯是一个民族沙文主义着,他疯狂地研制这种惨无人道的武器,甚至妻子以死相逼,他都不改初衷。他将毒气——氯气生产出来后,却找不到装填的设备,德国军方给他提供的毒气装填设备也非常少,不得已,他只能用圆筒装氯气。

圆筒装的氯气有一个缺点,就是无法使用到毒气炸弹上。换句话说,释放圆筒装的氯气只能依赖有利的风向,在上风口释放毒气。而在伊普尔地区,德军的战壕经常处在下风口,所以德军对这种毒气的释放十分谨慎,总害怕毒气刚刚释放,风向一转,对德军自身造成伤害。这种担心,直到可以取代毒气圆筒的毒气弹大规模生产出来后,才在德军中得以装备。

德军原本计划,这次毒气战为先导的攻势由德军第15军发起,任务主要是针对伊普尔突出部的南部释放毒气。在3月10日,毒气就运到了第15军的战区,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却因为风向不对,第15军无法立即使用毒气,德军攻势也不得不一而再地拖延。就这样,一直到3月底,德军都没等到适合使用毒气的风向,不得已,德军只好调整毒气战的攻击方向,准备对伊普尔突出部的北面使用毒气。

因为此次攻击方向的调整,德军又重新准备了一个星期,攻击行动的发起者由第15军调整为第16后备军的两个师,为弥补这两个师兵力的不足,德军再命令第23后备军的一个师作为支援力量,在第16后备军的右方进行攻击。第23后备军的另一个师担任助攻,在毒气战打响后,这个师负责攻击英法比联军占据的斯丁斯屈特。斯丁斯屈特是伊普尔突出部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法军和比利时军的接壤点也在斯丁斯屈特。

其实,德军在伊普尔防线的兵员调配情况一直捉襟见肘,此次毒气战,连主攻任务都是由德军的后备力量来执行,而且德军将可用的预备兵力全部动用了,最后一个师,本应该调配给第26后备军,但第23后备军前方的英法比联军阵地正好有一个开阔的缺口,对于德军的攻势来说,是千载难逢的突破地点,可第23后备军兵力不足,而且每个师的任务都非常沉重,所以,德军总指挥只好将这个师调配给第23后备军,希望第23后备军得到补充后,在突破缺口时,不至于力量单薄,将战果尽可能地扩大一点。

哈伯获1918年诺贝尔奖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把诺贝尔奖授予一个战犯,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一战”中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德国人弗里茨·哈伯是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哈伯获奖当之无愧。理由是科学就是科学,不能因为战争罪行抹杀了哈伯在科学上的贡献。哈伯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促进粮食增收的氮肥不再需要天然获取了。

此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一个月,协约国还在处理战后事宜,他们刚刚将这位利用毒气毒害协约国士兵的“恶魔”哈伯列入战犯名单。哈伯听到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他还为了躲避协约国的审判,藏在瑞士的乡下。哈伯很清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自己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哈伯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世界科学界都为之震动,科学家们议论纷纷。特别是深受德国毒气战危害的英法两国的科学家,他们认为哈伯是个彻头彻尾的战争魔鬼,他们对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所以说,德军此次以毒气战为先导的攻势,最欠缺的是预备兵力,而且没有任何配合毒气战的战术。一种新式武器诞生后,与之相关的战术也要随之改变。譬如坦克在“一战”战场上出现后,关于坦克战的战术就很滞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正式形成了有效的坦克战术,从而使得**德军利用“闪电战”战术,开着坦克横扫欧洲大陆。这一次德军第一次使用毒气,自然不会形成相关的战术,而且德军也没有对参与毒气战的全部士兵进行有效的训练。

德军的这次毒气战没有取得更大的战果,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也是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德国部队深知毒气的厉害,害怕被己方使用的毒气所害。虽然德军士兵都配发了防毒面具,但这些防毒面具太过于简陋,德军士兵普遍不太相信面具的防毒效果。尤其是德军士兵在己方释放毒气,英法比联军溃败之后,冲到英法比联军的阵地时,见到战壕里满是痛苦呻吟的士兵,他们对于毒气的恐惧就更加严重了。德军的战斗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他们只是想着完成上级命令,完成规定的任务即可。所以当这些德军冲到伊普尔突出部的协约国联军阵地前6千米时,他们不是立即冲过去消灭他们,而是就地掘壕,寻求保护自己。

另外,德军攻到联军阵地前时,已经是夜晚,当时光线不清楚,德军对于6千米外联军的防守情况也不知情,更不知道在6千米的路程中,负责阻击他们的加拿大士兵的虚实。

第二天,德军依旧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贸然前进,只是充当炮兵的跟班,小心翼翼地进入到被己方炮弹和毒气肃清的地域,不越雷池一步。

英军也受到重创

这时的福熙将军,作为霞飞的副手,专门负责伊普尔地区的法军并协调英法比三国军队的协同作战。他接到德军使用毒气战的方式突破伊普尔防线的消息后,非常震惊,没来得及了解具体的战况,就立即下令据守伊普尔的法军固守自己的阵地,即运河防线。福熙将军立即回到司令部,谋划通过反攻来收复失地。

福熙不知道此时的法军炮兵已经被歼灭,失去了作战的能力。但幸运的是比利时军队及时击退了德军第23后备军的一个师,使得斯丁斯屈特这个伊普尔突出部的交通枢纽没有被德军占领。可法国军队在缺乏炮兵的情况下,却向英军通报他们将要在午夜时分进行反攻的打算,并且请求英军方面派遣两个加拿大营协助法军的午夜大反攻。英军和加拿大军队接到友军的请求后,立即集结部队。他们按照计划从德国突破伊普尔防线后建立起的防线中穿过,占据了基钦纳林地,只等待法军出现,然后一同进行反击。可是午夜时分过去了,却没见到法军出现的迹象。英军和加拿大军不得不撤退了事。第二天白天,英军决定再一次小规模反击,将德军从突破口赶走。但是,英军开始攻击时,法军和炮兵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导致英军惨败。

到23日黄昏,在伊普尔和英军后方的阵地上,到处都是德军部队。英军受到重创,只剩下包括12个营加拿大部队在内的21个半营的士兵了。而德军却有42个营的士兵,还有5:1的炮火优势。

德军又发动毒气战

24日凌晨3点,德军在进攻比利时军队的交接点斯丁斯屈特,结果遭遇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德军大败而归。这时,德军单凭步兵是无法穿越运河防线向纵深发展了。德军只得于凌晨4点,再次发动猛烈的毒气攻势。这次遭受毒气战的是守卫缺口的加拿大的军队。

面对铺天盖地飘来的毒气,没有配发防毒面具的加拿大军只得利用起手帕、毛巾、和子弹带,再用战壕中能找到的水来浸湿这些东西,然后捂住口鼻以保护自己。如此简陋的防护,对于加拿大军队来说,效果非常差,很多加拿大士兵都中毒了,他们开始窒息,许多人倒下去,脸色十分痛苦,喘不过气来。他们的眼睛、鼻子和喉咙都感到烫痛,好像是被酸性物质烧灼了似的。

虽然加拿大军队拼死抵抗,但无奈毒气太厉害,很多加拿大士兵死在了战壕里。他们都没有放下手中的枪,保持了一名军人的气节。最终,加拿大军队建立起的薄弱防线被德军突破了。

英军的防线也面临德军毒气的袭击,最开始,英军还能坚持下来,但最终,英军因为伤亡过大,被德军突破了一个缺口,渐渐地,这个缺口变宽了。到了下午时分,德军突破了英军的防线。

德军一直向前推进,英军和加拿大军也一直退后集结,准备反击德军。德军穿越圣于连之后,他们发现面临的形势一下子变得危急起来。原来,英军的两个营在加拿大炮兵的炮火掩护下,突然间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德军被打得猝不及防,伤亡惨重,不得不原路返回,返回圣于连。加拿大炮兵在这次反击中非常及时,他们为了配合英军的行动,连瞄准器都没来得及戴就开始发射炮弹。

德军的这次败退虽然规模小,但对德军的军心打击是很大了,熄灭了他们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扩大战果的企图。

此刻的英法比联军的情况也不好,反击得力的英军指挥官因为不知道战局的整体情况,因为他们与德军在伊普尔防线的道路互相交叉,所以英军经常与德军进行遭遇,发生小规模交火。而英法比联军的各师团旅,其中包括加拿大军、英国正规军、本土防卫军,甚至法军阿尔及利亚旅,这些部队混杂在一起,却无法接收上级的指示,只能拥挤在伊普尔防线。简而言之,英法比联军伊普尔防线乱成一锅粥。而德军却利用其强大的军事优势挤压着这些联军,把伊普尔防线挤压成一条只有5千米宽、10千米长的长舌形地形。联军并没有溃逃,他们虽然挤压在一起,但不忘坚守阵地。只是部队如此集中,更容易被德军炮火袭击。就这样,联军在德军的炮火中,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联军只有大规模的撤退,或许是避免伤亡的最好选择。但伊普尔防线对法国人非常重要,法军是不希望联军从伊普尔防线撤退的。

法军的福熙开始许诺,他们已经新成立了两个法国师,这两个法国师很快就会开到伊普尔防线收复失土。为了使联军相信,他们还做了保证,鼓励联军一定要坚守伊普尔防线,等待法军前来增援。

法军的一个新的正规旅的确在25日的早晨从南线调到了伊普尔防线上来,但是,这支法军部队不了解战场情况,来到圣于连附近地区后,在不了解对面德军情况下,盲目攻击,结果遭到驻守在圣于连德军机关枪的大面积扫射,这支法军部队2400人就这样被机关枪射中阵亡。而剩下的法军士兵一下子丧失了战争的勇气,纷纷投降。法军俘虏的人数众多。

当天晚上,坚守伊普尔防线的加拿大军队遭到德国人的进攻,又失去了5000人,他们最后不得不撤退,并最终转为了预备队。这些阵亡的加拿大勇士都是英雄,他们手持步枪,勇敢地对抗德军的毒气侵害。

伊普尔的战事又进行了一个月,这期间德军丢掉了很多扩大战果的机会,只是中规中矩地步步紧逼,而英军面对德军的毒气战也一筹莫展,只能毫无章法地还击。4月26日,英军将领史密斯·多林率领英军第2军团,再一次对德军发动了反击,但作战没有什么成效,却伤亡惨重,印度拉合尔师与落森伯兰本土旅的4000名士兵就这样白白地牺牲掉了。史密斯·多林这才发现,他们这种消极的打法,是非常徒劳的,而且是无法获得胜利。反击失败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7日,史密斯·多林向参谋总长罗伯逊写信,要求上级长官要了解伊普尔防线的真实情况,他在信中说:“为法军收复失地,英军牺牲如此多的士兵,我怀疑这是否值得,除非法军能取得一次大捷,让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同时,他建议联军从伊普尔防线撤退,放手德军占领伊普尔地区,而且他认为联军只需撤退到伊普尔防线附近的平直的防线上即可。但是参谋总长罗伯逊没有同意史密斯·多林的建议,只给了史密斯·多林一通电话,在电话里,罗伯逊不认为伊普尔防线的形势像史密斯·多林信中说的那么糟糕,实际上,史密斯·多林在信中只是保守地描述伊普尔防线的糟糕形势,伊普尔防线真实情况更加糟糕。

史密斯·多林却因为这封信给自己招来了“打击”。罗伯逊给他发了一封“慰问电”,在这份没有加密的电报里,罗伯逊一通慰问之后,就下达了命令,让史密斯·多林将伊普尔战区的所有英军的指挥权全部交给普摩尔将军,而且还将史密斯·多林的直属上司弗伦奇的参谋长米尔恩将军派来协助普摩尔。史密斯·多林就这样被夺权了。

同类推荐
  •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1994年12月13日,南京创新性地在历史上首次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仪式,此举开创了如何举办群众性纪念抗战期间遇难同胞活动的先河,在全国抗战类博物(纪念)馆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后的20年时间,江苏省暨南京市先后用佛教、文艺、烛光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还曾经把纪念活动办到美国旧金山,并且多次邀请国际友好人士来宁参加和平集会,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正效应和积极影响。从2014年开始,连续20次的12月13日地方性纪念活动,将演变为国家公祭。本书详细介绍这一活动个中经历,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披露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考古探险之谜、黄金国都的神秘、古地图及宝藏考古的传奇、探索古遗迹之谜、神秘消失的古遗迹、纳粹把“琥珀屋”藏在哪里。
  • 大汉帝祚

    大汉帝祚

    刘谌,汉昭烈帝刘备最有骨气的孙子!景耀六年冬,邓艾兵临成都门下,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罗贯中有诗评曰:“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正值邓艾克江油时,刘谌竟意外得了一窍魂,思维大变!他不再思谋以死殉国了,他开始思谋如何复兴大汉帝祚……也学人家建个群(246768677)
  • 皇宋锦绣

    皇宋锦绣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
  • 三国全史(全集)

    三国全史(全集)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烽火连天,刀兵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时代。鲁迅曾说,中国是一个有三国气的民族,一直以来,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的影响,人们对三国所发生的事都似乎早有定论,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被误读误解?南门大守耗费2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历数十处三国古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数易其稿,撰写了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真相往往会颠覆观念,超出想象!让人大跌眼镜!
热门推荐
  •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龙夭之歌

    龙夭之歌

    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包罗万象,但是有的只是我和她的爱情。龙之镜湖,岩之凰谷,夏家。龙夭和夏函许跌宕离奇的爱情故事
  • 昼正夜邪

    昼正夜邪

    一人同时身为正邪两派掌门,昼为正,夜为邪。朝日现,一身‘明王神谱’傲视群雄,所向披靡;夕阳落,一套‘幽冥鬼卷’鬼惊神骇,群魔退散。手执神剑,昼为苍穹,夜为嗜血,终炼就正邪剑帝。
  • 精灵之外挂大师

    精灵之外挂大师

    外挂让你的生活充满愉悦……外挂虽然功能很强,不过智能为零。黎明让草系精灵学会了吐水球,鲤鱼王学会了飞行,飞行系精灵学会了潜水打洞……出招画面很美,请自行想象。不过,外挂虽好,却……叮!黎明兽偷袭并击败了晕倒的口呆花,获得了1点经验。系统你出来!!(注:本世界是架空出来的精灵世界,请勿完全代入原作世界的一切,本世界的所有精灵道具的制作均受某位神秘人魔改过……)
  • 英魂之刃之天下为公

    英魂之刃之天下为公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基本(水、食物、空气等)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高层次的(爱和归属感)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张崇,生在和平年代的大陆学生。生来便不必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担忧。而天赋异禀的张崇,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句话来说,就是张崇不仅是学校中的“学神”,游戏中的业余“大神”而且还有着强健的体质、优秀的朋友圈…诸如此类。)正是凭借天赋和自身的努力,张崇渐渐享受到了实现高层次需求的成就感。?而这样的“天才”,一旦穿越到游戏世界中,必将留下传奇般的丰功伟绩。张崇是幸运的,他得以穿越到了群英荟萃的英魂界,这便促使他不得不竭尽他所有的才智,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张崇无疑是个异类: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以一种令人可怕的速度成长。难以想象,一个集中了火的热情、水的灵动、草的坚忍和风的不羁的人,将会干出一番怎样的大事业!?……?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洗礼中,张崇,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不,那是更高层次的…自我超越!!
  • 陆先生,韩小姐

    陆先生,韩小姐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具体的自己想,反正我是想不出来)
  • 他那么帅我这么美

    他那么帅我这么美

    吴妙孺是L大的一个普通女生,被舍友出卖之后,L大上下都知道了她喜欢校草的事情,一夜之间她从一个被人忽视的女孩变成了L大口伐的对象,就在吴妙孺最艰难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她“平行世界中的她”的人出现了。吴邈儒是博士,年纪轻轻、天赋异禀是他的标签。一次无心之举,他发明出了一种可以找到平行世界中的自己的电子眼。吴邈儒是第一个发明出来的也是第一个使用的,但他穿越时来到平行空间时,发现这个时空中的自己……是一个又矬又矮的女生……吴妙孺:我读书少,你别骗我,平行世界中的我,怎么可能是一个男孩。吴邈儒:你以为我想吗?
  • 石头怪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石头怪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我,石头怪,无敌!重生成一块石头,怎么办,吃吃吃,变身石头怪,不服?一口一个神技,开局就是满级,修炼?这辈子都不可能修炼的!——弄了个QQ沙雕网友唠嗑群——今晚点(613411011)等小红点小胖石头嘟嘟嘟,不好意思,石头怪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 姑爷在上

    姑爷在上

    魔导师斗气士很牛吗,看本姑爷蚩尤血脉拍不死你!长翅膀的蜥蜴兽统统不许动,本姑爷神龙血脉镇不死你丫的!神纹装备算个毛,姑爷玩的是整颗星球神纹化!告急……异界魔兽来袭!召唤,古长城前方顶住;召唤,飞来峰500罗汉结阵守护;召唤,金字塔给本姑爷往狠里砸;召唤,罗德岛神像快喷火……
  • 公主吉祥

    公主吉祥

    这个所谓的公主,是我十多年前就认识的一位同事。具体来讲,是2001年,那年十月,我从生产一线应聘到机关办公室工作,一个部门四个人,一个主任,一个秘书,一个档案员,还有一个文书,就是我。上班第一天,万主任把我带到大办公室,一个个给我介绍,这个是秘书东东包,东北大学的高才生;这个是档案员小凤,黑金山党校的毕业生。我很客气地弯腰,虽然单位不大,这两人以前也见过,也知道,但相互之间并无交往。东东包是个男的,年龄和我差不多,也就二十五六吧,高而瘦,握手表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