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8000000014

第14章 御用贡酒商

所谓的朝廷御用贡酒,并非崔耕随口说说,而是确有其事。在清亡之前,历代朝廷都会从民间最有名的酒坊中选出少数的酒商出来,令他们定期向朝廷进贡捐献。这酒主要是用于朝廷摆宴招待各国使节、或天子拿来赏赐臣工,或皇帝犒赏三军,或分赏给皇族子嗣的各个府邸过年过节,最后留下少部分供皇宫使用。

这样的用酒耗损量是非常庞大的,并不是一家两家的酒商能供应得起的。所以,基本上朝廷都会从民间定下八个酒商来负责分担,统称八大御用贡酒商,俗称皇商。

朝廷除了有贡酒之外,还有贡茶、贡米等等御用商坊。

当然,这些向朝廷进贡的酒、茶、米,朝廷是不会付银钱的,除了赏赐一块御用贡酒的招牌之外,就赚了一个皇商的名号。

但是即便如此,天下商人仍是趋之如鹜,以能够成为御用贡酒、贡茶、贡米为荣。不为别的,真的就是为了那块“御用贡酒”“御用贡茶”“御用贡米”的牌匾,就是为了皇商的名号。因为一旦成为皇商,除了能震慑屑小之外,当地州府县衙也不会再跟御用商坊征税纳绢。

而且但凡成为御用贡酒,这就是揽生意的金子招牌,试问,朝廷和皇帝老子都认证过的好酒,好茶,好米,天下间谁还敢说不好?皇帝都能喝的酒,皇后妃嫔娘娘们都能吃得米,普通老百姓还能挑出个不好来?不仅不会说不好,还会以能够跟天子骄子们喝同一款酒为荣!

贡酒、贡茶是古代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维系象征,唐宋时期兴盛一时,在唐朝时甚至在盛产名茶的地区设立贡茶院,由官府直接管理,细求精制,督造各种贡茶,以示重视。不过到了明清时期,贡茶贡酒渐渐变味儿,成为了明清两朝皇宫专享,不得再在皇宫以外市面流通,变相地压榨着酒坊茶农。

但唐朝不同于明清,所以崔耕才向董彦说出来自己今晚深夜拜访的真正用意——

”此酒可为朝廷御用贡酒?“

……

……

董彦闻之奚笑一番过后,轻轻拎起桌上的小酒坛子,道:”没想到你这小酒坛里居然装着好大的心思啊,不过往长安推荐贡酒事宜向来都是地方主官负责,本官添为清源县丞,行县令佐官之职。此事,你应该去找胡县令啊,怎么会找到本官头上来?”

董彦说得也是实情,通常,各地州府县衙向朝廷推荐地方名酒,都是州府县衙一把手的事儿,如县衙的县丞、府衙的别驾这些佐官二把手,是无权僭越的。因为一旦推荐的酒成为贡酒,那就是一份实打实的治下政绩。这份治下政绩可不小,等着任职一满,升迁绝对是板上钉钉的。

故此,董彦才有此一问。

谁知崔耕却是淡定从容,笑着拱手道:“因为在下认为,我家木兰春酒能否入选朝廷御用贡酒,董大人推荐的胜算远超胡县令的推荐。”

“嗤…你小小年纪,还真能胡扯!你和宋温那些个恩怨事儿,本官也是略有耳闻!这个宋温啊,一个不入流的胥吏耳,若不是仗着胡县令,焉敢在清源县中猖狂若斯?”

董彦轻笑一声,崔耕虽给他戴高帽,但他心里却是清醒的很,崔耕在明知自己和县令胡泽义不对付的情况下,还敢当着自己的面捧自己贬胡某人,还要把这份推荐贡酒的政绩送给自己,这明显就是在递投名状啊。

不过,一个商人的投名状,董彦不仅不在乎,而且也觉得无足轻重。

继而,他摇了摇头,说道:“崔二郎啊,说句实话,你家这木兰春酒绝对是百年难得一品的好酒,尤其是小坛中的木兰春,更是千金难求的绝世佳酿。不过要想成为朝廷的御用贡酒,在本官看来,还是很难啊!”

崔耕见状,问道:“大人是想说,我们崔氏酒坊规模甚小,资历浅薄,纵是能造出世间好酒,朝廷也不一定会考虑纳木兰春为御用贡酒?”

倒是聪明!

董彦见着眼前这个不卑不亢的小子,心里微微赞许了一下,后说道:“不是不一定会,而是一定不会!你想,这贡酒是给谁喝的?除了朝廷文武臣工,番邦使节之外,还有三军将士,乃至皇室族亲,甚至是宫中妃嫔。兴许皇帝陛下都有可能喝到这贡酒。而你崔氏酒坊不过一家传承三代,无根无底偏居闽南一隅小县的小酒坊而已,纵是你家木兰春酒再好,试问朝廷又怎敢纳选其为贡酒?”

说到这儿,董彦越发冷静地看着崔耕,继续道:“你知道当朝八大御用贡酒都出自哪里吗?不是跟当今天下五姓七大家这些望族沾着亲,便是跟皇亲国戚沾着故,再次也是传承了数百年,底蕴极深名闻遐迩的大酒坊。不是本官小觑了你,讲真,木兰春酒虽好,但崔氏酒坊要想成为御用贡酒商,还是差了些火候啊!”

闻罢,崔耕默不作声,心中却是活泛得紧,暗里思量,果然如我之前所料,这事儿还真没有想象的那般简单。董彦分析得非常到位,能够享用到贡酒的这些人,无论是朝廷臣工、番邦使节,还是皇室族亲,都是些抖抖脚震颤儿的人物。万一喝了贡酒出了差池,谁也担待不起。这也才有了天下名酒虽多,却仅有八大御用贡酒之说。

能够入选八大御用贡酒,不单单要酒好,还要有背景,有底蕴,有让朝廷彻底放心的东西!

不然在每次贡酒里下点令人无法察觉的慢性毒药之类的东西,那还不把大唐帝国给慢慢嚯嚯掉啊?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崔耕早有准备,只见他一边将手伸进怀中,一边问着:“大人,我听说宫里也有专门酿酒的造酒司,专造御酒供天子和妃嫔平日饮用。”

董彦对于崔耕突然提起宫廷造酒司颇有些意外,不过还是点了点头,道:“你倒是知道的挺多。”

“那我若是献上这个呢?”

只见崔耕从怀里掏出一本用绢布包裹着的册子,双手奉上,道:“此乃木兰春酒的配方及蒸馏工序,我已经详尽写于册子中。若是将此册子献给朝廷,供造酒司专造御酒,那么我们崔氏酒坊……”

“真的?”

谁知董彦竟然猛地激动起来,赶忙抢过崔耕手中的物什,把绢布拆开将册子紧紧拿在手中,问道:“这是那小酒坛中木兰春的古方和蒸馏工序?”

“当然!”崔耕也被董彦的失态给怔了一下,继而道,“小酒坛中的木兰春虽强于大酒坛中的木兰春酒,不过造价不菲,而且工序繁琐,不适合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售卖。所以我想将它献给朝廷,供皇宫使用。”

董彦问道:“你竟然舍得?”

要知道无论古今,秘方这种玩意无论是在大家大族中,还是在小门小户里,向来都是不可对人言的。往往都是代代相传,父传子,子传孙,传子不传女。为了一道秘方兄弟阋墙,父子反目之事,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为了一道秘方,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而今天,崔耕竟然大方到要将这个秘方献给朝廷,而且还交到自己手中。

董彦真有些看不懂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郎了!

只听崔耕淡然说道:“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大人刚才不是说,木兰春酒虽好,但崔氏酒坊要做御用贡酒商还差些资历嘛。我想献上这道秘方,应该可以让朝廷看到我清源崔氏的诚意了吧?”

“好好好!”

此时董彦俨然比之前热情了许多,重新将册子用绢布包好,点头笑道:“有了这个册子,你明日再给本官备上几坛子的木兰春酒,我明日便启程亲往长安一趟。我相信,今后的御用贡酒中,少不了你崔氏酒坊的木兰春!”

崔耕闻之心下亦是激动,不过面上尽量保持着平静,问道:“县丞大人,这事儿能准成?”

“呵呵,本官虽为清源县丞,但在朝廷中也是有跟脚的。”

董彦颇有几分傲然地说道:“本官的跟脚在朝中深得天子和圣后赏识,有他在长安帮忙疏通一番,我想御用贡酒中,必有我清源木兰春的一席之位!”

清源木兰春!

董彦口中这五个字儿,俨然已经给木兰春酒定了调子,这个酒以后便是清源本地出产的名酒,换句话说,木兰春酒一旦跻身至御用贡酒的序列中,那就是清源县对外的一张名帖,也是崔氏酒坊的一张护身符。

至于他这位亲自将木兰春酒运作成为御用贡酒的清源县丞,政绩斐然不说,将来的清源县志中,他这位清源县丞董彦,必留下浓浓的一笔!

这一刻,董彦算是和崔耕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也算是彻底接受了崔耕这个商贾的投名状。

崔耕知道董彦说的跟脚就是暗指他的恩师,那个老屌丝逆袭的小老头张柬之,于是再次躬身一拱手,道:“多谢大人成全!那我明日便开始重建酒坊,招人扩产木兰春酒。不过我担心宋户曹会……”

“他敢?”

董彦一听宋温两字儿,霎时阴下脸来,冷声道:“一个杂流胥吏还能在清源县一手遮天不成?若是耽误了贡酒进京,便是胡县令也担待不起!明日你便重建酒坊,放心大胆地建,一切有本官在后面替你撑着腰!”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袁氏天下

    三国之袁氏天下

    终于突破了两百四十万字,关于袁绍的书籍写到这里,真心不容易。请大家多多支持,人品保证,绝不太监,大家可以放心收藏!离五百万字,还有不少的路程要走,大大会继续努力!PS:由于大大是新手菜鸟,文笔稚嫩,前期写的真心不好。请观看此书的粉丝们,直接从VIP章节开始看吧,从这里开始文笔还算是不错。实在不行就从最新一卷开始读吧,这一卷写的还算是成熟。大大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请大家多多理解,多多支持。兄弟姐妹们的支持,就是大大前进的不竭动力!袁氏联盟:QQ群716402136欢迎大家加入!
  • 至尊小太监

    至尊小太监

    有文化的流氓小太监,正义与邪恶的化身。天启一朝因我而绚丽多彩,因我而经久不息。
  • 重振大明朝

    重振大明朝

    穿越,又是穿越,不过怎么穿越到了崇祯皇帝身上?掐指一数,搞不好自己只有十七年的皇帝命啊!怎么这么苦逼?为了不吊死在煤山,为了能和一起来的妹子幸福生活,只能拼命去改变大明,重振(崇祯)大明朝了!魏忠贤,打倒!东林党,打倒!女真人,打倒!......打倒!打倒!凡是破坏阻碍我美好生活的,统统打倒!既然都叫崇祯了,怎么能够不重振大明朝!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盛世大隋

    盛世大隋

    北周末年,人心思定;大隋王朝,横空出世;一统南北,再造华夏;四夷归附,万邦来朝!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语2

    风语2

    《风语(2)》著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敌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命悬一线,命运多舛。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他活着,就有传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间最欢心的事、最揪心的痛。他是中国一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之中尽显热情与智慧,也深感无辜与无助。
  • 日式幻想

    日式幻想

    这是一本不那么完美,不那么聪明且自娱自乐的书。
  • 洗脚田

    洗脚田

    本期推出鲁18张祖文的一部中篇。作为大学毕业后进入西藏工作的祖文,以创立“藏边体小说”产生较大影响。“藏边体小说”这一概念,其内涵用祖文的定义,“是一种西藏边缘体验异度写作,主要反映内地进藏人员和受千年佛教熏染的藏族人民,在面对现代文明交融时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评论界认为,祖文的“藏边体小说”在叙事上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其一,小说叙事体现为“多边叙事”。与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缺失对非我族的“他者”叙述、简化或限制“他者”叙述不同,祖文小说的叙事既有藏族视角,也有汉族视域,这扩充了其小说的容量,生发了内涵的张力。其二,作品叙事呈现“双重叙事”。
  • 皇权的战争

    皇权的战争

    “皇权战争”和“帝王术”是封建专制的本质和精华,它决定了王权对人权的任意侵犯,决定了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与奴性,因此,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年来的大不幸。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案例来揭示帝王封建专制的本性,为人们认识历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 恋上贵公子:校园协奏曲

    恋上贵公子:校园协奏曲

    他是受人瞩目的钢琴贵公子,她是平凡却充满天赋的钢琴少女,从小时候第一次见到他,他的名字就被她刻在心里,她拼命的努力,只为能与他并肩而行,但每当她以为自己快要靠近,他便走得更远。年少时的相遇,别离,在音乐牵引下的的再次相聚,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完美邂逅。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选取1994年优秀的短篇小说20余篇,包括冯骥才、汪曾祺、毕飞宇、史铁生、周大新、阎连科等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作者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每篇附有专业的、精彩的评论。既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绩的梳理,更是为读者带来美味可口的文学盛宴。
  • 继往余生

    继往余生

    何为继生?继往开来,安度余生。一切都被打破,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来了,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张继生的选择,究竟是权利还是爱情?究竟是一统天下还是万世太平?看人与人的争斗,看人与神的抗衡。阴谋,永远在想象不到的地方孕育。何为正?何为邪?敬请期待。
  • 豪门佳妻

    豪门佳妻

    她——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为了他,从零开始,白手起步……在这个到处都勾心斗角的社会,她与他能走到一起,终成眷属吗?
  • 脊梁

    脊梁

    当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村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候,河南濮阳农村一位叫李连成的村支书却不但赢得了所有乡亲的爱戴,而且因自己感人的作为和精神博得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在李连成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西辛庄村从一个年收入人均不足700元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年收入人均超过5000元、固定资产达6000万元的富裕村。然而西辛庄村每前进一步,都是李连成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