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5900000005

第5章 导师箴言(3)

聆听丧亲家属

一个月前回香港,受朋友邀请参加游船河活动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人士。一个星期前他刚刚办完妻子的葬礼,现在已然开始积极投入社群,参加活动。朋友询问丧礼的情况以表达关心之情,他也兴致勃勃地描绘给我们。因他太太人缘极好,所以有不少人出席丧礼,出殡时热闹顺畅。但之后他的声音开始变得低沉:“妻子离去后,我经常失眠,不适应一个人睡。”他还想讲下去,我的朋友却快速地把话题转移到天气、时事等,我看到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但也很快投入到新的话题中,积极表现他乐观的一面。我在旁静静观察,感受到他是一个很真实、坦诚的人。于是,我决定待会儿要找机会和他单独沟通,让他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感受,支持他对太太的怀念之情,成为他的聆听者。

在午餐后,我找了个机会,和他谈起了他和亡妻同甘共苦、四十年的点滴,他为太太抗癌二十年的坚毅自豪,以及太太同事在葬礼上对她的嘉许自豪。我只是边听边点头,时而提问,让他尽情地说,最后我对他讲:“你很爱太太啊!”他很开心,并且用力地点点头,就像遇上知音一样。我只是当了一个短暂的聆听者,让他有机会去分享、去表达、去感受他谈论亡妻不是“丑事”,不是“不受欢迎的话题”,让他感受这份“认同心”和“同理心”!

近日,回香港与两个大学同学小聚,大家高谈“退休”,但当我谈及自己为死亡做准备,如立遗嘱、做告别礼等话题时,她们二人的热情迅速降温,没有人愿意回应,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份“冷淡”,只好知难而退!转换话题不久后,我问其中一个同学:“你母亲最近如何?”她平静地说:“她去年就去世了。”我记得读书时,经常到她家玩,她母亲十分亲切,也很健谈,与女儿和她的朋友们打成一片。我同学和她的母亲感情极其深厚,所以她母亲的离去一定使她颇受打击。同学不等我们有什么反应,就接着说:“母亲的癌症出现得很突然,短短两三个月,她就去世了,我一直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现在有时做梦也会出现当时的情境,每次都想哭。”当她讲到最后一句时,眼睛红红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我很想听她继续说下去,也想让她哭出来,勾起她对母亲的回忆以及思念之情。可另一位同学冷冷说了句:“我没有这种经历!”一句漠不关心的话语令我们三人停顿了一刻,也令这位失去母亲的同学立刻把真情流露的一面收藏起来,“死亡”话题再度被转开了。

帮助丧亲家属度过哀伤期

作为丧亲家属的朋友、上司以及同事,要想帮助他们度过丧亲哀伤期,我们需要坦然面对死亡,对死亡有乐观积极的看法。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死亡”的必然性,勇敢面对死亡,把死亡当作“正常事”一般,敢于直面沟通、分享这个话题。这样才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引导他们一步一步正视、接受亲人的离去,真正勇敢地活下去。大多数时候,我们的不接受令不少丧亲家属表面上活下去,其实内心已陷入痛苦,不断去逃避、去封锁悲伤,令哀伤期无限延长。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丧亲家属从哀伤中释放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善别 善终 善生

吴咏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福”指的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康宁”,第四福“好德”,第五福“善终”。“善终”又称“考终命”福,即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可以想象的最完满的临终状态了。但今时今日,有多少人在离开前能保持尊严,自主选择,做到真正的“善终”?

善别时不留遗憾

一位身患癌症的父亲,在长达半年的治疗中,被儿女隐瞒自己的病情;因担心父亲病情恶化,女儿甚至隐瞒和拖延告知爷爷去世的噩耗,使得父亲无法送别至亲,直到医生强烈建议,这位女儿才鼓起勇气,请弟弟向父亲坦白病情及爷爷离世的事实。在听到消息后,这位父亲滴水未进,一言不发,两日后悄然离去。

父亲去世两年,女儿仍无法走出伤痛与自责。在“生命智慧”公益培训分享过程中,她开始质疑自己当时拖延沟通的决定是否正确。可惜世间没有“如果”,有些事情无法重来。对死亡话题的避讳,对死亡思考的缺失,仍用冷酷的事实提醒着,对“死亡”的“无知”可能会令家人不得“善终”。

人生走到尽头,最渴望的仍是无憾此生。然而,对“临终”的自主权,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被当事人所把握,他们得不到最理想的“善终”。

善终的思考

父母老去,年轻人支撑着家庭运转,因此在家中的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即便如此,也不应自作主张替他人的人生做决定;同时,永远不要忽略共同面对、相互鼓励后可能存在的转机。对很多老年人来说,终点已经在那里了,他们已经不那么在乎还能走多远,而是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实实在在,开开心心,受到尊重,拥有知情权、决策权——生命的品质有时更胜于人生的长度。

将走之人想要什么?

当看到挚爱的人生命走向尽头,我们能做什么?是尽一切可能治疗来挽留生命吗?我们是否了解,急救治疗带来的可能是更大的伤害?

是尽量隐瞒病患实情吗?我们有没有尊重亲人“追求余生生活品质大过追求生命长度”的选择?

是只为暂求心安吗?我们是不是小看了亲人有面对死亡的能力?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还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坦诚沟通、规划余生、与家人共享天伦;还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说出不舍与牵挂,说出托付与爱。送别的脚步能不能慢一点,给双方足够的时间去道谢、道歉、道别、道爱。让将走之人在开启另一段旅程时,可以好好地挥别,洒脱地离开,为活着的人留下最美好的点滴?

面对这位女儿,我没有说她犯了什么错,事情已发生,她第一次面对至亲的离逝,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及知识,她凭自己的认知做了她认为对的选择!为了支持她的成长及醒觉,我问她:“你爸爸的性格是不是很执著?”她说:“是的,很多人都说我和爸爸一样固执,容易钻牛角尖!”我说:“你爸爸赌气,以他的命去生气,以生气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从他的选择中学习吧,你会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明白沟通的重要!”她点头同意:“经过父亲的离去及这次的学习,我更明白了自己的性格,会更好地做好准备,更懂得在未来面对亲人的离逝。”

善生中的成长

失去父母是子女二度成长的机会,这话听来似乎有点残酷。失去至亲后,当我们没有了必须负责、可以求助或试图反抗的对象时,我们还有可能发展除了“哀恸”之外的正向心态吗?我们还有机会“善生”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有能力选择深入认识自己,做出改变,更负责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主动的心理成长,而不只是被动地承受创伤。逝去的亲人,从现实世界移居到我们的内心世界,余生仍与我们相伴。利用“善生”的机会,我们不但可以修正与亲人的对话,更可以弥补遗憾,向前迈进。

接受死亡是人人必经的阶段,正向地思考死亡,为自己负责。“善生”后的我们,定能更好地为他人负责,做好“善别”和“善终”,成就完满的人生。

活着不难,难在活出意义

吴咏怡

曾经在一次课堂上,一名男学员想帮另一位学员认知自己,他说了以下“名言”:“和老师斗,不想学;和老板斗,不想混;和老婆斗,不想活。”

他的言论当场引起全场哄笑,我除了会心微笑外,还加了一句:“和自己斗,不想生!”有学员问:“吴导,和老婆斗,已是不想活了,为何和自己斗,是不想生?”我解释道:“‘活’和‘生’的区别在于,‘活’只是诸如吃喝玩乐、喜怒哀乐的基本生存能力,而“生”是有关你的生命是否精彩,是否白来过这个世界!”

在我看来,首先,拥有生存机会,这称为“活”。只有活着,才谈得上其他。“活”是“生”的前提,“生”是“活”的提升。活是被动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但我们却有主动权去选择生活的方式:精彩还是平淡,自私还是负责。和老公老婆斗,势必不会活得舒心:表面看似在和“另一半”斗,很多时候向内发掘,就会发现其实是和自己斗。和自己斗,就是在自虐,那么,活着的意义何在呢?

要活着不难,但是否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便是另一个层次,另一个境界!

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企业家近日很纠结,心情极其郁闷。因为他在医院做身体检查时被发现患有心脏血管闭塞,这种病被称为“冠心病”。十多年前,他移民澳洲,最近五六年把经营基地迁回中国大陆。经过数年的耕耘,重建关系网,终于在今年二月,他与公司核心团队制定了五年发展大计,打算整合海外及国内资源和平台,在事业上再次起步,重建雄风。但面对突然的“变化”,他有点措手不及,内心也开始忿忿不平,为何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何一直以来注重运动也会得这样的病?他迟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而在朋友推荐下来参加了我的“情绪领导力”课程。

他说他不知道是否该撤回澳大利亚,安享晚年,以健康为重;还是应该继续他的鸿图大业,他担心因工作过度,自己会突然暴毙。他不停思索,希望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找到方向。

如果你看到他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充满活力、关心其他学员、分享自己企业发展时的憧憬以及核心团队的执行力,那么你也能体会他对这份事业的热情及自信。在众人眼中,他确实是一个有魅力、有感染力的领导。

他说现在他要珍惜生活,活好每一天,所以戒掉了烟,饮食也非常清淡。我问他:“珍惜生活”与“珍惜生命”有什么区别?”他有点惊讶,思索了一下,回答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境界,‘生命’比‘生活’高一个层面。”我说:“以你的领导魅力,你完全可以通过团队去完成梦想,通过企业使命去激发团队,而不是‘非黑即白’。即使回到澳大利亚,一方面你可以调整生活节奏、起居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激励团队去完成发展大计。你不是一个只求‘活着’的人,完全退出,你会甘心吗?”

他听完我的区分后立刻点头,他分享说每次飞回澳大利亚,第二天就会立刻订回程机票回大陆,简直是归心似箭。而在大陆时,身在悉尼的太太又要三趋四请,他才回悉尼见家人。他很明白他的心在事业上,带领团队达成目标才能令他有满足感与成就感!因此经过我的区分,他认清了:“告老还乡”是一个“活着”的选择,只是保住性命,但他不会甘心。因此,他决定不再自我斗争,浪费时间,拖延决策。他承诺一方面,管理好情绪,照顾好自己;另一方面,激励士气,培养人材,在“哀兵必胜”的情绪推动下,和团队合力打造好平台,点燃他的激情,这才是支撑他继续活着的动力。

认清自己对生命的追求很重要,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他/她天赋的使命,“生命”是“生存的使命”。看到不少人和自己斗而忘了使命,真的是“白活”,麻木地活着而丢失了生活的意义。

“和自己斗”是在走“减分之路”

一个女企业家和自己斗得死去活来,虽然每天她都活着,但一点也不开心,她自己不开心,她的丈夫兼合作伙伴也不开心,周遭人看到她的处境更是备感惋惜。她知道,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也是她丈夫苦等十几年的话,便可以令自己与他人更开心,但她死也不说,夫妻关系已经走到同一屋檐下却不开口沟通的地步。念高中的女儿看着妈妈努力去进修、参加不同的培训班,却觉得她只是“白学”:“讲多过于做”,知行不一。因为她偏离她生存的使命——成为一个好妈妈、好太太、好老板。她并非不懂,她什么都知道,但就是坚决不改,沉溺在自己创造的痛苦中,他人只能看着她自讨苦吃地活着!

其实,活出存在的意义是为自己生命加分的最好方法,如若我们不愿意正视自己,不停违背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断残害自我,那么这是“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是减分之路,这样也就违背了我们到这个世界来的意义了。

空门中的生命智慧

吴咏怡

有一位资深导游和我分享他的真实经历:道士与和尚在同一个旅行团出现,他们互相辩论自己信仰的正宗性与有效性,于是导游在不断的调解中度过。当听到他的分享时,我联想到自己也是基督徒,在培训行业中也遇到过神父、修女以及和尚,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深刻体会,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是坦诚、真实、平和,而不是对立!

走下神坛

以前,在我眼中,不论哪个宗教,神职人士都是出世的,他们已踏入超然境界,不为外界的物欲所干扰;他们高高在上,遥不可攀,神一般俯视这红尘俗世。这是我对神职人员的一个假设,但经过多次近距离的接触后,我发现这个假设的前提本身就不正确,事实上,他们首先都是人,只是选择的修炼方式与我们不尽相同而已。我们在俗世中修炼,而他们在静心的环境中修炼。所谓殊途而同归,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向着内心中美好的“圣地”而前进。

同类推荐
  •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本文通过阐释福柯对康德式“启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从“自身”出发建立的相关美学理论。在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基础上,讨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起到的启示作用。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禅的气场

    禅的气场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有容乃大”“大智若愚”等观点,寄寓着丰厚的做人哲理,凝结着深邃的处世智慧。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漫步人生,以道来处事,以气场来应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和愉快,走到哪里都是如鱼得水的感觉。人生即是道场,想要活得精彩,活出洒脱,可以修炼道的气场,从自在中修身、养性、助人、成事。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回到今生

    回到今生

    布莱恩·魏斯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研究与经验,带领我们进入前世回溯的惊奇之旅,见识到前世如何影响今生的生活。与“前世今生”系列的前三本书不同的是,《回到今生》将主题落在了今生的爱、喜悦与理解上。他在书中揭开宇宙基本的生命动力及疗愈的能量——“爱”,这股能量使人们经历无数次生命。他强调通过前世回溯重新去扩张与体验爱的经验,并且教导我们如何“灵性自助”,告诉我们放掉愤怒,建立相爱的家庭,培养丰富的爱与同情心的重要性。此外,魏斯特别教授了回溯前世的自我冥想练习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他还传达了许多灵性大师(高层次的存有,不具形体的灵魂)的信息,以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进而超越自己,彻底转化生命。
热门推荐
  • 人事总监

    人事总监

    世界500强企业斯泰尔斯公司中国区的组织架构发生了变化。新成立的大中华区(总经理特伦斯)开始四处插手,步步为营地收紧对中国区(总经理袁克敏)的管理,一场明争暗斗的大戏拉开了帷幕……人事总监罗伯特周旋于公司内部的博弈的各方,处理着此起彼伏的人才争夺、员工违纪、业务黑箱操作、劳资冲突等棘手之事。置身于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如何才能透过其组织架构和人事变动来窥探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真面目?
  • 虚损启微

    虚损启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侠诸天行

    武侠诸天行

    旧书摊上买来的一本武侠杂志带着李昂穿越啦!还好旧书能够穿越无数的世界!说好的快意恩仇纵马江湖呢?可是为什么我刚来就被一只狗捡走了,等等,这狗会说人话,还会医术和武功?灵鸽一出七剑待命,你就是雨花剑的传人神医逗逗!李昂“我觉得我走错片场了!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别人都是为了武林正道,凭什么我是为了森林的和谐而战啊!我不干!”蓝兔,“还请少侠相助!”“真香,单身久了连一只兔子都觉得眉清目秀!”从虹七开始的江湖之旅,《虹猫蓝兔七侠传》(未完待续)—《鹿鼎记》(星爷电影版)—《笑傲江湖》(完结)—《天下第一》(完结)—《诛仙》(完结)—英叔系列电影(完结)—《仙剑奇侠传四》(正在进行)Ps:本书慢热,前期写作没有掌握技巧,写的不如人意,还有几处毒点,希望大家慢慢看,也许后面会有些惊喜,谢谢啦!
  • 仵作小医妃

    仵作小医妃

    她是卑微庶女,却深藏一手剖尸验骨之术。协恨重生,她只为杀人偿命报仇雪恨。活死人,生白骨。她步步为营,将当年害她负她之人踩在脚下。可偏偏救了个无耻之人,借着报恩缠着她,烦着她,欺负她……世人皆传越王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小小庶女之恩也记在心上。听闻荣嬉爱美,越王望着镜中如明珠似美玉的脸,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出比自己还要美的事物。只好宽衣解带,强行报了救命之恩。
  • 我来自神都

    我来自神都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一场车祸,让平凡的主意识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并得一混沌至宝——破妄(建木)剑。传说,此剑能破一切阵法结界,自由穿梭诸天界域及幽冥地府,还可寻得失落的神之都城,继而永生不灭。然而,当他经历无数凶险找到九洲之地并打开封印时他才发现,所谓的神之都城,就是他来时的地方,而那里,将有一个惊天之秘。且看一个没有灵根的少年,携至宝是如何逆天伐道,谱写一段热血的传说……
  • 酋长的恋人

    酋长的恋人

    嘴里的沙子让塔拉咳嗽起来,她发现自己乘坐的飞机在前往阿曼的途中紧急降落在了一片沙漠里。一群牧民闯进了飞机,却不是来救助乘客的,他们抢走了乘客的珠宝手饰,还绑架了年轻的姑娘,其中就有塔拉的妹妹。这群牧民刚离开,英俊的酋长索菲安带着他的手下出现了,解救了机上的乘客们。塔拉对索菲安十分感激,然而两人很快因为性格的冲突而矛盾不断。索菲安习惯了我行我素,除了家人和发号施令的对象,他谁都不理。塔拉不停地对他唠叨自己被劫走的妹妹,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使他厌烦极了。塔拉发现索菲安是个冷漠孤僻的人,试图找出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所在,而她也喜欢上了隐藏在冷硬外表下的那个索菲安。
  • 魔君帝王之天玄问情

    魔君帝王之天玄问情

    他是魔君帝王,而她是天族公主,他们本是未婚夫妻,可天族浩劫之后她永远消失,归来之后便是野岭坡的小花神,没有前世记忆,身种情蛊……他对她说: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我虽在你野岭坡,可你知道我并不是野岭坡的小花神,自然不能给你当小妾,若你真心喜欢我,自然也不能委屈我,若你真心想娶我,便休了你的皇后,明媒正娶昭告六界”“好”“无需再考虑一下?”“不用……”
  • 神劫

    神劫

    在众神山顶,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名‘众神殿’。在大殿之中,坐着两排被众生称为神灵的人物,正中央便是诸神之王,其中男的俊俏潇洒,女的绝色妖娆。
  • 暖婚喻少甜妻

    暖婚喻少甜妻

    喻南溟做过两件最失败事第一件是在单牧牧十八岁时放走了她第二件是在单牧牧二十四岁时又放走她骄傲的喻南溟把单牧牧捉了回来扼杀了第三次的发生单牧牧:“喻总,我们似乎不怎么熟”喻南溟却步步紧逼与墙角,单手撑在单牧牧左脑边,毫不犹豫的亲了上去“唔”喻南溟你这个坏蛋!(甜宠)
  • 金字招牌

    金字招牌

    恩怨是人生的一道坎。直到老书记做期货一夜输掉300万,人们才记起了大头与老书记的恩恩怨怨。书记蚀了300万,那是被错误的大浪彻底击倒了。这错误的大浪不光卷走了300万,还卷走了书记一世英名,把书记卷得七荤八素,卷到了天涯海角,奄奄一息了。这时谁也没想到,关键时刻会是大头站上浪尖,力挽狂澜,撑住了书记的农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