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0000000067

第67章 雍正时代的三大清官之一田文镜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山西很多州县都久旱不雨,颗粒不收,百姓啼饥号寒,纷纷外出乞讨。然而,该省巡抚德音和布政使森图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不但匿灾不报,反而向朝廷吹嘘这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此同时,他们还加紧催征钱粮,以致人怨沸腾。

正巧,身为内阁侍读学士的田文镜受命去告祭西岳华山。当他途经灾区时,亲眼看到了“黎民饥馑”的惨状,心中十分不安。尤其是听说德音和森图昧着良心搞浮夸,更是怒不可遏。他一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习俗,毅然将灾情做了详细记录,一回京便汇报给了雍正帝,并请求朝廷赈灾。雍正帝深信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是“直言无隐”,立即将德音、森图交吏部查议,同时派田文镜赴山西赈济灾民。

田文镜赶赴山西后,一面停止向百姓征收赋税,一面出官帑向邻省籴粮发给百姓。这时,山西的邻省陕西,其督抚主动送米上万石;而邻省直隶,却以山多田少为由禁止粜米。为解燃眉之急,田文镜再次上疏陈情,请雍正帝帮忙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雍正帝当即下谕直隶巡抚,命他以大局为重,“缓急共济”,积极支援灾区。同时,也将此情通报给了各省督抚。

从此,山西的赈灾事宜进展顺利,使灾民获救者计达八十多万。田文镜不但受到百姓的拥戴,也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和提拔。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正月,田文镜被调任河南布政使,接着又很快升为河南巡抚。

担任巡抚后,田文镜遵照雍正帝的旨意,首先开始清查亏空和整顿吏治,并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史书上说,他“查核豫省亏空”时,“不遗余力,檄委各府州互相觉察,总期彻底澄清,不容纤毫短少”。其间,若发现贪污受贿或玩忽职守者,轻则“令其涤虑洗肠,痛改前非”;重则立即“揭参”,决不留情。据统计,在他任内前两年,就劾罢属员多达二十三人。显然,这一举措深受百姓乃至正直官员们的欢迎和拥护,但保守势力却对他恨之入骨。他们经常向雍正帝密奏他“刻薄”,并指使党羽对他进行诽谤和攻击。但他不怕挨骂,不怕孤立,一切照常进行。

早在田文镜抵豫之前,河南连年灾歉,百姓深受其苦。他上任后,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确认这与河堤长年失修相关:由于河堤几乎不起作用,所以无雨则旱,大雨成灾。于是,他决定由政府拨款兴工修堤,所用劳力由各州县分派,还提出“按照百姓地亩,或半顷或二顷出夫一名”,“绅缙里民,一体当差”。

田文镜的这一政策本来于国于民都有利,但却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只有地主才有田“半顷或二顷”。而地主富豪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方上又一向享有特权,自然不愿和百姓等同起来“一体当差”。于是,他们挑动了一些人赶赴巡抚衙门去控告,强烈要求维护儒户、官吏的特权。基于当时正值乡试的前夕,他们还发起学子们罢考,一时间搞得中原大地乌烟瘴气。在此严峻的情势下,河南的学臣却袖手旁观,“无一言严饬”;而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简直还有些幸灾乐祸。他“将罢考一事置若罔闻”,声称“我只管人命盗案,余事非我职掌”。如此一来,田文镜也颇感“势甚孤危”。但是,为了把一体当差这项改革措施贯彻到底,他“捐弃身价,不避嫌怨”,毅然将带头闹事者捉拿严办,杀一儆百。闹事者见此,一个个吓破了胆,再也不敢乱来。于是,考试照常进行,动乱迅速平息。而各处堤工,也均按原计划兴办,无一例外。

雍正帝得知此事的前前后后,非常高兴,他赞扬田文镜:“果能任怨任过,真实为国家竭力报效。”随后,授他为河南山东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接着,又加太子少师衔。

过去,在河南、山东两省交界的地方,经常有盗匪出没,扰得百姓不得安宁。田文镜担任两省总督后,马上组织两省力量联合行动,很快便解决了当地治安问题。

接着,田文镜又发现山东省仓库全有亏空现象,而且大都是挪用新钱粮,掩盖旧亏空。对此,他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之一是:知府、知县离任时,务必将其所辖州、县仓库的钱粮全部补齐,差额部分由他们从其俸禄中赔偿,然后才能调到新的任所。

为利于综合治理,田文镜在详细了解山东各州县有关情况后,还建议朝廷对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新的划分。例如:将东昌府的属地高唐州划为直隶州,管辖济南府所属的禹城、平原、陵县、临邑四个县;濮州为直隶州,管辖东城、范县、朝城三个县;兖州府所属的东平州为直隶州,管辖陈阿、平阳、寿张、阳谷四个县;济宁州管辖的钜野、嘉祥县改属曹州等等。朝廷认为他设计合理,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施惠百姓,遂批准了他的方案。

田文镜享年71岁。死后,雍正帝特赐祭典将他安葬,谥号端肃,还下旨在河南省省城建立专祠祭祀他,并准许他入祀该省的贤良祠。

同类推荐
  • 一品侯爵

    一品侯爵

    大明末年,朝堂党同伐异,一片混乱。国家风雨飘摇,四面楚歌。李沐不过一介白身,姻缘巧合之下,有幸成为宁远伯李成梁的世孙,靠着祖上爵位混军功,居然已经官居一品,世袭侯爵了。可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我要改变民族气数,必须操文武大权与一身,武官,我做得,那文官,自然也做得。晚明图景,精彩绝伦,既有皇权阉党,亦有秦淮八艳。既乱世烽火,又风流如画。历史,是记在书本上的烟火。风云际会间,总有一个人,轻轻撞了一下它。从此,换了人间。。。
  • 重塑大明

    重塑大明

    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李保国老爷子去世了,却转世投胎到万历四十八年,天启元年出生在沂州府。别人都是重生、夺舍、穿越,李老爷子倒赶了个时髦,竟然带着记忆轮回转世!咋就很别人不一样呢?剃发易服当奴才?咋可能!当个裱糊匠还是重新来过?且看李老爷子凭着前世一辈子经验,搂钱,搂名,搞科技,开农场,造巨舰,建新军……以幼小身躯撑起整个民族!新人新书十二时辰摆破碗求收藏求票票,貌似老前辈都是这样哭求的……
  • 公子请保重

    公子请保重

    我叫苏寂,我不是老司机,我在荒郊野外慌得一批。……开局一身伤,还没带银两。四周野茫茫,内心很抓狂。伴随着一声天雷滚滚,苏寂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朝代。于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苏某人暗下决心,定个小目标: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一笔?等等,我好像有个退婚的问题……ps:轻松幽默为主,设定莫较真,文笔极菜,不爽轻喷,谢谢合作。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

    从古至今,人世间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悲壮激烈的战争。运筹帷幄,攻城略地,长途奔袭,短兵相接。种种战例,或记之于史册,或见之于名著,或流传于口头。本书讲述了公元前27世纪的涿鹿之战、前8世纪—7世纪的亚述战争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江山为聘,余生作礼

    江山为聘,余生作礼

    我愣愣地坐在冰冷的地上,无力地看着墙角,泪水止不住地流。第一次,就想这样麻木的死去……“小七,别怕,你还有我……”他在我耳边说爱我——在他将我与他的婚礼变成屠场之后。——他拉着我的手,我几乎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疼痛仿佛让我失去所有知觉,但他的话却又异常清晰。“你若敢死,我拿天下为你陪葬!”
  • 君悻不复归

    君悻不复归

    他朝我走来,我一时差点以为世界万物皆不在,只剩下我与他,在这凄清的暗夜中,无际的相望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个女人

    三个女人

    《三个女人》,由三个短篇小说组成。三个文本结构各异的故事,相互之间却有着微妙而缜密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极其精致的美学整体。英国《泰晤士报》称,穆齐尔是“半个世纪来最伟大的德语作家”。
  • 核能修真者

    核能修真者

    一个修真人士,而且估计也是末法时代最后一个修真人士,而且还是修真人士中最惨的修真者。不过还好,他竟然成功的晋升了,虽然方式有些奇怪。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重返九零:锦鲤小辣妻

    重返九零:锦鲤小辣妻

    她,本是千金娇女,却因闺蜜陷害误导,把假意当真心,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踏入无尽深渊在狱中悔恨凄惨而死,重生回到她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那一年,可醒来的她,竟然附身在渣女的妹妹身上,她有点懵,她要不要复仇逆袭,可逆袭的也不是自己的人生啊,而且前世的男神为何处处针对她,阴魂不散,怎么办,要不要灭了他们?在线等,很捉急……
  •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白先勇经典作品集,怀抱着一份对文学、对故园的眷念,展示着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学、艺术轨迹和生命历程。文分三辑:第一辑小说,共8篇,收入《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与《谪仙怨》等,以及获郁达夫文学奖的最新作品《Silent Night》,篇篇皆是精品;第二辑散文,共9篇,收入《树犹如此》、《明星咖啡馆》与《第六只手指》等,满眼是乡愁与亲情;第三辑评论,共6篇,包括《与奚淞对谈三章》与《大观红楼》等,集结了近年来演讲、访谈、文论,可一窥文学大师的文学观与个人体验,也相当全面地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 快穿之公主嫁到太风华

    快穿之公主嫁到太风华

    百里莲音本是红颜国的冰肌玉骨的尊贵公主。原本今时,她要登基为帝,执掌一国。众所周知。女帝登基,举国欢庆。万人朝拜,声势浩大。她凤袍霓裳,披着九仪凤冠珠帘,在万人欢呼与尊敬声之中,正欲款款落座在那华美艳绝的尊贵丹陛之时――眼前却平白无故的一黑,当场于登基典礼中丢脸仙逝。并与凤位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