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8600000009

第9章 仕途风云(2)

第七策:捐小以全大

臣闻之兵法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又曰:“佯北勿从,饵兵勿食。”皆捐小全大之谓也。今虏势方张,我若按兵不动,彼必出锐以挑战;挑战不已,则必设诈以致师,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信而从之,则堕其计矣。然今边关守帅,人各有心。虏情虚实,事难卒辨。当其挑诱之时,畜而不应,未免必有剽掠之虞。一以为当救,一以为可邀,从之,则必陷于危亡之地;不从,则又惧于坐视之诛。此王师之所以奔逐疲劳,损失威重,而丑虏之所以得志也。今若恣其操纵,许以便宜。其纵之也,不以其坐视。其捐之也,不以为失机。养威为愤,惟欲责以大成。而小小挫失,皆置不问。则我师常逸而兵威无损,此诚胜败存亡之机也。

不中敌人之圈套,以静制动,则“我师常逸而兵威无损”,此乃用兵制胜之道,亦是治国安邦之道。这些战术战法,在王阳明后来的战争实践中都曾被他一一用到。

第八策:严守以乘弊

臣闻古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盖中国工于自守,而胡虏长于野战。今边卒新破,虏势方剧,若复与之交战,是投其所长而以胜予敌也。为今之计,惟宜婴城固守,远斥候以防奸,勤间谍以谋虏;熟训练以用长,严号令以肃惰;而又频加犒享,使皆畜力养锐。譬之积水,俟其盈满充溢,而后乘怒急决之,则其势并力骤,至于崩山漂石而未已。昔李牧备边,日以牛酒享士,士皆乐为一战,而牧屡抑止之。至其不可禁遏,而始奋威并出,若不得已而后从之,是以一战而破强胡。今我食既足,我威既盛,我怒既深,我师既逸,我守既坚,我气既锐,则是周悉万全,而所谓不可胜者既在于我矣。由是,我足,则虏日以匮;我盛,则虏日以衰;我怒,则虏日以曲;我逸,则虏日以劳;我坚,则虏日以虚;我锐,则虏日以钝。索情较计,必将疲罢奔逃;然后用奇设伏,悉师振旅,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迎邀夹攻,首尾横击。是乃以足当匮,以盛敌衰,以怒加曲,以逸击劳,以坚破虚,以锐攻钝,所谓胜于万全,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者也。

在“边务八策”的结尾处,王阳明写道:

右臣所陈,非有奇特出人之见,固皆兵家之常谈,今之为将者之所共见也。但今边关将帅,虽或知之而不能行,类皆视为常谈,漫不加省。势有所轶,则委于无可奈何;事惮烦难,则为因循苟且。是以玩习弛废,一至于此。陛下不忽其微,乞敕兵部将臣所奏熟议可否,传行提督等官,即为斟酌施行。毋使视为虚文,务欲责以实效,庶于军机必有少补。臣不胜为国惓惓之至!

提出“边务八策”时,王阳明不过才二十八岁,可他从中透露出种种战略思想与眼光,已颇具一位大战略家的气度。从中也不难看出,对《孙子兵法》这部兵家奇书,王阳明是深有研究与心得的。多年以后,王阳明辗转南方,剿灭流贼,又在旬日之间平定威胁大明皇权根基的宸濠之乱,想来都是意料之中的事。《阳明先生集要》的编写者施邦曜曾高度赞扬王阳明的“边务八策”,以为他的“边务八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孙子兵法》十三篇。

2 江北审案 九华访仙

弘治十三年(1500年)六月,二十九岁的王阳明结束了自己在工部的观政实习期,出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正式步入仕途。

明朝刑部下设十三清吏司,负责各省诉讼事务,云南清吏司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刑部有个下属机构叫提牢厅,主要掌管狱卒,稽查南北所有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药物等。提牢厅的主事是每月轮番制,由十三个清吏司主事轮流担任。这年十月,恰值王阳明担值。繁忙的工作,加上咳嗽旧疾复发,王阳明不堪其苦:

夫予天下之至拙也,其平居无恙,一遇纷扰,且支离厌倦,不能酬酢,况兹多病之余,疲顿憔悴,又其平生至不可强之日。

——《提牢厅壁题名记》(《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九)

尽管当时疾病缠身,王阳明还是没有一天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根据狱中现状,王阳明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狱中规则,这些规则到后世还在沿用。

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阳明受命前往直隶和淮南地区审查犯人。那是王阳明任职以来第一次独立办案,他却似一位办案老手,将一切处理得井然有序。

王阳明一到当地,便深入群众展开调查。通过多次与地方官员交流沟通,王阳明发现此地竟然有那么多冤假错案。在王阳明的主持下,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江北一带的冤假错案都被肃清平反。王阳明可以回京复命了。

王阳明有股子拼劲儿,这股子拼劲儿在他十七岁“格竹”时已经领略过了。他工作起来更是一个拼命三郎。江北办案的近一年时间里,为了理清查明那些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他常常不休不眠,早把来前医生的叮嘱抛诸脑后了。白天在官衙审理案件起草公文,晚上回家还要攻读诗书到深夜。有肺病咳嗽之患的人,最怕伤风受寒,王阳明读起书来,就把什么都忘了,冲风冒寒之事,时有发生。如此无所顾忌,外侵内耗,咳嗽旧疾越发厉害,有时甚至都要咳出血来。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春天,王阳明已经完成审查江北囚徒的任务,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王阳明自年轻时就因身体原因,对道教神仙的超脱境界充满向往。这一次,公务之余,他趁机前往茅山、九华山等道教名山游玩了一番。

在游茅山时,王阳明遇到了一位同是前来游玩的道士汤云谷,这位汤道士是丹阳人士,也对道教神仙之说充满神往。二人在山中相遇,一见如故,随即携手同行同游。王阳明和汤云谷一起登上三茅山巅,踏遍仙人遗迹,或洞窟中小憩,或道观中相对坐谈,好不自在。山中的清风白云,清泉明月,暂时涤尽王阳明心中的沉郁之气,也让他暂时忘记了现世的污浊。

从茅山归来,王阳明似是意犹未尽,他又一鼓作气,登上了九华山。

九华山是一座佛教名山,亦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中古刹林立,历来都有高士仙人隐居于此。九华山上大小洞窟不晓得有多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五处,此外还有山岭十一座,山泉十七处,溪涧渊池,更是遍布山中。水是山的血脉,是山的灵性之源。这九华山中常年泉水淙淙,生机盎然,难怪成了历代仙家修行隐居的青睐之所。

王阳明来时,正是九华山的春天,漫山遍野一片葱茏,林间树下,繁花似锦。行走在山间林荫道上,耳听得山间鸟啼声声,婉转如珠落玉盘,王阳明只觉得心肺都被过滤清洗得澄澈透明。

这天天色渐晚,王阳明来到一座叫化城寺的道观住宿。进得寺来,但见寺中大堂正中,正有一位老道士盘腿静坐。王阳明进来,恭恭敬敬向这位道士作揖问好,这位老道士却是动也没动,连眼皮也没翻一下。王阳明心中觉得好奇又好笑。他走访过不少道观古刹,也见识过不少正在修行的仙家道人,像眼前这位这样蓬头乱发衣衫不整的道士,他还是头一次见。若非在道观中相遇,把这么一个人视为叫花子也未可知。可怪人常常脾气大,王阳明开口问:“请问神仙可学否?”这是王阳明眼下最为关心的。因为身体时好时坏,他时不时就从心底冒出些出家修行的念头来,却不知自己是否有那份资质。

那道士依旧眼皮也不抬,只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尚未,尚未。”

那句话让王阳明摸不着头脑。他以为是因为现场还有别人,老道士不便向他透露仙机,便屏退左右随从,将老道士引到后亭,再次向老道士行礼问道:“吾欲出家修行,不知神仙可学否?”老道士依旧用那四个字回答了他:“尚未,尚未。”

王阳明哪里肯罢休,他历尽辛苦找到化城寺,就是来听这位叫蔡蓬头的老道士讲神仙之学养生之术的,他倒好,区区两字就把他打发了。不甘心,继续追问。这蔡蓬头见王阳明一脸迷茫又执迷不悟,只得再次点拨他:“你在这后亭后堂又是作揖又是施礼的,我看你一团官相,还来说什么神仙学什么道?”

王阳明一愣,既而明白了蔡道士的意思。果然是位高人,一眼就看透了他王阳明的心思。王阳明也是个果断利落的,知他与这位蔡道士并无仙缘,二话不说,哈哈大笑三声,转身而去。

身后,那位蔡道士却是满脸憾色地轻轻摇了摇头。若非见王阳明入世的心那么重,以他的天资,倒真可以收作他的弟子呢。

别过蔡蓬头,王阳明又在九华山上逗留了几日。听说山中地藏洞里有一位老道正在修行。这位老道更是一位怪人,坐卧松毛,不食人间烟火。他修行的地藏洞在九华山最险绝的山顶处,几乎无路可通。王阳明攀着草木树枝,登悬崖、涉险径,费尽周折险阻才来到老道士修行的地藏洞中。果真是一位世外奇人。王阳明进入洞中之时,老道士正和衣蜷腿卧在松毛之上。这位老道士须发皆白,却满面红润。那会儿,他睡得正熟呢。王阳明也不敢惊扰他,只在他身边悄悄坐下来,看他睡得婴儿般安详,王阳明忍不住伸出手去轻轻摸了摸他的脚。不知过了多久,老道士终于醒来。看到眼前的王阳明,他分外惊讶:“如此危险之处,安得至此?”

老道士的地藏洞,因地势险绝,常年少见人迹。陪伴老道士的唯山间清风流云,还有山间的飞鸟。现在冷不丁看到一个大活人坐在眼前,老道士还真给吓了一跳。

王阳明倒也不惊慌,他起身恭恭敬敬向老道士施礼道:“吾欲与长者论道,何言辛劳?”

这位老道士倒比化城寺的蔡蓬头亲近人,他见王阳明不辞辛劳与艰险上得山顶来,只为听他论道,早已被感动了。老道士对佛教道教都深有心得,他也不隐瞒,敞开心扉跟王阳明交谈起来。从佛教到道教,又从道教谈到儒教。谈到如今天下谁为真正的儒学大家,王阳明对老道士说:“周濂溪(周敦颐)、程明道(程颢)是儒家两个好秀才。但未到最上一乘。”老道士闻听王阳明此言,心下更是欢喜——果真是识见非凡,悟性奇高。一高兴,他把佛教道教的要义都告诉给了王阳明。二人在洞中一直谈到天色很晚,王阳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王阳明又攀上山顶去找老道士论道,哪里还有老道士影子。只那处洞窑,还有老道士曾卧过的松毛,在清凌凌的晨雾中静默不语。王阳明在洞前伫立良久,才怅怅地转身离去。

这一段经历,王阳明曾用一首诗记录:

路入岩头别有天,松毛一片自安眠。

高谈已散人何处,古洞荒凉散冷烟。

王阳明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位老道士。可那位老道士却自此深深地印在了王阳明的心里。时隔十九年后,王阳明又曾拜访过化城寺。那时,王阳明已经四十九岁了,已经历了太多尘世的酸甜苦辣。他原本是抱着一丝重见老道士的幻想去的,却依旧扑了空。人到中年,当年的一幕却历历在目,王阳明在一首诗中回忆了自己当时游九华山的情景:

爱山日日望山晴,忽到山中眼自明。

鸟道渐非前度险,龙潭更比旧时清。

会心人远空遗洞,识面僧来不记名。

莫谓中丞喜忘世,前途风浪苦难行。

那个遗空洞远去的会心人,就是当年与王阳明论道的地藏洞老道士。彼时,他已杳然远去,了无踪迹。

3 乞归故里 修道阳明

从九华山归来,王阳明也该回京复命了,他的健康状况却在这时每况愈下。这年五月,行至扬州的王阳明彻底病倒在床,他日夜咳嗽不止,人也整个儿地消瘦下去,最后连下地走路都有些困难了。无奈之中,王阳明只得卧床休息。三月之后,也就是弘治十五年八月,王阳明回到京师,向朝廷递交了一纸《乞养病疏》(《王文成公全书》卷九),希望朝廷能恩准他回乡养病。他在疏中写道:

切缘臣自去岁三月,忽患虚弱咳嗽之疾,剂灸交攻,入秋稍愈。遽欲谢去药石,医师不可,以为病既植,当复萌芽,勉强服饮,颇亦臻效。

及奉命南行,渐益平复。遂以为无复他虑,竟废医言,捐弃药饵。冲冒风寒,恬无顾忌,内耗外侵,旧患仍作。及事竣北上,行至扬州,转增烦热,迁延三月,尪羸日甚。心虽恋阙,势不能前。追诵医言,则既晚矣。

先民有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臣之致此,则是不信医者逆耳之言,而畏难苦口之药之过也。今虽悔之,其可能乎!

臣自惟田野竖儒,粗通章句;遭遇圣明,窃禄部署。未效答于涓埃,惧遂填于沟壑。蝼蚁之私,期得暂离职任,投养幽闲,苟全余生,庶申初志。伏望圣恩垂悯,乞敕吏部容臣暂归原籍就医调治。

王阳明的《乞养病疏》递交上去了,京城故交得知后纷纷替他惋惜。彼时,他们皆以才名驰名,往来唱和,沉溺于古诗文创作中。王阳明对此却颇不以为然,他对朋友说:“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虽然王阳明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面对前路他也曾迷茫,但在他的心底深处,学圣学,成圣人的理想始终不曾远离。

这一年,王阳明的上疏得到朝廷批准,他回到故乡余姚。

在余姚会稽山上有一座山洞,为阳明洞。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

洞在四明山之阳,故曰阳明。山高一万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里,道经第九洞天也。为峰二百八十有二,其中峰曰芙蓉峰,有汉隶刻石于上,曰“四明山心”。其右有石窗,四面玲珑如户牖,通日月星辰之光。先生爱其景致,隐居于此,因自号曰阳明。

同类推荐
  •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内地会。他一生在这里劳苦,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本书通过二十多个小故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带你去认识这位将自己一生献给中国的朋友,重温百年前的历史。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下)

    铁血宰相俾斯麦(下)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照亮人间的提灯女神,俄罗斯的“守护神”,从死囚到总统,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斗士,女人统治世界,人民的王妃……这些在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你了解多少?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9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孤僻的她又软又甜

    孤僻的她又软又甜

    短篇小说轻松治愈,有点甜,小虐怡情,对吧
  • 曹魏

    曹魏

    (新书已发,名为《汉末纵横天下》) 历史车轮浩浩汤汤,从秦皇一统天下时的英姿,再到汉武帝横扫匈奴的意气风发,时间又过去了百年。时至东汉末年,南有刘备孙权蛰伏,北有马超韩遂虎视,雄踞在北方的曹操,终于是挥下南征的马鞭了。就此时,历史车轮颠簸了一下,让一个灵魂混进了这个时代。历史,便由此改变了!
  • 淘气宠妻

    淘气宠妻

    她有点调皮,有点可人,有点恶魔,又有点神气。试问,有谁能像她那样,让这附近的混混闻风丧胆呢?大树?她一跃而上,不沾一丝尘埃。学业,她更是众老师心中的高材生,只不过,同时也是同学们心中的魔鬼……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清晨,咱们可爱美丽的女主安心,降生了…额…安心…为什么要叫“安心”呢?据说,额,只是据说,女主的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曾曾曾祖父…都对咱们这个小姑娘的出生感到异常的兴奋,她让他们觉得安心了,所以,可怜的女主啊…为着这个让她很火大的名字,女主时不时地就对那帮无知的“老人”进行报复…“乖孙女,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躲进这黑漆漆、丑不拉几的瓶子里啊?”某人很不怕死地问。“因为你可爱的孙女我怕你们会被灵异人士抓起来,拿去做标本啊…我这是为你们着想呢!”某女奸笑“那你为什么老是晃瓶子呢,我们都一把老骨头了,经不起这么…”很委屈地扁扁嘴“那是为了让你们锻炼一下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某女丝毫不觉自己哪里做错了…问题是,他们不是人,不需要锻炼身体啊!!可怜的“老人们”就这么敢怒不敢言地苟延残喘在“乖孙女”的淫威之下…“翊哥哥,为什么那个姐姐一直在往别人身上靠啊?”某女一脸纯真的问。“额…这个,可能是她身上有点痒吧,想让别人给她挠挠…”深情地凝视着眼前如娃娃般干净清纯的人儿,心里却被她的问题难得冷汗都快要流下来了。“哇,翊哥哥你看,那个姐姐的手往下面去了!那个哥哥也痒吗?为什么要让别人帮他挠啊?”某女再次展现她的求知欲…“额,这个,应该是吧…”天啊,谁说来夜店可以让他的小淘气学到东西的!!他要灭了他!!看着不远处那对男女的“表演”,再看看旁边一脸好奇的人,他满脸黑线“那心儿儿回去也帮翊哥哥挠挠好不好…”…上官翊眯着眼,享受着两人的亲昵时光,任她的小手在衣服上作怪。可是……抓住游移到小腹处的邪恶小手,将那份骤然升起的灼热感极力压下,他慵懒地睁开眼,性感的薄唇在另一边耳朵上吹气:“心儿,你确定还要继续往下吗?”看来以前真的是小看她了,啧啧,居然已经邪恶到了这种地步。“当然了,如果你邀请的话。”安心将手机拿开一点,一脸色相,对着男人邪笑。美色当前,叫她怎能不开心。“还满意现在看到的么?”上官翊一改之前的严谨,也学着点火的小女人,邪肆一笑。“不错,肌肉结实有弹性,看得我想流口水。”安心擦一擦快流到嘴角的液体,色迷迷地在腹部东捏西摸,眨巴着迷蒙的眼。
  • 我的金先生是侦探

    我的金先生是侦探

    林艾童的金先生走路向来悄无声息。他轻轻柔柔的从背后揽住她的纤腰,环过手来执住她的毛笔。合力写到:前世今生,唯爱一人。“嘴巴抹蜜,整天就会献殷勤。”“谁叫你是我的老婆大人呢,不习惯也得受着。”“切,金先生,想当年你可是差点把我给解剖了呢!”
  •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刚进游戏就被系统劈死,甚至连自己百分之一百二帅气的人物模板都变成了弱鸡炮灰骷髅兵……何小毛:“系统,你想闹哪样?”系统:“不好意思出bug了,我的锅。”
  • 谋人谋职谋事业

    谋人谋职谋事业

    一个有着敏锐眼光的人,一个凡事善于琢磨的人,一个行动果断的人,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定能从平庸中脱颖而出,成大事、创大业。《谋人谋职谋事业》从识人、用人、管人、谋人、谋职五个不同角度告诉读者如何从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 毅斋诗文集

    毅斋诗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缠情:老公,饶了我

    豪门缠情:老公,饶了我

    因为自己的失误家破人亡因此她背负了扫把星的恶名因为自己的好心招来了恶魔因此她成了恶魔弟弟的禁宠
  • 长清挽月

    长清挽月

    “在你十七岁爱上的那个人,他会是你此生挚爱,但却很难很难走到七十岁。”“不止是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我也会陪她走下去。”——“你好,我是江浮月,余生请多多指教。”她爱一人终老,希望与他从校服走向婚纱,从青丝走向白发。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身边的那个人都是他。婚后。“我希望你们不要来打扰我和我太太的生活,余生有她,是我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