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成人总认为半大不小的孩子不会有什么苦恼,可事实上,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成绩的起伏,家长的不理解,同学间的矛盾,师生间的摩擦……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这些事情,在他们的人生中,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作为教师,尤其是和孩子们接触时间最多的班主任,只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的内心世界便会自然敞开。
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尽我所能陪他们走过高中岁月,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所带过的每一届学生中,总有一些在我面前不设防的孩子。我珍惜这种信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了这种信任。
一个被公认为一无是处的孩子却跟我很亲,还想天天给我买早点。当他犯了错误我批评他时,他也能听进去。后来,我因故不当该班班主任了,看似刀枪不入的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流下了眼泪。
他之所以能接受我,源于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有一次突然变天,我送给冻得瑟瑟发抖的他一件外套。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只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很多教育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容易感情用事,不像成人那么理智。很多孩子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就不喜欢他教的课,哪怕他说的是真理,孩子也会从心里抗拒。所以,我信奉“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而“爱”正是达到“亲其师”的绝佳途径。
对优等生付出爱比较容易,但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地付出爱却很难。其实,换一个评价标准,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孩子。我力争把这句话落实到我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如果对孩子没有爱,那么即使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孩子也可能对你敬而远之,这样的教育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我曾收到这样一则短信:
“张老师:您应该早已把我忘记了,我刚刚整理我以前的日记时,发现里面夹着2007年您写给我的一封信……当时正上高三,我竟因为×老师说了我几句就感到无比心痛。现在的我已经大学毕业,成熟了许多,可看到当年亲切如您的文字,我还是像林黛玉一样落了泪。我现在也是老师了,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名像您一样的老师。”
有些孩子渴望接近我,但其内向性格却让他们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对于这些孩子,我就主动采取笔谈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周记本、作文本成了我们交流的主阵地。很多孩子以能和我有这么一个秘密而感到自豪。一个叫侯清华的女生曾这样写道:“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问题,除了面谈,我们还会给老师写信,或者附在作文后面,老师都会认真地回复。看到那些温暖的文字,再怎么不安的情绪也平复了。”
笔谈具有面谈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写下来的文字比说出来的话正规、便于保存、可以反复阅读等,缺点是费时。但如果孩子们需要,我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和他们笔谈。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所有的付出我都心甘情愿。
做教师,甘苦自知。经常听同行抱怨待遇差、学生差、付出没有回报等,我却非常享受我的工作,而且越来越喜欢我的职业。每天走进教室,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享受,和孩子们打交道,轻松愉悦。所有的付出,在我看来都是一种乐趣,一种绝不求回报的乐趣。
毕业后,还有很多孩子记得我。当他们成群结队来看我时,当我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时,当他们回忆起我说过或写过的某句话、我的某个表情或某个动作带给他们的影响时……我感到既欣慰又惶恐。很多很多的细节,我都毫无印象了,而他们却铭记至今。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有幸陪在他们身边,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尽力为他们答疑解惑,排解他们之间的纠纷,严肃而温和地矫正他们的过失,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敏感的内心。成为他们高中阶段的良师益友,这是我追求的目标。
如果说我的努力在他们的高中生活中还曾起到过一点作用,那么,我以能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这一阶段为荣。
张青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