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我们班里传出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兰花花》,声音极富穿透力。随着歌声,我们教室的前后门,还有窗户外,渐渐挤满了脑袋,个个都一脸惊奇。在这一片脑袋中,我竟然瞥见了正在巡查各班联欢会进行情况的校长和书记,他们也一脸惊讶。外边的人一定感到有点奇怪:现在的高中生还有爱唱这类民歌的?其实,在我们班唱歌的这个人还真不是学生,而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元旦快到了,班委会紧锣密鼓地筹备元旦联欢会,唱歌的、跳舞的、演小品的……谁当主持人,谁搞后勤服务……倒也组织得井井有条。
联欢会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就要开始了。
那天上午,班上的李玲玲来办公室找我,问能不能带她奶奶来参加联欢会。
我愣了一下,这种情况从来没有遇到过。
李玲玲解释道:“昨天回家后,我说班里要举行元旦联欢会,奶奶问我是不是跟电视上的晚会一样,我说差不多。奶奶既羡慕又伤感地说,她从来没参加过联欢会,这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了。我听了很难过,就想让奶奶也参加一回。老师,行不行?”
李玲玲的家庭情况我比较了解。父母离异后,她跟着父亲生活。她父亲要经常出差,没时间照顾她,就把她的奶奶从陕北农村接了过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李玲玲和奶奶的感情很深。她的作文、周记中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奶奶,我从中也了解到她的奶奶离开老家后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经常在家里念叨等孙女考上大学就好了,她就可以回陕北老家了。李玲玲很心疼奶奶,但现阶段她却无能为力。
我喜欢这个孩子的善解人意,她能体谅奶奶,还愿意为奶奶圆梦,于是我就爽快地对她说了一句“当然行”。李玲玲一下子乐开了花:“谢谢老师!”她冲我鞠了一躬,跑了出去。
下午两节课后,大家把桌凳靠墙围成一圈,空出了中间的场地用来表演。后勤组的同学在教室里拉上了彩条,桌子上摆了花生、瓜子、水果,黑板上画了漂亮的图案,写了立体的美术字,教室一下子显得喜气洋洋。布置完毕后,大家就座,我从办公室请来了李玲玲的奶奶。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就使劲拍起巴掌表示欢迎,两个女生跑上来拉着李奶奶,把正中间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李玲玲和李奶奶。
联欢会还没正式开始,我们班就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李奶奶非常专注地观看同学们的演出,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表情很是陶醉。每个节目结束后,李奶奶都高兴地鼓掌。因为李奶奶在场,大家表演的兴致更高了,很多同学都超水平发挥。王丽唱歌的时候,我发现李奶奶的嘴唇也跟着一动一动的。我想起了李玲玲在作文中曾写过她奶奶很爱唱歌,在老家那一带很有名气。于是,我就悄悄地向主持人提议,一会儿让李奶奶也表演一个节目。
“精彩、幽默的小品表演让大家乐弯了腰,那我们今天的特邀嘉宾——李奶奶的表演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呢?下面请李奶奶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大家欢迎!”主持人话音一落,大家都兴奋地拍起了巴掌,视线全部集中到李奶奶身上。
李奶奶愣了一下,连连摆手。大家的掌声更热烈了,李玲玲在旁边摇着奶奶的胳膊撒娇:“唱一个嘛,就唱老家的歌,你在家不是经常唱吗?”
就这样,陕北民歌《兰花花》从我们的教室里飞出去了。
李奶奶的陕北民歌唱得地道,是真正的原生态。孩子们为她热烈鼓掌,趴在窗台和挤在门口的外班学生也鼓起掌来,鼓掌的人中也包括校长和书记,还有人大声喊道:“再来一个!”李奶奶既高兴又害羞,脸都红了,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许多。
元旦过后,李玲玲告诉我以后班里再有这类活动她还想带奶奶来参加。我提议道:“下次你要提前给奶奶打扮打扮,让她像个真正的明星那样站在中间为我们表演。”
李玲玲眼睛一亮:“一定!那是必须的!”
受此启发,在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我特意邀请了我们班的运动健将刘建军的爸爸来观看刘建军的长跑比赛。
后来,我在班上宣布:以后班上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欢迎家长参加。如果教室坐不下,老师负责出面借学校的会议室。但是,一定要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在不影响家长工作和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参加,因为我们的活动基本都是在家长的工作日进行的,不能让家长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