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0400000008

第8章 《诗》的“六义”(1)

第一节 《风》、《雅》、《颂》

前面提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吴国公子季札很羡慕周乐,他到鲁国出使的时候,要求鲁国演奏周乐。鲁国的叔孙穆子就召集了乐工,按照《风》、《雅》、《颂》的次序,为他进行了表演。那么,什么是“风”、“雅”、“颂”呢?曾经有人认为,“风”、“雅”、“颂”指的是诗的体制和内容。如《毛诗序》:

风,风(讽)也。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大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按照《毛诗序》的解释,“风”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化,二是讽谏。君主对臣民进行教化;臣民对君主进行讽谏。不管是教化还是讽谏,都要含蓄、委婉,就像自然界的和风吹物一样。对于“风”的委婉、含蓄,清人章潢有一段极为美妙的形容:“风之体轻扬和婉,微讽谲谏,托物而不着于物,指事而不滞于事。义虽寓于音律之间,意尝超于言词之表。”他还形容“二南”:“浑融含蓄,委婉舒徐。本之以平易之心,出之以温柔之气。如南风之触物,而物皆畅茂。凡人之听其言者,不觉其入之深而咸化育于其中也。”[15]

《毛诗序》认为“风”和“雅”相反,“雅”是用“正言”来谈论王朝的得失利弊,而“颂”是“容”,即形容王者的美德。

《毛诗序》的这种概括,虽有一定道理,但总体上并不准确。因为我们在《风》诗中也随处可以发现“正言”,如《周南》、《召南》中的某些诗,而在《雅》诗中,也不乏“谲谏”之作,如《小雅》中的民歌。

朱熹则认为《风》、《雅》、《颂》是依照内容来划分的。《诗集传序》说: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他在《诗集传·国风序》中更明确地说:“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朱熹的论述,也有考虑欠周之处。如果《风》诗都是民间的歌谣,则现在的《风》诗中却掺杂着上层人物的作品,如《载驰》即许穆夫人所作,《雅》诗中也有一部分是里巷歌曲,如《小雅》中的《何草不黄》,是从役士兵控诉徭役劳苦之歌。

所以仅从体制或者内容来解释《风》、《雅》、《颂》的划分,都失之于偏颇。

到了宋代,郑樵在《通志》中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诗经》是依照音乐来划分《风》、《雅》、《颂》的:“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郑樵的观点已为现代学者所接受。

《风》

《左传》成公九年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楚人锺仪被郑人俘虏后,辗转送到晋国。锺仪的先人曾任乐官,晋侯就要他奏乐。锺仪戴上楚国的高冠,奏起了南方的乐曲。晋侯对范文子说起这事,范文子说:“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范文子说,这个楚国的犯人是一个君子,他承认自己的先人是乐官,这表明他不忘根本;他弹奏家乡的土调,这是不忘故国的表现。范文子在这里也是用“风”来称呼锺仪弹奏的南音。可见,“风”就是“土乐”的意思。关于这一点,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注序》中有一段风趣的解说。他说“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就是各国的土乐。古人说“秦风”、“魏风”、“郑风”,如同今人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风”字的意思就是乐调。《山海经·大荒西经》言:“太子长琴,始作乐风。”郭璞注云:“风,曲也。”《诗经·大雅》中有一首《崧高》,诗曰:“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可以解释为:吉甫作的颂诗,诗句很美妙,配的乐调很动听。

古人为什么用“风”来作为音乐曲调的名称呢?大概是因为风吹动之时,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清浊长短不一的各种声响,十分悦耳动听,古人便以“风”来比音乐曲调了。风诗显然带着很强烈的地方色彩,编《诗》的人便根据各地乐调的特色,分成十五《国风》。“国”只是区域的意思,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如“王风”,指京都之地的乐调,犹如今天所说的“京腔”;“郑风”,是郑地的土乐;“秦风”,秦地的土调。

《雅》

《毛诗序》对《雅》的解释是: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朱熹《诗集传》基本上继承了《毛诗序》的观点,他对“雅”的解释是: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把“雅”解释成“正”,这是对的,但是《毛诗序》从“正”引申出“政”,说《雅》是“言王政废兴”之作,这显然是臆断之辞,而朱子只指出“雅”是正乐之歌,并没有指出为什么是正乐,也缺乏说服力。

近代研究《诗经》的人,对“雅”也作出了种种阐释,其中著名的有章太炎和张西堂两位先生的乐器说。他们认为“雅”本是一种乐器,用这种乐器伴奏的乐歌,就叫“雅”,但这种理论缺乏足够的证据,连首倡此说的章太炎先生也不敢持十分肯定的态度。另一种关于“雅”的说法,也是太炎先生提出的。他在《小疋(雅)大疋(雅)说下》中说,秦声(今陕西一带的民歌)的特点是多“乌乌”之声,而西周曾建都秦地,其声也必然“乌乌”,“乌”、“雅”二字古同音,又是一物(“乌”即乌鸦,“雅”同“鸦”),所以西周天子脚下的乐曲,便命名为“雅”。这一说法很有趣很新鲜,但也很难说服人。秦声固然“乌乌”,何以证明周声也必“乌乌”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雅”呢?“雅”就是朱熹说的“正乐之歌”。西周京都一带古称夏,周代统治者自称“夏人”,所以产生在现在的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附近的诗歌便称作“夏乐”。古代“雅”、“夏”二字同音,所以又把“夏声”叫作“雅乐”。《墨子·天志下》说:“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而顺帝之则也。”墨子所引诗即《诗经·大雅》中的《皇矣》,墨子却写作《大夏》。墨子去《诗》时代不远,可以证明“雅”、“夏”在当时是相通的。为什么说“雅”是“正乐”呢?这是因为周天子为了突出王权,便把“雅”尊称为正乐。周人把自己通用的方言称为“雅言”,以别于京都之外其他地区的方言,也是出于这个用意。

《雅》有大、小雅之分。二者之所以有区别,有人说是由于音乐的原因,如余冠英先生认为,原先大概只有一种雅乐,后来产生了新声,就称旧乐为“大雅”,新乐为“小雅”。金开诚先生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挥,说这就好比清人把昆曲视为雅乐,京戏发展以后,又把京戏作为新的正声、雅乐一样。[16]又有人从内容和时代上来推测区分大、小雅的原因。如周满江、向熹等先生。他们认为《大雅》中的史诗、颂诗较多,而怨悱之诗较少;《小雅》中反映征戍之苦以及讽刺的诗几乎占了一半,其中《黄鸟》、《谷风》、《苕之华》等十二首诗,又十分接近民歌的风格,有人甚至称它们为“西周民歌”。从创作时间上看,一些学者认为,《大雅》中大部分是西周前期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作品;《小雅》是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的作品。

这样看来,编诗者可能是有意识地把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雅诗编为《大雅》,而把时代较晚的民歌和一般贵族创作的诗编为《小雅》。

《颂》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颂》是向神灵(包括祖先的亡灵)报告君王、诸侯的功德及其政治教化情况的赞颂之诗。

清代学者中,阮元对“颂”的解释,最具影响,他说:

“颂”字即“容”也。……容、养、漾一声之转……今世俗传之“样”字,始于《唐韵》,即“容”字转声所借之“羕”字。……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惟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17]

阮元提出“颂”即舞曲,而王国维却反驳说:《周颂》中除《维清》、《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赍》、《般》七篇之外,“其余二十四篇为舞诗与否,均无确证”[18]。他如《商颂》、《鲁颂》都很难说是舞诗。

王国维先生又说:“《颂》多无韵,不分章,不迭句,篇幅简短,因此其声缓。”张西堂先生同意王说,进一步考证说:“颂”是“镛”的通假字,镛就是大钟,《颂》诗演唱时,是用大钟伴奏的,大钟的深长隽永的声调、宽厚宏大的音域,恰好和祭祀时端庄舒徐的舞调、乐曲相合[19]。综合以上的意见,可以说《颂》是祭祀的祭歌和舞曲。

从《诗》的实际情况来看,《颂》诗中用于祭祖、祈年等祭祀的,有三十三篇(《周颂》二十八篇,《商颂》五篇);用于朝会宴饮及歌颂功德的,有八篇(其中《周颂》四篇,《鲁颂》四篇)。这些颂诗,既有歌诗,也有舞诗。它们的运用,是根据祭礼的需要,有时载歌载舞,有时只歌不舞或只舞不歌。

《颂》分周、鲁、商三种。《周颂》是天子的乐诗。鲁国是诸侯国,它的祭祀诗之所以被列为颂诗,是因为“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禘祀周公于太庙,以天子礼乐”[20]。宋国也是诸侯之国,宋国祭祀祖先的诗之所以被列为颂诗,是因为宋国的君王是商王朝天子的后代。《白虎通·王者不臣篇》说:“王者不臣二王之后者,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统也。”由此可知,鲁国、宋国的祭祀诗被列为颂诗,是周成王表示不忘周公、宋君的意思。

讲到《风》、《雅》、《颂》和音乐的关系,我们还要附带提及一个“笙诗”的问题。

如果我们翻开《诗经》,仔细计算它的篇目,就会发现《诗经》不止三百零五篇,而是三百一十一篇。原来,在《诗经》的《小雅》部分,有《南陔》、《白华》、《华黍》、《曲庚》、《崇丘》、《由仪》六篇诗,是有篇目而无辞的,它们就是“笙诗”。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作品原先都是乐歌,是由乐器伴奏着歌唱的。所以人们对“笙诗”就有了两种解释。一种说:“笙诗”是笙乐的名字,它只是一种乐曲,在演唱诗歌的时候,插入吹奏,好像现代歌曲中的“过门”,本身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朱熹就提出说,《乡饮酒礼》、《燕礼》中称《鹿鸣》、《四牡》等诗为“歌”,而称《南陔》、《白华》等诗时,只称“笙”、“乐”或“奏”,可见《南陔》等诗是有声而无辞的[21]。另一种看法是,“笙诗”本来是用笙来伴奏的诗歌,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失去了它们的歌辞。如《毛诗正义》谈及亡逸的原因,说这六首诗,“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遭战国及秦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22]。

这两种意见,孰是孰非,现在还无法给以论定,也许哪一天考古学上有了这方面的重要发现,我们就能解开这个千年之迷了!

第二节 “变风”、“变雅”、“四始”

《诗经》研究中有“变风”、“变雅”之说。所谓“变风”、“变雅”,是相对于“正风”、“正雅”而言。一些《诗经》研究者将歌颂的、倡明教化的诗称为“正”,而把暴露、批判、反礼教的诗称为“变”。此说首见于《毛序》: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毛诗序》总结了《诗经》的政治教化作用,并且指出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关系,这是对的,但是它认为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社会弊病和抒发个人哀思的作品,都是“变风”“变雅”,这就不够严谨。东汉的郑玄秉承《毛诗序》的观点,对《诗经》中的作品作了“正”、“变”之分,但却是矛盾间出,难以自圆其说。因为照郑玄的划分,《二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邶风》至《豳风》十三篇为“变风”;《鹿鸣》至《菁莪》十六篇为“正小雅”,《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大雅”,《六月》至《何草不黄》五十八篇为“变小雅”,《民劳》至《召旻》十三篇为“变大雅”。就在被列为“正风”、“正雅”的诗中,我们看到也有讽刺的作品,如《召南》中的《羔羊》:

【原文】 【今译】

羔羊之缝, 羊羔皮衣穿在身,

素丝五总。 白丝绣得花样好。

委蛇委蛇, 摇摇晃晃走过来,

退食自公。 公所酒宴吃得饱。

同类推荐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近代大师级学人的评述性的著作。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大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誉为“凤毛麟角”。他一生潜心治学,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本书较为集中地录入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及流变的精辟见解。作为曾经西南联大的学生,任继愈先生在本书中以他的亲身经历,用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汤用彤、贺麟、熊十力……诸位先生浓厚的师生情谊,让先生们的大学问和真性情皆跃然纸上,真实可感,也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时局动荡但学术星光璀璨夺目的时代。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中医与传统文化

    中医与传统文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商女不翻身:爷,求放手!

    商女不翻身:爷,求放手!

    陪吃陪喝陪聊,伊一花费大半个月终于拿下了手头的项目,却在签合同的时候倒下了……软绵绵倒下之前,伊一哀嚎——老天爷,你丫的玩儿我呢!于是伊一穿越了,从21世纪的和平世界,直奔千年前的战乱年代——战火纷飞,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不时还来上一波土匪强盗,最后干脆被人贩子拐走……伊一肠子都悔青了,跪地痛哭:老天爷,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于是,和平的曙光降临人间,从天而降的贵人,相互扶持的伙伴,日子越来越好了……只是谁来告诉她,那些个什么生意伙伴怎么一个个都成了皇子太子王爷?伊一拔腿就跑,我还想笑傲江湖呢?王妃太子妃什么的都是囚笼……
  • 超神感应

    超神感应

    灵气复苏时代,异界人乱穿,江临觉醒特殊能力,超强的感应能力,从灵气中窃取信息。感应到武者练武遗留,大苍天手,江临默默学习。感应到灵药……长生树即将成熟,江临看着通天神树,琢磨着是不是搬回家。感应到……异界人正在谈话:“鱼唇的地球人啊,我设定的考验,攻略就摆在这里,你们都没本事拿到。”“太蠢了,蠢的我都看不下去了,这种简单的阵法,地球人居然解不开。”“你好,你的阵法已经被秒破……”
  • 傲娇封少暗恋我

    傲娇封少暗恋我

    抢了封大少心头好的风头?吴静怡瑟缩着脑袋:封大爷您也没说您在这儿啊?吴静怡:……陈年往事能不能不要再提呀!…………一百二十分甜宠,1V1双洁。
  • 我是收藏家

    我是收藏家

    当人们安详的生活着,危险悄然而至……曾经熟悉的城市变得陌生而又危险,你该如何生存下去。“大家看,这朵花表面上看是朵花,但其实是一只花妖,我们只要……哎,别跑啊!”异度空间内,牧云头上飘着火球,正向新成员教授着关于花妖的知识,“现在的花妖胆子也太小了吧。好了,我们可以看到……”ps:此书略毒
  • 明朝好女婿

    明朝好女婿

    这里是大明弘治末年,宽厚的弘治皇帝,飞扬跳脱的正德,精彩纷呈的官场现形记,看一个普通现代人如何玩转情场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结婚后恋爱

    先结婚后恋爱

    大学毕业之后跟我同居的妹子忽然要找我结婚!结个婚我也就明白了,我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她的套路……命中总有我们放不下的人,那个愿意为了她倾其所有而不悔的人,但我们不走到最后,永远不知道谁是最适合的且能伴我共度一生的人。时光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却永远无法磨灭掉属于我们的故事……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薄情王爷下堂妻

    薄情王爷下堂妻

    “贱人,如果然儿肚子里的孩子有什么不测,我就用你的野种陪葬!”他腥红着双眸,只是护着怀中女人,而她是他的妻,却不及那女人半分。她以为忍让,可以换的一方平安,只是当他亲手以一碗堕胎药打掉了她的孩儿时,她才知道,原来他所做的一切,要的不止是她的孩子,还有,她的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御夫有术:缠上小蛮妃

    御夫有术:缠上小蛮妃

    有谁?新婚第二天就翻墙偷了自己老公的库房的,是的!我们烨王妃又做到了,而且还偷了老公的心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