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1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教育问题是当下困扰国人的大问题,“应试教育”之诸多积弊愈演愈烈,改善教育也越来越迫切。组织本书的动力来自于我们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关切,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人士提供一些看待教育的不同视角,给大家一些借鉴,增进对教育的理解,促进对教育的改善。

本文集选了五位海外华人学者对教育观察思考的文章。所选作者都兼具中美两国教育的经历,而且不管是作为主业还是业余爱好,他们都乐于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细微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独到发现和见解。因为这些作者不同于国内关注和研究教育的人们的教育经历,有一种透过另一类型的(美国)教育看(中国)教育问题的视角,所以本文集冠名“第三只眼睛看教育”。

我一向认为,开阔的视野带来的多样性的经验和眼光,可以增长人们的智慧和见识。这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认为组织比个人聪明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和见识都有限,当这些人通过集思广益,将智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比拟的。但是前提是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如果人人都是标准的“砖头”,具备同样的质地和款式,那么一个人和一千人的智慧没什么差别。因此,我们在挑选作者的时候,也格外注意多样性。从专业上看,五位作者横跨生物学、社会学、音乐学,当然还有教育学等专业领域;从地域上看,他们来自美国的东海岸(波士顿)、中部和西海岸(加州的圣地亚哥);从各位作者的主要关注点看,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及到背后的社会结构。希望这种多样性能够给大家提供看待教育的不同角度,拓展思路,启发实践应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每位作者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前两卷主要是讲家庭教育。第一卷的作者陈晚博士,是本文集里唯一一位女士,她是生物学博士,三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最小的还在念小学。不像“虎妈”那样高唱着战歌,陈晚是一位用创作力成就孩子一生的妈妈,她的文字活泼凝练,叙事说理坦率直陈,不仅告诉我们中美教育的诸多不同——比如为什么美国孩子都会画画;美国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怎样进行的;童子军是怎么回事等;还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美国如何当妈妈”的育儿经——比如小宝玩电子游戏上了瘾,如何“第二次断奶”,戒掉游戏瘾;小宝考试失败了怎么办;如何给孩子加油;如何“惩罚”抄作业的孩子等。陈晚还给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的家长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解答了不少疑惑和问题。难怪她的博客有着数千万的点击率,成为新浪和网易的名博。她的教育类著作《用创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和《美国妈妈这样做》都在国内深受欢迎。在介绍自己经验的同时,陈晚博士一再提醒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学”,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横加包装的传记里很多重要的事实都不会告诉你。因此,也要教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淡泊名利、低调做人。我很喜欢陈晚文章里引用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作者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这首诗是教育孩子要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的好教材。

我是无名小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小辈?

那么我们就成了一对——别说出去,

他们会驱逐我们,你知道的。

多无聊,空有一身赫赫显要,

多招摇,像只青蛙,

对着一片自以为仰慕的泥沼,

整日里叫着自己的名号炫耀!

第二卷的作者是一位爸爸——沈安平博士。通过与儿子岳岳多年的互动经验,沈先生讲述了一个曾被儿子称为“不懂教育”的教育学博士,如何从“中国式爸爸”的教育方式转变为“美国式爸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沈博士有着知青下乡、在国内读大学和大学任教以及当辅导员的丰富经历,现在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州教育部的教育专家。他的儿子岳岳从小聪明好动,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每次去接孩子,父母都会遭到老师的“诉苦”,忍受老师说孩子的“不佳表现”。有一次,岳岳在教室里上蹿下跳,老师为了使岳岳“安定”下来,就把他单独放在教室一个围有木栅栏的角落里,也有“惩罚”的意味。后来这个班级的老师离开教室去做户外活动时,只把他一人留在了“栅栏”里,但是没过多久岳岳就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一举动让老师惊讶不已,打听一下,并没有其他老师把他从“栅栏”里抱出来。后来托儿所老师又把岳岳放进“栅栏”里并躲在门背后观看,这才亲眼目睹了这个托儿所里“前所未有”的举动:不足两周岁的岳岳,凭着自己良好的身体条件从一个比他个子还要高的木栅栏里爬了出来。

这是沈安平先生讲述的他的儿子岳岳当年在国内上托儿所的故事。这个“不守规矩”的孩子当年给沈先生夫妇带来了诸多烦恼、忧虑和窘迫。可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托儿所时代就来到了美国,到了另一种教育环境中,“不佳表现”反而成了优点,他如鱼得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先到硅谷创业,不久转移到华盛顿,现在是最年轻的“总统创新学者”之一。沈博士从自己多年的家教经验中总结出孩子自由成长的宝贵,以及亲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性。现在他不再是一个以家长自居的真理在握者,而是一个向儿子学习的好学生,还注册了岳岳在网上开的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课程。沈先生还采用了舞台剧的叙事方式,生动地重现了当年的一些场景,比如因“不懂音乐”而怒吼读中学的儿子听的歌曲为“靡靡之音”,逼迫儿子写作文等等,当然还有温馨的“父子酒吧对话”。也因为这一幕幕“舞台剧”中有每位家人的身影,所以,卷前作者照片采用了沈先生的“全家福”。

第三和第四卷主要是教育现象的评论。第三卷作者南桥(南桥为笔名,原名方柏林),在美国高校从事教育设计工作,进行业余文学翻译和撰写教育随笔。读了他的文章,你就不会惊讶于他的教育随笔集《知识不是力量》和《及格主义》为什么大受欢迎了。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他提出了“幼子在,不远游”,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使得我国五六千万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迫切。中国教育的积弊,让许多家长非常焦虑,教育移民就是不少父母为子女教育寻找的一条出路。可是,移民真能解决问题吗?南桥的“为什么ABC们恨中文”一文给家长带来很多反思。中国家长普遍有个不自觉的错误理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思维把吃苦与学习等同,全然不顾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些相反结论。逼着孩子学习,是因为“大家都这样”。这似乎找到了“对孩子负责的幻觉”,实则是一种坑害。如果不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更新大脑软件,移民后也还是这样。在不少美国的华人家庭中的“虎妈式教育”就是一个例子。走出教育的焦虑首先不在于移民改变大环境,而是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南桥对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教材制作和选用市场的观察与分析,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都很有参考价值。

第四位作者是陈心想,社会学博士,不过他中师三年、师大教育学四年的学习,使他虽然拿了社会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却依然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而且他现在负责美国密西西比州公立中小学教育十年来数据资料的追踪、管理和分析。他的文章也多是对教育现象的评论和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关系型教育”是他近些年思考比较多的问题。在教育上,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关系中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领导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等关系中发生的,但是这里面的关系又不一样,不一样的关系同样会制约或者促进教育和学习。2009年,威廉姆·唐恩(William Twain)出版了一本对一些美国年度教师访谈的书——《与美国最好教师的对话》,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凯瑟琳·麦卡特尼(Katherine McCartney)在其为此书作的序言中认为,这些最好教师的最重要的教学成功经验,或许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学习之前,关系先行”,以这个为主题,陈心想对诸多教育现象进行了分析,比如优秀生为何成群地来,高考竞争是学生不爱阅读的原因吗,等等。

第五卷是音乐家梁雷博士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来谈教育。20世纪80年代末,梁博士就被评为北京的“希望之星”,他从6岁开始作曲,15岁时举办北京专场音乐会,演奏自己7岁以来作的曲子。中学时赴美读书,后从哈佛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哈佛青年院士,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作曲系主任。他的求学经历,是从第一所学校——家庭开始的。现在不少家长也让孩子从小学习弹琴或者画画,我们不妨看看梁雷父母是如何做的。

我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却是一个非常不专心的学生,经常离开作业,弹奏一些头脑里的“音乐”。当我这样走神“乱弹琴”的时候,父母常常会问我:“你在弹什么呢?”我说:“不知道。”但他们没有责怪我,因为他们从“乱弹”的声音中听到了“音乐”。我的父母能保护我的音乐想象力,让其自由发展,这是我人生的幸运!

梁雷的音乐造诣之所以这么高深,与他的广泛博览和善于思考分不开。他手抄《六祖坛经》、《金刚经》、潘天寿先生的《画语录》等等,还到纽约一个寺庙坐过禅。前几天在电话里,他还说又找到了当年学习《维摩诘经》的笔记。当然,他遇到的名师也起了重要作用。比如他的老师罗伯特·科根(Robert Cogan)教授曾对他说:“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一段话,我也告诉你。他说,‘学习音乐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树的根要扎得很深很宽,要花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有耐心地慢慢积累,坚持成长。’”这棵树的形象一直印在梁雷的脑海里。这样的经历才使梁雷说出“音乐是我试图通过声音在无声的水面上书写我思想的痕迹”这样的话。梁博士还为我们写了一篇介绍他所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音乐学院之所以成为当代音乐重镇的文章,因整体内容与本文集有些错位,所以我们只选择了其中一部分作为附录放在其卷后。

以上简单介绍了作者和作品的大致内容,颇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究竟如何,恭请读者朋友自己阅读品评。我们希望这本文集能够为中国社会时下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为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习的主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拓展一点思考的宽度和深度。

最后,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朱永通先生。本文集最初是由永通兄提议的,书名也是永通兄取的,没有他的鼓励、督促和帮助,本文集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陈心想

2013年10月12日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同类推荐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本书精选了著名时政经济评论家魏雅华先生近年来所发表的最有影响力的200篇时政评论。作者以手术刀式精准的笔触,对中国社会的痛点、难点和盲点,病灶、时弊和缺陷,尤其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啃不动的硬骨头,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病理学解剖,内容涉猎广泛,批评尖锐深刻,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掷地有声。全书分时政,国际,财经,税收,医疗,住房,法治,股市,体育,文化等10卷,共计30余万字。
  •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本书汇集了全国研究雷锋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介绍了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前列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新民”一词,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有明确的伦理内涵,它奠定了新民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伦理基调。近代思想家们把新民作为拯救国家的出路,他们以进化论与功利主义为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以批判国民性为其现实选择,开始了着眼于人的重塑的近代伦理精神的重建过程。新民思想经历了由国家之新民到个体之新民的发展,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终于具有了终极价值。研究新民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锦鲤女帝反穿娱乐圈

    锦鲤女帝反穿娱乐圈

    记者:“盛总统,什么是您最爱?”盛起御:“浮世万千,吾爱有三。容潇,与容潇一起,与容潇融在一起。”容潇听后拍案而起。“放肆,盛起御!若在古代,你不过是朕新封的美人,谁准你乱贴标签?!”冷酷果敢的千古女帝一觉醒来,居然成为现代爹不亲娘不爱的十八线戏子?人生昏暗,可朕从未怕过。渣渣们阴招玩得再溜,朕王者归来,你等着被虐吧!至于盛总统却是意外……人前万人敬仰、冷厉无情,人后黏人易推,毫无底线。“我的女王,何时帮我生个娃?”“娃?滚!”“好!一起滚。”**旧文:《法医萌妃:爷,求轻宠》
  • 置酒行

    置酒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明雨祭

    清明雨祭

    隐藏的身份,解开的假面,谁的手上不是沾满鲜血?命运弄人,却阻不开他们谁能是无辜?为了他,她能是不问世事的小公主;为了他,她也能把一切搅的天翻地覆!这份罪孽,就用你们的血,来洗刷干净!ps.1.前面和轻甜的,一点都不虐,不虐,不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2.有隐藏cp,我有空就会写同人啊,欢迎小可爱来看。(???`?)*??*欢迎来找我玩
  • 幸福得一塌糊涂

    幸福得一塌糊涂

    葛红打来电话时,乐章正在处里开会。年底,哪个单位都得搞总结,下周局里要开大会。处长老田,带着处里七八条枪在一起呛呛总结材料的事儿。老田处长性别女,性格也女,工作细致,对争先进这种事非常在意,每到年底都这么较真儿。处长较真儿副处长自然不敢马虎,何况这几年总结材料的初稿向来由乐章操刀动笔,所以手机虽然振动了,乐章看都没看,还在奋笔疾书老田讲话。平心而论,老田对乐章不错,这么多年,光是对象就给她介绍过不下十个,不屈不挠,虽然一个没成,乐章对她还是很感激。来电显示出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第一次电话乐章没接,隔了几分钟,手机又振动。
  • 20岁起,开始改变人生

    20岁起,开始改变人生

    学会“现实”,女孩越活越好命。虽然:20岁时,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不会遭到非议,做错了事情,也会得到原谅。但是一旦到了30岁,你曾拥有的美貌、财富、年轻……所有的—切,都可能会离你而去。本书要告诉你的是,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最恰当的时间,在最恰当的地点,做最该做的事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知了知了瑾风来到

    知了知了瑾风来到

    回国后的林知了面对苏瑾风的穷追不舍,才幡然醒悟,青春时脑子一热撩的人,犯的错,得用一辈子还。(男主不算高岭之花那一挂,偶尔能跟女主一起逗比那种)
  • 江山与你

    江山与你

    都说好人不长命,所以我做了一个坏人。我想要一条忠犬,将名为爱情的东西施舍给了他,他就属于了我。我想要这天下再无战乱,忠犬为我扫除异己,一统天下。我想要权利,想要地位,忠犬将我捧上丞相之位,自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说,奉我为主。他说,护你平安。他说,我心悦你。我说,我想你了。原来坏人,也是要遭受惩罚的,我求你,回到我的身边……江山与你,我要你。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本书所收集的162个探案故事,时间上囊括古今,地域上横跨中外,内容上精彩绝伦。充满悬疑的探案推理故事,能让全世界所有侦探迷和推理爱好者疯狂,它不仅能给你带来紧张和快乐的感觉,还是一个向自己挑战的智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