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200000007

第7章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6)

秋天的早晨,空旷的田野中屹立着一株孤独的树,树枝上凝满了白霜,我会想起十五岁那年读过的山口百惠的自传《苍茫的时刻》,从那时候起,那“苍茫的时刻”也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那是第一次心灵之弦的颤动。

当有人谈论爱情,我会想到《廊桥遗梦》,想到自己读完原著又看电影的情景。最爱的场景是罗伯特与弗兰西斯卡初次见面,罗伯特在桥边采了一束野菊花送给弗兰西斯卡,临别时弗兰西斯卡跳下卡车,转身对罗伯特说:“要喝冰茶吗?”于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悄然开始,而那一句“要喝冰茶吗”是多么美好啊!

在我的字典里,有些词汇总与一些书有关:

失眠——与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有关,也与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有关;

怅惘——与村上春树的《1Q84》有关,也与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有关;

……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阅读,我的生活将会多么枯涩,多么不值得过,我该如何填补那些细碎的时光,我又拿什么擦亮那些黯淡的日子,又如何能够感受那些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易觉察的悸动。

所以,当我接到调令离开教研室时,当我在那个闷热的下午拷贝好教研室电脑里所有的文件,关上电脑的那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那一丝悸动,于是,噙在眼里的那滴泪,终于流了下来。

读书这件事

为什么读书

谈起读书这件事,也许我们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读书?读书对我的教师生涯,乃至对我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

1967年,95岁高龄的大哲学家罗素在自传中写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正是这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支配了哲学家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义和源泉。在我看来,对知识的寻求固然有许多途径,但读书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读书将使我们的人生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追寻,能够从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中突围,而不仅仅是“活着”?

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界,一个是理想界。如果说现实界是有限的,那么理想界就是无限的。我们的“有限”不仅在于生命的长短,不仅在于生活区域的固定和不能顺意,还在于我们的思想常常无法超越自身,超越时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寻求“无限”,寻求我们心中的理想界。那么,读书无疑是这种寻求的重要方式,由读书而引发的思考和获得的快乐将帮助我们逐渐走向“无限”。在读书中,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见识了不同的世界,从而对现实与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读小说,悲喜着人物的悲喜,见证着人世的沧桑;我们读散文,感悟着生活的真谛,品味着生命的隽永;我们读诗歌,吟哦着瞬间的永恒,超越了庸常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因此而丰富,我们的世界因此而阔大。这就为我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教育生活)提供了必备的前提和基础。我一直不太赞成“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样的说法,因为我觉得教师的生活不能仅仅只有教育,教育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教育成了生活的全部,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实践走向偏狭与单调。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如果说技术和思想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那么,“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当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有一点必须清楚,技术可以操练,思想则必须修炼。“操练”意味着机械和次数,“修炼”则意味着沉入和思考。“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就是我们最好的修炼方式。

对现实界和理想界的共同关照,我以为便是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而这,绝不仅仅是对教师而言。

读什么书

现在常听有人提倡读书的“非功利性”,也曾见有知名作家表白“愉快是阅读的基本标准”,其实,这样的说法对教师而言是非常片面的。我曾经多次撰文并呼吁教师读书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有兴趣地阅读是好事,但读书绝不能只凭兴趣,有些书也许一时读不下去,甚至不能读懂,但只要是值得读的,就一定要硬着头皮读下去,也许山重水复,但只要坚持,往往就会柳暗花明。因此,广博而有计划的阅读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联系与宏观综合的视野之上的自我锤炼。细究不少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将最终决定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年,通过阅读经典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我的阅读指南,成为我孜孜以求的目标。我曾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了明确的分析:上大学的时候,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专业知识这一方面,虽然远远谈不上精深,但基本够用,那么,我要着力弥补的就是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这两个板块了。于是,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老子的《道德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再到国内外大量的儿童文学经典,都是我阅读的对象。长期高品位的阅读不断完善着我的知识结构,使我逐渐拥有了开阔的胸襟和自由的思想方法,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能够比较敏锐地看清楚问题的实质。一句话,我作为教师的专业“底气”在阅读中逐渐厚实了。

我想,不论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如何,完善知识结构都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基本的阅读方向。

怎样读书

我总是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我看来,读书与写作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就我有限的阅读经验而言,大量高品位的阅读必然会引发有深度、有价值的思考,这些思考也许立足于我们自身,也许是对教育的宏观或微观的思考,抑或着眼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所以我们说真正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但是,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那些思想不至于稍纵即逝,也为了让我们的大脑不至于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就必须学会整理,学会记录,学会提升,甚至学会推翻。而这必然要借助于写作。如果说读书引发思考,那么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这些年,凡是遇到值得精读的好书,我总是会首先做大量的读书摘记,然后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或长或短的读书随笔,这些读书随笔在《中国教育报》以较大篇幅(有的则是整版)刊登之后,引起了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有些文章被多家网站与个人博客转载,成为许多教师撰写读书随笔的范例,成为教育写作的另一种崭新的形式。

要选择那些值得阅读的书去读,尤其是那些对自己构成挑战的书。大体说来,有一定难度,内容或叙述的角度比较新颖,能够引发思考、开阔思路,或者导致困惑的书都值得阅读。相反,那些读起来非常“舒服”,与自己“一拍即合”的书都不值得花费太多的力气和时间。有时,我们读不懂一本书,不光是因为语言表达方面的不习惯,也许更可能是知识背景的问题。因此,面对一本自己读不懂的书,不应该轻易就放弃,如果你一直反复阅读此书,也许就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渐渐地读出了个中真味。我想,这种阅读坡度的降低,当然不是书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我的阅读视野不断开阔,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结果。

有些书不妨重读,而且不妨一读再读。曾经读过叶灵凤的《重读之书》,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古语所谓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在机械生产的今日,一个人即使财力和精力都胜任,恐怕也不能读尽所有的书,买尽所有的书。因此,我们在不十分闲暇的人生忙迫之中,能忙里偷闲,将自己所喜爱的读过的书取出重读一遍,实是人生中一件愉快的事。”古人也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对这样的说法我深为赞同。这些年,凡是我认为值得重读的书,如《泰戈尔诗选》《小王子》《傅雷家书》《给教师的建议》,常常放在枕边、书桌上、电脑旁,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午后慵懒的时光,在人声嘈杂的火车站,在无所事事的飞机上,都会拿出这些一再重读的书,仿佛一个个最可信赖的老友,捧读在手的感觉是温馨与快慰,又常有新的发现和由此而来的惊喜——真正的好书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

其实,读书的方法再多,手段再高明,都有一个前提:先读起来。

读书的境界

书读到一定的程度便会自成境界。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一种境界;作家蒋子龙曾经写过一篇《恋爱般的阅读》,认为“读好书如遭遇一场恋爱”,这也是一种境界。蒋子龙还认为,“爱人生的人才会有这般恋爱似的阅读,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所居住的世界。而狂热的阅读又丰富精神,精神丰富就如同心底里有一片阳光,站在阳光里,心与阳光共同升腾,人生变成一个朝圣的旅程。”身心同时站在阳光里,行走就成了一种快乐,一种渴望永远迈出下一步的芬芳之旅。而这,都是因为我们以书为侣。

在入选《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时,我曾经这样写下自己的读书感言:“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意在表达一种思想:读书,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读吧,让我们一起追求这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同类推荐
  • 新课标最佳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新课标最佳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蓓姬·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并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江·乔,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江·乔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贝利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村的英雄。
  •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古今中外名著可谓浩如烟海,长篇巨著同样为数不少,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一一精读,恐怕穷尽一生也难以做到。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旨在帮助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领你步经典名著的殿堂。当然,你更应该把《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中的每一篇作品当作一叶扁舟,通过它们航行到原著的海洋中去。
  • 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你的家庭教育完美吗?你的宝贝孩子独立吗?谁能给予他广博的引导?深刻的启发?谁在用18年的钻研来做一件事情?是你,更是《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 丛林之书(全集)

    丛林之书(全集)

    讲述印度樵夫的儿子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误入丛林,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小说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以少年莫格里为中心,创造了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莫格里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而机智的丛林少年,他掌握了丛林中的兽民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成为丛林之王。
  • 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正是上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该书从“学科本质美”、“教学过程美”、“课堂氛围美”三个部分,通过列举教学案例,提供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现、感悟、欣赏其中的“美”,从而实现提高儿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这本书将“美育”与学科、教学、课堂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给儿童提供了浸润式的“美育”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氛围下,定二小的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言行皆雅、气韵俱佳”的少年儿童。
热门推荐
  • 天下为尊毒医高手

    天下为尊毒医高手

    最悲哀又最幸运的事情大概就是大仇得报,结果遇到地震?掉下悬崖,结果没死!可是……为什么会穿越到一个小孩子身上?!没关系,我!依旧是那个我!医毒无双!
  • 丽情集

    丽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自旅行

    独自旅行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即使有人相伴,也能因一句话,一件事,从你的生命中消失,终究各奔东西,开始各自旅行。
  • 模糊性的道德

    模糊性的道德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 影子传说1

    影子传说1

    一直想写点故事,比如主角天生废柴,到最后依然是个废柴。形影不离,形消影散。人,兽,物都有自己的影子。当影子成为一种能运用的武器,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阴阳池之主

    阴阳池之主

    荒郊野外被救醒,却发现自己失忆了,身怀绝技的她究竟是谁?暂时投靠乾义堂,献计献策走上巅峰,却也树敌不少。然而自己的真实身份却一直没有消息……“YZX?”那个会念奇怪字符的少女……难道是‘亲人’?然而最让她痛心的事发生了,偶然接触到阴阳池,他们皆恢复了记忆!那个男人本是她的!他们竟然背叛了她,原来从很久以前开始,那个男人的心就不在她这里……报复还是成全?
  • 原乡

    原乡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杨素筠的一部书写藏族、羌族人文与风光的精品散文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漫步在嘉绒四季、故土嘉绒、云水之间、我听见记忆在生长。杨素筠用充满诗情的语言,描述了川西北阿坝州这片大地上神秘的部族传统、古老的石碉房、纯朴的当地人以及美丽的四季风光。杨素筠擅长把自己对故土的深爱之情,融入到她笔下的山水、乡村、民俗等中。本书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是一部书写藏族、羌族人文与风光的难得的精品之作。
  • 今生若能相依,定不再颠沛流离

    今生若能相依,定不再颠沛流离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与南川等人的爱情、生活遭遇以及自我梦想的追求为主线,以朋友樊铮、琳蓝、尹雪含等人的生活、爱情经历为副线,其中穿插“我”对不幸童年的回顾和对嫁到继父家的母亲的复杂情感,书写了这几位年轻人各自伤痛各自欢欣各自经历后,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结局。而“我”最终得遇爱人袁淑语,回到家中与多年不见的母亲的团聚。小说通过这些年轻人在爱情、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经历,展现了他们肆意挥霍的青春和艰涩痛楚的成长。
  • 天才神医:摄政王妃很张狂

    天才神医:摄政王妃很张狂

    爱情是一场游戏,追逐嬉戏、你退我进间须得双方势均力敌。若你我实力悬殊,这游戏可怎么玩的起来?
  • 邪魅狂妃0a

    邪魅狂妃0a

    她,是医毒双绝的魔煞,杀起人来毫不眨眼,平时却装的人畜无害,因为被某人坑了,她,很悲催的穿越了,还是个花痴草包加胖子!呵,我废物草包?呵呵,姐姐我全职天才;什么,我是胖子?呵,我美的惊天动地。第一次见面,把某国师看光了,某国师气的到处抓人。第二次见面,她调戏某国师反被调戏。第三次见面,他压在她身上,一字一句的说道“幽儿,惹了我就跑,可不对哦~”他看似冷酷,实则腹黑;她看似无情,实则重情重义,他碰上她,火花四溅,却在打闹中互相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