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4300000006

第6章 回忆(6)

我忽然想起六十年前的一次会议。那次会议上提出了“双百”方针,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自由辩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我听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一说法时,还以为是改革开放的创新之词。那是我的学生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和价值观相对多元的时代,人们对西方的东西感觉新鲜,尤其热衷。年龄渐长之后,我读庄子,读孔子,读伏生和陈仲子,苍老又灿烂的文化让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更加饱满。世界观也好,审美也好,阅读和阅历会给予他正确的判断。“这是一个末法时代,可是你要好好做,把东西留下来,要相信会有人看得见,即便只是非常幽暗的光。”一个与佛有缘的人像伏生一样冷静,他喁喁独语的意思是:山未穷,水不尽。

伏生保存下来的,是一部散文集。这部书中,有些篇章杂以神话色彩,有些篇末缀以诗歌,语言甚美。也是从《尚书》开始,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后,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明清小品,一步一步越来越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和走向。前些年,我的一位写作老师反复向我强调梁衡先生一句话:自古文章比高低,不在词句在立意。他说散文写作一定要讲究立意,要想写出有分量的作品,下笔就不要小众化。我倒是觉得,立意重要,词句同样不可轻视。韩小蕙女士认为,好的语言是散文的制高点,对此我是认同的,而且,对一些散发氤氲气息的文字,我也是喜欢的,“无人知晓一滴夜露的孤独和颤栗,对于美,人总有与生俱来的饕餮。”安妮宝贝是小众写作的代表,她这样的文字是不是有些不同凡响?

冬日萧瑟。“大寒”节气在伏氏宅院周围逡巡,太阳踱到树林西边去了,我打开车门,准备回城。“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冷冽寒风中,元代诗人白朴的诗句跃然而出。春夏秋冬雨露霜雪,自然景色对人心的感召,古与今同。

从苏家村回来次日,一场雪降临齐鲁之地。这一个冬季被雾霾天气反复纠缠,我的咽炎反复发作,感冒一场接着一场,我甚至在梦中看到自己变成一只候鸟,向南飞去。现在,我可以站在窗前看雪了。看,这一朵一朵地,飘飘洒洒落下来,落在地上,落在草木上,落在仿古路灯上,尘世一片洁白。此情此景,仿若回归汉代时光,我看到一介书生穿越飞雪,从远古款款而来,深衣曲裾,赤子情怀,看上去真是很美。

责任编辑:张森

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外一篇】

李晓君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虽不严重,但还是让我暗吃一惊。那就是,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安装一部家庭电话。

显然,我们家不属于经济上的底层,安装一部电话不足挂齿。出于什么原因,使我一直回避装一部电话这个事实?我坐在房间里,在电脑前凝思起来。这是在写作的停顿中突出冒出的一个问题。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假装没看见,而是任其累积,不去深究。不去正视,并不表明问题得到解决。它迟早会像病毒一样爆发。也许装电话这个事算不上一个问题——因为我的家人,都对此达成一种缄默的共识,仿佛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个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的状态。不装电话并不意味着会被人忘记。在通讯这么发达的今天——我们家除了女儿,人人都有一部手机,随时可以被人找到。不装电话改变不了可以隐遁的事实。如果说,一个作家,比常人更希望他的私人生活不被打扰,因为他在人家休息的时候却在构思和写作——因此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的话,那么让家人接受他的习惯是否也是一种专横?然而事实是,我的家人都乐于接受不被打扰的状况,喜欢处在一种“被遗忘的存在”中。

我不愿接听电话,就像不愿看电视一样。电视可以作为一个摆设,沉默着作为一个物件孤单地呈现在那里——甚至打开它,只要不去关注它,把音量调到无声,任画面不断变换,你的内心依然可以作为一个封闭的状态存在——它对你干扰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而电话不同,一部突然响起的电话,就像一个命令一样,让你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在一个习惯听命于发号施令的环境中——我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从小得到的教育,都是听命,接受外部的训示,从最初的不情愿、反抗,到渐渐接受乃至完全妥协。直到有一天当你忽然醒悟,随时恭候人家的命令、教导,其实是一个大问题。你开始学会反思,想要摆脱这一桎梏,然而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我们早已丧失自我意识的能力,没有命令我们无法前行。

我也许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阅读帮人建立起独立意识。可见,去除愚昧和奴性,唯有读书一条路。不装家庭电话,是建立自我的一小步。但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将自己(也将他人)限制在一个不可触摸的空间里——事实上,这个空间不存在,哪怕在遥远的火星乃至银河系,人们都有探寻的兴趣和勇气。十多年前,我还不曾拥有手机,但和很多人一样,我有一个BP机,俗称“叩机”,“叩”是个动词——寻呼者的意图通过媒介传导你,我很喜欢这个词。每次叩机一响,急急地去找电话回过去,可见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我记得那时倒是装有一部家庭电话——我从一个学校调到党政机关上班,为了方便联络,安装家庭电话成为一个不可推辞的义务。那时,我完全没有个人生活,作为一个基层的小公务员,并且是服务于县城最重要的权力机关,我的周末时间通常也是在工作中——这种后来称之为“五加二、白加黑”的状态,不仅不被当作对个人权利的冒犯,还当作是一种美德加以传扬。国家早有法定的节假日,并且明文规定执行公休假制度。就像一个落伍的尾随者,意识还跟不上引领者的节拍,不少如我曾供职的县市,还处在一个相对陈旧的思维模式里。

我很庆幸后来有机会离开那个部门,到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单位,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我觉得人人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出自内心的诚恳而非一种外在的压力去工作,是一个幸福社会的标志。来到南昌以后,我不仅告别了一种习惯于耳提面命的生活,同时也切断了私人电话这根线——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六年,从来没有装过一部家庭电话。我非常珍视这来之不易的私人生活的领地——坦白地讲,的确比过去清静多了。

说到底,我是个对现代生活稍有抵触的人,但并不严重。在大部分人开始使用电脑写作的时候,我还在用手写(我甚至在考虑是否要恢复这一习惯),QQ、微博、微信这些工具,我也是很晚才学会——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至今都不怎么使用它们,我对他们充满敬意。当我开始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我发现我有强烈的依赖症,早上起来蹲坑的时候,要拿出手机来看看微信,每晚入睡之前也要玩一会儿,甚至在候车、坐车的时候,都离不开它。我想我之所以不去看电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可能会对它依赖性很强。这是理性在告知我,必须远离电视的原因。我一边在努力维持个人生活的纯洁性,一边不断地在丧失它,而沦陷到一种需要不断喂食大量信息的对资讯的恐慌症中。

美国窃听丑闻爆发后,斯诺登所曝光的一切,将人们认识中的暗区显影出来。在我们以为私人生活是片净土的时候,猛然被人扇了一记耳光——不存在这样天真的幻想,它早已被冒犯和践踏。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网络里,据说云技术保留了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任何痕迹。

不装家庭电话,改变不了我的行踪不被记录。事实上,一个写作者的生活是简单而清苦的,与苦行僧无异。如有可能,他希望日复一日地待在工作室里——待在写字桌前,对着打开的电脑屏幕,发动想象的机器——他更乐于去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对于实际生活的关注,远不是那么强烈。说到底,文学是一种创造的艺术,一个作家从这种劳作中收获艰辛,也收获欢乐。如果有一根线,连着虚拟世界的深处,我愿意做这个虚拟世界的倾听者。拒绝接听电话,显然出于对实际生活的逃离,对介入“现实”的痛恨。聪明的读者不愿意接受一个复制的生活的样本,而愿意看到一个新异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这构成他们生活下去、对未来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吧,《西游记》和一部蹩脚的纪实作品,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孰深孰浅,是一望而知的。

说这么多,我一直没有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家人为何都乐于生活在一个没有固定电话的世界?我理解这是性格所致,出于家族基因的原因。我们都属于那种内向的、怯于与人交流的那种。如有可能,都尽量闭紧自己不去与人聊天、打交道。虽然母亲近来与小区的老人们开始互动,并成为麻将桌上的常客。但我的观察,在这十六年里,母亲随我在这个城市生活过四五个小区,敢于走出家门,与人交流,这还是第一次。

其实我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性情生活,仅此而已。我们不是遁世者,逃离——这一蛊惑人心的举动,只在某种潜意识里,打开了一个缺口,我们在想象中,就像做梦一样,回到无知的孩提时代,扮演了一个虚拟中的逃离者。

诗人之死

一个千里之外至今未曾谋面的诗人(准确地说是诗评家)陈超,意外坠楼自杀了。这个沉闷的初冬,死亡成为一个让人伤感的词。

我最初关注陈超先生,还是在赣西一个乡村中学当老师的时候,经常在《诗刊》《诗歌报》《诗神》等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对于我理解现代诗帮助很大。后来又购得他一些书籍,他对西方现代诗阐释性的导读很有见地,更印证了我当初对他的看法。陈超是以哲学入诗、评诗和研究诗歌的,他的“文本细读”理论深合我意。此后十多年来虽不再写诗,但对诗神烙下最初的诗歌印记,总难忘怀。

诗歌是形象的哲学,从这一点来说,陈超先生的理论和诗观,是有代表性的。当时,国内也有一些诗歌理论家,他们对一批俄罗斯和前苏联诗人如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斯塔姆、布罗茨基等非常推崇,对他们在国内的推介,起到很大作用,其中几个,我一直很喜欢,但总的来说,他们的解读偏向于对“暴政”“专制”的反抗和不妥协,以及对“流亡”命运的讴歌。而陈超先生则从哲学的思维上,对现代诗研究和阐释,更令人信服,有一种让人豁然开朗之感。以哲学或者说生命入诗,这是使诗歌走出工具性的必要途径。当时我也正以这样的信念写诗,那时的我二十岁出头,是个内向而自傲的乡村教师,陈超先生对我的启发,有如黄庭坚“点铁成金”的意味。

自然,诗人自杀,已成为中国文坛一道壮烈而悲怆的景观。上自王国维的颐和园沉湖,下至海子的山海关卧轨,诗人自杀,开启了现代文学一个魔咒般的命题。而王国维和海子的自杀,都仿佛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文化意味。

中国百年来的社会进程,纷繁复杂,其中知识分子的态度、命运和浮沉,又尤其引人注目。王国维,作为一个文化的卫道士,一个坚定的文化理想主义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波诡云谲的社会政治变革中,不惜以一死,来深情拥抱他的精神家园。人们在他内衣口袋里发现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言,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决绝和无尽猜想。很容易让人想起南宋遗臣文天祥在元大都就义时,衣袋里的绝笔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而海子作为“最后一个抒情诗人”,他的卧轨自杀似乎也暗合着一个抒情时代的结束。

关于陈超先生自杀的原因,外界有诸多说法。如身患疾病,不堪重负;一边是照顾智障的儿子,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内心压力过大;甚至有好事者称其自杀是个官场事件,因其兼职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此说是极为荒谬和可笑的,其实陈超领工资的单位是河北师大,他是该校教授,作协职务只是挂名,但即便是驻会的职务,这个单位的性质和官场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陈超先生作为一个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对当代中国诗歌卓有贡献;他的诗歌其实也是出色的,只是很少示人。我在唐晓渡先生的一篇文章《读陈超的一首诗》中,读到以下诗句,不说震撼,起码也是被深深打动了:

桃花刚刚整理好衣冠,就面临了死亡。

四月的歌手,血液如此浅淡。

但桃花的骨骸比泥沙高一些,

它死过之后,就不会再死。

……

仿佛带着对自身结局的预言,一首诗从内部迸发出压抑的激情,蘸着春天的桃花之血,在岩石上书写生命的哀歌……我从网络上看到陈超先生的照片,大多是明朗而欢快的,虽也有一些带有倦容和沉郁表情的,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内心强大、对生活自信、亲和友善的人。如果死亡可以算是一颗榴霰弹的话,就像他的诗句:

她掀起粉红的衣衫,一直暴露到骨骼。/我目光焚烧,震动,像榴霰弹般矜持——/在最后时刻爆炸!裸体的桃花重又升起/挂在树梢。和我年轻的血液融为一体。/但这一切真正的快乐,是我去天国途中的事。

那么一个人的自杀,则是一个事件。他的死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或者集体的漠视,都是不正常的。我看到微信群里,人们不断地转发着他“死亡”的消息,这消息夹杂在一些“老虎”“苍蝇”落马的消息之间,也夹杂在其他真与幻的消息间。

同类推荐
  •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原创经典作品)

    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收藏故事

    收藏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残夫惹娇妻

    残夫惹娇妻

    《残夫惹娇妻》:“娘,为什么他们都说爹是磨,磨是什么?”。稚嫩的言语,透着浓浓的不解。“…”。是魔,不是磨。她的儿子已经四岁,她的丈夫是夜魔展狂,无极堡的人她却只识子不识夫——那个与她有着最亲密关系的男人,她甚至连他的长相为何也不知道展狂是魔,是残魔,身残,心残,一张鬼脸——无极堡的人娶了她,那一夜,他的残暴,让她心惊,那一夜,她如展家人的愿,怀上了他的种——五年,除了儿子身上流着他们共同的血,他们不曾有任何交集五年,多少个日月,多少的冷眼,多少的闲言碎语——她以为,她的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如果,他不来招惹她的话——《残王丑妃》:他是北容王朝的靖王,世人称其为残王,拥有一身绝世才华,却瞎了双眼,与皇位就此无缘。她是北容王朝宰相家的六女,从出生起就未曾受过重受,人称燕家丑六儿圣上指婚,将丑女指给残王,真是天生一对普天之下也唯有残王能娶丑六儿,瞎了双眼,母猪也是美女温于意震怒于圣上的恶意,燕水若却感念于皇上的圣恩,让她得以逃离宰相府“王爷,我帮你捶背吧,”“……,”王爷不语。结果小手敲过他的背,颈,直接敲上他的脑袋。-----------------------------------------------------------------------------------某依作品推荐:《后娘嫁到》:《美厨前妻》:《总裁的前妻》:《极恶夫君》:《狂君惹娇妻》:
  • 菜根谭谋略全本

    菜根谭谋略全本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体文集。《菜根谭谋略全本》编者以现代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来对它进行提炼和演绎,在每则原文基础上都加上了标题,最后还结合古今中外比较有影响的事例对原文进行了更为精辟、深刻的延伸。
  • 洛有心之所向昔

    洛有心之所向昔

    七岁那年,他遇见了她,她也遇见了他。初遇时,他站在二楼的阶梯,好奇地望着这个忽然闯入他世界的小女孩。小小的她,懵懵地看着眼前的男孩,心里像是被一根羽毛轻轻触碰了一下,痒痒麻麻的,仿佛有什么在她心间落了根,再也无法抹去。此后,童昔冉的毕生所愿不过是:努力扑倒肖洛离,并尽早把他变成自己的!肖洛离的毕生所愿不过就是:保住贞操!保住贞操!起码也得保到高中毕业!人总有梦想,但有些人一辈子的梦想,或许只是想拥有心里爱着的那个人。而童昔冉,如是。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广告的文体分类"广告"一词是外来语,其词源出自拉丁文advertere,后来演变为英文adVertise,含有通知、诱导、披露等含义。在中文中,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告知社会公众关于某种事物情况的宣传活动。广告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

    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

    从没有法律史如此搞笑、穿越、惊悚、悬疑、无厘头;从没有故事蕴含如此丰富而真切的法律史知识;可以读得非常开心,彻底松弛大脑,跟着剧情爆笑和傻乐;可以看得非常睿智——高速运转大脑,随时把握情节与隐喻!
  • 凤怒·凌云志(全三册)

    凤怒·凌云志(全三册)

    定南侯府贵小姐傅凌云,许配文武双全的安国公,却遭到重重算计。傅凌云面对波诡云谲的侯府。继母小林氏企图让亲生女儿傅冉云取而代之嫁入豪门,傅凌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傅冉云先是惨遭毁容,继而狼狈毁名。傅凌云一举除掉了小林氏安排在身边的毒手,暗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她将计就计,借滴水观音之毒使小林氏蛇蝎心肠昭然天下,一举揭穿其背后盘根交错的关系,使之在侯府永无翻身之日。
  • 都市豪门别信我

    都市豪门别信我

    当你的生活已经如破碎的镜子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还有那颤栗的爱情是救赎还是地狱甜蜜呵护关怀当这一切成了利益的掩盖漫漫长夜让我们一起沉沦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