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5700000005

第5章 为什么一口锅的大小属于国家机密?——先秦青铜文明

上一章我们说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形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衡量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呢?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渐进的,而是阶梯状的:平时生产力缓慢向上发展,有时遇到革命性的变化,生产力突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后再缓慢向上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就是一个台阶,有了蒸汽机,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也是一个台阶,人类因此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有了各种电器,生产力又一次大发展。

最近几十年里,电脑和网络的发明又各是一个台阶,前者让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后者让信息的交流成本变得极低,两者都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蒸汽机、发电机、电脑、网络,它们为什么对生产力这么重要呢?因为它们都是生产工具。

在古代,也可以用生产工具来衡量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准确地说,是用生产工具的材料。

之前我们介绍过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一章主要介绍“青铜时代”。这里的石器和青铜,它们都是生产工具的材料。在农业时代,生产工具主要就是农具。

不要小瞧农具的重要性。比如我想挖一个土坑,如果我用双手去挖,很快手就被磨破,干不下去了。如果我手里抓着一个木片去挖,速度就快多了。如果我在这木片上加上一个长柄,做成锄头的样子,把木片高高地抡起再砸下去,这个过程利用了杠杆原理和势能与动能的转换,锄地更省力气了。要是再把普通的木头锄头换成坚硬的金属锄头,把锄头变锋利,锄头的压强增大,锄地的效果又提高了。

简而言之,工具的本质作用在于为人类提供额外的能量。这和火焰、驯化生物能彻底改变人类的境遇是一个道理。在使用了工具之后,人类耗费同样体力能生产出的粮食增加了,社会的生产力也就提高了。

工具好不好用,就以能提供多少能量为标准。

干农活时,人类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挖、砸、刨、削、割等有破坏性的动作上,所使用的金属材料越坚硬,所能铸造的农具就越锋利,压强就越大,干活时节约的体力就越多;金属材料的熔点越低,熔炼时耗费的燃料就越少,也能节约能量;金属材料越是容易开采,制造农具所需要的成本也就更少。

青铜器完全符合以上几点。

青铜是一种合金,由铜、锡等金属混合制成。青铜的硬度比铜更高,熔点更低,正好能满足古人的需要。而且中国富含铜矿和锡矿,所以青铜成了商周时期性价比最高的金属材料。青铜农具提高了全社会生产力,使得商朝和周朝出现了更为先进的文明。青铜制成的武器也为商周王室的征服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并不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

我们在学中国科技史的时候,如果不时刻把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做比较,很容易留下这样的印象: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一直远远领先于全世界,件件发明都是世界第一,好像要不是有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拦着,中华文明当时就能统一全球了。

这个感觉,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

其他的不说,只说青铜器。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文明,是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文明,比夏朝开国的时间还要早两千多年,那时的中国地区还处在新石器时代。不仅是青铜器,包括书写、历法、宗教、建筑、数学、艺术等等文化,苏美尔文明都远比当时的中华文明更先进。

当然,比谁更早也没什么意义,我们比较中外古代史不是为了比谁的祖先更厉害好吹吹牛,而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对于青铜器的使用,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就有一个差别。

世界其他文明的青铜器大多以农具和武器为主。刚才说过,青铜器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制成更加优秀的生产工具。把先进的青铜用来制成工具和武器,这是理所当然的想法。

但是中国古人不这样做。商周时期有大量的青铜器不是用来干活或者打仗的。

那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著名的“司母戊(wù)鼎”和“四羊方尊”[1],这两件青铜器都是商代的。它们在青铜器中非常有代表性,司母戊鼎最大,四羊方尊最为精美。

司母戊鼎高一米三,长一米一,宽近一米。你现在可以大致比划一下,司母戊鼎比单人书桌还要大很多。

“鼎”这个东西,原本是一种锅,上面的大肚子用来装食物,下面竖着几条腿是为了在锅下放柴火加热。我们今天去饭馆里点个锅仔吃,那种锅仔下面带有支架的酒精锅,构造就很像鼎。

可如果是锅的话,干吗做成书桌那么大啊?

如果说食物太大,切割开烹饪不就可以了吗,干吗需要那么大的锅呢?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制造这种超大型的青铜器非常困难。因为青铜汁在灌入模具的时候会快速冷却,如果青铜器太大,后面的青铜汁还没有灌完,前面的青铜已经冷却了。这样做好的青铜器会有裂纹,容易断裂。商周人采取了一些高超的技术手段,才制成了没有裂纹的大型青铜鼎。至于到底是什么技术,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完全破解。

总之,古人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技术困难,造了那么一口大锅,总不会是为了做饭省事吧?

当然不是,司母戊鼎并不是炊具,而是“礼器”。

所谓“礼器”,就是在祭祀仪式时使用的专业用具。我们今天为了祝贺结婚、开业所送的那种一人高的花篮,也可以说是一种礼器。

司母戊鼎是商代进行宗教仪式时用的礼器。古今中外的宗教,都有给神灵献祭食物的习惯。献祭食物需要炊具,久而久之,原本是炊具的鼎就变成了仪式的一部分。司母戊鼎就是专门为祭祀制作的,已经没有烹饪的功能了。

中国古人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制作成本很高的“礼器”上。

有这个必要吗?

在这一章之前,我们讲的都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们讲能量、讲物资、讲暴力、讲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是靠鲜血和枷锁。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讲一讲精神层面的东西。

对于统治者来说,精神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在于,能降低管理社会的成本。

如果没有精神生活,管理社会只能靠纯粹的暴力。奴隶社会就是这样:奴隶主不和奴隶讲什么道理,只用鞭子和刑具来控制奴隶。这么做的坏处前面已经说了:需要太多的看守,奴隶的劳动积极性很差,还会逃跑和反抗。一言以蔽之,就是监管成本太高。

采用精神手段,可以大大减少国家的管理成本。

最简单的例子是宗教。

世界上的几大文明古国都很看重宗教祭祀。统治者以神灵的名义告诉大众:只要听从统治者的命令,服从社会规范,就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假如大众相信这番话,那么统治者就可以省掉大量的管理人员,统治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这就是为什么商代的统治者要不惜血本铸造司母戊鼎。

统治者们的宗教仪式规模越庞大、用具越精美,它对大众产生的精神影响就越强。相应的,能省下的管理费用就越高。所以铸造不能吃也不能喝的青铜鼎看上去是在浪费钱,其实是在给统治者省钱。

大型的鼎耗资巨大,只有国家才有能力铸造,久而久之,大鼎本身也成了王权的象征。在周朝,鼎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周王室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代表天下九州。其他诸侯、大夫按照相应的级别,只能用七鼎、五鼎、三鼎等等。直到今天,“九鼎”这个词还用来指代王权。

春秋的时候,一次周王派使者去见楚王。楚王看似闲聊地问使者:“周王的鼎有多大、多重呀?”使者一听这话就毛了,生气地对楚王说:“周王鼎的轻重,不是你能随便问的!”

使者为什么反应那么激烈呢?因为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向使者问鼎的大小,就相当于在问:“皇帝的龙袍是什么布料做的呀?皇冠戴上去舒不舒服呀?”表示他有不臣之心,是非常挑衅的行为。

因为这个典故,诞生了“问鼎中原”这个成语,表示有在中原称王的念头。另外还有个成语叫“定鼎中原”,意思是已经征服中原,在中原建立王权了。

鼎是国之重器,我们再多说两句。

如果你看到周代的鼎,会发现它和商代的司母戊鼎有明显的区别。商代的鼎造型非常硬朗,多用直角。上面的花纹都是一些张牙舞爪的怪兽,露出狰狞的面目。

周代的鼎不同,改直角为圆角,鼎口是圆的,肚子也是圆形的。上面的装饰很少再有狰狞的怪兽,而代之以柔和的曲线。

简单地说,周代的鼎,造型少了很多戾(lì)气,更偏向圆润儒雅。

表面上看,这只是审美上的变化,实际上,这更是国体的变化。

前面说过,鼎其实是王室用精神手段管理臣子和国民的工具。商鼎刻满了狰狞的怪兽,这个思路和原始部落用怪兽的形象装饰盾牌、面具如出一辙——用恐怖的形象恐吓对手。这是控制臣民最直接的思路。

商王朝用这招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周朝就不能用了。周王室把天下分封给了自己的亲戚,对自己的亲戚怎么能靠恐吓来管呢?

在我们今天的家庭里,亲戚们一同生活,互相帮助,靠的当然不是暴力和恐吓,而是血缘和感情。周王室也是一样,希望能靠王室的血缘和感情来维系统治。

但是,光靠血缘和感情还是有缺点。

前几章说过,在分封制下,诸侯的产业可以继承。那你想,第一代诸侯和王室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大家感情还不错,可第二代、第三代呢?年代越久,诸侯和王室之间的血缘关系越远,亲情越淡泊,这王室不就岌岌可危了吗?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周王朝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先进的制度,叫作“礼制”。

“礼制”,简单地说就是一套人和人之间相处的规矩。我们看古装电视剧,大臣见了皇帝要三叩九拜,儿子见了爹要恭敬行礼,逢年过节全家都要祭天祭祖,这些都属于礼制。

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礼制”似乎既繁琐又迂腐。大臣上朝有事儿就直接说呗,你每次都三叩九拜,山呼万岁,搞那么多形式主义有什么意义呢?

有意义。

“礼制”的本质,是通过道德的手段来指定一种秩序,这是一种比暴力更高效的统治手段。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走在马路上,手里拿着一个垃圾,附近没有垃圾箱,如果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对你来说是最省时间、最省体力的做法。现在马路上也没有戴红箍的卫生稽查员了,就算你真的随手扔垃圾,也不会有人冲上来罚你的钱。对你自己来说,随手扔垃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是这么好的事情,你很可能不愿意去做,反倒要走一段路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出了和“趋利避害”的本能相反的事呢?

是“不能随地扔垃圾”这条道德守则。假如社会没有这条守则,而是靠暴力机关来维护环境卫生的话,那国家就要掏出一大笔钱来养“卫生稽查员”(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到处都是),又掏一大笔钱养更多的环卫工人,最终的效果也不会很好,在看不到的角落里肯定还会堆着大量的垃圾。

类似情况,我们生活中还有“公交车上要给老人小孩让座”“买东西要排队”“不能破坏公物”等等道德守则。有了它们,国家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了它们,社会早就乱作一团了。

在古代,道德守则的作用更加强大。

古代社会比今天封闭得多,大部分古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自己的村庄里,既听不到外界的消息,也没有能力长途旅行。在这个封闭的小社区里,每个人做过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假如你违反了公共道德,那你就彻底地抬不起头了,甚至还会受到肉体上的惩罚。

西周的“礼制”,就是要用官方指定的道德规则去统治群臣和百姓。

具体的办法,是各种看似无用的“礼仪”。

我们小的时候都会被家长教育,见到长辈要问“长辈好”,这就是一种看似无用的礼仪:嘴上问好就等于心里尊敬吗?两者没有关系吧!然而就是这一句被全社会不断重复的“长辈好”,逐渐构成了我们社会默认的道德规则:晚辈要尊敬长辈。

同样的道理,古代的统治者制定了很多繁琐的礼仪,如儿子见爹要磕头,平民见当官的要磕头,大臣见皇帝要磕头。这些看似无用的规矩慢慢构成了“儿子要听爹的话”“百姓要听官的话”“大臣要听皇帝的话”等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规范就建立起来了。道德规范一旦建立,政府不需要雇佣大量的人手,就可以让社会保持秩序,不会出现人们互相乱打乱杀的混乱局面。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统治方法。

在西周时,“礼制”系统还很粗糙,主要在贵族之间执行,平民还不大懂得这一套。后来,“礼制”被儒家发扬光大,在全民中普及,成为统治中国最重要的手段。

鼎作为“礼器”,看似毫无用处,却能成为“国之重器”,原因也在于此。以鼎为最高代表的礼制,是西周统治中国的一大法宝。

不过,礼制也有局限。

在下一章里,我们讲一讲西周的礼制将受到严重挑战的一些事儿。

注释:

[1]“司母戊鼎”的内部有“司母戊”三个字,因此得名。后来专家考证,“司”字其实是“后”字反写,因此应该称为“后母戊鼎”。

同类推荐
  • 地球也是一颗星

    地球也是一颗星

    《地球也是一颗星》收集每位作家的童谣代表作30余首,再配上绘本风格的插图,一首诗一幅跨页图。这些童谣押韵、琅琅上口,富有趣味,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健康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麦咔与绿皮魔书

    麦咔与绿皮魔书

    女生麦咔,是一个有着特殊心灵意念感应的女孩。幻觉中,麦咔每天路过的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时常听见银杏树在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呼唤她。一天,银杏树干上显现出一个神秘的绿面老头,指引麦咔去魔域天极源寻找一本《绿皮魔书》。在一次睡梦中,麦咔又得到笔袋精灵的点化,开始寻找绿皮魔书的冒险旅程。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笔袋精灵带着麦咔、箔夷奇和老猫进入天外魔域世界。曲折的旅途中,经历了“白矮疆域磨难”、“地宫大逃亡”“小冰人世界追逐”“美人花谷落难”“天堂岛浪漫”等许多离奇古怪的梦境冒险、磨难……在与白矮王与孤独女巫周旋中,一次次巧妙脱身,闯过险关,最终抵达麦巫城堡,找到了那本神奇的绿皮魔书……
  • 部落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部落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经过时空穿梭,一起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一个古代的部落,开始了他们新的冒险之旅。
  •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热门推荐
  • 知圣篇

    知圣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暖妻:慕少,请节制

    千金暖妻:慕少,请节制

    她,颜家最孤傲的养女,却嫁给了全城最矜贵的慕氏帝少,坐上了人人艳羡的位置。人前,恩爱,人后,酸楚。她嫁,只为报恩,保颜家安然。他娶,只为复仇,解心底怨恨。“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放了我?”“休想!除非你死!”恨的开始,只能以死来结束。当他心底里深爱的女人,带着他们的女儿重新归来。而她,怀孕六周,在她想要守住这段婚姻时,他却选择放弃她。一纸离婚协议,让两人的关系彻底了断。多年后,她以顶尖设计师的身份再次回归,他将她堵在墙角,“颜念曦,谁许你带着我的孩子离开的?”“慕少,谁说孩子是你的?”她,矢口否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上棉花糖

    云上棉花糖

    三年前,萧逸程在S城横行霸道,在商界雷厉风行,夜不归家,绯闻漫天早就是家常便饭。却没人知道家中藏了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小娇妻。终于,顾晚亭再也受不了他的烂桃花和时不时的冷暴力,一纸离婚协议,却让萧逸程输的一塌糊涂。三年后,某知名设计师华丽回国,机场外,齐齐的停了仅二十辆劳斯莱斯,昂贵的车身上喷有:“欢!迎!夫!人!回!家!”的字样。从此,S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商场上雷厉风行,手段狠决的萧总有个宠到心窝里的小娇妻。和好后,萧逸程不要命的宠顾晚亭,某天晚上,顾晚亭窝在萧逸程怀里,仰着头,天真的问:“萧逸程,你就不怕宠我宠的一无所有?”某男邪魅一笑,翻身将顾晚亭压在身下:“用我一无所有换一个你,够吗?”
  • 阿弥陀佛么么哒

    阿弥陀佛么么哒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2个不舍得读完的、暖心的、真实的江湖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他们很平常,很渺小,甚至奔走在社会底层,但他们很强大、很执着、很坚韧,有爱亦有恨,敢爱亦敢恨。他们不曾被生活模糊了面目、扫荡了梦想,无论现在、过去或者未来,他们都是尘世的特立独行者,努力寻找着处世和入世间的平衡。
  •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22个爱情故事,22种跌宕人生。他们一个个都爱得小心而慌张,一路情事,既有身体的坚守,也有内心的一片狼藉。原来,一次恋爱,一个手势,一句诺言,都是他们爱之人生的一种隐喻,不在此时,也在彼地,皆成未了之愿未尽之缘。他们,将拧巴、卑微、纠结和悲凉,一一呈现,又将你温暖打动。不为争执。不为解释。只求默默还原和追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影帝霸情

    重生之影帝霸情

    看上一个人,可对方却不了你,怎么办?强取?豪夺?还是拖回老巢,锁在深闺,一辈子不叫见人?不不不!影帝白尘飞说,这些都是最低级的手段!最高明的,莫过于貌似无害的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不要露出一丁点的企图心,放下一切渴望,慢慢接近,再一点点蚕食她的心。就算铁板一块,都能化为一汪春水。或者放下诱饵,诱使她一点点接近自己的领地。当你捕获她的时候,便不容许逃离!前一世,她被骗得凄惨,教训惨痛。好不容易重生一声,她发狠誓绝不走老路。男人的情话?不过是别有用心,骗鬼去吧!音乐是她今生唯一的伴侣。她只要一心一意慢慢往上爬,誓要成为万众眼中最瞩目的天后!可是,这个突然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冷静优雅自持的外表下,是隐藏起来的霸道、算计和狠戾,还有让他不容错认的情意。“面具下真实的你,值得我再一次相信么?”“不如,你亲自来看看?”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系列中最值得玩味的经济学新体验,成人与儿童都能读懂的经济小说。书中用小狗皮皮的视角,结合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分析出经济学中最质朴的原理,带你轻松享受阅读之旅。
  • 闲话武林旧事

    闲话武林旧事

    “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得也。”1269年,在上任元帝蒙哥于钓鱼城被杀十年后,苟安的南宋朝廷再次面临覆灭困境。新任元帝忽必烈励精图治,厉兵秣马,用汉臣之计攻宋,围点打援困守襄阳。襄阳危急!则临安危急!则南宋危急!危难时刻,多智银狐,无情黑袍,磊落青衫,白衣胜雪,红裙绝艳,这五个传奇武林人士的故事就此开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