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1400000010

第10章 异乡中国(2)

1926年3月,梁启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住进当时北平著名的协和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为右肾肿瘤,建议割除。梁不顾亲友反对,决定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好端端的左肾被错割,病情反而加重。1929年1月19日,终因救治无效去世,年仅56岁。为了不让国人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怀疑科学,梁启超还在1926年6月2日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为医院辩解“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追究。

3.荒谬的医患关系

现代护理学的开创者南丁格尔,在她的不朽著作《护理札记》中,倡导以照顾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在她看来,医院的核心价值是人性的呵护,是周到的生活料理,是配合治疗的养护,是病中的温暖和合适,是残缺生命中有意义的圆满。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南丁格尔强调的Care(关爱、照顾)则难以落实,沦落成了更加直接而冷冰冰的Cure(治疗)。

医学史家查尔斯·卢森伯格一针见血地指出,医院里的服务大多是由专业的“陌生人”来提供,医患关系的缔约双方也是陌生人。作者由此延伸,为了自身医疗和保健的目的,患者要将个人的秘密告诉医生,让医生观看、触摸私密的部位,甚至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迎击伤害性药物与手术的干预,而他们对医生的德行、技艺却知之甚少。

作者意识到了当下医患关系的矛盾,其实是一种荒谬的“二律背反”。终于,他对医疗现状说了几句老实话:一方面市场化不足,卫生资源的配置与运营被缺乏公正与效率的体制、机制所困,无法实现优化操作,另一方面又过度市场化,放任各种利益集团按照赤裸裸的商业逐利规则,盘剥作为社会弱势人群的贫困者。一方面社会医疗资源极度短缺,2/3的国民缺乏初级医疗保健呵护,另一方面医疗资源配置混乱,浪费惊人,高档设备重复投资,大范围使用,疑病大诊,小病大治,奢侈医疗、炫耀性医疗盛行。

4.对媒体的抹黑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本书从头到尾充满着对媒体的敌意,有些地方简直是信口开河。他说:30年前,每一个踏进新闻学院大门的青年学子就被告知,新闻是一门无学之学,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不足。

作者将媒体揭露医疗丑闻,抹黑为无聊的猎奇主义,偏激地认为,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强化了猎奇主义立场。他说,许多报道高喊:我不管什么导向与道义,只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声称没有选择、尊重事实,但其实是有选择的,那就是猎奇主义的职业行动逻辑,就是遵从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的原则。于是,作者偏执地认为,媒体人制造了中国遍地都是医院恃强凌弱、医生草菅人命的假象,还给国际社会造成了中国医院都是假药、事故、欺骗的黑窝的印象。

为了给自己撑腰,作者搬来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对其眼中的以媒体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大加挞伐。接着,又称民粹主义已经陷医改于“父子骑驴”的尴尬,不能再由媒体肆意报道了,不能再纵容民众的愚昧中伤了……作者一系列的“呐喊与彷徨”,都是那么脱离常识。媒体报道的医疗黑幕,不管多不多,影响大不大,只要是事实,就应该公布,民众也有权知道,也不必向国际社会隐瞒。这么简单的道理,北大医学部的人文医学教授怎么就不懂?

思来想去,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平常课堂讲义的结集,很适合充当医学专业新生的入门读物。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必须认同作者书中的观点和论述,而是他们通过阅读该书所引用的西方医学理论,能够方便地先获得大量二手的阅读经验,为以后做学问投石问路。如果学生们阅读了医学理论的原著,初步搭建了医学学术的框架,便可以将这本类似导读的入门读物,放进储物间了。

饭碗先于真理

在经过教主于丹时期的狂飙式畸变后,内地所谓“励志国学”已不见昔日的疯狂。人们打开智能手机点看“实体书店倒闭大潮”的新闻时,已经没有几个还记得,当年到书店抢买《论语》时如饥似渴的表情。从前风光无限的学术评书栏目“百家讲坛”,如今却收视惨淡,有停播之虞。

究竟是国学回归理性了,还是严肃节目自身一味重复、不求创新,或是受众的理解能力下降,欣赏口味更加庸俗、娱乐至上?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下结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从经济基础上找原因:整日辛苦干活,小荷包却越来越扁,想与土豪做朋友,不料自己先变成了屌丝。

傅佩荣先生是个正经学人,在大陆闷火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虽也是大白话,但毕竟学问根底深厚,落笔讲求严谨,却也深入浅出,与于丹的肤浅“心得”截然不同。此次他借《朱熹错了》一书,点出朱注四书诸多可值商榷之处,也着实为理解四书打开了另一扇窗。

傅先生在《人能弘道》一书里,曾谈到当代大儒钱穆(宾四)先生酷爱《论语》,每年都要读一遍,于各层次人等,讲出读《论语》的不同功用。宾四先生也曾说:“自20岁起到60岁,应可读论语40遍”,“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只是,当下的中国,“犬儒”咸鱼翻身,小儒主动招安,大儒乘桴浮海。没钱没势也没办法用脚投票的,便只能自娱自乐,随波逐流,以求片刻安逸。这时读点《论语》,抑或是打着国学旗号的心灵鸡汤,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伤口撒盐。读上半篇,内心的不平、愤懑、骚动与酸楚便翻江倒海,片刻安逸也休想了。饭碗先于真理,如是而已。

当孔子遇上马克思

前些年,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论语》心得”,一炮走红。一时间,在仓库积压多年的《论语》,成了各大书店排队购买的抢手货。偶然走在街头巷尾、河边公园,还能惊闻黄发垂髫诵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学里,讲中国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管理学的教授,如果学术课题不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靠,文章里没几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类儒家经典名言,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科教授。

当然,也有一众学院派教授和“十博士”,大骂于丹将《论语》讲成一本古代版《心灵鸡汤》,活生生地将儒学降格为庸俗的成功学。即便是当时以“学术超男”形象示人的易中天,也不无保留地评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

与于丹“强不知以为知”的野路子不同,杜维明教授可谓根正苗红,他是名扬海内外的新儒家第三代传人,冠有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研究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的头衔,偶尔也做一做长江商学院的名誉教授。最近,他的《现龙在田》等3本书问世,以全球化的话语视角解读儒家、儒学与世界的关系,又在学界刮起了一阵“儒学春风”。

何为“现龙在田”?即《周易》“乾卦”第二爻“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朱熹将此爻注为“九二虽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着。常人不足以当之,故值此爻之变才是……若有见龙之德,则为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私以为,杜教授欲借此语指出,新儒家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显学,但是已经有雄厚的实力,泽被天下,指日可待。

果不其然,翻开书,一股学院味就扑面而来。虽然只是散文和访谈记录,却每隔几页就有如“传统与现代”“儒学创新”“儒学三期”“工业东亚”“东亚核心价值”“轴心文明”等引人深思的宏大主题,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却也耐人寻味。细细梳理下来,此书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指出各方对儒学和现代新儒家的误解,并积极响应多种理性的批评,为新儒家正名;其二,将新儒学置于世界性的学术语境下,与存在主义、自由主义、权威主义、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或女权运动进行交锋与融合;其三,对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利科、陆彬等师友和海外学人的追念。

多少年来,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观念屡遭批判,儒学学者永远都绕不开大众“儒家是专制统治的工具”的评判,杜维明也不例外。对此,他解释说,孟子提出“劳心”观念其实是为了批驳农家学派只肯定农业生产的“专工论”,强调社会应有合理分工。孟子认为,如果各行各业都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必然导致经济大混乱。治理国家的“士”、发展企业的“工”和互通有无的“商”,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分子,他们的作用如果都被农耕所取代,社会生产就难以延续。这样一分析,“儒学是专制统治的工具”的观点便不攻自破。

《论语》中“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和《程颐语录》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两句话,同样受到猛烈抨击。对于儒家这类明显的男性沙文主义的“历史污点”,杜维明并不回避,而是坦然回应:“从社会实践的立场来看,受儒家文化影响极深的东亚地区,都还没有脱离男性中心的倾向”,“儒家历史在女权运动方面不仅无法和基督教相比,而且远逊于佛教和道教”。他认为,儒学终究是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人性之学,在其内部还是有相当多的女性主义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个课题更应由女性的儒家来推动、来完成。

对于如何推动儒学第三期发展,杜维明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课题,即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蓬勃兴起的,正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们义无反顾地“打倒孔家店”。儒家、儒学成为专制军阀、封建余孽、前朝遗老的专利,而马克思主义则意味着抵制强权、反抗压迫,代表着庶民的利益和正义的光芒。孔子与马克思,这对昔日国人眼中的冤家对头,能够在当下实现对话吗?杜维明认为,马克思主义毕竟是当今世界的显学之一,儒学应当努力寻找其中的结合点,好好深究一番。

杜维明、于丹,雅与俗,正说与戏说,界线分明,各有千秋。在学术界内,杜教授的大名如雷贯耳,一走进市井闾巷,便是于丹等人的天下。两人在各自专属的领域,拥有相当多的读者,而且对于中国的现实问题,也都不约而同地失语。如果杜教授不是最近频频接受内地媒体专访,推广新书,也许很多人都还以为他仍在海外,不知道他已经在北大“潜伏”了十年。

当不管是“高雅的儒学”还是通俗的“心灵鸡汤”,都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民生语境脱节时,那么儒门不管是寂寞淡泊,还是众声狂欢,似乎都只是茶杯里的几抹余味,品之寡淡,弃之可惜了。

朴槿惠的“中国哲学”图谱

“我没有家庭可以照顾,没有子女可以继承财富。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2012年底,年届六旬的朴槿惠出征韩国总统选举,打出了这个悲情甚至有些绝望的口号,震撼了韩国人,也震撼了全世界。最终,她以其硬朗、干练、务实、亲民的形象,击败对手,成功当选新一任韩国总统。

她是前总统的女儿,但是这个身份却像个魔咒一样紧紧缠绕着她,给了她短暂的荣耀,却更让她尝尽了人间悲苦。1974年,朴槿惠22岁时候,母亲被人刺杀。5年后的1979年,她的父亲,时任总统的朴正熙,也被手下刺杀,终年62岁。父亲死后,反对派猛烈抨击他的独裁,骂他为“韩奸”。原本显赫的第一家庭,陷入家破人亡、众叛亲离的悲惨境地,朴槿惠的身心遭受重创,痛苦不已。

在最困难的时期,她通过阅读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聊以慰藉。冯友兰对中国哲学深入浅出地讲解,让这颗深陷苦难不能自拔的心灵,重新获得了生的勇气。巧合的是,《中国哲学简史》正是脱胎于战时的作品,是给人心以光和热的哲学著作。

1937年,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大的民族灾难时期,《中国哲学史》的英文版翻译出版。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前作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中国哲学简史》。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系统梳理,冯友兰尝试帮助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困难与绝望面前,树立坚强的心理防线。那么,朴槿惠是如何凭借着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渐渐走出心理阴影,走向总统之路的呢?

对于朴槿惠来说,不管何时何地,作为前总统的父亲朴正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争议人物。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民选政府。从那之后的18年里,他在鼓励发展经济的同时,大肆清除、迫害异己,铁腕治国。自此,韩国经济缔造了“汉江奇迹”,摆脱了贫困,但是整个社会却是一片白色恐怖。

中国的士大夫,为人处世往往是“达则儒,穷则道;群则儒,独则道”。人生得意、高朋满座的时候,便奉行积极入世的儒家,但是一旦陷入困窘孤独,便以道家为自我疗救的良药。当时身陷悲剧漩涡的朴槿惠,选择了道家理念,暂时逃离这个纷扰的世界。

同类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时间的羽翼

    时间的羽翼

    诗人郑重正是在其极度自由的诗写中,淬炼出蕴藏在自己人生坐标轴上的三个关键词---孤独、倒影与柔软。以孤独的姿态远行,寻找着相似的倒影,并最终抵达更为柔软的自己。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热门推荐
  • 许颠君石函记

    许颠君石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狐狸竹马捕小妻

    狐狸竹马捕小妻

    蓝琪自认为是个大美女,从小的追求者数不胜数,所以她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为男人头疼,直到有一天,她惊愕的发现,那个从小被她欺负得惨兮兮,个性好,脾气好,学习好。。。。。似乎没什么不好的“呆子”突然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谦和儒雅多金俊美的男人,她猛的不淡定了邵子宇从少年时期他就在计划一件事,如何对一个小丫头百依百顺,迁就纵容,惯得她极其挑剔,找不到男朋友。。他很腹黑但在她面前很呆画面一在第N次烂摊子被收拾好后,蓝琪勾着邵子宇的脖子“呆子,你一辈子给我欺负好不好,我怕再也找不到这么好欺负的人了”她一脸的担忧“嗯。。可是。。。”某男似乎很纠结“可是什么?”蓝琪双手勾脖子的撒娇动作改为掐,他敢说不,她就掐死他,也不便宜别的女人“。。我怕以后我的老婆会不同意”“那就掐死这种可能性,我当你老婆”某男低头收敛眼中的笑意“我。。。考虑考虑”二婆媳关系是个永恒的难题“说,我和你妈吵架你到底帮谁?别说哪个有理就帮那个?这不是演电视用不着你来当清官”房间里琪蓝双手插腰,美目圆瞪,一副严刑逼供的样子沙发上,邵子宇摆正姿态“原则上哪个有理帮哪个,但私底下我向着你老婆”某女的怒气收敛,挑眉“真的?”“嗯”“如果做不到怎么办?”“任凭老婆处置”“好,如果做不到我收拾你”此文一对一的宠文,女主美丽,可爱,刁钻,保证善良但不懦弱,男主,英俊潇洒,温柔腹黑,保证专情而又深情
  • 苍劫

    苍劫

    修行之始,誓不做仙,只因仙有道无情。所谓仙人,凭什么决定别人的生死,凭什么制定别人的人生,凭什么掌控别人的命运!他选择了自己的坚持。“待我屠尽这仙,这魔,这诸天古界之生灵!!只要你,为我一人,为我世界……”我不能让时光倒流,我只有让一切都重新开始……看他如何颠覆世界?
  • 明太祖宝训

    明太祖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那么样付出,付出在哪里?这一点很重要。勤奋的道理也一样。所谓走捷径或找机会就是讲这个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哪里。
  • 感悟父爱母爱(上)

    感悟父爱母爱(上)

    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傲日铁梅

    傲日铁梅

    刘兆林,当代作家,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汉族,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省文联顾问。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四百多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不悔录》《绿色青春期》《雪国铁梅》;小说、散文集《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船的陆地》《和鱼去散步》《三角形太阳》《雪国热闹镇》《父亲祭》《违约公布的日记》《在西藏想你》《脚下的远方》等多部,作品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庄重文文学奖”、东北文学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等重要文学奖。多难的东北,很像早春和晚秋的草原,沾个火星就能着起浓烟。
  • 芝加哥1990

    芝加哥1990

    穿越、90年代、芝加哥、美娱、作曲、编剧、制片、传媒集团
  • 佛说尊胜大明王经

    佛说尊胜大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理快穿:渣女难惹

    无理快穿:渣女难惹

    “莫西莫西?这里是灵祈小店,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