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1400000005

第5章 别了,励志(3)

“财经女侠”叶檀的新书《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的读者定位不是穷人,而是超离一定阶层限制的广泛人群。这些人可以是感叹柴米油盐价格暴涨的家庭主妇,可以是工资太少而不敢回家过年的“80后”,可以是买不起高档轿车的普通中产,可以是处在转型升级压力之下的企业老总,也可以是正为财富大幅缩水而焦头烂额的富豪们。总之,这是一本写给被快速变动的中国经济折磨得有些抓狂却又无处可抓的人们。

看得出来,这本书是作者接受媒体专访的文字版。在口语化的表达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想在短时间内,讨好所有对于经济学知识零基础的受众。但是,讨好所有人,就基本上等于谁也没讨好。

“谁偷走了我的‘银子’?”这一命题,其实所有的中国百姓都会有切身感受。可是这个简单的命题,被叶檀解读得十分复杂。她不去好好解释“为什么钱不值钱了”“深层原因是什么”“普通百姓如何保值增值”,而是给大家灌输“钱在有些地方还是挺值钱”“并不是所有人都感觉在涨价”“中国与美国的收入消费水平不存在可比性”。

在“天价茅台,为谁而饮?”这种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中,叶檀则将自己定位成茅台酒业的政策顾问,充分调动了财经专业知识,指出“作为奢侈品的茅台酒具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国家抑制三公消费,让茅台为自己不透明的销售模式买单”“茅台落后的经营方式亟待转型”,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可是,这种分析跟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让大家去买正宗茅台酒保值,还是让人们嘲笑茅台四处树敌,落得孤家寡人一样的处境呢?

而在“车市价格战与经济寒冬”一节里,叶檀用短短几句话,就将没有开上宝马一类中高端车的屌丝青年,彻底排除出“中国人”的队伍。她说:“以前一提到宝马,人们都觉得那些车似乎都是富家子弟的专利,而现在好像不是这样子,更多普通人也能开上宝马车了。有些家庭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会竭尽全力为其购置中高端汽车。在购买宝马车的消费者里,24岁到30岁之间的人群占有24%的比例。在中国,一般年轻人更喜欢消费中高端车。”这句话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一般中国的年轻人都“喜欢”消费中高端车,只是他们没几个人消费得起。

几个月前,网上疯传一个消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申请个人破产”。内容称,克鲁格曼个人赤字高达700万美元。债务来自曼哈顿公寓房贷、信用卡欠款和Tiffany珠宝的店内融资。他最大的投资失误是在2007年购置不动产,交易不久就跌价40%。消息还煞有介事地评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破产“真是对经济学家的实操能力最大的讽刺”。后来,网友才发现,这个消息的来源其实是一个类似“洋葱新闻”的专门发布讽刺、搞怪假新闻的英文网站。不过,大家事后似乎并没有感觉被愚弄,只是觉得可惜而已,“谁让他们不为穷人说话,让他们也尝尝贫穷的滋味吧?”

真实的谎言

如何才能识破别有用心者编织的谎言?如何能够凭直觉判断你的孩子是不是在撒小谎?如何才能看透上司升职加薪的许诺只是缓兵之计?《看人看到骨子里》的几位作者就可以。当然,这是因为他们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资源测谎师、人事筛选专家、卧底特工,是维持这个庞大的间谍机构运转的核心力量。书中所罗列的各种识破谎言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类中介机构、公关公司、大型企业。现在,几位作者将其毕生所专,浓缩成了这本《看人看到骨子里》,用轻松易学的方法,让大家掌握各类识人技巧。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自己生活了几十年,什么骗术、什么谎话、什么阴谋没见过,早就有自己的一整套识破谎言的诀窍。而且,身为社会草根,大家的日常生活只是柴米油盐,与什么恐怖主义、间谍活动、突发事件太遥远了,何必去学那些洋专家似是而非的怪招儿呢?这本书认为,个人的生活经验只是社会浅层的表象积累,只适用于某时某地某类人,一超出生活经验就彻底抓瞎。若想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至少能够不被坏人忽悠,还真的必须放下身段、继续补脑充电,向这几个远道而来的“和尚”取取经。

其实,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识人辨物的技巧也必不可少。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面试考官,你怎么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精确判断面试者的个人素质;假如你是服装店的老板,你怎样用轻描淡写的几句问话,就能搞清楚谁偷了店里的东西;怎么避免装修工人偷工减料,怎么判断家里请的保姆合不合适……《看人看到骨子里》告诉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简单却也专业的技巧。

对于媒体人来说,向受访者提出问题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受访者企图通过转移话题、重复模糊而片面的问题蒙混过关,一个专业的记者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提出几乎相同的问题,以得到满意的答案。是的,优秀的记者似乎拥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可以在模棱两可、漫不经心的误导性的回答里,直接戳中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万一受访者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对记者的背景、性格、提问方式、行文风格了如指掌,那么采访的整个过程就可能被“做局”,成了这个家伙提供虚假信息、为自己涂脂抹粉的表演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连3岁的小孩都知道,可以用许多种方式撒谎。这包括,话语中的故意遗漏、半真半假、不懂装懂、答非所问、前后失调、攻击或反击模式。本书的作者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如何识别并对付每种手段。很多中国人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说谎并非人类的本能,人一旦说谎,内心或多或少就会产生负疚感、不适感。大家由此判断,人不会轻易说谎。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判断,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可靠。于是,作者便指出,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感觉和假想放在一边,去认真检视对方的言谈举止。

这本书里充满了比尔克林顿、辛普森、前安然公司CEO受访内容的节选。有时,作者为了帮助大家揭穿其中的骗人招数,全力剖解这些例子时,会显得比较冗长。一则可能是因为,作者担心多数读者属于慢热型,需要一段时间的阅读浸润才能渐入佳境,一则可能是为了让这本书显得更加厚重,以便与其他轻浮的快餐式读物区别开来。

但是,无论如何,书中的诸多技巧,只是众多识人辨物方法中的九牛一毛。屌丝们不要天真地以为,将其中的方法学到手,就能到美国中情局打工,赚点外快贴补家用。萝莉们也不要傻傻地相信,掌握了里面的一招半式,就可以练就过硬的读心术,俘获大叔一箩筐。人的心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看能否以心换心、将心比心,说到底就是尊重与自重。与人为善,必有善果,狡诈成性,必受其累。草根百姓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安安稳稳过日子,说谎骗人的机会还是留给达官贵人、王侯将相吧。

装睡与醒来

网络上有一篇名为《别在被放大的网络舆情中误读中国》的评论,批评时下不少人的一种“认识误区”,即“容易把网络舆情当成全部民意,从而对中国社会做出有很大误差的认知”。文章还援引网友的一句“看微博感觉明天社会就要乱了,去菜场兜一圈又发现,啥事儿也没有,一百年也不会乱”,用网络与现实的“断裂”现象试图说服读者,“网络上的中国不是真实中国的全部”。

诚然,这种观点无疑在逻辑上存在自洽性,但仔细推敲后,发现其在看似客观的外衣下却暗藏狡黠,是一套十分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在该文结尾,终于要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地读懂中国”了,作者却不出意料地虚晃一枪:“当一个社会不那么过度地依赖网络,不是什么都逼到‘到网上发个帖子’‘到微博上吸引关注’时,也许网络才不会那么亢奋”。照着作者的思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逆向推演:那些对由网络发出的弱势群体的声音置若罔闻,而对网络与现实的“断裂”安之若素的人们,是不是在掩耳盗铃?是不是在发挥“精神胜利法”?是不是属于鲁迅批判最猛烈的“被动怯懦的国民性”?

这篇“误读中国”的文章,不禁让人想起学者周濂的杂文集《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以下简称《你》)。那些一叶障目便高呼“天下太平”的人们,何尝不是聪明地假装酣睡,不想醒来?《你》一书的诸多观点,正是戳中了这些装睡的乡原们的要害。

数年前开始,“你懂的”这个感情色彩原本十分暧昧的词,以极不寻常的速度被年轻人接受。这个词的使用语境,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一件是非曲直极为鲜明的事情,最终变得模棱两可甚至黑白颠倒。当责任方给出的解释超出常理时,大家在茶余饭后谈到时,便会心一笑“你懂的”。周濂在书中分阶段再现这一过程“先是狂怒不已,然后无奈摇头,继而怒极反笑,最后则是:笑而不语”。至于“笑而不语”者,周濂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

可是,周濂紧接着便敏锐地指出,“你懂的”这种自我陶醉状态的危险:“‘笑而不语’者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因为他们不仅战胜了怒气,赢得了快乐,而且还在相视一笑的默契中体会出智商和情商的双重优越感。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笑而不语也许克服了个体的暴力,却更大地鼓励了国家的暴力。”

不少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所谓成功人士,一听到普通百姓对现实中的不公发表议论时,总会没头没脑地甩出一句“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良民吧”。言下之意,如果普通人有本事而又对现实不满,那就“用脚投票”,如果没本事那就自认倒霉,默认现实的不公。

针对这一类的强盗逻辑,周濂批驳道:“作为公民,我们可以用法律做挡箭牌,如果法律是恶法,还可以‘公民不服从’。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去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在常态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情绪失控的瞬间又以臆想中的暴民面目骂娘。在良民与暴民之间,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公民。”

“曾参杀人”“三人市虎”的典故,似乎都在论证戈培尔的那句话,“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在公共道德信仰没有确立的社会,谁掌握了“重复”的艺术和权力,谁就是王者。而在这种社会中,公民个体并不是全然没有正义的自觉,他们只是觉得“无论高贵的谎言还是冷酷的意识形态,都不必费劲维持它的表面光鲜亮丽……只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周濂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这样更可怕,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处心积虑地说谎,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那个公开的谎言。谎言不再承担造梦功能,但它依旧可以让每个人继续生存在一个虚假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大伙儿集体装睡。而那些睁大双眼注视这个社会,清醒地指出其中的乖谬与荒诞的人们,就被当作了不谙世事的“傻子”。

鲁迅在“铁屋”的经典比喻中说:“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周濂则认为,其实大家都很清醒,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网媒时代的马基雅维利

“我四处散布谎言,炒作畅销书作家,包装知名品牌,无所不用其极。我肆无忌惮地利用自己的知识操纵网络,大言不惭地欺骗媒体,而媒体则原封不动地将谎言传播给民众。”

翻开《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Trust Me,I'm Lying),在自序中看到上面这段文字,你可能就会被这个年仅二十六岁作者的无节操“自述”弄得措手不及。充满着正义感的你也许会觉得,这类以骗为生的媒体推手,怎么还能觍颜出书,扬扬得意地自陈操纵媒体、骗取大众信任的“光辉历史”呢?

当然,如果你这样一想,甚至上网找到他的博客骂上几句,你就再次上当,中了他的营销诡计了。而如果你抛弃心中预设的道德审判,冷静地把这本书翻上几页,你便会发现其中的不少论调,还是有“过来人”的诚恳与深刻,甚至有诸多自嘲式的忏悔意味。

近几年,一些水平低劣、情节荒诞的影视剧、书籍,内容粗鄙的电视节目、歌曲刚一出现,各大网站都会带头冠以“奇葩”“二货”“神曲”等字眼,加以调侃、嘲讽、抨击。抱着看客心态的网民,一股脑儿地跟风跟帖、转帖。这些“奇葩”“二货”“神曲”很快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精明无比的人们,在贡献出自己花样翻新的嘲笑段子后,意外地成为媒体炒作的炮灰。结果,网民对这类劣质作品的调侃、谩骂愈多,其关注度就越高,网上的点击率就越高,最终它们往往以小博大,低成本赢得高收入。时下靠出格言论和行为博取眼球、进行自我炒作的网络红人,也是遵循着此类法则。

同类推荐
  •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人生朝露,居世屯蹇;何以解忧,唯有慧禅。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收录118篇沁人心脾的禅意美文,118段引人沉思的禅思感悟,在传承中滋养心灵,在关爱中呵护成长。置身其中,感悟智者的悲悯情怀,心灵的超脱将永无止境。
  • 路过青春的爱情

    路过青春的爱情

    还记得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吗?有可能记得,有可能记不太清了。能够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当然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深不浅的,只能证明我们那时爱的不够深,雁过不留痕,只在空中划过一道来过的记忆,留下淡淡的印记,恰到好处。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本书收录了作家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等多篇小说、散文的代表作品。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的青年人林震,来到中共北京市某区委会组织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其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原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更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王蒙的作品感情热烈真挚,有着强烈的时代画面感,充满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 姑娘,你的勇气价值连城

    姑娘,你的勇气价值连城

    人生中这四样必须要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热门推荐
  • 海贼中的守门人

    海贼中的守门人

    你穿越到了海贼王...你得到一个游戏系统...你毫不犹豫的开始升级...某天,你听见了一道声音好像在说,“世界即将开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Moon and Sixpence 月亮与六便士(IV)(英文版)

    The Moon and Sixpence 月亮与六便士(IV)(英文版)

    Inspired by the life of Paul Gaugu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is at once a satiric caricature of Edwardian conventions and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mentality of a pgsk.com Strickland, a conventional stockbroker, abandons his wife and children for Paris and Tahiti, to live his life as a painter. Whilst his betrayal of family, duty and honour gives him the freedom to achieve greatness, his decision leads to an obsession which carries severe implications.
  • 这个夏天你来过

    这个夏天你来过

    小剧场:主持人:“肖然,之前网上在传你带了一个女人回家,还被网友拍到了照片,请问那是你女朋友吗”,“不是”,肖然回答的毫不犹豫,站在电视机前的晨溪听到这个答案,心里忍不住失落,就在晨溪准备关掉电视的时候,肖然又接着回答:“我还没有对她表白过,当然不算女朋友,不过可以趁着今天这个好日子,我不介意在这里对他表白,我想她现在应该也在看节目”,晨溪刚刚落下去的心,顿时又提起来了,肖然与纪晨溪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我家夫人无所畏惧

    我家夫人无所畏惧

    梧桐更兼细雨,甘棠柔柔血溅三身。若说我有目的,便是杀尽天下所有利益熏心,忘恩负义的男人!三年前的故事,若你们拱手让位,我依旧笑颜如初。若你们问心无愧,我便屠尽皇宫内所有负心人!“青梧生前于你们又有多大的恩怨,扶渊!”“你何必杀她,断了鱼家的后路!”北狄九五四年,夏。他执一叶白色甘棠,不问过往,不问往昔,回眸对眼,道一句:“姑娘,你可愿与君走?”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冒险史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冒险史1

    《冒险史》是柯南·道尔在福尔摩斯系列中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冒险史1》包括《波西米亚丑闻》《红发会》《身份案》等6个短篇故事。《波西米亚丑闻》刻画了一位美丽、聪慧的女主人公,以缜密的思维与机敏的应变能力令对手福尔摩斯甘拜下风;《红发会》讲述了一起匪夷所思的银行窃案,设局奇诡,构思巧妙。在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华生医生与福尔摩斯不畏风险,与罪犯正面交锋,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福尔摩斯的探案天赋和卓越才华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

    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

    《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岗位职员与管理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酒店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酒店概论、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商场部、洗涤部、保安部、后勤部、内部职能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酒店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全面、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是酒店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 万界之我要当反派

    万界之我要当反派

    穿梭万界,做万界反派中的老大。无敌于世。
  • 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面对可爱的女孩,父母大都会对她娇惯不已。其实,这不是爱女孩,恰恰是害了女孩。我们应该让女孩拥有良好的内涵气质、人品素养、好的性格,让她拥有独立的资本,等等。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把握培养女孩的重要原则——不娇不惯。本书从不娇不惯是一种教育智慧、发现女孩的成长秘密、从心灵上呵护女孩、培养女孩的好品格、对女孩进行挫折训练、教女孩学会立身、表扬批评讲艺术、培养女孩的财商、培养女孩的好性格、培养女孩的好习惯等11方面,全面总结了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更有若干实用的方法来解读这100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