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600000014

第14章 谏议大夫

西汉于“郎中令”(即“光禄勋”)之下设“谏大夫”,掌议论,秩比八百石,无定员。东汉改称“谏议大夫”,秩六百石,无定员。隋唐隶门下省,掌侍从规谏,共4人。宋置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谏院之长。辽金沿置不革,明初亦置谏议大夫,不久废去。

庶子

太子官属,汉以后为太子侍从官之一。南北朝时称中庶子,唐以后于太子官属中设左右春坊,以左右庶子分隶之,以比侍中、中书令。自此相沿,至清代犹用以备翰林官之迁转,清末始废。

庶长

战国时秦国官名,握有军政大权。秦孝公在位时,任用商鞅变法,制定二十等爵的制度,以赏有功之人。其第十级为“左庶长”,第十一级为“右庶长”,第十七级为“驷车庶长”,第十八级为“大庶长”。

庶吉士

明初置,始分设放各署,后专属翰林院。清代制度,翰林院设庶常馆,凡新进士擅长文学书法者,入馆学习称为庶吉士。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庶常

庶吉士的代称。

章京

清代八旗军职多称“章京”,为满语的音译。如参领称“甲喇章京”,佐领称“牛录章京”。又蒙古各旗“扎萨克”的属员有“管旗章京”。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亦称章京,为堂官的重要助手。军机处的章京被称为“小军机”。

鸿胪寺

官署名。东汉以后,大鸿胪一官主要职掌朝祭礼仪时的赞导,与西汉之大鸿胪所掌稍异。北齐始置鸿胪寺,历代沿置。唐代一度改司宾寺,旋复旧。南宋、金、元皆不置鸿胪寺,明清复置,至清末废。主官为鸿胪寺卿。

清吏司

明代制度,中枢六部均分司办事,各司分别称为某某清吏司。吏部设4个清吏司,户部设13个清吏司,礼部设4个清吏司,兵部设4个清吏司,刑部设13个清吏司,工部设4个清吏司。各司之长官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清沿明制,但户部增为14个清吏司,刑部增为18个清吏司。

清望官

唐制中央高级官员包括门下及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书少监、国子司业在内均称为“清望官”,常备顾问,宋制略同。因这些官职多由进士出身而有文学素养之人担任,声誉较好,地位较高,升级较快,故有是称。

古代军官名。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均设“尉”。主发兵使民。战国时赵国设有“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各国在将军之下多设有“国尉”、“都尉”。秦国曾以国尉为武官之长。以后各代中枢设“太尉”(有时改为“大司马)”以掌兵事。汉代的诸侯王国内设“中尉”。地方各郡、县则设“都尉”、“县尉”。

职事官、散官

唐代对官员之定级升迁制度,有品、有爵、有勋、有阶,制定各类级别以辨贵贱,别尊卑。唐代之官称有教官及职事官之别。“散官”(即阶官)以定班位,“职事官”以定职守。职事官是有具体职掌的,如中枢三省之官、九寺之官等为在京“职事官”。州县官、关津官等为外“职事官”。阶官又称“散官”,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两大类,各有不同品级名号,如文散官第一级为“开府仪同三司”,第二级为“特进”;武散官第一级为“辅国大将军”,第二级为“镇军大将军”等。每一官员均有散官之品级及职事官之官位,在一个官身上,职事官与散官的级别有相应者,也有不相应者(如散官为正三品,职事官亦正三品者为相应)。因为散官系按资历升级,职事官则由君主任命,因此往往职事官较高,散官的品级却较低而不相适应。该官任职虽重要,但班位仍然较低。唐太宗时规定散官官阶高而所任之职事官官阶低者称为“行”某某官;散官品级较低而所任职事官官阶高者,称为“守”某某官。其大致相等者,称为“兼”某某官。宋代亦有散官之制,仅为官吏叙阶之称。与唐制虽有不同,但官员之章服、俸禄均照阶官而定。明清亦有阶官之制。

推官

唐代始置,为节度使、观察使之属官。宋代沿用此制,实际上成为一郡之佐官。元明于各府设“推官”,以掌理刑狱。清初仍设推官,后废。

十二画

散官

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例如唐代文散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士郎凡二十九阶,武散官自骠骑大将军至陪戌副尉凡四十五阶。故散官亦称阶官。宋代称为寄禄官。明清则职居几品,即授几品阶官,故无散官之名,但亦可特授较高级的阶官。

散骑常侍

魏晋以后,有“散骑常侍”,是合汉代之“散骑”及“常侍”两职之官名,为皇帝左右亲信之官,地位颇为尊崇,简称“常侍”。有称为“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者,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属门下省。唐代于门下省设在散骑常侍2人,于中书省设右散骑常侍2人,均为从三品。宋代升为正三品,但不轻易授人。元、明、清废。

博士

源于战国,秦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汉初,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汉武帝时,用公孙弘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自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异。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亦有国子博士。又中国古代专精一艺的职官名。西晋始置律学博士,北魏始置医学博士,隋唐增置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至宋代废止。

掾史

汉以后职权较重的长官都有掾属,分曹治事,通称掾史。多由长官自行辟举。唐宋以后废辟举制,掾史一职逐渐为胥史所代替。

搜粟都尉

“搜”,亦作“騪”,又名“治粟都尉”。汉武帝时设置的一种军职,专管征集军粮之事,桑弘羊曾任其职,但非常设。

提刑

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宋初设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其官署称“司”,号“宪司”。京畿地区设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掌畿内县镇刑狱、治安、场务、河渠。南宋称提点京畿刑狱。金设有“提刑使”,后改为“按察使”。明、清均在各省设“提刑按察使”。

提学

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在各路设提举学事司,管理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简称提学。金有“提举学校官”,元有“儒学提举司”,都属同一性质。明初设“儒学提举司”,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始设提督学政。两京以御史、十三布政司以按察司佥事充任,称为“提学道”。清初相沿,各省多设“督学道”。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称“提督学院”,长官称“提督某省学政”,简称“学政”。清末改设“提学史”。

提举

官名,原意是“管理”。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有“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宋)、“医学提举”(元)、“宝钞提举”(元、明)、“盐课提举”(元、明、清)等官号,其官署称“司”。宋代另有“提举宫观”之名,为安置老病无能的大臣及高级冗官闲员而设,坐食俸禄而不管事,称为“祠禄之官”。

提点

宋代各路有“提点刑狱公事”和“提点开封府界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元代中央和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的专管机构,如管理皇帝饮食的尚食局,管理军器的利器局,均以提点为长官,寓有提举、检点之意。宋代另设照管宫观的提点宫观和提举宫观,同为“祠禄官”。明代置神乐观提点,掌乐舞;太和山(即武当山)提点,管理道士。清代废。

提调

清代在临时设置的机构中负责处理事务的官员。

提督

明代驻防京师的军营设有提督。中叶后,巡抚多兼提督军务衔,亦间有总兵称提督的。万历时始专设提督,但不常置。清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为地方高级的军事长官,从一品,下设镇、协、营、汛四级。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提标”。有水师之地,或专设水师提督。又为领导监督之通称,清代学政的全衔为“提督某省学政”。

提辖

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南宋时,掌茶、盐、香、矾等专卖的榷货务都茶场,掌采办宫廷、官府杂物的杂买务杂卖场,掌制造供应宫廷用的珍巧器物的文思院,储藏金银钱帛的左藏库,也均设提辖官掌管,合称四提辖。

提法使

清末改按察使为提法使,为一省最高的司法行政长官。

紫薇省

官署名。唐开元七年(公元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五年恢复旧称。

集书省

官署名。南北朝时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掌规谏、评议、驳正违失等事,以散骑常侍为主官,或称“散骑省”。隋代并入门下省。

御史

秦以前本为史官。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符玺御史,治书御史,监军御史等。东汉有侍御史,掌纠察;治书侍御史,掌察疑狱。魏晋南北朝时有督军粮御史,禁防御史,监察御史等,均随事立名。唐代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三种。明清仅存监察御史,分道行使纠察。明代还有分任出巡者,如巡察御史,巡漕御史等。

御史大夫

古代高官之一,秦汉时仅次于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为三公之一。其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汉代之御史大夫往往升为丞相,汉成帝时改称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哀帝在位,时改时复。东汉不设御史大夫,置“司空”,但仅“掌水土之事”。晋以后,御史大夫多不置。隋唐以后虽置御史大夫,但与汉制不同,专掌监察、执法,为御史台的长官,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名亦废。

御史台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之实际长官,亦称“宪台”。后代沿置。唐之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部,一度改称“肃政台”,后复原名。明代初年曾沿置,不久改为“都察院”,清仍用都察院之名。

储君

即太子。《公羊传.僖公五年》,何休注:“储君,副主。”(即君主之副职)。《晋书.成都王颖传》说:“皇太子,国之储君”。

游击

汉代有游击将军,统兵专征,职权颇重,后代亦有此官。唐、宋时成为武官的官阶。明代边区守军设游击将军,无品级,不定员额,分掌驻在地的防守应援,职掌与前代不同。清代绿营兵设游击,职位次于参将,为从三品武官,分领营兵。漕标的副将以下,亦设游击,分掌催护粮运等事。此外,四川、云南等省的土司官中有土游击一职。

游徼

古代乡官,秦时置,掌一乡的巡察缉捕之事。两汉及南北朝多沿置不改,后废。

善后局

清后期,在有战争的省份中,设有处理特殊事务的机构,称为“善后局”。督、抚可以不按常规,支款办事。

道员

明初布政、按察两司以辖境广大,由布政使的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分掌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使的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清乾隆时始专设分守、分巡道,多兼“兵备”衔,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的高级行政长官。其分守、分巡之职掌亦逐渐不分。清代又设督粮、盐法等道,清末又在各省设置巡警、劝业两道,清代道员为正四品。北洋军阀时曾分一省为数道,设置道尹。

道台

道员的俗称。

道录司

官署名。明始置,清代相沿,掌有关道教徒事务。其主官称正印、副印,下设左右正一、演法、至灵、至义等。各府设道纪司,州设道正司,县设道会司。

掌固

官名,《周礼》为夏官司马之属。掌修筑城郭、疏通沟渠及有关防守之事。唐代各官署中多设有“掌固”一职,职掌为看守仓库及陈设等事。

十三画

督办

清末期,中央及地方都有临时设置的机构,其主管官如身分特高,称为“督办”。

督军

三国时魏置。《资治通鉴.晋纪》:“秦始二年(公元266年),罢山阳国督军”。胡三省注:“魏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国于河南山阳县之浊鹿城,置督军以防之。”

督邮

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每郡有分两部、四部和五部的,每部各有一督邮,唐以后废。

督销局

清后期,在产盐、销盐的省份设立督销局。辛亥革命后改设榷运使,掌地区的食盐运销。

古代掌管山泽之官。《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又有“泽虞”掌国泽之禁令。

虞侯

官名。掌水泽出产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泽之薪蒸,虞侯守之。”宇文泰相西魏时,置虞侯都督,后世沿袭。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唐代后期,藩镇以亲信武官为“都虞侯”、“虞侯”,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侯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于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侯,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侯,院虞侯等低级武职。

詹事

官名。秦始置,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西汉相沿,皇后之官属及太子之官属均有詹事。东汉废。魏晋复置,历代相沿,为太子官属之长。辽金置詹事院,元亦置詹事院,或名储政院、储庆使司,变革不定。明清皆置詹事府,设詹事及少詹事,为三、四品官,其下有左、右春坊及司经局等。事实上只预备翰林官的升迁,并无实职,清末废。

锦衣卫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其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下设同知、佥事,又设经历司、镇抚司镇抚等官,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惨酷。南镇抚司专管军匠。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称为“厂卫”。

签帅

南朝以诸王出使,由朝廷派典签佐之,名为典领文书,实则监视诸王行动,因其权力甚大,遂有签帅之称。

粮长

职役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于江苏、安徽、浙江等省设立,其后又施行于湖广、江西、福建等省。凡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方划为一区,由官府指派大户充当粮长,世代相传,督征和解运该区的田粮。粮长借此超额征收,鱼肉乡民。中叶以后名额增多,职权减轻,并改为轮充制。因受益日减,大户多不愿充任,于是强迫贫穷下户担任,始正式成为人民对政府的职役之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清初仍在个别地区存留此职。

粮台

清代经理行军时粮饷的机构。

粮料院

官署名。宋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和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响。南宋后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与检院、登闻鼓院、进奏院、官诰院、审计院合称六大院。

廉访

清代对按察使的尊称。因元代有肃政廉访使,与按察使职掌略同,故称。

殿中省

魏晋以后,在门下省设殿中监一官。隋代始设立殿内省,唐代改称殿中省。所属有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殿中省有监1人(从三品)、少监2人(从四品)。殿中监多以皇帝之亲戚、贵臣担任,掌管皇帝生活起居之事。

殿前司

五代之帝王多由节度使起家,拥兵自重,以亲信军队置于殿前,设殿前司。宋代相沿,为统率军队的机构,和侍卫司分领禁军。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各1人。南宋时或以资浅者充主管殿前司。所辖有殿前指挥使、御龙直、内殿直、捧日左右四厢等骑兵、步军。

殿中侍御史

官名。自魏晋以后均为监察官之一。唐代殿中侍御史属殿院,掌殿廷仪卫及京城的纠察。宋代沿置,掌弹劾百官朝会时失仪者。明清不置。

十四画

僧录司

官署名。明置,清代沿设,掌有关佛教徒事务。主官称正印、副印,下设左右善世、阐教、讲经、觉义等。在各省均设分支机构,如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管带

清末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

旗牌

即王命旗牌。明清制度,以上面属有“令”字的蓝旗和圆牌,由政府颁给地方大员(如总督、巡抚或钦差大臣),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的标志,此种标志通称为王命旗牌。掌旗牌的官称为旗牌官,也简称旗牌。

漕运总督

官名。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设,驻淮安(今江苏淮安),管理漕粮的征收、上缴和监押运输,兼巡抚淮(淮安)、扬(扬州)、凤(凤阳)、庐(庐州)等处。清代相沿不革。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裁撤。

察院

唐宋御史台的成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三种,务属一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又明代的都察院简称察院。御史出差在外,其衙署也叫察院。

十五画

镇台

清代总兵的别称。

镇标

清代称各省总兵所直辖的绿营兵为镇标。

镇守使

官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设置,为地方军事长官,所辖军队有一混成旅或一师。

镇将

北魏在北方边区设置六个军镇,以防御柔然族的南下。六镇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各镇统辖军民者称“镇将”,又有副将等。唐代于边防要地亦设镇,分三等(上镇,中镇,下镇),各设镇将,镇副录事、参军等。

额驸

清代制度,固伦公主(满语,天下之意,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的丈夫称“固伦额驸”、和硕公主(妃嫔的女儿)的丈夫称“和硕额驸”。其下又有“郡主额驸”、“乡君额驸”等,为亲王和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丈夫,均泛称“额驸”,相当于前代的“驸马”。

三国城市

三国城市资料列表

1襄平位于辽东半岛的都市。自董卓任命公孙度为太守以来,至238年止都由公孙氏一族管理。

2北平公孙瓒建立此地为据点,并利用渔阳的盐铁,发展成一座商业都市。

3蓟幽州牧-刘虞的据点。刘虞采用怀柔政策,致力于此地与乌丸族间的和睦。

4南皮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绍的据点。204年袁谭逃到此地,与曹操间发生争战。

5平原连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刘备、袁谭等人统治,后来曹植封侯于此地。

6邺冀州最富饶的都市。191年,袁绍自韩馥的手中夺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审配而取代之。

7晋阳黄巾之乱后,就被黑山贼张燕占据。205年,张燕归降于曹操。

8上党张杨曾任当地太守,后来和匈奴於夫罗投于袁绍阵营。

9北海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而在官渡之战前,则由袁谭统治。

10濮阳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吕布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11陈留此处为交通发达、人材物资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就是从这里发出反董卓联盟的檄文的。

12下邳被泗水与沂水环绕的徐州要冲。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大破吕布。

13小沛徐州对西方的最前线基地。在徐州争夺战重,吕布和刘备在此地大动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战局。

14许昌原名许。196年9月,曹操自洛阳迎献帝迁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将此处易名为许昌。

15汝南200年,刘备与刘辟等人离开袁绍旗下,统治此地。201年,遭曹操攻陷。

16洛阳自光武帝-刘秀由长安迁都至此后,此处便成东汉之首都,繁盛一时。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国的首都。

17长安高祖-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汉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战中,马超与曹操在此交锋。

同类推荐
  • 贞观萌国公

    贞观萌国公

    作为混混,最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一朝穿越,为了讨口饭吃在帝王面前装傻卖萌,没想到竟混得风生水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傻儿是个福将,最得皇帝信任。
  • 永世帝唐

    永世帝唐

    唐朝,一个胡风犹存的时代。唐朝,一个玄学、佛学、儒学并行的时代。唐朝,一个华夏文明重新崛起的时代。唐朝,一个令后人又爱又恨的时代。.......唐朝多了一个现代的灵魂,开始进入帝国的时代。
  • 三国之争锋乱世

    三国之争锋乱世

    华夏意志的苏醒,各国意志的交锋,秦始皇与亚力山大大帝到底谁强谁弱,历史又该如何变化。。。新书剑吟太虚,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支持洋芋,谢谢!
  • 战争拾遗

    战争拾遗

    《看历史》创刊8年来积累了大量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础上往往会发表许多新观点,让读者获得新感受,受到新启发。杂志编辑部从几千篇文稿中进行精华筛选,并针对不同主题来展开作品的集结。《战争拾遗》则是其中一辑。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热门推荐
  •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这部文集精选了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七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几部科幻小说。
  • 重生之修罗战帝

    重生之修罗战帝

    新书《都市魔天龙皇》已发,点击作者头像,即可看到。求多多支持!九州大陆,万族争锋,群雄荟萃,人人如龙。一个个拥有神奇血脉的天之骄子,在这个大时代里,演绎着各自的传奇。神灵血脉,古皇拥有,一念苍穹陨。仙魔战体,仙帝执掌,睥睨古今。来自地球,身具无限升级血脉战体的少年,于此刻苏醒,推开世界的大门,走向那无限精彩的大世界。万族林立,我主沉浮。
  • 九色衣

    九色衣

    后世人们所知道的长安,已经是一个与水运涉及甚少的城市。而在唐人记忆中的长安,却是一个有着万国来朝港口的堂堂上都。水和码头,作为长安的一部分,如此自然而又默契地与长安的土地交融在一起。夜色中,潮水汹涌地拍击着岸边。巨大的桅船在浪涛中颠簸着,几乎就要变成脱缰而去的野马。“潮水都这样了,怎么船工都没有觉察?”小龙小八觉得自己的鳞片里都侵入了扑面而来的寒气。“这不是普通的潮水,这是长安的结界被打破后罡风肆掠的结果。”陈游介说着,已经双手结印,开始施起了法术。
  • 荣进集

    荣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穿之皇贵妃

    清穿之皇贵妃

    她从冷宫宫女到皇贵妃走了十年,从皇贵妃到皇后却走了一辈子。如杂草卑贱,野火烧之不尽,待到来年又是春。打算重写,人物设定和异能要修改一下,谢谢大家不离不弃一直都在。
  • 废弃王妃弃王爷

    废弃王妃弃王爷

    我也潮了一把,开通了围脖...http://m.pgsk.com/1753154923欢迎大家关注哦~本文公众章节16w字···V部分正文仅需4.5元···不看是你们的损失哦~~~!一次失败的恋情让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命运的齿轮将她带到了古代。她有了新的身份:流沙国的七公主、和亲到紫鹰国的王妃——沈若离。她是王妃,亦是名存实亡的废弃王妃。她决定为自己好好的再活一次.王爷?我还不稀罕呢!重生后,一切都改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对他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情观,会让她做怎样的选择?被伤害得遍体鳞伤后才不经意的发现,一直以来他对她的伤害,是源于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爱,太过沉重,不言放弃的执着却深深打动着她......温柔的他出现了,在知晓了她的身份后对她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爱,他是第一个想要珍惜她的人,面对他的温柔攻势,她会为之倾倒么他是一个邪魅的男子,似乎埋藏着太多的秘密,一直将对她的爱深深的藏在心中,当有一日一切被揭开时,她该如何抉择曾经让她爱的遍体鳞伤的楚律···对重生后的她痴心一片的楚岩···儿时便深深将她印入骨髓的雨澈···究竟谁才是陪伴她余生的那个人···谁都不是谁的谁,谁离了谁都不会活不下去。世界上的爱情究竟有不有先来后到?爱情的结局,究竟应该如何~~********************************************************插播广告:溪开新坑了···09巨献!且看现代版灰姑娘曲折的爱情故事(虐身虐心)总裁的弃妻“宇轩,其实从头到尾,你都没有爱过我,对不对?”“我这辈子做的最错的决定,就是和你结婚。”“你就这么讨厌我?”“是!我不想再看到你,看到你,只会让我厌恶!”“原来你真的不爱我,一点也不爱!宇轩,如果我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真的,这么狠心?”*“可馨,别离开我,没有你在身边,我会怕!”“傻瓜,我就在你身边,不是么?”“只有在你面前,我才会这么没有自信,我总会害怕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再也不需要我了.”*她只不过是个很普通的女人,只是希望能有一份简单的幸福,可往往事与愿违。曾经一直坚持的爱,原来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遍体鳞伤后,她决定离开.心碎了,究竟还能不能再爱?痛彻心扉后,那人才悔不当初,可她,还会原谅么?一个,是她曾用全力去爱过的他;
  • 终极智能: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终极智能: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狭义人工智能如何获得感知能力,进而发展为广义人工智能,预见了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物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不是一种威胁,而是我们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又一个阶梯。他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有价值?我们能创造出什么?如何在到处都是感知机器的世界里生存?人类将创造出智能的造物,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战栗,但如果作为人类,我们的隐藏角色就是那个造物主呢?自出现的那一天起,宇宙就一直在等待被更多的智能生命感知到。今天,我们即将进入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一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 重置天下

    重置天下

    掌柜皱眉:“这个江湖,不太对。”白晓笙看着喃喃自语的掌柜的摇摇头,自顾自的提笔把江湖写在记卷上。
  • 花式溺宠:老婆来撩我

    花式溺宠:老婆来撩我

    这是一个阅尽了千帆,看遍了人生百态的女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生活自理极其差劲,智商天才的男人的故事。娱乐圈中,有这么一个人,她有着“金手指”的称号,据说,被她称赞过的人,还没有不红的,除了他。学术界中,有这么一个人,他有着绝对不输爱因斯坦的智力,据说,他大大小小的奖项拿过无数,从小到大,见过他的人无不被他的魅力折服,除了她。她,因一次机缘,从女越国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还从堂堂的一个王爷,又变回了一个小屁孩?简直不能忍,只是,好像,在这里生活,好像还蛮有乐趣的嘛。就是那个一直跟在她屁股后的小屁孩太烦人了一点。忍无可忍之下,出了国避难。一走就是五年,原来,那个小屁孩,从什么时候开始也长大了?他,从会开口说话的第一句就是“姐姐”,从小就觉得这个女孩真好看,他也要向粑粑说的那样把她娶回家,寸步不离的跟在她身后。就是,是他太烦了吗?为什么忽然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五年后,既然你回来了,那么就别走了。小剧场小时候,“诗诗,这个鞋带怎么系的啊?”一个萌萌哒的小男孩拖着零散的鞋子,拖到了一个正在留着口水看电视上美男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面前。好巧不巧的挡住了她的视线。“你好笨啊。”小女孩生气了。不过,看着眼前水汪汪的自己看着长大的男孩,还是无奈的蹲下了身子帮他系上。小男孩看着蹲在自己面前的小女孩,顺手关了电视,脸上露出一个胜利的笑容。长大后,“诗诗,帮我系下领带。”一个周身如玉的男子看着正坐在沙发上,泛着花痴的某女,把刚刚系好的领带重新解开。“你怎么还是这么笨啊。”某女一脸不情愿的站起了身,走到男人面前。系好后,男人摸了摸某女的脑袋,嘴角扬起一抹笑。不经意的瞥见刚刚某女看着的杂志,眼睛里划过一丝危险的光芒。Ps:男主从小就是个腹黑的主,女主比较花痴,自认为及其有魄力,最后还是被男主收归囊下。双向宠文,青梅竹马,从校服到婚纱,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喜欢着我的同时,我也爱着你。
  • 绝品逍遥仙医

    绝品逍遥仙医

    一次意外的机会,陈帆得到了圣手鬼医的衣钵,从此改变人生!医术通天,古武无敌,且看少年陈帆以世界为舞台,演绎最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