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7000000002

第2章 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2)

曹操闻报大惊,担心刘备势力坐大不能对付,即遣大将司马懿统兵七十万击蜀。刘备接报,遣孔明率兵三十万拒敌于蜀、魏边界五丈原。两军隔河对峙五十余日,而魏将仲达坚守不战,由是魏军渐渐马疲粮尽,炊灶日减,众将士纷纷请战,但仲达只是不准。一日仲达捕得蜀国樵夫几个,询之以孔明军情,樵夫答曰:“蜀帅孔明体恤士卒,优礼相向,从不随意喝斥。纵杯酒瓢食亦与众军士共分享。士卒未炊则大将不食,三军淋雨则大将帷幄不张。后三军之乐而乐,先万人之忧而忧。夜则亲自巡营查哨而废寝,昼则温和接待将士而忘食,从未见有须臾怠慢。由是所部三十万人个个奋勇,人人争先,生死与共,万众一心,击鼓则进,鸣金则退,从未见有违抗将令者。我等所知就是这些。其他事非我等所能知晓。”仲达听完不由叹道:“我军虽有七十万之众,然万众万心,各怀异志;彼军虽仅三十万之寡,然万众一心有如一人。是以我等每战必败,不能取胜。唯有待孔明患病时乘虚击之,方可获胜。而如今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孔明如此日夜操劳,暑气入侵,又焉能不病。”于是不顾众人讥笑,只管后移营寨,再也不战,如此无所作为地又过了数月。(众将士见仲达如此惧怕孔明,又听他如是解说,皆抚掌嘲曰:“纵为良医,又焉能远隔四十里之遥而暗中察知敌将脉象?此不过是畏惧孔明卧龙之势,借此欺瞒我等罢了。诚可笑也。”)忽一夜,两军阵间有客星流坠,色赤,煌煌似火。仲达见了大喜,曰:“此主七日之内失天下一豪杰,必是孔明无疑。不日魏必吞蜀。”果然,翌日孔明即卧病不起,七日后死于军中。蜀军副将恐魏兵得势,乘虚来攻,因匿丧不发,传令众将仍打孔明旗号,大举进攻魏营。仲达原无克蜀自信,未及交锋便回马加鞭,纵马奔走五十里方为险阻。后世人因此谚曰:“死孔明走生仲达”。

战后蜀兵闻孔明既死,纷纷投降仲达,于是蜀国先灭不久吴国也亡,曹操因一统天下而有之。

(注:原文未分段)

1.2《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

(一)典出《晋书·宣帝纪》说

日本中世军记物语于借鉴中国典籍时大致有一模式:褒扬明君,必引唐太宗、尧舜为例,赞曰“犹如唐太宗文皇帝剪须烧药赐功臣,含血吮疮抚战士”,或“世返淳素,君奉尧舜”(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1·保元物语 平治物语》p189、p190);贬斥佞臣,必引杨国忠、安禄山为例,斥曰“即如杨国忠违背圣意、安禄山紊乱朝纲,亦不过如此”(《曾我物语》卷二“源赖朝谋反”)。欲言其勇,必称“丝毫不输樊哙、张良”(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义经记》p163);欲写其美,必赞“尝闻异国有李夫人、杨贵妃……其美亦不过如此”(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1·保元物语 平治物语》p286)。男女相爱,总发誓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讲谈社《平家物语》上p360);男子受辱,则必定要“雪会稽之耻”(同上,p81)……

由此可见日本中世军记物语经常借鉴的中国典籍,书则《史记》,诗则《长恨歌》,《太平记》自然也不例外。据日本学者考,作品借鉴的“中国故事中,具体引述了故事内容的”总共有62例,“其中典出《史记》者30例,几近一半”(增田欣《太平记的比较文学研究》p112~116)。而作品对中国典籍近万字的长篇借鉴共两处,一是卷四的越王勾践故事,约8500字;一是卷二十八的楚霸王项羽故事,约9000字,二者或基本或完全都借鉴自《史记》。至于“《太平记》作者描写上流贵妇时经常借鉴的总是《长恨歌》以及《琵琶行》、新乐府《上阳白发人》、《李夫人》等白氏诗句”(同上,第二章)一点,则已如增田欣所指出,于此不须赘言。但与其他军记物语不同的是,作品对中国人物的把握极具个性,对中国典籍的选择独具慧眼。譬如项羽于《平治物语》人物心目中是“虽有铁骑百万,然时运不济,终为汉高祖所败”者(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1·保元物语 平治物语》p270),于《平家物语》中也只能“垂泪不已”,“彻夜悲叹”着与虞姬的别离(讲谈社《平家物语》下p214)……于作品之先项羽是“时运不济令人悲叹的失败者”,但在作品中却被改造(严格地说应是:还原)成了“信奉武力的无敌英雄”(长谷川端编《军记文学研究丛书8·太平记的成立》p253)。对项羽的定位如此,对三国故事的借鉴也一样。《三国志》问世于四世纪初,但在作品问世前的千余年间却一直鲜为日本人所知,至少在《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与《承久记》等先于作品问世的所有军记物语中均未见有任何影响痕迹。在《曾我物语》、《义经记》等后于作品问世的军记物语中也未见有任何借鉴,“于《平治物语》卷中的‘六波罗之战’中倒是有‘死孔明走生仲达’一句引用,但此句引用不见于古本《平治物语》”,而只见于古活字版《平治物语》。古活字版《平治物语》是十六世纪末时人对当时传世的《平治物语》各种抄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增补修订后刊行于1599年的,此时距作品的“风行天下”已有两个多世纪,因而其于《平治物语》中的出现“显然是受《太平记》影响的结果”(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4·太平记一》p441)。

如此于日本中世军记物语中唯有作品对三国故事情有独钟,随处可见有对三国故事的借鉴,譬如卷二十“义贞传檄山门及山门之答复”中有“昔范蠡斗黄地,破吴三万之旅;周郎挑赤壁,虏魏十万之军”、卷十五“建武二年正月十六日战斗”中有“将军扎营松尾、叶室间,以解望梅之渴”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而如上所述,于卷二十“义贞梦蛇及诸葛孔明事”中作者更以几乎一整节的篇幅,以孔明为主人公大致讲述了三国的历史。为什么只有作品如此钟情于三国故事?其作者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什么?其所借鉴又典出何处?所有这些问题无疑都值得深入探讨,可惜迨今为止论及者寥寥无几,只主要有日本学者对作品中三国故事的出处作了一些探讨,譬如增田欣的“论太平记与三国志——诸葛孔明出山”(载日本和汉比较文学丛书第十五卷《军记与汉文学》)与“新田义贞与诸葛孔明——论太平记与三国志”(载日本《广岛女大国文》第九号)等。

于论文“新田义贞与诸葛孔明”中,增田氏先分析了作品中三国故事的后半部分,亦即孔明病死五丈原部分,指出其主要情节有三,即

①司马懿询蒭蕘以孔明寝食政事,预知其将病;

②司马懿见客星坠落,知孔明既殁;

③蜀军匿丧而走,司马懿引军追赶;蜀军回旗返鼓,司马懿回马奔逃,世人讥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又考胡曾《五丈原》诗各注后认为:“诸注中俱不含有上述三情节,以故不能断定《太平记》中孔明病没军中故事典出胡曾诗诸注”;继而又分析了《晋书·宣帝纪》中相关记述,认为“文章记述虽然简洁,但包含了上述三情节”,以故“可断定《太平记》中孔明病没军中故事主要借鉴自《晋书·宣帝纪》”。但查《晋书·宣帝纪》原文,却发现其与作品差异颇大。为方便论述,现将《晋书·宣帝纪》中相关部分摘引如下,括号中部分为增田氏论文略而未引用者。

会有长星坠亮之塁,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与之对塁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焼営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経日,乃行其営塁,観其遗事,?获其図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臓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着屐,)然后马歩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如何,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覧。」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细读原文不难发现,首先,司马懿见客星坠落而预知的不是孔明“将殁”,而是孔明“必败”,所以他“遣奇兵掎亮之后”并大获全胜(方框A)。司马懿得知孔明既殁,一是因了“百姓奔告”(方框B),二是因了蜀军撤退时遗弃图书、粮谷甚众,而图书粮谷为“军家所重……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臓而可以生乎”(方框C)。这说明:原文中司马懿并未见客星坠落而预知孔明将殁,它因而不含有主要情节②。

其次,原文对主要情节③的具体描述是“诸将焼営遁走”(方框D),它与下文蜀军撤退时遗弃“图书粮谷甚众”等描述相呼应,共同表现了蜀军撤退时的仓皇与慌忙。它说明当时蜀军的撤退是无计划的败退,而非如作品所描写,是先进后退、有组织有计划的撤退。作为司马懿(宣帝)的传记,《晋书》作者或也只能这么描述。

因而于原文中,蜀军既未如作品所描写般先进后退、有计划撤退,司马懿也未如作品所描写般狼狈逃窜。相反,他得“百姓奔告”后倒是立即“出兵追之”(方框E)的;遇“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也只“以穷寇不之逼”(方框F)而不追,既未害怕,也未逃窜。更何况他所以“不之逼”,是因对方为“穷寇”缘故,而当时“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的道理既早已为人们所明白,“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后汉书》p2305)的原则也早已成为兵法之一,并至迟于汉末黄巾作乱时已被董卓用于实战。因而正如《演义》第三十三回,郭嘉临死前遗书曹操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后来事情发展果如“奉孝所料”,“众皆踊跃称善”一样(p297),司马懿“以穷寇不之逼”而让“杨仪结阵而去”的决定不能说明他对孔明的畏惧,却能表现他的足智多谋与冷静沉着。原文的这一记述与作品对司马懿畏惧孔明,一见蜀军“回旗鸣鼓”便“回马加鞭,纵马奔走五十里方为险阻”的描写因而不是相同而是迥异,因为二者对司马懿的评价不是相同而是相反。

这样,原文中蜀军既未匿丧不发,司马懿也未纵马奔逃,《晋书·宣帝纪》中含有的《太平记》三国故事主要情节于是就只剩了一个,即上述主要情节①,据此显然不能断定作品中的三国故事借鉴自《晋书·宣帝纪》。但作品中既引述有三国故事,则必有出处;出处既不可能是《晋书·宣帝纪》,则只能是其他讲述了三国故事、并且含有上述三个主要情节的某一部作品。那么,它应是哪一部呢?

(二)与《三国演义》无缘说

如上所述,增田氏探讨《太平记》三国故事出处的论文有两篇,一为“论太平记与三国志——诸葛孔明出山”,另一为“新田义贞与诸葛孔明——论太平记与三国志”,由此可见他是将作品中的三国故事分成互不相关的两个部分来探讨的。但作品中的三国故事既由三国鼎立始、至三国归魏终,则尽管太过简略且错误百出,仍至少在形式上以孔明为主要人物完整讲述了三国由分而合的历史,因而更应当被视为一个统一体,而非为孔明出山与孔明病殁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而若将之视为一统一体,则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演义》,因为后者同样也以孔明为主要人物、同样也至少在形式上完整讲述了三国由分而合的历史。

如所周知,三国的历史由公元184年始,至公元280年终,持续了近一百年;而孔明207年出山,234年病逝,活跃于三国舞台的时间仅27年,仅为三国历史的四分之一略强。但《演义》作者为这27年花费的篇幅却多达67回,占作品百二十回的二分之一强。与之相较,孔明死后三国历史还延续了46年,但在作品中,这46年的故事却只写了16回,仅占作品百二十回的八分之一略强,由此不难看出《演义》作者对孔明的重视。《演义》作者对孔明故事的详写与对后孔明故事的略写,说明了其作品同样也以孔明为主要人物,而既然《演义》与《太平记》中三国故事同样都以孔明为主要人物,都至少在形式上完整讲述了三国由分而合的历史,则在探讨《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出处时就不能将《演义》排除在外。

但遗憾的是,迨今尚少有人将之收入研究视野。究其原因,在国内或主要是由于对《太平记》不甚了解。《太平记》于国内尚未有译本,因而读者少,研究者更少,其中还有人只视之为史书,只将之作史籍利用,就如日本江户时代水户藩主德川光①为编《大日本史》而下令收集作品的各种版本以供比对参考一样。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流传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古老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共计1600行。勐藏巴仁慈的国王松帕敏统治着亿万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王后噶西娜是国家里最美最温柔的女人,她为松帕敏生下了两个聪明可爱的王子宰阿兴和宰阿滇。但是宫廷内酝酿着巨大的阴谋,王叔召刚反叛,最终松帕敏携带全家出走,将正位让给篡权的王叔召刚,避免了百姓因宫廷政变带来的战争灾难。但途中他们又遭遇王后被船队强盗劫持,俩王子失踪,松帕敏成为勐西娜国家新王,母子团聚等种种曲折,当松帕敏得知百姓在召刚的奴役下,生活非常痛苦,他又率领象队打回去,为百姓除掉暴君。
  • 趣生活

    趣生活

    这是写给都市青年的一本生活励志书。觅趣,不是让年轻人握着拳头,热血沸腾地喊一句口号,也不单单是为了猎奇、寻趣,更为打开生活多扇门之时,看到成长过程中,不曾领略的风景,见证不走寻常路的人生的诸多可能。书中的人和事是具体的,一纸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启发有多大,思想行多远,这不需要问别人,只需看自己,是否有一个知道去哪里、怎么去的头脑,一双拿得起放得下的手,和一颗能走出去走回来的心。
热门推荐
  • 七年未晚

    七年未晚

    7年前,他在车祸中奋不顾身救下了她。自此便是彻底的异国相隔……7年后,他回来了,也变了。更是掀起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一场变故……20岁前的苏澈,身份是苏幕遮哥哥。那时他高高瘦瘦眉清目秀,在学校一直是女生们的倾慕对象。但对于她,却总是不冷不热,甚至有些……嫌弃?如今再次相见,他的面容一如往日那般俊朗,只是比7年前多了几分成熟。可身份竟变成了她的房东和BOSS。不仅如此,这人怎么还对她撩上瘾了?终于…… 苏幕遮忍不住问道:“你不是有洁癖?近墨者黑懂吗,以后我们还是少接触为好。”某人不屑道:“你不是跟我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怎么说也算是我把你染黑了吧?”
  • 史海沉钩(走进科学)

    史海沉钩(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法语翻译家树才给孩子的12篇诗歌讲座讲演稿。树才老师将自己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经验与对孩子的观照热爱融为一体,在这本书中化身诗歌课老师,以幽默亲切、最能打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了古今中外最富代表性的诗歌之美。从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到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多桥,从凝练清澈的日本俳句,到印度大哲泰戈尔恢弘优美的诗篇,树才既专业渊博又浅显易懂的讲解,令人感受到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的魅力。而最为可贵的是,这些针对孩子们的诗歌讲座,融入了他关于儿童诗的“诗观”——童心即诗。他始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心灵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孩子的每一种个性里都包含着天才。诗就是要讲究个性,在诗歌的世界里,个性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事物。树才对童心与个性的赞美与肯定,给了孩子们在初初面对这个语言纷繁复杂的世界时以足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忠实于自己内心地去表达。而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涌起了创作的热情,拿起笔开始写下自己的诗。
  • 下堂医女

    下堂医女

    他是归云岛岛主,承长兄之位,身带顽疾她是归云岛范姜医苑苑主,少年得名说到底她范姜杏就是岛主的私人大夫“红杏,我这病,这辈子怕是离不开你,为免误你终生,我决定娶你。”她拒婚无效,吉日一到,她便被他的云龙护卫队“送”到他跟前拜堂新婚之夜,他陪着他同样体弱多病的寡嫂她丝毫不在意他关心寡嫂比关心他的妻子多,她也不在意但是,他因他嫂子的病情延误而大骂她是庸医就太过份了“我要你治好她。”“我尽力了,”药医不死人,治不了心病。“她若有任何差错,范姜医苑休想继续在归云岛立足。”她不是治不好,是不能治,范姜家受牵连,范姜一族从此消失在归云岛三年后,他出现在她面前,指责她红杏出墙“白纸黑字,休书为证,你我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她抖出一张薄纸“休书非我所出。”“休书上有归云岛主印章为证。”他抵死不认,好,他既然指责她红杏出墙,她范姜杏就出墙给他瞧瞧——
  • The Great War Syndicate

    The Great War Syndica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世婚宠:总裁太腹黑

    盛世婚宠:总裁太腹黑

    她是跆拳道教练,而他是整个世界最优秀的男人。五年前阴差阳错诞生的孩子,从不讨他喜欢。但当这个女人想要接触孩子的时候,他内心深处对孩子的呵护感遭到激发。“别想夺走我的儿子!”“宫先生,您是否搞错了?他应该是我们的儿子!”“……”
  • 告诉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精心选取了很多古今中外流传广、给人启迪的机智故事,并且每个故事的结尾都附有精彩的点评。这些形式不拘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有着深刻的寓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世界一片荒芜,但是爱情永不杀青。如果,地老天荒是目送白昼与黑夜的交替,是一个人的清醒与另一个人的沉醉,那么我的幸福早已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地赶到……青春新生代浪漫派掌门人花舞陌轩深情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