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4300000005

第5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功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去,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功夫也得偷出功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会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密尔(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它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顽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功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剧,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1814年),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灭除了二千万法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iey)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和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导读]

功不唐捐

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当时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担心青年学子毕业离开象牙塔后进入社会,有可能随波逐流,失去求知的欲望。为了鼓励学生们坚持对于理想和人生的追求,胡适提出了保持求知欲和对人生理想追求的三个方法: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和思考问题,保持求知欲,继续增长见识。二是“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职业也许枯燥无味,只是谋生的手段,兴趣爱好可以让社会变得丰富多彩,保持精神追求。三是要坚定信心,“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即有志者事竟成。

胡适这篇演说尽管离现在有80多年了,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政治变迁,经济和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我们今日读来仍感到有着极大的现实感,仿佛这些忠告是针对今日学生所言。今日之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比80年前可谓翻天覆地,但精神追求却鲜有进步。因为扩招,今日之大学生与80年前相比,与30年前相比,已从“天之骄子”变成普通的学子。胡适担心大学生毕业后丢失理想和追求,而今日所忧虑乃是在大学时代很多人就丧失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许多学生只是将大学当作职业培训的场所,沾染了很强的功利色彩;还有不少学生沉湎于游戏和言情剧中,浑浑噩噩地虚度四年。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持和人生的定位,仅仅为了追求金钱,无论创业和工作,都无法走得更远,精彩的人生就会大为褪色。当年胡适对大学毕业生的希望和建议,依今日之情形,须提前用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在大学中,要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和思考,保持求知欲;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还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充实大学生活;要坚定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之努力,必有将来之大收成”。

注释

[1]《独立评论》第7号,1932年7月3日。

经典九

关于同情[1]

亚当·斯密

不论你可以认为人是多么的自私,然而在他的天性中都明显地有着某种情感,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需要他人的幸福,尽管他从他人的幸福中得不到任何东西,除了看了感觉愉快以外。属于这一类的天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它是当我们及其生动地看到或生动地想象到他人的痛苦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感情。我们常时由于看到他人的悲伤而悲伤,这是一个无需任何例证的十分明显的事实。因为这种情感像人类天性中所有的其他原始感情一样,它决不局限于有道德的和仁慈的人。尽管他们可能感受得最深刻和最细腻。即使是最大的恶棍、最冷酷的罪犯也并不是全然没有一点同情心。

……

当不幸的人们找到了一个能够向他倾诉自己悲痛的人时,他们是感到如何的宽慰啊!他们仿佛把他们痛苦的一部分分给了作为听众的他:可以恰当地说,他与他们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他不仅感到了一种与他们所感受的相同的痛苦,而且他仿佛从中分走了一部分痛苦,仿佛减轻了他们所感受的重压。而且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不幸,在某种程度上又会重新记起他们的悲痛。于是他们的泪水流得比以前更快了,他们只想尽情地大哭一场。他们在这一切中得到快慰,而且他们明显地感到通过这一哭轻松了许多。因此,对不幸的人们的灾难表现冷淡是对他们所能给予的最残酷的打击。对我们同伴的快乐置若罔闻只不过是没有礼貌;当他们向我们诉说他们的苦恼时,不表现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则是真正的十足的非人道。

……

由于在任何一个事件中主要当事人都高兴能看到我们对他的同情,而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就感到受了伤害。所以在我们能够给予同情时,我们也显得高兴;而不能给予同情时,我们也显得受了伤害。我们不仅受向成功者祝贺,而且也乐于安慰受折磨的人。我们从与内心情感上我们所同情的人的谈话中得到的乐趣,似乎远远补偿了我们在看到他的处境时所给我们的悲伤和痛苦。相反,我们还总是会因为不能同情他而感到不快;我们并不会因为免除了这种同情的痛苦而感到高兴,反而因为我们不能与他分享痛苦而感到受了伤害。

[导读]

乐于同情

亚当·斯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名声如雷贯耳。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指出,自私是人的天性,市场参与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受“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最后会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亚当·斯密还是一个伦理学家。他在著作《道德情感论》中揭示并阐述了人性的另一侧面:同情。可以说,《道德情感论》与《国富论》是姐妹篇,是斯密对于人性的互为补充的两个不同侧面的深入探究和揭示,也是我们全面把握亚当·斯密的思想所必读的两本书。

斯密在《道德情感论中》指出,关心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牵挂,这就是同情。同情是人的天性。他认为,不仅悲伤者会因为得到人们的同情而减轻自己的悲伤,人们在给予他人以同情时也能感受到快乐。

当然,天性也是需要后天加以发掘、培育的。愿我们的同情之天性能开出更艳丽的花朵,结出更美好的社会和谐之果。

注释

[1]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感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2页。

同类推荐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聘请陈尔强教授讲述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 人口新论

    人口新论

    该书从研究人的统一性着手(即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进一步研究了人的生产价值、消费价值和大于价值的理论,提出了人口与环境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二孩”永续平衡定理,即每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实现人口内部的基本平衡乃至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基本平衡;建立人口控制系统,加强人口控制领域的研究。最后,对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特色书院教育

    特色书院教育

    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 沪上观澜,第二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沪上观澜,第二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桥头堡和先行者,是当今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文化基地。这是一本研究探讨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书。
热门推荐
  • 隐者无奈

    隐者无奈

    绝世高手李昊无奈归隐,却被一直爱慕他的美女弟子云裳相逼重出江湖。此时不断有武林高手神秘失踪,就连武道排行榜的编写者都惨被虐杀。李昊和云裳携手探案,闯深山,进老林,雪山相扶持,大漠共生死。刚逃离险境,又受困孤岛。就在李昊以为自己无限接近真相的时候,一个更大的阴谋也浮出了水面。而云裳也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这一次,她还会选择义无反顾地支持李昊吗?
  • 失去你的岁月里

    失去你的岁月里

    沈如梦,一个小地方出来的女孩,有着一个作家梦。她的身边跟着一个青梅竹马的夜锦年,如至宝般呵护着她,让她远离复杂的人群,如同养在温室里的一朵白莲。六年前,夜锦年突然消失,留下她一个人,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学过生活。她的身边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与众不同,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最终成为她笔下生动的人物。沈如梦一个名字叫“锦年如梦”的小作者,用微薄的稿费,养活着她怀孕的好友沐沐……在她的世界里等待着那个叫夜锦年的男孩……
  • 倾城毒妃魔帝强势追

    倾城毒妃魔帝强势追

    一朝穿越,她成为废材。不过废材又怎样看她空间在手,如何搅的大陆翻天覆地,还使得魔帝倒追。
  • 生活型神豪

    生活型神豪

    神豪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豪车、飞机、游艇、别墅?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成为了神豪,会是怎样的?除了花钱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会是重点。这才是作者想写的故事。
  • 神魔万世录

    神魔万世录

    一个毫无血脉的神帝,在身份暴露之后,被废修为,为保性命流落魔界,在两界禁地之处,却发现了一个千万年的秘密,神魔,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的坚持,又有何意义?ps:第一卷就是个引子,不用看太细
  • 岂料大神太偏执

    岂料大神太偏执

    身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意外成为某大牌明星的经纪人,不料这大牌竟然是外冷内热,霸道腹黑?当苏瑾满心欢喜地说:“阿时,我把那群记者搞定了!”某大牌嘴角上扬:“但是由于你的嘴笨,现在我来教教你怎么说话。”某大牌身为“房东”,还要管吃管穿管睡觉真的妥吗?问:房东大大你真的只是房东吗?确定不是猴子请来的逗比?某人微微挑眉,将她拥在怀里,勾起嘴角:“你不知道我还兼职未来老公吗?”猝!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我与我的百分室友

    我与我的百分室友

    这是万年俊子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故事从她走出大学校园开始,面对工作、爱情、友情,亲情时的迷茫与困惑但又充满勇气一往直前。她与学长在北京的合租房成为室友,从互相拆台到默默安慰,他们成为了对方的一百分室友。他们面对失去与告别,也迎接了新的惊喜和温暖。生活在他们的指缝中悄然溜走,加班、熬夜,送别朋友。爱情也在生活中默默到来,当告别已经成为习惯,当现实让人悲伤,谁才是会留在自己身边的人呢。
  • 成为妮可

    成为妮可

    《华盛顿邮报》的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一个性别困惑的男孩与他同胞弟弟以及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理解、培养、捍卫“与众不同”的非凡历程。本书为纪实文学报道,材料来源于个人日记、家庭摄像、新闻报道、当地的法律文件。艾米在四年内追踪了这个触及到文化争论核心的美国家庭,记录了一个男孩对于自身性别的困惑,并最终成为自己的全部过程。
  • 步步惊仙

    步步惊仙

    世界有开端吗?如果有,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一条气势磅礴的荒脉万年死寂,究竟蛰伏着何等惊天秘辛?一个个道尊大帝前赴后继,只为追逐那星空中亘古长存的杀狱,难道是窥探到了什么不世天机?凡人白漠为族人所害、误入死地,却从此踏上一条铺满陷阱、仙人算计的逆天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