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500000012

第12章 偶感 (3)

在寒假里,我每天把学校里的功课仍是照样温习着,从不间断的。每天我把所有的课本都要逐一读过,然后把自己所规定自修的读物,按照过去同样地研究着。

近来我对作文特别感到兴趣,我很想把自己拙劣的写作修养培养起来,能够完全依照自己要写的意思写着:我要写的是什么呢?我好像要写很多——这就是人间的不平。

我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机械工程师或化学家,但是我更想成为一个文学家,用我的笔来写尽世界上一切的不平,揭露黑暗的丑恶。

由于这个愿望,我还喜爱那些写作的技巧和关于文学的一切书籍,可是我究底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啊!这些倒也是不必过虑的,只要我能有恒心,何患事情不会成功呢?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价值的儿童文学书,书的名字叫做《表》,是鲁迅先生译的。书里写一个流浪孩子是经过了怎样的过程才成为一个好小孩的故事。看完了这本书我忽然发觉今天自己固定的功课还没有做完,时间却已很晚了,父亲催促我睡了,我对父亲说:

“今天还有一点儿功课没有做完呢!”

“时间不早了,留着明天再做不行吗?”

“不行,今天的事,我非得今天做完它不可,因为明天要做明天的事了。”

父亲听后笑了笑,我知道这是父亲赞美我的表示。我赶忙把功课做完,然后再把日记写好了,时钟已打了十下,屋子里的人声也静了下来。

佚名

除了称赞,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劳工群 ■

一月廿日 星期一 晴

我走过一家宏大的工厂前,望见几个高矗云霄间的烟囱,不绝地喷着煤烟,这时候已是薄暮时分了,放工的辰光已到,汽笛突然“呜呜呜”地叫了几下。工厂的大门开放,像一只巨兽张大了血盆大口,吐了一大群工人出来。

那群男女劳工出来时,一个个都要被门口站立着的门警检查过了,他们才蜂拥似的匆匆忙忙赶走着。我静默地观察他们的形态神色,我就觉得不必再到工厂里去考察了。那是为什么?因为看见了他们的脸色,那工厂里的情景,工人们的生活,以及一切都已推测、想象而知道了。

可怜这些男女劳工,他们的脸色,个个都是疲惫的、憔悴而枯槁的,眼光的阴郁、表情的单调、污浊的皮肤、瘦弱的体格,我见了他们这副模样,而推测他们工作重压的烦闷、生活困难的痛苦,不需考察就已十分明了,我不由得心生对被压迫的同情,离开了那里。

我一路走着,心里只是在想:不知中国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把工人的待遇改善了呢?应当要实行八小时工作、八小时教育、八小时休息的办法才好哩。

佚名

字里行间,既可以真切地体现出小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以真切地反映出当时底层劳工的生存状况。

伤 兵 ■

二月二日 星期四 晴

衖堂里来了一个断了腿的人,许多孩子围着他,引起了衖里众人的注意。

那个断腿的人,自称是因战争受伤的兵士。但是他究竟是不是实在的伤兵,我可不知道。可疑的是,伤兵怎么会流落到这儿来呢?而且他所穿的军服也是新的,这可使人太起疑窦了。

他要是确属为国而战的受伤战士,那是多么值得钦佩啊!当然,我们该如何尽力去救济他、扶助他?可是眼前的这个伤兵恐怕不会是真的吧!

街里的邻居大概都是同情他,为一种正义感动的缘故吧,大家都凑钱给他。我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又拿出一张破皱不堪的纸来,说这是证明他确是伤兵的凭据。我便把衣袋仅有的两毛钱给了他,立即走开,我觉得一个好的兵士是不应该做出这样哀求怜悯的态度的,也许那人是假装伤兵的乞丐吧?

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兵士在战场上作战,即使是战死了,也是他的天职。也就是说,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又何必装作这样乞怜的态度呢?

佚名

小作者的态度虽然有些偏激,但却不无道理。

工读的童仆 ■

二月七日 星期二 雨

苏联的伟大文豪高尔基,他是个自修苦学的成功者,他毕竟成了世界的大文豪,受全世界学者的崇拜。我国古时候也有很多文学家是自学成功的,虽然他们的成就没有高尔基伟大,却因他们是在中国闭关时代的专制政治下,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世界有现在这样阔大,所以他们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但是他们自修苦学的精神同样是值得钦佩的。

在我国汉朝时候,有个名叫匡衡的学者,他在幼时父亲早死,依靠母亲耕种过活,家境十分困苦,衣食不给,哪有钱再来供他上学读书?可是他年龄虽然小,环境虽然恶劣,求学的志愿、奋勉的精神却不因此而改变。

邻家有个富翁,藏书万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匡衡非常羡慕。他设法到富翁家里去做童仆,不要薪资,只要在工作之暇请求借读所藏的书籍,那富翁因见他的志愿可嘉,就叫他专门管理藏书室,并且允许他可以自由看书。从此,匡衡朝去暮回勤勤恳恳的不敢偷懒。一天工作完后,便拿了书籍详细阅读。晚上,又带了书回去。他母亲又没钱买油点灯,匡衡便想了一个奇妙的方法:在墙壁上凿了一个碗口大小的洞,使邻家的灯光射过来,他坐在洞边用心阅读,直到邻家熄了灯才去睡觉。

他这样刻苦——一面做工,一面读书,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这是我国“洞壁”苦读成名者,其他像“囊萤”“映雪”的读书故事,也是富饶兴趣及苦干精神者。我能够安逸读书,怎能不奋发努力呢?

佚名

在今天,对这样的故事,看的、写的,估计孩子们都已经麻木了吧。

都市与乡村 ■

二月十四日 星期二 晴

阳光照映在窗上,衖堂里传来小贩的叫卖声。父亲近来有了新工作,他以前为别人所累而损失了许多钱,因为当局查明是被累的缘故而发还了。这样,我和父亲的生活不致每天在愁苦中过活了。但是我不应当由此而改变我以前刻苦、俭朴的精神,我要发扬刻苦、俭朴的精神才是。

以后父亲也许可以多给我些钱了,据我父亲说,我的家乡本来是闹得不能住,现在也有人住着下耕种由了。我很想回到故乡去,在大自然的田野里生活比这里终日烦扰乌气的都市里总要好得多。可是我的父亲不愿让我回乡去,他以为家乡还是不安宁的,他向我说了许多理由,我听了确实不愿回去了。都市的环境虽然不良,但是据父亲说来,故乡里的种种情形实在比较都市里更不行。我觉得惭愧极了,我是怎样无用的孩子啊!想到这里,我更应当努力进行学识与体力的锻炼了。

佚名

小作者虽然自怨自艾,却未自暴自弃。乱世之中,此心尤为可贵。

打倒阎王与佛匠的教育方式 ■

二月十八日 星期六

翻阅欧西各国所产生的伟大人物,如美国的爱迪生、德国的贝多芬、英国的牛顿等,他们的种种境遇,确实比我们的合乎自然,合乎道理。

贝多芬为什么不生在中国,而生在德国?爱迪生为什么不生在中国,而生在美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伟大成功者都不生在中国,这并不是别的国家得天赐厚,实际上我们也有很多的贝多芬,爱迪生……轻易地,不知不觉地,在阎王式的家长、佛匠式的教育者手底下而埋没消灭了,葬送了他们的天才。

我国的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循规蹈矩地做孝顺儿子,教育者也只要儿童循规蹈矩地做好学生——他们认为好学生的标志是能勤读,把课本念得滚瓜烂熟就算了。有不循其规而自循其规的,有不蹈其矩而自蹈其矩的,在一般家长看来,是不肖的子孙,在教育者看来,是坏蛋。轻则骂!重则打!因此,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爱迪生以及一切伟大的天才,都在阎王与佛匠的合作之下,全被骂死、打死了。

在这样公然行凶的情势之下,再希望中国有贝多芬,有爱迪生……实在是缘木求鱼,求鱼而缘木了。

天下的事,愈是压迫,反抗亦愈甚。这话是相对的证理,我国的儿童在阎王佛匠压迫束缚之下,所以产生了两批最多的东西:一批是专要“写意的小姐”,一批是专爱“浪漫的公子”。该死的阎王式的家长和佛匠式的教育者,把中国愈弄愈糟了。

那些阎王和佛匠完全不了解:一个不循其规而要自循其规的儿童,一个不蹈其矩而要自蹈其矩的儿童,正是天才表现的儿童,并不是“不肖的儿子”,更不是“坏蛋”,且瞧贝多芬和爱迪生等幼年的过程中,他们所以成为伟大的成功者,哪一个不是自循其规、自蹈其矩成功的呢?

所以我要让我自己的意志去发展,我喜爱什么,便专心学习什么。譬如:贝多芬在吃饭的时候竟也会想起作曲的事情,茫不自知在吃饭,这是他有了神经病吗?不!他是在做自循其规的工作。

我国的历史是那么悠久,而杰出的人才却寥寥无几的,这该是多么痛心的事啊!

我要努力向这阎王式的家长和佛匠式的教育者反抗,我们儿童自应当由各人个性的接近,自循其规、自蹈其矩地发展,我们要彻底打倒阎王式的家长和佛匠式的教育者的教导方式。

佚名

作者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地,当真可敬可佩。试问今日之教育,是阎王式,还是佛匠式呢?

布谷鸟的鸣言诗 ■

四月一日 星期日 雨

割麦插禾!好男儿,莫懒惰;大好光阴休错过。春来秋去,日暖风和;快快工作,割麦插禾!

得过且过!贪吃懒做。岁暮天寒,忍饥受饿。得过且过,早知如比,悔不当初!

姑恶姑恶!不怨姑恶,妾自命薄,妾命非薄,专制余毒。今日,人人平等,个个自由,都无束缚。快乐!快乐!姑也不恶,妾命也不薄。

不如归去!自耕自食,无忧无虑。男儿当自强,求人徒自苦。归去!归去!前程万里。不愁无噉饭处。

行不得也哥哥!人世茫茫,我依赖那个。回首当年,丰衣足食,父兄荫庇良多;今日父兄还在否?寄语青年,须及时努力,切莫蹉跎!

佚名

与其说这是布谷鸟的鸣言诗,不如说是小作者的励志铭。世道多艰,但小作者依然满怀希望。

五月的创伤 ■

五月卅日 星期三 阴

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我国受到奇耻大辱的一天。五月是怎样的一个季节?五月是我国历史上创伤、痛恨最多的一个季节。

那年今日,南京路上鲜血流着的惨相,只要一闭眼,便好像就显现在眼前了。这个年头,我们只有忍耐着一切痛苦,以苦干来纪念这五月的创伤,徒说悲痛话、写激昂的文章也是白费。

我们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但反过来,这世界是科学在飞速进步的世界,是幸福的世界。我们要取得飞速的进步,才可以得到幸福,这是必然的;我们只知痛恨而坐着发言,不如急起直追地站起来实干!

努力吧!一切都要努力起来!眼看“东亚病夫”要翻身!这东亚的睡狮,它是要醒过来了。

佚名

“我们只知痛恨而坐着发言,不如急起直追地站起来实干!”正是这个道理,让“东亚病夫”翻了身。

穷人的悲哀 ■

九月二十五日 星期六 雨 飓风

飓风今日袭来了,在暴雨滂沱之下,许多古老的小屋都被雨所冲毁。我们的家,也倒下一角屋檐。

父亲忙着拿旧铁皮修补屋角,我要站在旁边帮忙,而父亲却极力劝我不要旷课,照常上学去。

走出屋外,人几不能当风而立。我遵了父命,挟着书包到校中,路途中几次险些被吹倒。

沿路商店的无数招牌及玻璃窗被刮下了,房子也有几所倾圮了。警察正忙着指挥清道夫在清扫毁积物,县兵也成群地在奔跑,到处救助被压伤的人们。

到了学校,校长早已到来,他立即宣布紧急命令,在已到校的同学中选出身体强健者,送至公安局去扶助警察,在大雨下进行救护工作。

我因为身体生得弱小,不幸落选,心中惆怅,实非笔墨所能言喻。

记得在早一月之中,因时局关系又有土匪时常来骚扰,照这样的情形实在很难生活。

许多同学以为今日可以停止读书了,但是校长的命令是不许停课。我们在惶惶的情绪中,好容易挨到十二点钟。这时,那些被派出工作的同学也回校销差。

据他们说:华佗庙后的贫民住宅受灾最重,且人口伤亡也大。唏!天公不平,何以偏要欺负穷人啊!

散学钟响,大家鱼贯走出学校,我特意冒险走至华佗庙一看,啊,真是惨不忍睹。警察和县兵正忙着在瓦堆中拖出被压的人送往侨立医院去。

穷人是受尽了社会欺压的,如今天也是欺负穷人。穷人的悲哀,只有自己知道啊!

佚名

“穷人的悲哀,只有自己知道啊!”一语道出时代真相。

同类推荐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书针对当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颇具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人口新论

    人口新论

    该书从研究人的统一性着手(即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进一步研究了人的生产价值、消费价值和大于价值的理论,提出了人口与环境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二孩”永续平衡定理,即每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实现人口内部的基本平衡乃至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基本平衡;建立人口控制系统,加强人口控制领域的研究。最后,对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的艺术

    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的艺术

    本书主要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家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教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家风。家庭是孩子人生路中的第一所学校,家教、家风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本书从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总的概述了中国家风思想精髓,从第二章到第九章从不同角度为各位家长阐述了教子理念,让家长能深入体会,并优化自己的家庭教育,提升家风素养。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热门推荐
  • 周行种田记

    周行种田记

    简介无能:三男穿越古代的田园生活趣事!家长里短……种花种草……乡村趣事……萌宠美食……
  • 与新世界的战争

    与新世界的战争

    一九四四年,帝国主义最后埋下的疯狂伏笔,令一百年后的世界再度陷入困境。
  • 战神霸道宠妃

    战神霸道宠妃

    一个人悲催的时候能有多悲催?溪花墨实在想不通自己造了什么孽,好端端的日子从一次绑架开始就变了。战无不胜的王爷总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让各大隐世家族闻风丧胆的师父总是来无影去无踪。一位热衷于为晚辈相亲牵红线的祖母。一对不靠谱却十分宠溺自己的父母。一群神神叨叨不上道的朋友。还有让自己永远操不完心的亲娘和姐姐。某人说:“我会永远守护你。”实际上:“永远守护你太难了,你来守护我吧,以后我做饭你打仗,我们衣锦还乡永远不老。”师父说:“只要我活着,你想我的时候我都知道。”溪花墨:“你们能滚多远滚多远,每次遇到你们就没好事。”
  • 我不是很想修真

    我不是很想修真

    人生最悲摧的时候,石玉得到一个面试机会,莫名成为了修真宗门的白领,每天苦逼兮兮地跟着宗主办案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生入死,怀着一颗时刻想逃亡的心踏上了修仙路。在领略着《山海经》中那些或华美或恐怖的奇景之时,她也一层层解开自己的封印,爱上了那个命中注定的人……
  • 她来自九十年代

    她来自九十年代

    纯粹年代文: 田野说她是最悲惨的小孩儿,因为她只能看见云端,却摸不着云端。云端却说田野是最幸运的小孩儿,因为田野的那十八年光阴,别人永远无法复制。本书又名《在田野里望云端》
  • 你是夕下余情未了

    你是夕下余情未了

    初见,阮软怔住,她第一次见到那么高的男孩子,阳光撒在他的脸上,像极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后来逐渐熟悉,在青春的旅途中互相温暖,互相学习,互相喜欢。
  • 极灵传

    极灵传

    我欲弑天,天避之;尽将妖邪,斩枪下。从冰洞中爬出来的少年,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 离歌笙笙尽流年

    离歌笙笙尽流年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让他知道生存的意义。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让她放弃一切也要拯救。当宿命招手时,有谁能逃得过命运的安排?希望荆棘过后能有美好的结局,希望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一片宠文哟,欢迎入坑^O^1V1^O^,么么哒~~
  •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增补版)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增补版)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一稿根据厉以宁讲授唐诗宋词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总论诗词理解的境界,包括诗词创作和诗词的主体分类;第二章具体论说唐宋诗、五代宋词、金元诗词、明清诗词;第三章分析厉以宁创作诗词的主题与情怀。该书是对厉以宁教授关于诗词的第一次系统整理,体现了厉以宁教授对诗歌本质、诗词流派以及诗人成就深入且独到的见解。
  • Boss老公请指教

    Boss老公请指教

    苦追男神的那四年,让宁柚儿明白,自己原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笨女人。为了证明自己还没蠢到家,她开始在游戏中寻找成就感,收了一大票小徒弟。在游戏里,她跟徒儿们大肆吐槽公司的BOSS霸道腹黑又爱折磨人,殊不知,这位BOSS就在这群徒儿里面……后知后觉的她终于发现蹊跷,想起之前在他面前各种糗事,她恨不得立马辞职!然而,这位BOSS好像并不在意,还开始各种调戏逗弄她!“宁柚儿,过来。”“BOSS有何吩咐!”“叫声老公听听。”他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看向桌上一封婚礼请柬。“你,你要做什么?”“当然是,宠妻。”某男拽住她的腰,霸道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