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000000006

第6章 首长秘书永不溜须拍马(1)

曾有数年,我是令人艳羡的部队首长秘书。记得刚刚跨入这个新领域,作为秘书界的菜鸟,我向一位资深的前辈请教,如何才能把秘书工作做好,并且让首长满意。这位时任处长总结了他做了十几年首长秘书的深刻体会,赠我金句:领导说北风吹,你就说北风呼呼呼地吹。

我就这样懵里懵懂地琢磨着“北风吹”,开始了首长秘书之旅。奇怪的是,数年之后,当我告别这个职业时,我却想在当年前辈的金句之后加一个破折号——或者,那也不一定。

第一节 笔杆子玩出大名堂

1974年,我高中毕业了。大概是生肖属猴的缘故吧,我一直有些小闹腾,不算那种按部就班的乖学生,但我成绩还算不错。虽然不管怎样努力,数理化都很难取得满分成绩,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包括体育和音乐等科目,我都有骄人成绩。特别是语文,向来成绩优异,作文也写得得心应手,常常被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记得有次,语文老师拿着我写的作文在台上作为范文朗读,后排的一位男同学小声嘀咕了一句:“写得很一般嘛,还是范文呢。”

没想到,这句话被老师听到了,为警示全班同学,他停下朗读,大声说:“唐晓康同学的作文就是不一般,思维活跃,我敢断言,将来他肯定有一番作为,而且要出版书。大家要向他学习,记住了。”

我知道,老师当时可能只是为了激励大家,将我树立成一个典型而已,并非真的看好我。但人生就是如此有趣,没想到几十年之后,我还真的干过一些所谓的大事,并且正在将这本书呈现给读者朋友。

可在1974年,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制度,我只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于是,18岁的我到家乡宜宾江安县的一个生产队当了知识青年。在农村短暂的两年时间里,我没有让自己闲着,不但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而且真正做到了“将知识带到广大田野去”,肯花心思为农民朋友出好点子。我还作为全县的知识青年先进典型,被任命为园艺场的副场长,并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其间,我还曾在广播电台上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1976年底,发生了一件改变我命运的事,部队来江安县征兵了!那时,到底是走还是留,我在心中作了一番思想斗争。如果留下,我仍旧是有“官职”的副场长,今后说不定还能继续升迁;如果参军,我就要投身陌生部队,当一名默默无闻的军人,一切从头做起。

因为确实很难拿定主意,一次回到住处,我找来两张红纸,用毛笔分别写上“走”和“留”,贴在墙上,然后人背对墙壁站在两米外,将手中的蘸有墨水的乒乓球往身后抛出,连抛10次,砸中最多的那张纸就是最终的去向。结果,“走”被砸中6次,“留”被砸中1次,还有3次两张纸都没碰到。

我心中的挣扎,终于有了结果。为了能顺利参军,我写下一份名为《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决心书,表明强烈响应祖国号召,决心投身军队,保家卫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一个革命青年当兵的义务!我已时刻做好准备,等待祖国的深情召唤。当然,如果祖国认为我暂时还不够条件,我将无怨无悔地扎根农村一辈子,做一个新时代的革命农民!

为了使决心书起到更大的效果,我请书法很好的朋友用毛笔将“决心书”抄在了大红的纸上,贴到了县政府的大门口。

这下,整个县城都沸腾了,不少人看着我的“决心书”议论纷纷,接新兵的人也知道了“唐晓康”这个小伙子还真的敢想敢做。通知我正式入伍后,从长江上游到长江下游,从湖北武汉到东北鞍山,接兵部队沿途这一路都安排我撰写各种各样的感谢信,及时投送给沿途的兵站和军供站。

这下,我还没正式玩枪杆子,就已经耍起笔杆子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多年以后,我玩笔杆子还玩出名堂来了。

那时,我就想,被领导叫来写感谢信,至少说明我的语言丰富有趣,词汇量不错。每天数千字下来,竟然不知疲倦,当时并不知道自己阴差阳错已经成为“幸运小兵”。后来才晓得,部队有两种人提拔得很快。一种是所谓的“武将”,枪杆子功夫到家、过硬,无论手枪、冲锋枪、步枪、手榴弹,打得准,投得远,军事干部的苗子,就是这样千锤百炼练出来的。而另一种人,算是“文臣”,就是文章漂亮,笔杆子上有真功夫。特别是有文章在报纸上刊登的人,前途就更好了。那个年代,还没有“上军校才能提拔干部”的程序,而是直接从优秀的战士中选拔干部,这就要比真本事。只有真本事,才能当干部,没有捷径可走。

到了部队之后,领导考虑到我有“文艺细胞”,就将我安排到团部宣传股,具体工作是当团部的放映员,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下部队去放电影。放映员归放映队和宣传股管,所以,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接触宣传干事,也就是“当官的干部”,包括政治处、组织股、干部股、保卫股的干事们。

许多年后,当一位朋友听说我还当过电影放映员时,他第一反应是“那也太枯燥了吧,同一部电影翻来覆去不知要放多少次”。我承认,朋友说得不错,有时某部影片我连放上百次,连哪里该说哪句台词、放到多少分钟反派会掏枪都一清二楚,用现在的话说,已经放得起腻了。

但我是个奇怪的人,不管将影片放多少次,每一次的放映中,我总能有一点“崭新的与众不同的小发现”。热爱电影,也在那段时间悄悄为我种植下兴趣的种子,直到今天,我还是不折不扣的“电影迷”,在声色光影的世界,我可以尽情陶醉,放空自己,随影片人物的悲喜而放飞。

那时,我年轻,精力充沛,又有写作特长,除了晚上干好放映员的本职工作外,白天也不闲着,还会抽空给这些干事抄材料。他们写的什么工作报告、首长讲话,我都认真地誊抄。一边抄一边学,如果抄得满意,干事们就投桃报李地送些稿笺纸给我,算是给我的小小奖励。

慢慢地,我就用这些稿笺纸做“筏”,开始了在文字海洋的游弋,正式走上写作之路。最开始,我主要是撰写部队的新闻、通讯之类,偶尔也写几篇随笔。不久后,我成了团里的通讯员,在《鞍钢报》《鞍山日报》《辽宁日报》《基建工程兵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越来越多的文章。

因为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我被调到师部当了新闻报道通讯员。师部的宣传干事、新闻干事功底扎实,水平都很高,他们也很喜欢我,一方面,诚意十足地教我写出更好的新闻,另一方面,他们也给了我不少帮助和鼓励。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一件对我刺激颇大的事。某个团的战士就因为当新闻通讯员,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文章,就被直接提拔为干部,还立了个三等功。当战友告诉我这件事时,还不忘咂咂嘴总结道:“你知不知道?现在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战士的名字能在《解放军报》上出现,就能提拔为干部!”

战友一边说,一边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那眼神既有温暖,又有鞭策,我暗暗捏紧拳头下了决心:我又不比谁差,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话一点不假,很快,我就收获了惊喜。

1979年之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出于对新闻的敏感度,也因为想尽早成为干部,我就琢磨开了,在这种时候,党中央肯定想知道,究竟党的政策给下面带来了怎样的具体变化?如果能有这方面的新闻刊登在党报上,当然是最有说服力、最教育人民的事情。

但地方上的新闻,我这个部队上的兵是不能写的,即使写得再好,也见不了报啊。不过,这倒难不了我,我只要能找到写得非常好的新闻,以解放军战士的身份推荐给党报,不就能够更直接、更客观、更真实、更能打动人么?想好以后,马上就行动。

1980年12月16日,星期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报眼的位置,发表了由我推荐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叫《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人民日报》还全文刊登了我写的推荐信。

人民日报编辑同志:

我作为一名读者,向党报推荐一篇令人兴奋的报导。当我读了《辽宁日报》12月1日第一版上刊登的《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的报导后,情不自禁地为这篇报导拍手叫好。

这篇报导,连标题在内才700多字,却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千千万万群众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怎样?并且如实地告诉了人们,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这一真实的情景,使人读后倍感党的政策英明正确,更加痛恨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希望人民日报能够转载这篇好报导。

解放军某部政治处唐晓康

12月5日

就这样,“唐晓康”三个字上《人民日报》了!简直不可思议!

1980年12月16日,我这个24岁的战士、共产党员、首长挂在嘴边的“小鬼”,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重视。师政治部的主任有一天看见我,咧嘴开心地说:“唐晓康,你小子不得了,都上《人民日报》了,有想法,不错!”

师政治部是管干部的,政治部主任是政治部最大的官,他的话让我受宠若惊,我赶紧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兴奋得连手都忘记放下来,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

有人说,唐晓康这小鬼真幸运,你看他多会踩准时代鼓点啊。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我废寝忘食写新闻的过往,那些外面飘着飞雪的冬夜,我一个人搓手跺脚地翻找有价值的信息的辛苦。机会,并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到某个幸运儿头上,它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民日报》的影响力比《解放军报》更大。而我在特定时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没有浪费机会,很好地展现出机灵的一面。

因为玩笔杆子,我玩到了《人民日报》的第一版。后来,又通过为期半年的干部培训,我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排级职务的政治处秘书。

秘书这份工作,就这样走进了我的人生之中。

记得有一年探亲回家,母亲忽然问我:“198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上的那个唐晓康,是不是你,儿子?”

我说:“是我。”

母亲变得认真起来:“要说实话!”

我如实回答:“那个唐晓康就是我,母亲大人。”

旁边的父亲不相信地将两只眼睛瞪成了铜铃:“什么?你说名字登上《人民日报》的唐晓康是你?年纪轻轻可不要骗人!”

我急得快跺脚了:“爸,我发誓,报纸上的唐晓康就是您的儿子!”

见我红着脸争辩的样子,母亲扑哧一声笑出来。她说银行里组织学习报纸,那天,全行学的恰好就是这一份报纸,在念到解放军某部政治处唐晓康时,同事们都惊奇地问母亲:“唐晓康是不是你儿子啊?”

母亲不敢肯定是我,于是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呢,可能不是我儿子。”

现在,母亲握着我的手,含着热泪欣慰地紧紧相握:“我就知道是我的儿子,我就知道我儿子是最棒的!”

不知不觉间,父亲已悄悄起身,离开了房间。等我发现时,母亲悄声说:“你爸心里可高兴呢,刚刚我看他都快乐哭了,他不好意思在你面前这样。”

看到父亲因为我小小的一点成绩而开心,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当然,在父亲面前,我什么都不说。只是从那天之后,他对我的训诫越来越少,谈心越来越多。也许,他真正认可这个儿子长大了,已经成长为能与他并肩对话的朋友了。

我母亲当时是银行的秘书股股长,当她知道我也当秘书,成为她的同行时,惊奇得合不拢嘴。那个年代的解放军军官在服装设计上是有明显标志的,战士的服装上衣是两个口袋,军官的服装上衣是四个口袋,走在街上,人们凭借“几个兜”,一眼就能分出谁是战士谁是军官。

我还要如实交代的是,我无论是当军官还是当秘书,都没有送礼,也没有走后门。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因此全靠自己的踏实、勤奋。就这样,我迈入了自己的秘书生涯。

第二节 杨尚昆主席夸我懂得关心人

游子行千里,梦里回故乡。

我这个人有个弱点,也许是在四川待惯了的人都有的通病吧:不喜太冷,也不喜过热。那时,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北方,山海关以外的冬天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我的脚上也生了冻疮,疼痒难忍。而且,吃惯了美味川菜的我,对北方面食也不适应,本来在四川好端端的肠胃也三天两头闹起“革命”来,一会胃痛,一会拉肚子,弄得我苦不堪言。

后来部队整编,要将我调往广东深圳。我一打听,不行,深圳夏天太热,我没有信心能在那么热的地方还能心平气和,保持敏捷的思考能力。于是,我一门心思想要回到四川,好在运气不错,调到了重庆江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集团军某师,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当宣传干事。当时,川渝尚未分家,调回重庆,相当于回到了四川。

1983年底,成都军区司令部办公室要在重庆十三集团军选两名秘书,充实机关的秘书队伍。这对我来说,又是人生的一个契机。因为之前成都军区的首长秘书,大部分都从成都驻地的部队里产生。

一个集团军只选两名秘书,从这人数一看就知道相当严格。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选拔秘书是有标准的,一是比较年轻,最好没有结婚;二是文字功夫要好,最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文章。我很幸运地属于这个标准内的人选。

同类推荐
  • 索罗斯给世人的50个投资启示

    索罗斯给世人的50个投资启示

    《索罗斯给世人的50个投资启示》通过对索罗斯投资生涯及投资语录的梳理,得出了50条来自这位大师的投资启示,书中的每一条启示都可以从大师的投资生涯中找到辅证。书中的每一条启示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相信每位普通投资者都可以从他的投资理念中获得真正的帮助——因为这些投资智慧来自于索罗斯四十多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真金白银的投资拼杀,而非某些“股评专家”那样的纸上谈兵。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内容简介为:巴菲特的投资才能让无数的投资人拍案叫绝,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成为全球各地的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任何职业投资家都会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和投资技巧,深入解剖其投资方法,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投资的捷径。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是怎样演绎这段从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传奇的昵?巴菲特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呢?《向巴菲特学投资》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论述的基础上,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技巧、投资策略、投资原则、投资忠告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他的投资理论。
  • 大山生气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大山生气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所谓的理财,就是管理钱财。管理钱财的第一步,则是认识被管理的“钱”。为什么需要钱?可以用钱来做什么?钱是万能的吗?本书用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集卡行为来引导孩子认识“钱”,进而理解“钱”的“交换”功能和价值,并进一步让父母透过这个故事和孩子讨论以下三个理财重点:1.要如何决定物品交换的价值?又要如何决定钱的价值?2.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许多东西,但是不能买感情,更不能取代或替换友情和亲情,所以不能单纯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和交换所有物品。3.引导孩子在有限的资源下学习取舍,学会如何使用钱来产生最大的效益。
  • 20年后,你拿什么养家

    20年后,你拿什么养家

    本书主要针对目前正处于奋斗阶段的年轻人所写。当20年后,我们已不再年轻,父辈已经年迈甚至衰老,孩子已经逐渐长大,那时候的你我,养活一大家子人,靠什么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当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甚至自己的养老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再去后悔没能提早为之规划,可就悔之晚矣。本书针对一个个示例人物来介绍该如何去做打算与规划,所以,书中展现的是一个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小故事,在你兴趣之至、随性阅读之间,触摸到了丰富的理财知识。
  • 好日子离不开理财学

    好日子离不开理财学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讲究细水长流,用金融专业人员的说法这就叫理财。到底怎么理财,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理财,相信大家各有各的高招。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自己不善于理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就已经在理财了。过日子理财要从点滴做起,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能省下银子。
热门推荐
  • 立世繁华之本妃无常

    立世繁华之本妃无常

    据说韩府二小姐是个无才无能的大奇葩,性子懦弱无比,有爹生没爹疼?某公主斜眼瞅着窝在某王爷怀里吃葡萄的韩洛隐。奇葩倒是真的,无才无能谁说的!名满京城的红衣姑娘知道是谁吗?韩洛隐!懦弱无比谁说的?知道灭了明芜国的是谁吗?韩洛隐!有爹生没爹疼?某公主看了眼坐在那里两眼放光的韩老爷子,心里无限哀叹,传闻不可信啊!一朝穿越,却碰上了上一世杀死自己的凶手?韩洛隐简直想拍手叫好。本想报完仇后就出去潇洒快活,却没料到,在自己还未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被大国师盯上了。算计,暗杀,随着身份一层一层被剥开,所牵扯的,也越来越多……
  • 穿越到三国的修仙之旅

    穿越到三国的修仙之旅

    这个东汉极为怪异,文道士能够呼风唤雨,武道士能够以一敌万。苏宸觉得自己来的很突然,还未适应,便被老妈武云洛踢出家门!
  • 娇宠农家:腹黑相公特工妻

    娇宠农家:腹黑相公特工妻

    阮灏觉得,自己挺倒霉的......家里的空间古戒被偷了,叫了几百号人追女贼,结果被她拉着穿了越!!洛玖也觉得自己挺倒霉的......好不容易摆脱了特工生涯穿个越,居然还被卖给了自己的冤家做媳妇!!灵力全无只好认怂,一朝抓了他的心骑在头上到处撒野!阮灏表示,发家致富养着个购物狂的小娇妻真的很幸福(如果她能听话一点......)好嘛——过着小日子,斗个小极品,交个朋友结个仇,顺便再一起从个军打个仗!她也要做个将军夫人!最后......再回现代溜一圈儿?
  • 再续江湖

    再续江湖

    一个普通的少年,偶然得到一本秘籍,从此步入江湖,与魔教少教主称兄道弟,与桃花岛小公主,峨眉女侠打情骂俏,与江湖大侠抗击鞑靼。。。。。。且看他如何与江湖各路英雄豪杰笑傲江湖的故事。
  • 网游网游网游

    网游网游网游

    主角但绝不能选择逃避!主角但绝不能选择逃避!主角但绝不能选择逃避!
  • 禁止回忆

    禁止回忆

    阁楼上传来答答的脚步声,我环视一圈,什么也没看到。我呆站在那里,思想也僵下来,当感觉到身后的异样时,已经来不及了,我的手臂被一只冰凉的手抓住了,我再也控制不住,尖叫起来……废弃的荒宅,深邃的古井,夜半女子幽怨的歌声……赫果西的记忆里到底丢失了什么?也许是隐藏着无尽的爱与忧伤吧。
  • 昆仑裂隙

    昆仑裂隙

    自昆仑起,灵气复苏。一夜之间,裂隙悬空。自即日起,仙凡无隔。
  • 画筌

    画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 狐魅吸血鬼

    狐魅吸血鬼

    这年头,连狐狸精界都流行起了穿越,但是,为什么她会以一只胖狐狸的形象,穿越到吸血鬼的国度?COMEON,BABY!人家要吸你精元!嗷呜,等下,是你把精元给我,不是我把血给你哦,你等等,你不要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