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8800000005

第5章 惊山贼子龙出世,误入庙张更破法

且说王允与赵家村众人因张更来袭而困于山洞之中,众人先按着王允指示各自准备,允又派二人探查洞外情况,又与赵季商量,两人商量间,忽然赵季夫人腰腹酸痛,一下横躺下来,那有些经验的老妇,一看情形便知即将临盆,急忙上来帮忙,赵季心下虽急,亦无可奈何。

王允见状道:“吾闻要紧之时生育,有大喜或大凶之征,今张更在外,大凶在即,夫人若是生下一子或一女,便是一桩吉事。吉凶相斥,定能消灾,允预掐时辰,天色将晚,张更等必不敢冒险上山,如今之计,倒不如选个精明干练的产婆,先让夫人顺利生产,保母婴平安,再作商议。”众人听完半信半疑,然见王允气宇非凡,又与赵季交厚,便立时忘了生死,急忙将赵季夫人抬上洞内石床,男性及幼儿回避,只留一些妇人在其周围照应。

众人静等了一个多时辰,忽两个出洞打探虚实的村民归来,回报王允言贼寇已尽行退去,汇报之时,恰闻得婴儿啼哭之声,原来赵夫人已诞下一孩儿,正应了王允那吉凶相冲之言,赵季及众人喜极而泣,允亦大喜过望,自此村民愈加拜服。

怎地忽然退兵了呢?众位看官莫急,待小子把那张更明细慢慢道来,且说张更原是黄巾余孽,因大军被杀散流落至此,常山脚下几个村民见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以为难民,便施舍了几口汤饭吃,张更正是肚饥,便把那饭食一块吃了,心想自己家乡正是因天灾人祸,吃不饱穿不暖,先是惯偷大户人家,后因官府缉捕,才加入黄巾跟着张角起事,不知此地何处,百姓竟能温饱有余,当时吃完便误打误撞进了赵家村打听,方知是常山境内,只因周边村落地势奇诡,方能躲避战乱。

张更见此地山峦叠嶂,草木丛生,道路崎岖,竟想出个占山为王的念头来,想着张角既能起事称将,自己何不能占山为王呢?当下夜晚在村中偷了铁锄和柴刀,预备去官道上打劫之用,恰巧遇着四五人骑马夜行,并无武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乘着夜色横在路上,待骑马人迫近时,觑的较亲,一锄掀翻一人,其余人等见状,快马加鞭,直往西而去。

那张更得了匹马,喜不自胜,开始搜罗旧部,半月之间,竟得百余人,于是选个易守难攻的山头,砍伐树木,安营扎寨,专门打家劫舍,为防不测,又在山路上设下多处陷阱,以防有人偷袭山寨,偶尔官军路过,见人数少的,便下山迎击,人数多的,便在要道埋伏,袭他辎重。若那官军来剿捕,一来不识山路,二来被那陷阱暗箭暗害的叫苦不迭,时间一久,便也不管他了,那张更渐成势力,先前打家劫舍,还是小偷小摸,现次便是浩浩荡荡,明抢明夺,周边村民,深受其难,只得挑些隐蔽处依山凿洞,贮藏些粮食清水,每每山贼来时,便躲入洞中避难,那腿脚不便走的迟的,或被山贼杀之,或被抢劫一空。

那张更率领一队人马,本欲在赵家村抢些粮草器物,已供山上之用,没想进了村里寻到的都是些麸糠糟粕,破罐烂瓶,不由得大怒,便派人上山寻路,欲将村民所藏之粮,尽数索取,此时正直黄昏,那夕阳照的满天霞云,赤红如血,又见云从之中,似有龙形,张牙舞爪,取势凌厉,惊得众贼不敢向前探路,那张更也滚鞍下马,仰天望道:“吾闻红云龙形,必有圣子降临,今番劫村,一无所获,乃天意也。”遂收众回山。

此番天景异象,亦被洞中王允从探子口中得知,王允大喜道:“此天佑众人也。”赵季在旁道:“恩人胆略过人,又知识渊博,吾等草民,久居山林,不识文化,此孩诞生,亦算与恩人有缘,不如请恩人取个名讳,令乡间众人世感救命之恩,见此孩犹如见恩人也。”

王允见状,也不好推辞,又见那婴儿双目如铜铃般大小,撅嘴微笑,煞是可爱,便思索片刻道:“能逃此难,皆因天意,允何功之有?此孩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外面又祥云笼罩,龙行遁天,不如单唤一个云字如何?表字子龙,以记今日之时也。”

赵季及夫人听之大喜,赵季下拜道:“恩人赐名,此子将来必定富贵,假有时日,定让此子前来拜谢恩人,但不知恩人名讳,好让小人报恩便是。”

王允谦虚道:“过路人举手之劳,何言报恩?此皆天意,不在人为,今番天色已晚,还望暂且借宿一宿,明日好赶路也。”

赵季大喜,忙唤众人下山回村,将那藏好的肉食美酒将出来,与恩人享用,王允一路北行,于路风餐露宿,今番也算是改善伙食,盛情难却,不由得多喝几杯,想起在那朝中为官时的往事来,不由得叹道:“大丈夫生不能为国尽忠,死不能正名殉节,有和面目活于世上?”

先前在山中时,赵季便疑王允乃是为官之人,又见腰间佩剑,锋利异常,非同一般,更是惊异,如今听的王允醉语,愈加肯定心中所想。便试探问道:“恩人可是为官之人?遭何冤屈流落至此?”

王允醉道:“某乃山西王子师是也,原举孝廉,为侍中,后因强谏重立州牧,又弹劾十常侍,故而贬至豫州牧,又兼益州牧刘君郎来信,将那扳倒十常侍的重要证物托付,欲倒十常侍以正朝纲,无奈反被那些阉宦罗织罪状,罢官回乡。某不愿回乡,便四处周游天下,体验民间疾苦,不想竟至此处。”

赵季听罢,大惊道:“恩人原来是王豫州,久闻大人英名,治理豫州有功,想是得罪了十常侍许多地方,故而削去了官职,如今这天下动荡,不如权且在此安身,待犬子牙牙学语时,认大人作假父,大人教其治经典,学文艺,一身本事,得有所传,岂不美哉?”

王允推辞道:“吾弟因得罪十常侍,发配青州,吾游历天下,只待弟至青州,便赶去相会,虽贬为布衣,然心念陛下有朝一日召回吾等,效忠汉室,若在此间三、四年,恐朝廷不举,故不敢久留。”赵季听完,也不强留,只得殷勤相劝,宾主尽欢而散。

次日王允收拾行装,村中众人送行至村口,允与赵季吩咐了几句道别之语,便纵马而行,往青州方向去了,赵季夫妇依依不舍,站于土坡上远眺,直至王允身影渐没,方才回家,于路叹息不已。

且说张更回山后思量此次下山,一无所获,便欲过些时日,再度下山劫村,忽有喽啰来报,道是上山伐木时发现古庙一座,却因年久失修,神像毁坏,不知供奉的是谁,庙宇方圆之林,斧砍不倒,枪刺不破。张更怪之,道:“前番赵家村搜山时来了个赤云红霞,今番上山砍柴又遭拦阻,这荒山野岭哪来的庙宇?某家倒是要看看那路神仙,便是真神,某家亦不怕。”言罢自点人马,由刚刚那小喽啰引路,不一个时辰便至庙前。

那张更抬头看庙门时,牌额已破,隐约得见“仙”、“庙”两个金字,入得门里,方见是座大庙,有些年代,只是崩坏已久,那台阶玉柱,尽生苍苔碧藓,屋里屋外,都是荆棘绕身。张更命喽啰方圆搜查,若有蹊跷,早早前来报告,自己却带几个心腹,寻到主殿上来,但见殿内一座铜像,失了上半截,下身横躺,当下便问道:“此庙是和来历?被何人所为颓废成这样?”

当下有几个本地落草的喽啰,向前道:“大人,我等自小在这常山脚下长大,从未听说此处有庙宇,敢情是那个神仙施下的法术,欲把我等困于此处,自己好从中取利也。”

张更道:“常山之中纵有仙道,某亦不怕,吾闻成仙者亦是人身,但能腾云驾雾,往来飞天而已,量此妖术,何足惧哉?”说罢便抽劍往地下一刺,那庙宇好似活人中劍,瞬间天塌地陷,好似地震一般,众人大骇,飞也似跑出庙门,张更跑出回头看时,那庙宇似是海市蜃楼,看得见,摸不着,再拿斧砍庙门旁树木时,斧刃却崩坏,只留斧柄在手,众人再拿枪棒捅时,亦是如此,张更大惊,道:“想是常山中仙人斗法,立了铜墙铁壁在此,吾等误入此处,苟且保存性命。”

张更本待撤回山寨,猛然一想,自己刚刚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不惧妖魔邪术,此时若走,岂不是威信尽失?思来想去,想出个火攻的计策来,便命众人取火把尽朝庙里扔去。却并不起一点火星烟雾,众人诧异时,却又出怪象,那偌大一座寺庙忽然消失不见,细看时却又崇山峻岭,一如从前,再持刀斧砍伐时,便又如昔日一般光景,众人大喜。

那一班喽啰,多为苦人家出身,统是没什么见识,见头领破了那神仙怪术,愈加佩服,把张更奉若神明,小心服侍,张更亦弄巧成拙,破了这古庙,当下也自欢喜,此后便摆弄火器,专研火攻之术,号为“神仙军”。周边村落,愈加惮之,张更想每日上山下山辛苦万分,不如派人到各个村落,命其每年纳些粮草供物,以支山寨之用,不从者便下山劫掠,那周边村落惧其淫威,不得不许,俨然一副称臣纳贡的形态,张更愈加跋扈。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既是那世道混乱,任你地有多偏,海有多广,都会出英雄之辈,那常山脚下,虽是僻地,然有位英雄却应运而出,辅佐汉室,一身是胆,然成英雄之前,自当要接受一番磨难,若要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赵风烈

    赵风烈

    如果赵括不在长平之战,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吗?如果战神白起没有死,战国历史会是什么走向?如果李牧更早的出现在邯郸而不是雁门,秦国有能敌之将吗?如果……历史没有如果,赵风烈烈,刚正不阿,多慷慨悲歌之士,一切尽在书中,《赵风烈》带你走进一个不同的战国年代,在那个大争之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读者群:608808386,欢迎莅临指导,谢谢。)
  • 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水浒传》中的宋朝是真实的宋朝吗?在《知宋》中,《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更是反应北宋时期社会面貌的一面镜子。作者结合《水浒传》中的描写,并分析了大量宋人及后人的文学作品、诗词等,生动再现了宋朝的社会面貌,体现了严谨的文史互证的研究精神。作者探究了水浒中人物原型、地名、绰号来历和含义,并从这些细微处进一步深入下去,分门别类地探讨了宋朝的官制、兵制、行政区划和管理、司法和诉讼、货币和经济面貌、饮食文化和流行时尚等问题,徐徐道来,引人入胜。
  • 汉末崛起之路

    汉末崛起之路

    好勇斗狠的现代混混大学生苏非,在一次斗殴中意外穿越汉末。汉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曹操?辗转各地为官,征讨黄巾,刷着声望。一心想刷新自家宦官之后的身份,为了自己的世家大梦奋斗。刘备?苦苦奋斗,带着乡勇,四处转战黄巾,多次起落,仍在六百石的职位上下徘徊。还惨遭暴民驱逐,连县衙都丢了。孙权?吃奶?牙长齐了么?会说话么?苏非:三国?既然我来了,不存在的。嘿嘿,袁老板,冀州我先骗了。曹老板,天子我也替你接到邺城了。大小乔?洛神?小孩子才会选,而我全要!成为不了造就时势的英雄,那就顺应时势当个枭雄吧!历史由我来谱写!笑傲汉末,一统割据,静待吾崛起之路!
  • 大汉女副将

    大汉女副将

    她穿越成为西汉名将卫青的副将,从此南征蛮夷平天下,北战胡马定山河,汉剑出鞘,立威千年,长平大漠翼大风,冠军踏胡临瀚海,飞将耸立北长城,博望名扬西域间……。
  • 英雄恨之帝王雄心

    英雄恨之帝王雄心

    稗官野史几多言,千秋岁月帝王传。赵氏孤儿赢世家,乱世安得情少年。爱恨情了志天下,文武双出震惊天。同门师出皆有士,纵横血肉以相残。上卿之志虽未报,四海一统秦人言。外争内治皆王土,海外九州却忘言!安得弱子治天下,沙丘含恨帝国散。
热门推荐
  • 卢瑟儿的三国

    卢瑟儿的三国

    一个失败的肥宅在三国领着一群难民艰难的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周先生家的宝贝丫头

    周先生家的宝贝丫头

    周先生有个小可爱,每天都让他头疼
  • 高能来袭

    高能来袭

    大灾变百年,一个全新的职业诞生,他们掌控铁,铜,磷,金,硅,碳……高能看着自己的隐藏天赋,惊呆了:铁100%,铜100%,锡100%,银100%,金100%,磷100%,硫100%,硅100%……读者交流++++VIP书友群:450416188(需全订),普通书友群:392767347(非全订)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茅山传人

    茅山传人

    清朝末年,浙江一座大宅子一夜间被烧光抢光,大宅中的横死鬼一直潜伏,准备报复人间。在中国内乱结束后,党中央才派人将大宅子重新修复。一户姓苏的大户人家流落至此,买下宅子安居。不料苏家大少生有凶命,被宅中鬼魂引发后克死双亲,为了报复宅中的鬼魂,苏家大少加入茅山,寻求驱鬼之道……在他下山后,一路降妖除魔,开启了茅山传人的驱鬼传奇!
  • 神女天子好般配

    神女天子好般配

    “盼兮,快点!你怎么还没好?”还没等话音落下!一个三十多岁,接近四十的妇女夺门而……
  • 我可能有个假外挂

    我可能有个假外挂

    叶存:一不小心召唤出了大魔王要毁灭世界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在线等,挺急的……。在线等,挺急的……。读者群:392728803,欢迎进群讨论。
  • 牵手二十年

    牵手二十年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在四岁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所以对“知青文学”读起来津津有味,其实并不懂得那未知的另一个世界的事。不过那时还是大集体,温饱没有解决,干活的大人都饿着肚子,像我们这些吃闲饭的孩子就更饿着一点,碗里盛的多少总是从父亲、大哥、二哥、三哥、我、母亲排下来,母亲总是喝着很稀的粥,喝得香香的。由于这是母亲的安排,我倒没有什么怨言,就这样半饱不饱地出去玩。那时候计划生育很松,好像没那概念,不像现在大人们把孩子看得金贵。那时候的孩子像猫或狗的崽子。一窝窝的,轻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