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2400000002

第2章 城乡简史

自清喜欢买书。买书是好事情,可是到后来就渐渐地有了许多不便之处,主要是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本来书是人买来的,人是书的主人,结果书太多了,事情就反过来了,书挤占了人的空间,人在书的缝隙中艰难栖息,人成了书的奴隶。在书的世界里,人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压抑,最后人要夺回自己的地位,就得对书下手了。怎么下手?当然是把书处理掉一部分,让它还出位置来。这位置本来是人的。

自清的家属特别兴奋,她等了许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对于家里摆满了的书,她早就欲除它们而后快。在自清的决心将下未下、犹犹豫豫的这些日子里,她没有少费口舌,也没有少花心思,总之是变着法子说尽书的坏话。

家里的其他大小事情,一概是她做主的,但唯一在书的问题上,自清不肯让步,所以她也只能以理服他,再以事实说话。她拿出一些毛料的衣服给他看,毛料衣服上有一些被虫子蛀的洞,这些虫子,就是从书里爬出来的,是银灰色的,大约有一厘米长短,细细的身子,滑起来又快又溜,像一道道细小的闪电,它们不怕樟脑,也不怕敌杀死,什么也不怕,有时候还成群结队大摇大摆地在地板上经过,好像是展示实力。后来自清的家属还看到报纸上有一个说法,一个家庭如果书太多,家庭里的人长年呼吸在书的空气里,对小孩子的身体不好,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自清认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性,但也不敢拿孩子的身体来开玩笑。就这样,日积月累,家属的说服工作,终于见到了成效,自清说,好吧,该处理的,就处理掉,屋里也实在放不下了。

处理书的方法有许多种,卖掉,送给亲戚朋友,甚至扔掉。

但扔掉是舍不得的,其中有许多书,自清当年是费了许多心思和精力才弄到手的,比如有一本薄薄的书,他是特意坐火车跑到浙江的一个小镇上去觅来的,这本书印数很少,又不是什么畅销书,专业性比较强,这么多年下来,自清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看到过它,现在它也和其他要被处理的书躺在了一起。自清看到了,又舍不得,又随手捡了回来,他的家属说,你这本也要捡回来那本也要拣回来,最后是一本也处理不掉的,家属的话说得不错,自清又将它丢回去,但心里有依依惜别隐隐疼痛的感觉。这些书曾经是他的宝贝,是他的精神支柱,一些年过去了,他竟要将它们扔掉?自清下不了这样的手。家属说,你舍不得扔掉,那就卖吧,多少也值一点钱。可是卖旧书是三钱不值两钱的,说是卖,几乎就是送,尤其现在新书的书价一翻再翻,卖旧书却仍然按斤论两,更显出旧书的贱,再加上收旧货的人可能还会克扣分量,还会用不标准的秤砣来坑蒙欺骗。一想到这些书像被捆扎了前往屠宰场的猪一样,而且还是被堵住了嘴不许嚎叫的猪,自清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算了算了,他说,卖它干什么,还是送送人吧。可是谁要这些书呢,自清的小舅子说,我一张光盘就抵你十个书屋了,我要书干什么?也有一个和他一样喜欢书的人,看着也眼馋,家里也有地方,他倒是想要了,但他的老婆跟自清的家属不合,说,我们家不见得穷得要捡人家丢掉的破烂。结果自清忍痛割爱的这些书,竟然没个去处。

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或其他物资,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捆扎了几麻袋,专门雇了一辆人力车,拖到扶贫办公室去,领回了一张荣誉证书。

时隔不久,自清发现他的一本账本不见了。自清有记账的习惯,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许多年坚持下来,每年都有一本账本,记着家里的各项收入和开支。本来记账也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事,许多家庭里都会有一个人负责记账,也是长年累月坚持不变的。但自清的记账可能和其他人家还有所不同,别人记账,无非就是这个月里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再细致一点的,写上具体的日期就算是比较认真的记法了。总之,家庭记账一般就是单纯的记下家庭的收入和开销,但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账本的内容,也超出了单纯记账的意义,基本上像是一本日记了,他不仅像大家一样记下购买的东西和价钱,记下日期,还会详细写下购买这件东西的前因后果,时代背景,周边的环境,当时的心情,甚至去哪个商店,是怎么去的,走去的,还是坐公交车,或者是打的,都要记一笔,天气怎么样,也是要写清楚的,淋没淋着雨,晒没晒着太阳,路上有没有堵车,都有记载,甚至在购物时发生的一些与他无关、与他购物也无关的别人的小故事,他也会记下来,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的一次,他记下了这样的内容:

下午五时二十五分,在鱼龙菜场买鱼,两条鲫鱼已经过秤,被扔进他的菜篮子,这时候一个巨大的霹雷临空而降突然炸响,吓得鱼贩子夺路而逃,也不要收鱼钱了,一直等到雷雨过后,鱼贩子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自清再将鱼钱付清,以为鱼贩子会感动,却不料鱼贩子说,你这个人,顶真得来。好像他们两个人的角色是倒过来的,好像自清是鱼贩子,而鱼贩子是自清。这样的账本早已经离题万里了,但自清不会忘记本来的宗旨,最后记下:购买鲫鱼两条,重六两,单价:5元/斤,总价:3元。这样的账本,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记账的内容少,账外的内容多,当然也有单纯记账的,只是写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街某某杂货店购买塑料脸盆一只,蓝底绿花,荷花。价格:1元3角5分。

但是自清的账本,虽然内容多一些杂一些,却又是比较随意的,想多记就多记一点,想少写就少写一点,心情好又有时间就多记几笔,情绪不高时间不够就简单一点,也有简单到只有自己能够看得懂的,比如:手:175元。这是记的缴纳的手机费,换一个人,哪怕是他的家属,恐怕也是看不懂的。甚至还有过了几年后连他自己都看不懂的内容,比如:南吃:97元。这个“南吃”,其实和许许多多的账本上的许许多多内容一样,过了这一年,就沉睡下去了,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世面的,但偏偏自清有个习惯,过一段时间,他会把老账本再翻出来看看,并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谈不上是忆旧什么的,只是看看而已,当他看到“南吃”两个字的时候,就停顿下来,想回忆起隐藏在这两个字背后的历史,但是这一小片历史躲藏起来了,就躲藏在“南吃”两个字的背后,怎么也不肯出来,自清就根据这两个字的含义去推理,南吃,吃,一般说来肯定和吃东西有关,那么这个南呢,是指在本城的南某饭店吃饭?这本账本是五年前的账本,自清就沿着这条线去搜索,五年前,本城有哪些南某饭店,他自己可能去过其中的哪些?但这一条路没有走通,现在的饭店开得快也关得快,五年前的饭店现在已经没有人记得清楚了,再说了,自清一般出去吃饭都是别人请他,他自己掏钱请人吃饭的次数并不多,所以自清基本上否定了这一种可能性。那么“南吃”两字是不是指的在带有南字的外地城乡吃饭,比如南京,比如南浔,比如南方,比如南亚,比如南非等等,采取排除法,很快又否定了这些可能性,因为自清根本就没有去过那些地方,他只去过一个叫南塘湾的乡镇,也是别人请他去的,不可能让他买单吃饭。自清的思路阻塞了,他的儿子说,大概是你自己写了错别字,是难吃吧?这也是一条思路,可能有一天吃了一顿很难吃的饭,所以记下了?但无论怎么想,都只能是推测和猜想,已经没有任何的记忆更没有任何的实物来证明“南吃”到底是什么,这90多块钱,到底是用在了什么地方。好在这样的事情并不多,总的说来,自清的记账还是认真负责的。

自清的账本里有许多账目以外的内容,但说到底,就算是这样的账本,也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甚至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自清的初衷,也许是想用记账的形式来约束自己的开销花费,因为早些年大家的经济都比较拮据,总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节约用钱,记账就是办法之一,许多人家都这么办。而实际上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该记的账照记,该花的钱还是照花,不会因为这笔钱花了要记账,就不花它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该花的钱也花了,甚至不该花的也花了不少,账本一本一本地叠起来,倒也壮观,唯一的用处就是在自清有闲心的时候,会随手抽出其中一本,看到是某某年的,他的思绪便飞回这个某某年,但是他已经记不清某某年的许多情形了,这时候,账本就帮助他回忆,从账本上的内容,他可以想起当年的一些事情,比如有一次他拿了1986年的账本出来,他先回想198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头,但脑子里已经没有具体的印象了,账本上写着,1986年2月,支出部分。2月3日支出:16元2角(酒:2元,肉皮:1元,韭菜;8角,点心:1元,蜜枣:1元3角,油面筋:4角,索鸡:8角,花生:5角,盆子:8元4角)。在收入部分记着:

1月9日,自清月工资:64元。

当年的账本还记得比较简单,光是记账,但只是看看这样的账,当年的许多事情就慢慢地回来了,所以,当自清打开旧账本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淡淡的个人化的享受。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点实际的作用,在自清想来,也就是对下一代进行一点传统教育,跟小孩子说,你看看,从前我们是怎么过日子的,你看看,从前我们过个年,就花这一点钱。但对自清的孩子来说,似乎接受不了这样的教育,他几乎没有钱的概念,就更没有节约用钱的想法,你跟他讲过去的事情,他虽然点着头,但是目光迷离,你就知道他根本没有听进去。

自清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经济条件差,收入低,为了控制支出才想到记账的,后来条件好起来,而且越来越好,自清夫妻俩的工作都不错,家庭年收入节节攀升,孩子虽然在上高中,但一路过来学习都很好,肯定属于那种替父母扒分的孩子,以后读大学或者出国学习之类都不用父母支付大笔的费用,家里新房子也有了,还买了一辆车,由家属开着,条件真的不错,完全没有必要再记账。更何况,这些账本既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却又一年一年地多起来,也是占地方的,自清也曾想停止记账这一种习惯,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他做不到,别说做不到不记账,就算只是想一想,也觉得不行。一想到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账本了,心里就立刻会觉得空荡荡的,好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无依无靠了,自清知道,这是习惯成自然。习惯,真是一种很厉害的力量。

那就继续记账吧。于是日子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账本又一本一本地增加起来,每年年终的那一天,自清就将这一年的账本加入到无数个年头汇聚起来的账本中,按年份将它们排好,放在书橱里下层的柜子里,这是不要公示于外人的,是自己的东西。不像那些买来的书,是放在书橱的玻璃门里面的格子上,是可以给任何人看的,还是一种无言无声的炫耀。大家看了会说,哇,老蒋,十大藏书家,名不虚传。

现在自清打开书橱下面的柜门,就发现少了一本账本,少的就是最新的一本账本。年刚刚过去,新账本还刚刚开始使用,去年的那本还揣着温度的鲜活的账本就不见了。自清找了又找,想了又想,最后他想到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如果是捐给了贫困地区,这本账本最后就和其他书籍一样,到了某个贫困乡村的学校里,学校是将这些捐赠的书统一放在学校,还是分到每个学生手上,这个自清是不知道的。但是自清想,这本账本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处的,它又不是书,又没有任何的教育作用,也没有什么知识可以让人家学的,更没有乐趣可言,人家拿去了也不一定要看,何况自清记账的方式比较特别,写的字又是比较潦草的字,乡下的小孩子不一定看得懂,就算他们看得懂,对他们也没有意义,因为与他们的生活和人生根本是不搭界的。最后他们很可能就随手扔掉了那本账本。

但是对于自清来说,事情就不一样了,少了这本账本,自清的生活并不受影响,但他的心里却一阵一阵地空荡起来,就觉得心脏那里少了一块什么,像得了心脏病的感觉,整天心慌慌意乱乱。开始家属和亲友还都以为他心脏出了毛病,去医院看了,医生说,心脏没有病,但是心脏不舒服是真的,不是自清的臆想,是心理反应。心理反应虽然不是气质性病变,但是人到中年,有些情绪性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调节,也可能转变成具体的真实的病灶。

自清坐不住了,他要找回那本丢失的账本,把心里的缺口填上。自清第二天就到扶贫办公室去,他希望书还没有送走,但是书已经送走了。幸好办公室工作细致,造有花名册,记有捐书人的单位和名字,但因为捐赠物品多,量大,不仅有书,还有衣物和其他物品,光造出来的花名册就堆了半房间。办公室的同志问自清误捐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自清没有敢说实话,因为工作人员都很忙,如果知道是找一本家庭的记账本,他们会觉得自清没事找事,给他们添麻烦。所以自清含糊地说,是一本重要的笔记本,记着很重要的内容。工作人员耐心地从无数的花名册中替他寻找,最后总算找到了蒋自清的名字。自清还希望能有更细致的记录,就是每个捐赠者捐赠物品的细目,如果有这个细目,如果能够记下每一本书的书名,自清就能知道账本在不在这里,但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就算他们不说,自清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自清在花名册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名字后面的备注里写着“捐书一百五十二册”,就是这件事情的结局了。至于自清的书,最后到了哪里,因为没有记录,没人能说清楚。但是大方向是知道的,那一批捐赠物质,运往了甘肃省,还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自清的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捐赠物品一样,被捆扎在麻袋里,塞上火车,然后,从火车上被拖下来,又上了汽车,也许还会转上其他运输工具,最后到了乡间的某个小学或中学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命运是不可知,是不确定的,麻袋与麻袋堆在一起,并没有谁规定这一袋往这边走那一袋往那边走,搬运过程中的偶然性,就是它们的命运,最后它们到了哪里,只是那一头的人知道,这一头的人,似乎永远是不能知道的。

其实这中间是有一条必然之路的,虽然分拖麻袋的时候会有各种可能性,但每一个麻袋毕竟是有它的去向的,自清的麻袋也一定是走在它自己的路上,路并没有走到头。如果自清能够沿着这条路再往前走,他会走到一个叫小王庄的地方。这个地方在甘肃省西部,后来小王庄小学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拿到了自清的账本,带回家去了。

王才认得几个字,也就中小那点水平,但在村子里也算是高学历了,他这一茬年龄的男人,大多数不认得字,王才就特别光荣,所以他更要督促王小才好好念书,王才对别人说,我们老王家,要通过王小才的念书,改变命运。

捐赠的书到达学校的那一天,并没有分发下来,王小才回来告诉王才,说学校束了许多书,王才说,放在学校里,到最后肯定都不知去向,还不如分给大家回家看,小孩可以看,大人也可以看。人家说,你家大人可以看,我们家大人都不识字,看什么看。但是最后校长的想法跟王才的想法是一致的,他说,以前捐来的那些书,到现在一本也没有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分给你们大家带回去,如果愿意多看几本书,你们就互相交换着看吧。至于这些书应该怎么分,校长也是有办法的,将每本书贴上标号,然后学生抽号,抽到哪本就带走哪本,结果王小才抽到了自清的那本账本。账本是黑色的硬纸封皮,谁也没有发现这不是一本书,一直到王小才高高兴兴地把账本带回家,交给王才的时候,王才翻开来一看,说,错了,这不是书。王才拿着账本到学校去找校长,校长说,虽然这不是一本书,但它是作为书捐赠来的,我们也把它当做书分发下去的,你们不要,就退回来,换一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学校已经没有可以和你们交换的书了,除非你找到别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愿意跟你们换的,你们可以自由处理。

但是谁会要一本账本呢,书是有标价的,几块,十几块,甚至有更厚更贵重的书,书上的字都是印出来的,可账本是一个人用钢笔写出来的,连个标价都没有,没人要。王才最后闹到乡的教育办,教育办也不好处理,最后拿出他们办公室自留的一本《浅论乡村小学教育》,王才这才心满意足回家去。

那本账本本来王才是放在乡教育办的,但教育办的同志说,这东西我们也没有用,放在这里算什么,你还是拿走吧。王才说,那你们不是亏了么,等于白送我一本书了。教育办的同志说,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只要学生喜欢,你尽管拿去就是。王才这才将书和账本一起带了回来。

可这教育办的那本书王才和王小才是看不懂的,它里边谈的都是些理论问题,比如说,乡村小学教育的出路,说是先要搞清楚基础教育的问题,但什么是基础教育问题,王才和王小才都不知道,所以王才和王小才不具备看这本书先决条件。虽然看不懂,但王才并不泄气,他对王小才说,放着,好好地放着,总有你看得懂的一天。丢开了《浅论乡村小学教育》,就剩下那本账本了。王才本来是觉得占了便宜的,还觉得有点对不住乡教育办,但现在心情沮丧起来,觉得还是吃了亏,拿了一本看不懂的书,再加上一本没有用的城里人记的账本,两本加起来,也不及隔壁老徐家那本合算,老徐家的孩子小徐,手气真好,一摸就摸到一本大作家写的人生之旅,跟着人家走南闽北,等于免费周游了一趟世界。王才生气之下,把自清的账本提过来,把王小才也提过来,说,你看看,你看看,你什么臭手,什么霉运?王小才知道自己犯了错,垂落着脑袋,但他的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但却不知其意的词:香薰精油。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他也看到了那个词:香薰精油。

王才就沿着这个“香薰精油”看下去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这一看,就对这本账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账本上的内容,对他来说,实在太离奇,实在太神奇,我们先跟着王才看一看这一页账本上的内容,这是2004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午饭后毓秀说她皮肤干燥,去美容院做测试,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7毫升,价格:679元。

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为475元。拿回来一看,是拇指大的一瓶东西,应该是洗过脸后滴几滴出来按在脸上,能保湿,滋润皮肤。大家都说,现在两种人的钱好骗,女人和小孩,看起来是不假。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这件事情,他和王小才商榷,说,你说这是个什么东西。王小才说,是香薰精油。王才说,我知道是香薰精油。他竖起拇指,又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他是人民币吗?王小才说,475块钱,你和妈妈种一年地也种不来。王才生气了,说,王小才,你是嫌你娘老子没有本事?王小才说,不是的,我是说这东西太贵了,我们用不起。王才说,呸你的,你还用不起呢,你有条件看到这四个字,就算你福分了。王小才说,我想看看475块的大拇指。王才还要继续批评王小才,王才的老婆来喊他们吃饭了,她先喂了猪,身上还围着喂猪的围裙,手里拿着喂猪用的勺子,就来喊,们吃饭,她对王才和王小才有意见,她一个人忙着猪又忙着人,他们父子俩却在这里瞎白话。王才说,你不懂的,我们不是在瞎白话,我们在研究城里人的生活。

王才叫王小才去向校长借了一本字典,但是字典里没有“香薰精油”,只有香蕉香肠香瓜香菇这些东西,王才咽了一口口水,生气地说,别念了,什么字典,连香薰精油也没有。王小才说,校长说,这是今年的最新版本。王才说,贼日的,城里人过的什么日子啊,城里人过的日子连字典上都没有。王小才说,我好好念书,以后上初中,再上高中,再上大学,大学毕业,我就接你们到城里去住。王才说,那要等到哪一年。王小才掰了掰手指头,说,我今年五年级,还有十一年。王才说,还要我等十一年啊,到那时候,香薰精油都变成臭薰精油了。王小才说,那我就更好好地念书,跳级。王才说,你跳级,你跳得起来吗,你跳得了级,我也念得了大学了。其实王才对王小才一直抱有很大希望的,王小才至少到五年级的时候,还没有辜负王才的希望,王才也一直是以王小才为荣的,但是因为出现了这本账本,将王才的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而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去生活,也就是现在大家说的进城打工,只是别人家更多的是先由男人一个人出去,混得好了,再回来带妻子儿子。也有的人,混得好了,就不回来了,甚至在城里另外有了妻子儿子,也有的人,混得不好,自己就回来了。但王才与他们不同,他不是去试水探路的,他就是去城里生活的,他决定要做城里人了。

说起来也太不可思议,就是因为账本上的那四个字“香薰精油”,王才想,贼日的,我枉做了半辈子的人,连什么叫“香薰精油”都不知道,我要到城里去看一看“香薰精油”。王才的老婆不同意王才的决定,她觉得王才发疯了。但是在乡下老婆是做不了男人的主的,别说男人要带她进城,就是男人要带她进牢房下地狱,她也不好多说什么。王小才的态度呢,一直很暧昧,他只觉得心里慌慌的,乱乱的,最后他发出的声音像老鼠那样吱吱吱的,他说,我不要去,我不要去。可是王才不会听他的意见,没有他说活的余地。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门上就上了一把大铁锁,还贴了一张字条,欠谁谁谁3块钱,欠谁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如数加倍奉还,至于谁谁谁欠王才的几块钱,就一笔勾销,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

王才贴纸头的时候,王小才说,如数加倍是什么意思?王才说,如数就是欠多少还多少,加倍呢,就是欠多少再加倍多还一点。

王小才说,那到底是欠多少还多少还是加倍地还呢。王才说,你不懂的,你看看人家的账本,你就会懂一点事了。其实王小才还应该捉出王才的另一些错误,比如他将一笔勾销的“销”写成了“消”,但王小才没有这个水平,他连“一笔勾消”这四个字还是第一次见到。

除了衣服之外,王才一家没有带多余的东西,他们家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只有自清的那本账本,王才是要随身带着的,现在王才每天都要看账本,他看得很慢,因为里边有些字他不认得,也有一些字是认得的,但意思搞不懂,就像香薰精油,王才到现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

在车上王才看到这么一段:“周日,快过年了,街上的人都行色匆匆,但精神振奋,面带喜气。下午去花鸟市场,虽天寒地冻,仍有很多人。在诸多的种类中,一眼就看中了蝴蝶兰,开价800元,还到600元,买回来,毓秀和蒋小冬都喜欢。搁在客厅的沙发茶几上,活如几只蝴蝶在飞舞,将一个家舞得生动起来。”

后来王才在车上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蝴蝶对他说,王才,王才,你快起来。王才急了,说,蝴蝶不会说话的,蝴蝶不会说话的,你不是蝴蝶。蝴蝶就笑起来,王才给吓醒了,醒来后好半天心还在乱跳,最后他忍不住问王小才,你说蝴蝶会说话吗?王小才想了想,说,我没有听到过。

这时候,他们坐的车已经到了一个火车小站,在这里他们要去买火车票,然后坐火车往南,往东,再往南,再往东,到一个很远的城市去。中国的城市很多,从来没有出过门的王才,连东南西北也搞不清的王才,怎么知道自己要到哪个城市呢。毫无疑问,是自清的账本指引了王才,在自清的账本的扉页上,不仅记有年份,还工工整整地写着他们生活的城市的名称。他写道:自清于某某年记于某某市。

在这里停靠的火车都是慢车,它们来得很慢,在等候火车到来的时候,王才又看账本了,他想看看这个记账的人有没有关于火车的记载,但是翻来翻去也没有看到,最后王才拍地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说,你真蠢,人家是城里人,坐火车干什么?乡下人才要坐火车进城。

其实自清最后还是去了一趟甘肃。他和王才一家走的是反道,他先坐火车,再坐汽车,再坐残疾车,再坐驴车,最后在甘肃省的西部找到了小王庄,也找到了小王庄小学,最后也知道了自己的账本确实是到了小王庄小学,是分到了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手里,王小才的家长还对此有意见,还跑到学校来论理,最后还在乡教育办拿了另一本书做补偿。自清这一趟远行虽然曲折却有收获,可是他来晚了一步,王小才的父亲带着他们全家进城去了。他们坐的开往火车站的汽车与自清坐的开往乡下的汽车,擦肩而过,会车的时候,王才正在看自清的账本,而自清呢,正在车上构思当天的账本记录内容。但他在车上的所有构思和最后写下的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因为在车上的时候,他还没有到达小王庄。

这一天晚上,自清在小旅馆里,借着昏暗的灯火,写下了以下的内容:“初春的西部乡村,开阔,一切是那么的宁静悠远,站在这片土地上,把喧嚣混杂的城市扔开,静静地享受这珍贵的平和。我到小王庄小学的时候,校长不在学校,他正在法庭上,他是被告,学校去年抢修危房的一笔工程款,他拿不出来,一直拖欠着。校长当校长第四个年头,已经第七次成为被告。中午时分,校长回来了,笑眯眯地对我说,对不起,蒋同志,让你等了。他好像不是从法庭上下来。平静,也许是因为无奈,也许是因为穷困,才平静。我说,校长,听说你们欠了工程款,校长说,本来我们有教育附加费,就一直寅吃卯粮,就这么挪下去,撑下去,现在取消了教育附加费,挪不着了,就撑不下去了。我说,撑不下去怎么办?校长说,其实还是要撑下去的,学校总是要办的,学生总是要上学的,学校不会关门的,蒋同志你说对不对。面对贫困的这种坦然心态,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是很难见着的。今天的开支:旅馆住宿费:3元,残疾车往:5元(开价2元),驴车返:5元(开价1元),早饭:2角。玉米饼两块,吃下一块,另一块送给残疾车主吃了。晚饭:5角。面三两。午饭:5角(校长说不要付钱,他请客,还是坚持付了,想多付一点,校长坚决不收),和小学生一起吃,白米饭加青菜,还有青菜汤。王小才平时也在这里吃,今天他走了,不知道今天中午他在哪里吃,吃的什么。”

自清最后在王小才家的门上,看到了那张字条,字写得歪歪扭扭,自清以为就是那个分到他的账本的小学生写的,却不知道这字是小学生的爸爸写的,虽然王小才已经念到五年级,他的爸爸王才才四年级的水平,平时家里的文字工作,都是由王小才承担的,但这一回不同了,王才似乎觉得王小才承担不起这件事情,所以由他出面做了。

自清最终也没有找回自己丢失的账本,但是他的失落的心情却在长途的艰难的旅行中渐渐地排除掉了,当他站到那座低矮的土屋前,看到“一笔勾消”这四个字的时候,他的心情忽然就开朗起来,所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间就被勾销掉了,他彻底地丢掉了账本,也丢掉了神魂颠倒坐卧不宁的日子。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他家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在自清住的这个小区里,家家都有车库,有些人家并没有买车,也或者车是有的,但那是公车,接送上下班后,车就走了,不停在他家,这样车库就空了出来,有的人家就将车库出租给外来的人住。

这个农民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所以他和小区里的人很快就熟悉起来。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收购来的旧货,他们满头大汗,破农烂衫都湿透了。小区里有一只宠物狗在冲着他们叫喊,小狗的主人要把小狗牵走,还骂了它,王才说,不要骂它,它又不懂的。狗主人说,不懂道理的狗东西。王才说,没事的,它跟我们不熟,熟了就不叫了,狗都是这样的。下晚的时候,自清又经过这里,他看到他们住的车库里,堆满了收来的旧货,密不透风,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王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呼呼作响。王才说,你猜多少钱买的?自清猜不出来。王才笑了,说,告诉你吧,我捡来的,到底还是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捡。自清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得出来,王才又说,城里真是好啊,要是我们不到城里来,哪里知道城里有这么好,菜场里有好多青菜叶子可以捡回来吃,都不要出钱买的。王才的老婆平时不大肯说话的,这时候她忽然说,我还捡到一条鱼,是活的,就是小一点,鱼贩子就扔掉了。自清说,可是在乡下你们可以自己种菜吃。王才说,我们那地方,尽是沙土,也没有水,长不出粮食,蔬菜也长不出来,就算有菜,也没得油炒。自清从他们说话的口音中,感觉出他们是西部的人,但他没有问他们是哪里人。

他只是在想,从前老话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但是现在的人不这么想了,现在背井离乡的人越来越多了。

王才和自清说话的时候,是尽量用普通话说的,虽然不标准,但至少让人家能听懂大概的意思,如果他们说自己的家乡话,自清是听不懂的。后来他们自己就用家乡话交流了,王小才从民工子弟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王才跟王小才说,我叫你到学校查字典你查了没有?王小才说,我查了,学校的大字典有这么大,这么厚,我都拿不动。王才说,蝴蝶兰是什么呢?王小才说,蝴蝶兰就是一种花。王才说,贼日的,一朵花也能卖这么多钱,城里到底还是比乡下好啊。

这些话,自清都没有听懂,但他听出了他们对生话的满意。

后来他们还说到了他的账本,他们感酣这本账本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从贫穷的一无所有的乡下来到繁华的样样都有的城市。自清也一样没有听懂,他也不知道现在王才每天晚上空闲下来,就要看他的账本,而且王才不仅看自清的账本,王才自己也渐渐地养成了记账的习惯,王才写道:“收旧书35斤,每斤支出5角,卖到废品收购站,每斤9角,一出一进,净赚4角×35斤,等于14元整。到底城里比乡下好。这些旧书是住在楼上那个戴眼镜的人卖的,听说他家的书多得都放不下了,肯定还会再卖。我要跟他搞好关系,下次把秤打得高一点。”

一个星期天,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他们经过一家美容店,在美容店的玻璃橱窗里,王才和王小才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一看之下,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这瓶10毫升的,是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便宜个屁,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贵,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同类推荐
  • 一串红唇(中国好小说)

    一串红唇(中国好小说)

    刚刚经历了人生的冬季,纠缠在对副总裁的情感当中的谌婧来到一个景区担任公司秘书。景区到处都在发生恋情,公开的,秘密的,猥亵的,真真假假的,欺骗的,纯真的,寻死觅活的……而她到底要怎样结束与有妇之夫张建的关系,到底能不能接受真正关心他的舒嘉的爱情……神秘的《踏歌》舞曲能不能给她某种启悟?
  • 北欧悬疑小说天王尤·奈斯博作品精选(共3部)

    北欧悬疑小说天王尤·奈斯博作品精选(共3部)

    北欧悬疑小说天王尤·奈斯博作品精选(共三部):《雪人》《幽灵》《猎豹(全2册)》。
  • 中国血

    中国血

    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将人物命运放在战争、原始丛林、蛮荒部落等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空间,使人性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和反省;因为战争,生与死、存亡与毁灭成为一瞬间的现象,这个命题对于今天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 流动的黑金

    流动的黑金

    这部石油题材的小说,给读者展现了一群并不高大完美却让人叹服的石油人,中国的石油人。
  •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热门推荐
  • 白骨精养成记

    白骨精养成记

    职场上求生存,办公室里争名利,金融危机下愈加残酷的生存考验中的职场男女,竞争与合作,对手与友谊,成功与失败,挑战与机遇……这是我的一段职业生涯的真实记叙,这是把一个普通职员养成“白骨精”的真实历程……“我肯定也很渴望能够成为一个在职场上获得成功、拥有炫目光环的女人,所以我也每天都在期待着能够突如其来地得到一次机会,让我崭露头角、异军突起……但是职场就是一座原始森林,每一步都是陷阱和猛兽,只要想迈一步,就会遇到风险,只有畏缩不前一动不动才是最安全的,却也是最没有活力的。所以,必须冒险!”
  • 狂女食夫

    狂女食夫

    她是21世纪黑社会女老大,为人冷静,出手很辣,却被自己亲信背叛而身亡。再睁眼,她是王府里不受待见,却关系复杂的隋王妃。且看现代狂老大如何在古代扭转乾坤,艳倾天下。【片段一】:“寒儿,你为何就不能替朕想想,难道一个贵妃还不能满足你吗?”腹黑狂妄的皇帝捧着她的脸满面深情。女子低头,抿唇不语。皇帝皱眉,声音徒然变冷,“你果真只是为了后位吗?”“后位?别说是你的后位,就是你的天下,只要我想要,那也如同探囊取物!”女人冷冷的推开男人的手,清冷的身影闪出门外。【片段二】:“我可以跟你同房,但,你睡地下,我睡床上,你不许碰我!”流云国太子一脸小绵羊的表情看着眼前这个娇美冷漠的女人满脸的防备,仿佛她是要吃了他的大灰狼。“太子殿下,良宵苦短。”故作掐媚的向他靠了靠,在看到他那厌恶的神情时,女人的嘴角溢出一个浅笑。“你,你给我睡到大厅去!”男人仿佛像碰到了什么脏东西,一把将她推开。抱起被子,女人一脸娇笑的离开男人的视线。半夜,一声尖叫响彻云霄,女人无语的看着那个趴在自己身上的男人,靠!到底谁是大灰狼!【片段三】:“寒儿,我错了,你回来吧!”他一脸的后悔,看着翘着二郎腿品茶的她,伸手想去抚她的脸。凭空蹦出数只手,七八个姿色各异的男人突然跳了出来,一脚踹开快要碰到她身体的手。“哪来的丑八怪,也想动我们的寒儿!”领养处!亲加猛马达来抢吧!(★领养费嘛,~\(≧▽≦)/~啦啦啦,你们懂的...)女主楚寒:我从未要求过你们爱我,你们爱我又与我何干(亲亲妖娆月魔领养)皇帝:寒儿,到现在我才了解自己的心,我真的爱你。八王爷:寒儿,你还不明白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未来。(亲亲小梦领养)前夫:寒儿,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你回来吧!富商:寒儿,这天下间只要你想要的,我都可以为你买下来。(亲亲菁熙梓ciyi领养)杀手:我爱你(亲亲a0754123领养)宫主:女人,你是我的(亲亲樱花的星泪领养)剑客:我只是想尝尝这么多男人追逐的女人究竟是什么味道红倌:寒儿,你夺了人家的身子,还想安然无恙的离开么(亲亲rz8894430领养)侍卫:无论什么时候,你只需记得,你的身后还有我(亲亲秋韵冷色领养)丞相:我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亲亲小吆兒领养)他国太子:我从未见过你这么有趣的女人本文男主众多,男配女配更多,男主强,女主更强。——推荐姐妹新文:
  • 异世界抽奖系统

    异世界抽奖系统

    穿越异界,却得到残缺的系统。获得天才体质,却时刻会被反噬。心爱着的女人,却因为不敢表达,嫁给他人,受到碎心之痛。驱散心中的迷雾,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个大陆因我而颤抖!
  • 邪王嗜宠:逆天狂妃不好惹

    邪王嗜宠:逆天狂妃不好惹

    “殿下不好了!太子妃把六皇子打了!”“哦……知道了,太子妃打的高兴么,不高兴就再打个王爷,就说是我的意思。”“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回来好多金银,说是六皇子的赔礼!”“哦……给太子妃上一杯人参茶补补身子,打六弟挺累的,辛苦了。”“殿下不好了!太子妃……”“怎么了?”某太子终于舍得从书里抬起眼皮。他的宝贝太子妃又干啥了?“太子妃说嫌您养的十级魔兽太吵,给……炖了。”太子殿下唇角微勾,小东西,胆子还挺大,他是太惯着她了是吧?不过,他乐意,怎么着?“炖了一只十级的够不够?不够就再来一只十三级的吧。”
  • 医女轻狂:王妃太霸道

    医女轻狂:王妃太霸道

    历家主医,世代贤良。她从小潜心修炼,她为的不过是撑住历家。一朝惊变,爷爷惨死,姐妹背叛,她历尽万难,终究还是落崖而死。再次重生,她却成了相府里被人迫害的庶女。也罢,这一次,就看她如何翻转局面。伤我者!欺我者!百倍还之!历尽香寒,终于此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我不要对你负责

    总裁我不要对你负责

    “月月,你睡了我就应该对我负责。”某顾不知羞耻的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苏明月拳头握的紧紧的,恨不得一拳就挥到他那俊美的脸上。“总裁,我不要对你负责。”“那可不行,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让我娶你。”“你混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之守护

    末世之守护

    一堆智商高达百分百的诡异植物,一只求爱求抚摸的丧尸,叶缦仰头45°忧伤的望天,她得到的还是随身空间么,口胡,那压根就是植物大战僵尸转换器好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去天国举行婚礼

    去天国举行婚礼

    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浙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在江南的各座主要城市都被轻易攻下,如苏州、杭州、湖州等。淮军提督程学启率一万三千淮军攻取太平军十万重兵把守的苏州,兵不血刃,擒杀太平军苏州八员王将。苏州平定后,淮军乘胜分兵攻取常州和嘉兴。程学启奉命攻取嘉兴。嘉兴城墙低矮且无险可守,程学启原本以为率得胜之师,嘉兴唾手可得。想不到围城近两个月,损兵折将,不能近城一步。后在英法炮队的支持下,终于轰塌城墙。就在城破之时,这位勇冠三军的淮军悍将,竟然伤于一名弱女子之手,不治而亡。
  • 暖婚之初相见

    暖婚之初相见

    【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我没有很好,你不嫌弃就好!】晏思弦。她喜欢吃草莓,但是不喜欢吃草莓做成的果酱,草莓味的棒棒糖也不行。她不喜欢吃苹果,但是榨的苹果汁喜欢喝。她不喜欢吃汤面,也不喜欢吃米饭,她喜欢喝粥。去咖啡馆爱点绿茶,做同样的位置。我记得她喜欢的一切,不喜欢的一切。喜欢羽生结弦,喜欢维尼熊。她好喜欢,好喜欢。喜欢到她的朋友圈全都是这只柚子的照片。他真是嫉妒得很!晏思弦知道,笙笙所有的好与不好,都给了自己。自己曾经把她弄丢了。但是,还好一切都来得及。执子之手,与子终老!——余笙。他对我越好,我就越是放肆。我知道他饮食清淡,但是却愿意陪我吃火锅。故意在他的包上挂上只维尼熊挂件。看他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却又不敢说什么。“笙笙,能不能不要抱着那只熊了,你抱我吧,你看我比小熊长得好看多了。”晏思弦眨巴着一双桃花眼,谄媚连连,乖巧无比。“它好看,最最好看!”余笙翻了个白眼,宠溺的摸了摸了怀里小熊的鼻子。我知道。他对我的好。PS:本文男女主的名字取自于公子最喜欢花滑男星的羽生结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