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8400000001

第1章

大家都记得那个时代。对我,对别人都一个样。我们至今还反反复复说起共同经历的那些事件的细节,不管是自己说还是听别人说,都仿佛要表示:“你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吗?那情况肯定就是这样了,不错,事情就是如此,毫无疑问,我并没有胡编乱造。”我们互相进行着细节上的印证或争论,就像人们在一次旅行中见到什么奇异的动物之后通常所做的那样:“你见到那条大蓝鱼了吗?真的吗?你见的那条是黄的!”但我们去过的是同一片大海。在那段漫长的、紧张不安的时期终结之前,每个人、每个地方的情况都相同,城市里更小的单元——几条街道、一片楼群、一座旅馆,与各个城市、各个国家和整个大陆……都没有什么不同。没错,我同意就我们谈及事件的性质而言,拿稀奇罕见的鱼、海洋等等作比喻未免过于夸张。可在这里用来讨论我们每个人回顾一生中某一时期的方式,也许还算适当。回顾那些事件,会发现我们能够比当初事件发生时感觉到更多内涵,即便这些事件令人丧气得如同假日后公共草地上遗留的垃圾。人们会彼此比较,仿佛希望或期待将事件本身某些尚未得到认可的东西确认下来。远不止这些,他们似乎要将某些东西完全排除在外。是快乐吗?在我的一生中,我也偶尔关注这个词,观察它,但我从未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一种意义,还是一种目的?不管怎么说,在心智框架内回顾往事,似乎会沉浸在一种毫不相干的物质之中,与经历无关。那怎么可能是真实的记忆?是怀旧吗?不是。我没有谈这个。也不是渴求呀懊悔呀这一类毒害人的热望。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自己并没有多大意义的往事增添重要性,我们会说:“你知道,我就在那儿。我亲眼所见。”但这里说的也不是这个问题。

正因为我们有这个倾向,也许我就可以使用天马行空的比喻了。我当时真的在那片大海里见过鱼,就好像鲸呀海豚呀自己想好了要以绯红和翠绿现身。可我当时并未弄明白看到的情景,当然也就无从知晓我的个人经历有多少是众所周知,又有多少能与别人共享:回顾往事,我们首先承认的是彼此的共同点,而不是不同点。

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我们每个人都私下里认为那是深藏于自己心智中的独特性的证据,都觉得那是以非官方方式进行的。我们对新闻广播、报刊,以及声明、公告都习以为常,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没有了它们,我们就变得沮丧、焦虑,原因当然在于你必须看到官方的印戳才放心,特别是在这么一个时期——事情的进展全部出乎意料。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在非官方渠道的某一点上,意识到我们获知的真相与舆论宣传的非常不同。成串的词语把事件具体化成一幅图景,几乎就是一段描述:“然后事情就发生了,某某人当时说……”但在更加经常的情况下,词语在漫不经心的对话中脱口而出,甚至可能是你的自言自语。“是的,当然啦!”你会这么说,“就是这么回事。我早就知道了。只是我还没有耳闻,我之前不明白……”

对当局,即对作为宾语和主语的“他们”(Them and They)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矛盾,而且我们所有人都相信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中。当然情况并非如此,哪儿都看不到什么异样。也许到后面再来阐述这个问题要更好一些,这里只是想说:“它”(it)这个词的用法一直是危机和公众忧虑的信号。“他们怎么就这么不称职!”“上帝呀,情况糟透了!”上面两句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像“情况糟透了”与“这儿也开始了”或“对此,你又听说些什么”的区别。

在我们讨论“它”之前,我要把情况描述一下。我们仍旧处于总体上的不安定阶段。情况不怎么好,甚至是相当糟。许多方面的情况都很糟:功能瘫痪,看不到希望,或者用新闻广播可能采用的字眼,事态“令人恐慌”。但就某种意义而言,“它”让人感觉到的是不可避免的紧迫的威胁。真的不可避免。

我住在一幢公寓楼中,是几幢相仿的公寓楼中的一幢。我住在底层,贴着地面。在这里的感觉与那些高层住家不能同日而语;在他们那里,鸟儿在窗与窗之间沿着无形的固定路线飞来飞去,飞翔的鸟群中投来好奇和思索的目光,道路交通和尘世远远地在下面。我不是这样,我属于那种总要仰望、想象高处会发生什么事的人。在高处,窗户通风要好得多,前门通向公用电梯,然后往下,往下,然后就听到了交通的喧嚣,闻到了化学制品、植物……以及大街的味道。这些公寓不是由市议会建造的,市议会建造的公寓楼外墙上满是涂鸦,电梯里有尿迹,入口大厅的墙上有粪便的污迹。

这些公寓不是直接建在穷人的街区,而是由私人出资建造,很厚重,很宽敞地建在昂贵的地皮上——以前挺昂贵的地皮。房子的墙很厚,因为这里的住户有钱为他们不受干扰的独处付费。一进门是一个宽敞的大厅,铺了地毯,甚至还有几个花台。虽是人造花,却也够好看的了。有一个看门人。这些公寓楼是这类房屋应有的坚固和体面的典范。

可在那个时候,由于许多人都离开了城市,住在这些公寓楼里的家庭并不都属于原先这里典型住户所属的那个阶层。几年来,正像穷人遍布他们侵入的街道,空出来的房屋也被擅自占房者占据,住进了单个家庭或多个家庭组成的群体,久而久之,我们都不能明确地说:这是一个工人阶级居住区,这是我们同类的居住区。同样,在这些曾经只住过富人、专业人士和生意人的楼房里,现在居住着穷人家庭或家族。也就是说,公寓、楼房已属于那些有胆量搬进来住的人。在我住的楼房的走廊和门厅里,就像在大街上或市场里那样,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一位教授、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女儿住在走廊另一头与我相似的套间里;我楼上住着一家有许多亲戚和孩子的印度人。我特意提到这两个住户,是因为他们最靠近我,因为我想表示在……开始之前,我并非对墙后面和天花板上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是什么开始之前呢?对此很难表达,因为没有什么可供我准确地描述,没有任何确定的东西……现在我并不是在谈论社会压力和公共事件,我们将它们归纳到作为宾语和主语的“他们”、“它”之类的词语,但我个人的发现在当时却变得如此迫切,对我一直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不能说:“在这样的一天,我知道在墙的后面正过着某种类型的生活。”我甚至都不能说:“是在那年的春天里……”不是这样的,察觉到在离我那么近的地方展开的、我无法看见的别人的生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确实要归入我们用“领悟”这个词进行描述的认识范畴,带有“逐步达到理解”的含义。这样一种渐进过程也许需要好几个星期,好几个月,好几年。当然你能“知道”某些东西,却不能“认识”别人的生活。(你也会知道了,然后忘掉!)回顾过去,我可以确定地说,那面墙背后的别人生活或状态的进展,早在我“领悟”到这一切之前,就在我内心的背阴处存在,那是我先前倾听的内容和倾听的目的。但我无法记下具体的日期或时间。当然这种内心的成见要先于公开的观点,即我之前提到过的,我希望不要把这随便就看作“它”。

即便愚钝如我,我也知道我渐渐要察觉到的、已处于“领悟”边缘的东西,与我周围的实际情况性质不同。不同于我头顶上那些印度人(我想他们来自肯尼亚)活跃、忙碌和温暖的家庭生活,同样不同于我听到的隔壁房间怀特教授和他家人的生活——他家厨房与我家的只隔一面墙。尽管那是一面厚墙,但两边都能听得真切。

没等我“领悟”,没等我去弄个明白,我客厅墙背后就有异样发生——这个事实变得显而易见,因为客厅外面是一条走廊。准确地说,我不可能听到多少东西。来自走廊的声音,即便是经常有人走动的走廊,声音也都是有限的。总是从一个地方开始,然后转到另一个地方:人们单独、成对、成群地从走廊里走过,有时说话,有时不说话。这条走廊通向大楼的前厅,先经过我家的门,然后是怀特家的门,接着绕到大楼底层东边的公寓。沿着走廊行走的有教授、他的家人和他家的来客、我自己和我的来客,还有东边两个住家和他们的来客。因此,走廊里总是有人走动。隔着坚固的墙,你常常辨认得出那些脚步声和说话声,我会对自己说:“这肯定是教授吧?他今天可是够早的。”或者“听动静像是珍妮特放学了。”

还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时刻,我竟然容忍了在那面墙背后存在一个房间的想法,也许不止存在一个房间,甚至是一套房子,它或它们与走廊占据同一个空间,与走廊相重叠。那个时候,我几乎已确信自己要离开这城市了,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对听到的声音非常敏感,我还强烈意识到自己早就知道那种异常情况的存在。至于离开这个城市,当然每个人都一直有这种感觉。感觉到我们必须离开的,并非只有我一人。这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我前面说过的话:一个想法同时进入每个人的内心,而且当局的干预完全无效。也就是说,这并非由权威人士公开宣布,也不是来自公共讲堂、报纸、电台或电视。上帝知道各种消息,言论仍在不断地发布出来——但民众不接受这些东西,而是接受那种另类信息。总的来看,人们倾向于忽视当局的言论,不,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公开的信息依旧引起人们讨论、争吵和抱怨,但公开的信息拥有的是另一种影响力。假如我说公开的信息差不多被当成一种消遣?不,这么说也不准确。人们不按他们听到的做,问题就在这儿——他们不按听到的做,除非当局强迫。但这种另类信息没人知道来自何方,这消息“流传着”,大家都付诸行动。举个例子,在官方宣布实行某种基本食品配给制之前几个星期,我在大楼前厅撞见梅塔先生和他妻子,这老两口都当爷爷奶奶了,他们正合力把一口袋土豆拖进门。我也屯了不少土豆。我们点头微笑,互相恭维彼此的预见。类似的情况还有:我记得自己和怀特夫人在主门前平坦的路面上互问早安。她相当不经意地说:“咱们没必要留太久的东西。”而我的回答是:“还有几个月吧,不过我同意我们该作点准备了。”我们谈论的是大家都在谈论的,即我们得离开这个城市。没有任何公开的提示说人们应该离开。在这一点上,市政部门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城市正在变空。可能在前面提到了,其他征兆也好,别的短暂现象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促使人们离开的理由不是单一的。我们得知南方和东方的各种公共服务已经停止,而且这种事态正在向我们蔓延。我们得知人们都已离开国家的那些地区,只留下成群结伙的人。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靠自己能找到的食物生活,诸如留在地里未收割的庄稼,以及各种设施停止运转之前逃脱了屠宰的动物。这些团伙或帮派刚开始并没有对少数不愿离开的居民施以特别的暴力和伤害。正像新闻广播所说,他们甚至与执法、治安人员合作。后来,食物变得更加匮乏,而且一旦有危险临近,便会立即引起人们逃亡。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团伙就会变得很危险。当他们穿越我们城市的郊区时,人们便往城里涌,避开他们可能经过的地方。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个月了。警告先是来自谣传,然后通过新闻渠道,说那些团伙在迁移中通过某个地区,那里的居民都紧锁房门躲在家里,直到危险过去;还说新的团伙正在接近这个或那个地带,那里的人们被忠告要照顾好自己的生命财产;而另一个以前很危险的区域,现在又安全了——诸如此类的警告成了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我住的地方在城市北部,南部郊区有团伙频频光顾很久以后,我们这里的街道还没有成为他们迁移的通道。甚至在城市部分地区对混乱状态已习以为常时,北边的我们还谈着和想着我们对危险具有免疫性。麻烦会自己消除、瓦解,离我们而去……这便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优越感,最先的两三个团伙在我们北部郊区露面似乎只是孤立事件,像是不会再重演。渐渐地,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和平、正常时期,相对于洗劫、争斗连连的日子而言,快要变得不同寻常了。

同类推荐
  • 药店

    药店

    门楣上方的牌子上写着“周乐无极限”,乍看以为是个娱乐场所。从一面后墙上开出来的一扇门,以前是小镇税务所的一排办公室,税务所和法庭联合盖了一幢办公楼,就把屁股临街的平房全给租了出去。四家租户全开了商店,周乐最初也卖百货,但周乐有天在杂货中间创意性地摆上了药品。周乐是医院看门人周爷的儿子,周乐上过两年卫校,什么病都敢给人看,不过,至今倒也没出过什么乱子,一旦有什么不妙,医院就在药店正对面,跨上几大步就穿越过去了。你也知道,如今到医院看病一定要把你浑身的器官给查个遍,小街上的人宁愿先到周乐这来碰碰运气,治着试,试着治,不好了再上医院。
  • 谜中迷:天诛

    谜中迷:天诛

    下霸唱讲述曹操盗墓传奇!而哥特童话女王苏想写下《最后的断章》让人体会39种不同的惊悚……文化悬疑第一人枕上晨钟新作《绝魂甬》,讲述了一件笼罩在“肉彘”戚夫人骸影下的夺宝传奇。独家连载: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之吻》吸血惊情四百年,史上最强吸血鬼小说!本书共收录了阿碧丝、藏识、紫龙晴川、符箓小猫熊、小者、明月听风等十六位国内知名悬疑幻想小说作者的最新作品,是国内类型文学作家的集体发声!
  • 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

    五年前的美国,安因一次证人保护行动,结识了受到黑帮死亡威胁的Sun,并将其保护。因为自己和组织的疏忽,Sun死于一场爆炸事件。为了寻找真相,安来到了Sun的家乡——泰国曼谷。五年后的曼谷,安以整形医生的身份,秘密为人进行“重生”,被众多势力所觊觎。安因为“重生”了杀手州,得罪了唐人街的黑帮老大孟怀山,并因此导致身份暴露。安借故跟黑帮合作,暗地里展开调查,由此卷入了一起“贩卖少女案”。自此,安与以孟老大为首的黑帮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也渐渐发现,自己所信任的人其实一直在利用自己……
  • 芯存者

    芯存者

    2046年,智能手机植入人体,人类大脑意识接入互联网,人类可以潜入芯片空间盗梦,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与犯罪问题。芯城建筑师颜桥由于一次意外辐射,一只眼睛具备“猫眼”神秘敏感洞察力,宛如随身携带高清摄像头的“细节推理侦探”,他遇见了女孩李春安,春安告诉她,“智能手机”开始已经试图全面控制人类,出现一种秘密杀人芯片,可以瞬间消灭转移人格。几个年轻人决定破解这个幕后阴谋,他们进入虚拟世界的“程序场景”,开始一场机器与人的密室逃亡对决战……
  • 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

    舅妈在舅舅出事的前一天,绕着老祠堂跑了三圈,直到自己累得气喘吁吁。舅舅问她,发什么神经。舅妈说,她路过祠堂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只白兔,就上前追赶,谁知白兔绕着祠堂狂奔,她跑啊跑就是追不上,后来突然不见了,真是见了鬼。舅舅说,就是见了鬼呢,准是谁的灵魂出窍。谁知一语成谶,竟是他自己将命搭上了。当我看到舅妈的时候,她还在喃喃自语:为什么呢?为什么白兔会不见呢?她有气无力地瘫坐在地上,披头散发,手不断地捶打着冰冷的地板。舅舅的遗体直挺挺地躺在旁边的架子上,被一条白布裹着。殡仪馆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亲人们会以这样的方式相见。
热门推荐
  • 魔帝今天又醋了

    魔帝今天又醋了

    她是圣界女王,一时不慎被自己的死对头一巴掌拍死,转世轮回之后,已经忘了前世的她再次遇到了自己的死对头,却浑然不识。*“魔帝,准夫人被人刺了一剑!”“把那个人给我扎成刺猬!”“魔帝,准夫人被人拐到了烟花柳巷!”“把那个人给我揍得他爹都不认识!”“魔帝,准夫人……要跟别的男人成亲了!”魔帝沉吟片刻,“带上人跟本座离开!”下属一脸不解,“去哪?”“废话,当然是去抢亲!”众人:“……”魔帝大人扬言:等了媳妇十六年,岂能被别的男人抢去!*【1v1双洁,宠宠宠!】
  • 吃鸡之无限升级系统

    吃鸡之无限升级系统

    【爆爽新书】穿越平行世界的苏楠,幸运得到吃鸡之无限升级系统,在游戏中淘汰玩家可获取经验值升级,升级后系统会给予奖励,枪械精通、神级天赋、黑科技物品等应有尽有。“恭喜宿主等级达到LV1,奖励98K枪械精通卡~”“恭喜宿主等级达到LV2,奖励现金99999元~”“恭喜宿主等级达到LV3,奖励神级电脑一台~”…………苏楠:“不好意思,为了变强,我只有把你们一个个淘汰掉!”
  • 红豆白头

    红豆白头

    忘川尽头,莽荒楼。“为什么?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瑶光慢慢地回头,看向身后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出现的人,看到他满身戾气,怒火中烧的双瞳于这夜色里,融入嗜血的金光。裴释玉撇了撇嘴,长风吹起了他的大氅,他站在她身边,以一种睥睨天下的决胜之姿,纵谈着掌中一切。“我不爱你……”他展开双臂,合上眼睛,极尽悲怆地笑了出来,泪光在他眼角忽闪,“瑶光,我始终都没办法爱上你,所以我只能杀人。
  • 曾被你温柔铭记

    曾被你温柔铭记

    苏熹跟着妈妈去了顾家,遇见和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姐姐,顾弥音。顾弥音经常坐在孟西楼的机车后面张扬地笑。而孟西楼是苏熹心里的少年。因为顾弥音的妈妈是为救苏熹而死,所以顾弥音恨她,百般刁难她,再加上顾弥音喜欢的优秀少年梵迦喜欢苏熹,顾弥音对苏熹的恨更加咬牙切齿、毫无余地。出于愧疚,苏熹一直忍让顾弥音,她铭记孟西楼小时候的恩惠,给了孟西楼一次又一次伤害自己的理由。原本她有个好朋友夏菡,却因为继父顾越天让夏菡的爸爸进了监狱,失去了这段友谊。而夏菡也报复回来,让顾越天成为植物人。
  • 大乘掌珍论

    大乘掌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武大学生

    古武大学生

    他曾是队伍里的最强利刃,一次大战后重伤退役。但谁知道普通大学生,竟身怀古武绝学,还很狂!
  • 日常种田

    日常种田

    前言:女扮男装种田文谢慈她商场里摸爬滚打戎马半生,终于安排好工作,踏上旅途,然而世界还没看,她就两腿一蹬穿越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发现了大佬的秘密

    我发现了大佬的秘密

    “慕寒风,你可曾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在一个千金小姐身上!记忆快速冲进脑海——这人……怕是个傻子吧??想她一代少主竟被自己最亲的“哥哥”背叛,她发誓这一世第一目标是复仇“复仇”,第二目标是睡这天底下最帅美的帅哥。百里冷宗:“这天下除了我怕是没有人可以承担起最美最帅这四个字了”叶落离“丑拒”百里冷宗:你说什么?丑拒?你爸妈不同意,民政局也不同意……
  • 君上娇妻之君后你别跑

    君上娇妻之君后你别跑

    女孩岚星和珠宝大盗以及她暗恋的男保镖意外穿越到某国,遇到现代盗贼假扮的君王。阴差阳错岚星由小侍者华丽晋升君后,也与珠宝大盗和男保镖发生一系列情感纠葛、虐恋。在此期间岚星学会了成长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