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7200000004

第4章 多少素笺寄深情——沈从文与张兆和(3)

他于是变得义无反顾,下定决心要去北京读书。当他向陈渠珍说起这个决定,这个凤凰出生的军人给了他有力的支持和温暖的鼓励。随后,带着几十块钱薪水,和陈渠珍给他的一个手谕以及一份勇气,他离开了生养他的凤凰小城,离开了沅水流经的故乡土地。

十九天后,一个风尘仆仆的青年,站在了北京前门火车站。

他在歇脚客店的旅客薄上一笔一划地写: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县人。

他终于来到了北京。他曲曲折折走了那么久,终于,走进了梦想那扇大门。

此时,正是1922年北京的夏天。

那时他并不知道,他写下的那个名字,将是一个传奇。

三、合肥张家的三小姐

此时,我仿佛坐在时间的荒涯里,闭上眼,耳畔有忽忽的风声。时光多么无情,就像浩荡长风,不停歇地疾飞而去,吹皱了多少胭脂面,吹过了几多离合,几多悲欣。

每天穿过柳林,仰头就能看见小城的钟楼,分分秒秒在眼前不急不忙地流走。我总要发一会呆。前一分,还是今生今世,这一秒,已是旧梦前尘。

身后,似乎涌起了一座时间海,分分秒秒的浪花,都在唱着远逝的曾经。

有些事情,有些风韵,只在历史的某一段缝隙中,才能被完美地雕刻诠释。

数年前一个深秋,夜宿一处前清老宅。良夜幽静,老宅内漏了一天井的月光。坐在旧式紫檀木大靠椅上,抬眼看天井上四方的星空,看到痴绝处,竟恍惚是坐在光阴的井底,刹那间,遍野都是漫漫时空的孤寂,浩瀚无垠。

那一刻,无我。在那样古旧的老宅,我显然是个多余。

只适合时光退转回去——纸糊的灯笼,穿旗袍的闺秀,咿咿呀呀的昆曲,和一大院子当时的月色。那时,没有我们。

我们穿不起那样的时光。它太含蓄典雅,太有内涵和风韵,是一袭端淑的旗袍,只有名门闺秀,才能与它两相合契。

合肥张家的世家名媛,民国最后的大家闺秀们,个个都是风华绝代,后世里再也找不到那样的佳人。曾有新时代的导演想拍“合肥四姐妹”,但他知道,他拍不了。他找不到那样的演员,可以演绎那个年代的优雅和记忆。

那么,只能原谅文字的贫乏,让旧时光幽长的影子在这里隔世重现。

就从这里开始翻页吧——辛亥革命前夕,合肥龙门巷张家府宅,诞生了一位三小姐。

1910年,夏末秋初。那时,远在凤凰小城的沈从文已满八岁,他正想着法子逃学,和野孩子们四处疯玩,或者趴在学校的孔夫子牌位前罚跪受笞……他不知道,那个将使他无比甜蜜又无比心痛的女子,来到了这个人世。

9月15日,合肥张家年青美丽的少夫人陆英撑起产后虚弱的身体,只看了一眼刚落草的小人儿,失望地哭出了声。又是个女孩,这已经是第三个了。婆婆很不高兴,她只希望添个孙子。

父亲张武龄倒十分开心,他给三女儿取名兆和。虽然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他却是个含蓄儒雅之人,既博学多才,又开明民主,给子女们取名也极为讲究。张武龄一生共有子女十人。大女儿元和(字伯元),二女儿允和(字仲允),三女儿兆和(字叔兆),后来出生的四女儿取名充和(字季充);六个男孩,分别取名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女孩的名字不仅没有半点含花带草的妩媚,并且都有两条修长的“腿”,张武龄希望女儿们读书成才,像男子那样走向社会,立足名世;男孩的名字都有家字头,显然,儿子们长大后是要光大祖业、承继家声的。自不必说,这是他的愿望。

合肥张家是名门望族。张武龄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清末淮军将领张树声,是仅次于李鸿章的淮军第二号人物,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他留给后世最大的亮点是“儒将”之名,爱好昆曲,重视文化,曾主持重修了苏州沧浪亭内的五百名贤祠,并亲自撰写了宝带桥碑记。

张树声共有九子,长子张云端曾任四川川东道台。巧的是,张云端与沈从文的祖父沈宏富一样,声名显赫却膝下无子,更巧的是,也如沈宏富那样,他过继了自己的侄儿为子承继家业,这便是五房所生的张武龄。

仗着张树声创下的一份庞大基业,张家成了合肥的望族门第。张家拥有的万顷良田,仅归在孙辈张武龄名下的每年就有十万担租。难得的是,张家少爷没有半点纨绔之气,那些抽鸦片逛窑子玩纸牌的陋习,与他两不相沾;与他相投的,是报章杂志、诗词书画,以及从祖上传承沿袭的昆曲爱好。

十七岁那年,张武龄大婚,娶的是扬州大户陆家的二小姐陆英。陆英原也是合肥名门之女,因外祖父做盐务官,才举家搬迁去了扬州。陆英小姐才貌出众,贤淑能干,声名早播。尽管她比张武龄大了四岁,但在那个年代,女大男,反不失为好姻缘。张云端于是托了媒人,定下了这桩门当户对的姻亲。

由张允和口述、叶稚珊编写的《张家旧事》一书,收录了陆英唯一一张照片。很文静优雅的一个女子,身穿束腰垂结西式洋裙,头戴盘花西式凉帽,左手拎一只小小坤包,修长的身段,温婉沉静,清丽自谨,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古典又新潮的世家名媛。在黑白底色的衬托下,仍能感觉她孤清面庞上的肌肤,有着青春饱满的光泽。

张武龄儒雅清朗,浑身散发学者的沉静气质。他和陆英一样,都有这种沉静博雅之美。他们的儿女,很好地承袭了这一份优点。

陆英出嫁时,“嫁妆队伍从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足足排了十条街”,婚礼的隆重程度,数十年间无出其右。

据说,外婆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置办嫁妆,东西多得吓死人。陆府从扬州雇船装载嫁妆运到合肥,婚期前雇夫用抬盒装摆好,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张家所在的龙门巷外到十里长亭摆满了嫁妆,全城轰动。光紫檀家具,就有好几套,不光新房里是全新的,因为张家是几进的大院子,陆家就连大堂、二堂也都陪了全套的家具。金银首饰更是不计其数,尤其是翠,因为母亲喜欢翠。嫁妆中一应俱全,扫帚、簸箕也都是成套的,每把扫帚上都挂了银链条。(《张家旧事》)

这样隆重的婚礼已让人目不暇接,然而直到见着了新娘,众人才体会到什么叫艳惊四座。红盖巾揭去,一屋子人都愣住了!那凤眼含羞、眉梢微挑的新娘子,如芙蓉出水、霞光照梁,美得不似凡间人。这光芒四射惊人的美,却让新娘的姨妈隐隐有了不祥预感:太露了,留不住的,怕是不会长寿。

似乎真应了天妒红颜这句话,三十六岁,这位美丽优雅的女子便因拔牙引起的败血症,早早夭亡。十六年间,她为张家留下了四女五男共九个子女,也把自己世出名门的典雅气质,留给了她的孩子。

母亲离世的哀伤,二小姐允和记忆犹新。悲痛欲绝的父亲坐在母亲的棺木旁,久久凝视着那张美丽苍白的脸,任人怎样劝也不让盖上棺盖。后来某一天,他盘腿坐在一张矮方凳上,看着小姐妹们玩耍,眼里泛着泪光,那是允和唯一一次看见父亲饮泣。

再后来,丧妻之痛渐渐平息,他终于再娶了继室韦均一,并生下一子,此后,张家府宅芝兰玉树,姐弟们个个出类拔萃,便有了世人称赞的张家十姐弟。

三小姐兆和出生的季节,已临初秋。燠热开始散退,合肥龙门巷早晚时分薄凉如水。在朱门大户的张家,她似乎不再像两个姐姐那么受呵护,奶奶一直盼着张家添个孙子,盼了好久,落地后居然又是一个胭脂面。这失望或多或少对她有一些影响,自小她便很少被娇宠,甚至家里的下人和干干(保姆)们,对她的照看也比两个姐姐随意和怠慢了许多。

兆和五岁时,家里请来一位十六岁姓万的无锡女教师。刚开始教姐妹们认字,女教师以为兆和是男孩,便总将她搂在怀里,后来知道她是女孩,便再也不搂了。这忽然间被宠爱的欣喜、又忽然间被冷淡的失落,对幼小的兆和来说,是多么让人心酸的打击。

母亲虽然很爱她,却又总是忙得无暇顾及。于是母亲常常将她放在自己房间里,丢给她一串糖葫芦,随便她一玩多久。家里的男仆拨自己碗中的糙米饭给她,她也一样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人过多地关注她,也没有人为她心疼。

然而,这份漫不经心的疏简,对培养她宽容忍耐的性格却极为有利。儿时的兆和脸庞微黑,温厚善良,全然没有世家小姐的娇贵任性。无论家庭教师拿木尺打她手心,还是姐姐们欺负她,她情愿保持沉默,不哭,也不埋怨。因而,日后她变成一个沉静谦和,不拘小节的柔韧女子,与幼年所受的教育不无关联。

也许是合肥当时的文化氛围不太合张武龄的理想,一九一一年,他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离开了祖辈在此生活并创下基业的合肥,搬到上海居住,彼时,美丽优雅的陆英尚在人世,三小姐兆和也才刚满八个月。一家人先住在麦根路,后又转至铁马路图南里。两层七楼七底的大房子,院子大得足可以摆下十几桌酒席,这在现今寸土寸金的上海,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几年后,祖母去世时的一场意外,改变了张武龄在上海长住的打算。丧事办得极排场,那几日,张家的大院里每天都有十几桌宾客,还请了僧人做法事、放焰口,一时人来人往,隆重而忙乱。就在这忙乱中,张家的大门口居然出现了一颗炸弹!这猝不及防的惊吓,让全家人以为将有巨大的祸端来临,于是,只能将出丧的日子仓促提前,连孝棚里摆放的东西也都是假的。所幸终于平安无事,张武龄却决意要搬出这是非之地。

于是,兆和七岁那年,张武龄再度举家搬迁,来到了柔润秀丽的苏州。对张家儿女来说,若不是一九二一年母亲离世,在苏州的好时光,完全可以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人杰地灵的苏州,很适合儒雅的张武龄。他在苏州的生活,闲适而充实。除了去会馆看昆曲、浏览当地的报纸,稍有空闲,他还喜欢带着男仆逛书市,后来与书店混得熟了,只要进了新书,书店会直接将书成捆地送到张家,以至张家的藏书在苏州是出了名的富有。

基于张武龄对文化的这一份痴迷,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开明教育家,一点也不意外。此时,受五四新思潮影响,他怀着对新生活的希冀,以及民主进步人士革新中国的一份使命感,改名张冀牖,字吉友。一九二一年,他在苏州投资创办乐益女中,开学不久,妻子陆英离世而去。从此他看淡得失名利,只专注办学,在书画诗词和水磨昆腔中消弭着生命热情,日复一日送走岁月长流。

寿宁弄八号,这花园式的宅第以及宅第中的童年时光,像一叶载着月光的小舟,在张家名媛们的回忆中搁浅,散发着温馨梦幻的光芒。

回忆,一如往昔,仍有初春的欣喜弥漫开来。

唔呀唔呀踏水车,

水车盘里一条蛇。

牡丹姐姐要嫁人,

石榴姐姐做媒人。

桃花园里铺房架,

梅花园里结成亲。

……

彼时,月光多么美。幽凉如水的夏夜,花园一样的宅院,年幼的兆和与姐姐们睡在竹凉床上,一边看夜空数不清的繁星,一边跟干干们学唱这首苏州话民谣。

萤火虫儿,举着一盏又一盏小灯笼飞过来又窜过去,花园里杏树枣树和各种花草的芬芳,一阵阵袭来,像一个染着悠香的清寂美梦,也像童话里的城堡,住着英俊的王子,也住着美丽的公主。

这座宽敞的花园式宅院,张家在此一住数年。四小姐充和因出生不久,便过继给了合肥的二祖母当孙女,一直在合肥接受最好的教育,直到二祖母去世才与家人团聚。因此她的童年,缺失了姐弟们的这场盛宴。

三姊妹的闺房在第三进房子的楼上,开窗便可看见后花园,花园里楼阁亭台,花廊水榭,似乎是旧戏文中富贵人家的一幅画,然而,彼时还不曾上演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它只是才子佳人童年的摇篮。

花园大极了,有水阁凉亭,有假山,有花草,有果树,粉墙黛瓦幽美雅静,此景只应天上有、梦中有、书中有、戏中有。可它不是“牡丹亭”中的花园,小姐们进去也不必红娘引路偷偷摸摸。每天我们只要离开了书房,放鸟归林,这里就不再安静。我们有时学王羲之“临池洗砚”,更多的时候是疯疯癫癫爬山、玩水。(《张家旧事》)

最有趣的当数拜堂娶亲的游戏。那时节,优雅年轻的陆英还在。仆人用竹片扎了个小花轿,小佳人们便兴冲冲将家里的洋囡囡穿上滚了花边的衣帽,安坐在小花轿里,保姆走在前面“哐哐”地学着敲锣声,张家的小姐弟则抬着花轿,浩浩荡荡从花园这边,走到花园那边。那情景,真是娇憨可爱得惹人畅怀。

后来,玩得不过瘾,三姐妹便将六岁的大弟打扮成新娘,从母亲房中取来胭脂花粉刨花水,搽得大弟小脸儿红一块白一块;母亲找来红头绳,给他扎上四根朝天辫,又取一块绸手帕,塞在他的小裤带上做花裙……直到像个俊俏的小新娘了,便请来二弟当新郎,与小新娘拜堂成亲。一本正经地拜了祖先、父母、客人,磕好头爬起来时,小新郎一不小心,踩掉了小新娘腰上别着的那块手帕裙子,一屋子人便再也憋不住地哄笑起来。委屈的小新娘瘪瘪嘴想哭,大姐一把搂在怀里哄:“弟弟不哭,新娘子不能哭。”

花园里的花厅,是三姊妹读书的地方。书房门前有两株玉兰树,一株紫玉兰,一株白玉兰。一到春天,便开了满树灿烂花朵,似乎闭上眼都是一树一树的花影。实在是美丽得过了分,姐妹们会捡来落了满地的玉兰花瓣,求伙房的厨子放在油锅里炸来吃,又脆又香,居然是爽口的美味。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卡夫卡谜题(1—15)

    卡夫卡谜题(1—15)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秋天。山间的树叶停止了光合作用,并将自己残余的养分重新退回到自己的母本。一个光彩夺目的色彩盛宴开始了。各种树木争相露出自己最后的灿烂之光,将要脱离树枝的叶片显出了五彩缤纷的一幕,这是最后的一幕,辉煌绝伦的一幕。为什么它们用夏季只有花朵才能说出的语言来留下未来的预言?它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是一个年度轮回的感叹?还是对自己命运的酬谢?
  •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热门推荐
  • 两世缘牵

    两世缘牵

    前世,她瞎了眼,看上个渣,今生,爱上了外表禁欲,内心腹黑的他。
  • 沉默的天空

    沉默的天空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从章懿华母亲身患绝症、家贫如洗和哥哥章懿中因悼念周总理锒铛入狱分两条线交替展开,纵横捭阖地反映当代青年的迷惘和思考;中卷由章懿华下乡、白琳娜支边和章懿中与“两个凡是”殊死较量三条线逐浪推进,集中描写章懿华、秦队长等为改变山区贫困剑走偏锋,冒死撰写《真理终将荡涤谬误》以及章懿华与白琳娜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下卷边关告急,章懿华、白琳娜毅然放弃上大学参军作战,章懿中平反昭雪后报效国家、泣血警界,三条线合成一条线将“五维空间”险象环生的故事推向高潮,深刻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代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以及我们这个星球上某些奇异现象。
  • 腐河经

    腐河经

    简历不太想写,非一般的无脑小白文,推荐资深阅读观看。
  • 雄者傲苍生

    雄者傲苍生

    我本心正昭日月,奈何世人欺我苦。三千大道皆为次,唯有雄者傲苍生。各方豪杰刀兵见,烽火连天天下乱。江山要用血来洗,男儿誓死不底头。南宫烈受辱而后强,血窟洞中三年苦修,成就世上唯一的血修者。随后出山历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腥风血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戮祖记

    戮祖记

    十方煞神诀,乱绝生灵剑,秦天宇:“看我如何以戮祖之名,撼动这九天十地。”
  • 穿梭世界与位面

    穿梭世界与位面

    还有就是这是一个位面穿越的小说,额,就这样子,穿越完全自由,没啥系统之类的,就这样,练手作品。
  • 寻觅天涯何方

    寻觅天涯何方

    她的一生由两个圈圈组成,一个圈住求而不得的,一个圈住得而复失的,所有的爱恨情仇皆在此中。五岁那年,她被父母遗弃在山脚,一个圈圈画地为牢,父母亲情成了她求不来的缘分;尤马捡他回家,给了她一切他所能给的,却在她长成之际与她别离,一个圈圈挂进胸膛,她梦寐以求的东西最终得而复失。他们本该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最终却只能与命运擦肩而过,在他尚未与自己和解,在她来不及长大的时候,这场错过了一整个世纪的相遇成为了世上最令人惋惜的误会。自她改名为尤我开始,就注定会害了那个谪仙般的男人,他说即为一家人,合该同甘共苦,她一直记着,所以当他不见了之后,上天入地,她会找到他。她曾说过她会努力变强,保护他也保护归海林,却在时过境迁物非人非之后才能做到,如果他们注定在这个世界无缘,那么就由她来创造一个独属于他们的伊甸园。//我看年年花开遍地,你又在哪里呢?为何我还找不到你,在见面,我怕你已认不出我……//
  • 樊希安散文集

    樊希安散文集

    本书是作者散文创作的合集,收录了60余篇散文,内容包括回忆亲人、回忆故乡、回忆部队生活,以及出版界前辈的文章,还有部分游记。由于工作的原因,作者的足迹遍布各地,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悠悠情思,同时也留下了诸多人生体悟。从这部散文集中,可以看到作者生活、思想的轨迹。
  • A Christmas Tree 圣诞树(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