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3400000003

第3章 叛逆·开拓·创新——序《尤利西斯》中译本(2)

在易卜生的剧本中,乔伊斯最倾心的是《培尔·金特》。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在日记中写道:“吉姆[3]告诉我,他想把《尤利西斯》[4]写成一个都柏林的培尔。”从整个作品的脉络看,确实是这样。布卢姆也像培尔那样,离家外出流浪,只是《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只走了十八个小时,而培尔则浪荡了一生。最后,两个人物又都回到妻子的身边。《尤利西斯》中的另一主要人物斯蒂芬和培尔一样,也充满了幻想。两人都在母亲弥留之际,仍然拒绝皈依宗教。五幕诗剧《培尔·金特》中也有一些内心独白。有时通过琐事来抒发人生哲理,如培尔剥葱那一景以及对地球讲的那番感慨万分的话。读《尤利西斯》第十五章,最使人想到易卜生的影子。酒醉之后与妓女厮混的斯蒂芬多么像妖宫中的培尔!山妖听到教堂钟声和索尔薇格的歌声,就一哄而散;斯蒂芬则被布卢姆救了出来。乔伊斯还曾于1918年写过一部题名《流亡者》的剧本,描写一对未婚男女理查德·罗旺和伯莎带着个八岁的男孩子阿尔奇从意大利返回都柏林。人虽已归故土,精神上却仍处于流亡状态。

乔伊斯和易卜生最主要的共同点还在于两人都是当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的叛逆者。乔伊斯于1905年在给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的信中就曾说:“你时常反对我的社会主义倾向。难道你不能清楚地看到对无产者解放的拖延吗?教会分子或贵族或中产者的反动就意味着各种虐政的恢复。看来在欧洲重新恢复教会的权力就等于回到中世纪的宗教法庭。自然,耶稣会士在给叛教者施轮刑或把他们拉上拷问台时,并没使人折腰。”[5]

1936年乔伊斯对人说:“爱尔兰不喜欢我,正如挪威不喜欢易卜生。”他们二人在描绘各自社会中的人物时,笔下确实都毫不留情。然而今天,他们二人却又都成为各自国家——以至世界的光荣。

乔伊斯是怀着对于他所处的环境强烈的不满而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1904年8月29日他在致诺拉的一封信中,就谴责了当时他所处的社会,甚至自己的家庭:

“我从心中摒弃这整个社会的结构,基督教,还有家庭,公认的各种道德准则,当前社会的阶层以及宗教信仰。我怎么能爱我的家!我不过是来自一个为遗传下来的挥霍行为所毁坏的中产阶级。我母亲估计是被我父亲的疾病以及历年的苦恼折磨而死的。当我望到她躺在棺材里的那张脸时,我看到的是那么灰暗,为癌症所折磨的脸。我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受害者的脸。”

当时他与这位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诺拉相识才两个多月,真是满腹牢骚。接着他还写道:“六年前我脱离了天主教会。我对教会恨之入骨。我发现由于我本性的冲动,我不能再属于它了。我在当学生时就曾偷偷反对过它,拒绝为它任职,因此而沦为乞丐。但是我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如今,我用笔和口公开反对它。”[6]

天主教会之外,乔伊斯还痛恨异族统治者——英国。全书许多处都从正面或侧面写到这个“家里的陌生人”。当时,都柏林社会贫富悬殊。当我译到“大厅里翩翩起舞的宫廷那五颜六色的服饰”,外面却是悲惨的庄稼人,他们饥肠辘辘,面带菜色,吃的是酸模叶子[7]时,只觉得仿佛是在读杜甫。

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伟大作品,其创作者除了精湛艺术之外,都必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乔伊斯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开始创作的。

1907年他在的里雅斯特演讲时说:

爱尔兰的经济及文化情况不允许个性的发展。国家的灵魂已经为世纪末的内讧及反复无常所削弱。个人的主动性已由于教会的训斥而处于瘫痪状态。人身则为警察、税局及军队所摧残。凡有自尊心的人,绝不愿留在爱尔兰,都逃离那个为天神所惩罚的国家。

《尤利西斯》中所揭示描绘的都柏林社会真实吗?最好的证人莫如比乔伊斯年长近三十岁、也是在都柏林长大、并且同样具有改革社会热忱的萧伯纳了。他曾几次在函文中证实《尤利西斯》描绘的真实性和必要性:“我对它(《尤利西斯》)最感兴趣,因为我年轻时也曾在都柏林生活过。我认为他的写法具有经典性。我不认为在坦率描写性的方面需要什么限制。我不能使用乔伊斯先生的语言,我的手太拘谨,没法落笔。当我在都柏林时,年轻的医学生确实是那样:言语脏得很,在性行为上也不检点。

他们认为那样才充满活力和富有诗意。我很想把那帮青年组织成一个俱乐部,让他们来读读《尤利西斯》,让他们回答像不像。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再问一声:‘我们要不要永远这样下去?’我希望他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把乔伊斯所描绘的消灭掉。那时《尤利西斯》就不存在了。那时,就像今天来翻阅12世纪的地图,把《尤利西斯》这本书禁掉,那就等于把污秽物保护下来。那不是道德之举。倘若一个人朝你举一面镜子来照你本来的面目,即使把镜子打碎也是徒然,不如还是找块肥皂和水把脸洗一洗呢。”[8]在另一处,萧伯纳还说:“在爱尔兰,人们如果要使猫干净,就用它自己的爪子来揉它的鼻子。乔伊斯把这种办法应用到人身上了。”他认为乔伊斯在揭露现实的丑恶方面,“超过了我们时代所有的小说家”。

乔伊斯不仅揭露丑恶,他也通过主人公布卢姆写出人性的善良。在第十五章中,他还写到布卢姆的一些乌托邦思想:“我主张整顿本市的风纪,推行简明浅显的《十诫》。让新的世界取代旧的。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与异教徒都联合起来。每一个大自然之子都将领到三英亩土地和一头母牛。豪华的殡仪汽车。强制万民从事体力劳动。所有的公园统统昼夜向公众开放。电动洗盘机。一切肺病、精神病、战争和行乞必须立即绝迹。普遍大赦。每周举行一次准许戴假面具的狂欢会。一律发奖金。推行世界语以促进普天之下的博爱。再也不要酒吧间食客和以治水肿病为幌子来行骗的家伙们的那种爱国主义了。自由货币,豁免房地租,自由恋爱以及自由世俗国家中的一所自由世俗教会。”

布卢姆这个人物刻画得真实无比。他在生活中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个犹太人在为人方面远比与他妻子勾搭成奸的爱尔兰人博伊兰要忠厚善良,有头脑。他曾领着一个陌生的年轻盲调音师过马路(第八章),尤其是对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爱护,真是感人至深。

在西欧反犹排犹之际,作者偏偏以布卢姆这样一个匈裔犹太人为此书的主人公,并把他塑造得既富于同情心,又可敬可亲,这本身也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挑战。

匈牙利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在《小说理论》(1971)中,认为文艺复兴后诞生的西方小说,是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为主旨的。小说描绘的是内心的探险,也就是灵魂自我寻找的历程。就英国小说而言,他这一论断未必能概括18世纪以来的所有的小说。但20世纪确实有好几位小说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维吉尼亚·吴尔芙和美国的福克纳。其中,以乔伊斯的成就最为显著,影响也最深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意识流是19世纪末西方小说发展起来的一种写作技巧。这一名词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开始使用的,原指人类的意识是流动的、千变万化,而不是固定的、有条不紊的。后来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进而提出意识与潜意识的学说。在文学上,则指小说家不加评论地描绘人物通过联想、回忆等内在的思想活动,随时对外界事物所起的反应,也可以称作内心独白。

法国作家纪德在一篇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讲中曾指出,在19世纪就已有人用这种内心独白写小说了。除了《罪与罚》的作者之外,英国诗人勃朗宁以及美国小说家及诗人爱伦·坡都曾使用过。自然更早还见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在小说里,也曾使用过这种手法。还有一位与乔伊斯同时代的英国女作家多洛泽·瑞查德逊(1873—1957),她著有《朝圣旅程》洋洋十二卷,写的也都是人物的思绪、印象、回忆和感觉,也都属于“内心独白”。

最早启发乔伊斯从内心来描绘人物的是法国象征派小说家爱德华·迪雅尔丹(1861—1949)。他曾在所著小说《月桂树被砍》(1888)中,全面地使用过内心独白。整部小说什么事也没发生,只描写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邀请一位漂亮女演员赴晚宴,基本上都是内心独白。乔伊斯是1902年的一天偕一位暹罗(即今泰国)朋友赴音乐会的途中,偶然在火车站上买到此书的。他一口气读完,颇受启发。他从不讳言迪雅尔丹是这一小说技巧的先驱,后来并与之结识。《尤利西斯》的法译本在巴黎问世时,迪雅尔丹还曾向乔伊斯表示祝贺。但乔伊斯绝不模仿。他在《尤利西斯》中实际上已另辟蹊径。

内心独白是指人物想表达什么,不说出来,只在心里想,然而还是有条不紊的。乔伊斯笔下的意识流则捕捉人物头脑中那毫不连贯、变幻无常、东一鱗西一爪的思绪。它凌乱芜杂,漫无边际。令人惊奇的是,这部主要以布卢姆为主人公写都柏林几个市民从早晨八点到午夜共18小时的活动的小说,一方面纷纷扬扬,而在结构上又是最周密严谨不过。

常有人把意识流同心理分析混为一谈。其实,心理分析乃属医学范畴。当然,文艺批评家也可使用这一方法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心态。说来真巧,乔伊斯写《尤利西斯》时,心理分析在欧洲正方兴未艾,而乔伊斯所侨居的瑞士苏黎世,又正是心理分析大师卡尔·荣格(1875—1961)的故乡。他们俩人有过交往,但是谈得并不投机。荣格读完《尤利西斯》之后,曾给作者写过一封毁誉参半的信,说:“我花了三年时间才读通它。我很感激你写了这么一部大书,我从中获益不少。但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我不知你写时心情是否畅快。我不得不向世界宣告,我对它感到腻烦。读的时候,我多么抱怨,多么咒诅,又多么敬佩你啊!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9]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荣格最后这句话似是称许,又似是调侃。他说三年才把此书读通,并非夸大其辞,再也没有比我们这两个中译者更有同感的了。

理查德·凯因在《寓言式的航海家》(1947)一书中认为,“乔伊斯就像18世纪写《格列佛游记》的斯威夫特和后来写《培尔·金特》的易卜生那样无情地揭示了社会的痼疾。他描写的是人在空间时间永恒中所走过的道路。他是以显微镜般的准确度来反映现代西方文明的矛盾和缺陷的”。

当乔伊斯着手写《都柏林人》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时,他就已开始试用零星细节来塑造人物了,而不像亨利·詹姆斯那样以突兀情节为小说的骨架,却通过细节,通过内心活动来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在写《尤利西斯》时,他的这种创作方法就更臻于成熟了。在这部旷世奇书中,作者写出了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的失望和寂寞,灵魂的空虚和失落。西方有的批评家认为乔伊斯笔下的布卢姆是从里到外写得最全面的人物。此书对本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过并且仍在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部小说问世后不久,美国批评家艾德门·威尔逊就在《新共和》杂志上评论说:“《尤利西斯》把小说提高到同诗歌与戏剧平起平坐了。读了它之后,我觉得所有其他小说的结构都太松散。乔伊斯这部书在写作方法上之新奇,对未来小说家的影响将是难以估计的。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如何能不受此书的影响。它创造了当代生活的形象,每一章都显示出文字的力量和光荣,是文学在描绘现代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英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30年代至50年代曾在我国任教的威廉·燕卜荪(1906—1984)则称誉《尤利西斯》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小说”。

乔伊斯在20年代初曾与比他长十一岁的普鲁斯特有过一面之缘。传记家们关于西欧这两大小说家那次的会晤情景记述不一。有的说他们相互谈了各自喜欢吃的甜食,有的说他们诉说了各自的病情。艾尔曼在《詹姆斯·乔伊斯》中,则说女主人为双方做了介绍后,普鲁斯特问乔伊斯可认识某某公爵,乔伊斯的回答是“不认识”。当女主人问普鲁斯特可曾读过乔伊斯的作品时,回答也是否定的。双方之冷淡可见一斑。比较有意思的还是与乔伊斯同时侨居苏黎世的英国画家弗兰克·勃真所转述的乔伊斯的这样一段话:“他(普鲁斯特)感兴趣的是伯爵夫人,而我的兴趣则在伯爵夫人的女侍方面。”

的确是这样,尽管《尤利西斯》第十章写了总督大人,但那是通过街头市民的眼睛写的。全书的主人公是替报纸拉广告的布卢姆和他的妻子、女歌唱家摩莉,还有年轻教师迪达勒斯。此外还写了送牛奶的老太太、报童、女佣、护士、酒吧女侍、马车夫、妓女和老鸨。总之,都是市井日常见到的凡夫俗子,芸芸众生。

同类推荐
  • 战僧与何平

    战僧与何平

    《战僧与何平》是由著名武侠作家温瑞安早期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本书主要分为十一章,讲述了正邪之间的江湖故事,本书语言简练又通俗易懂,带有很强的温瑞安的个人风格,是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魍魉世界(上)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魍魉世界(上)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沽婚

    沽婚

    《沽婚》是东北作家孙春平的都市小说合集。善写小人物、小小说的孙春平,以细腻圆熟的笔端,状绘了当代都市中的众生态相。在从容舒缓的都市叙事中,他探索人的可能与边界,并以"哀而不伤"的道德实践,自觉观照都市生存中的底层群体。《沽婚》聚焦的,不过是真真假假的都市众生,他们只是时代列车投在玻璃窗上的背影,却成就一暮精彩的“都市传奇”,一部厚重的凡人“世界史”。
  • 反转的是故事,还是人心?东野圭吾带你领略极恶的深渊(套装4册)

    反转的是故事,还是人心?东野圭吾带你领略极恶的深渊(套装4册)

    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里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残忍又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拉普拉斯的魔女》这部小说,超越犯罪和社会性,关切到的是更为社会核心的:伦理。“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东野圭吾。《危险的维纳斯》是连东野圭吾自己都无法轻易评价的作品。在阅读《危险的维纳斯》之后,你会发现此前从未读懂过东野圭吾。不同于《恶意》等作品,《危险的维纳斯》穷尽了人性复杂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行善的本能,也有作恶的动机;有理性,也有无法压抑的、令人疯魔的欲望。《白金数据》拥有值得反复思考的深度,远远超出推理小说”范畴。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是自我救赎,也是对人性的深层读写。“日本奥斯卡”影帝二宫和也主演同名电影原著小说,日文版狂销170万册。这本书说到底,终究还是人性的问题。《沉睡的人鱼之家》——《解忧杂货店》之后,东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既悲伤又温暖,这是一个让我们重新面对人生的故事。没有一部推理小说,像这样令人心碎;也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给予我们“生命”的信念。
  • 繁华落尽

    繁华落尽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许杰二十岁到四十岁的起落浮沉。早年,他是翩翩少年,享受着亲友的呵护、小资情调和优裕的物质条件;随后,他是大学校园里的青年才俊,才华横溢,挥洒青春,目睹了生活的现实;终于,他成了远赴异乡、艰难生存、职场打拼、恪守着基本道德底线的复杂的中年男性。最终,如同画了一个圆,他回到故乡,在人生的大沧桑中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救赎,收获了温暖的情感。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深宫楚歌笙

    深宫楚歌笙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踏出楚家庄,踏上木鸢,会选择砸进他的喜轿里,会选择在这后宫里一步一步攀爬,走这一世一样的路。一切事情都环扣的恰到好处,每一步都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只有向前,才能活下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突击战士

    突击战士

    我们没有名字,只有简单的代号,我们被一股神秘力量,带入到这个游戏世界,我们的武器只是最基本的枪械,我们的弹药有限,这个世界的东西必须由自己赚取,没有人会同情可伶你。在这个适者生存的世界,只有拼命生存下去。“我东君,我三世,我妖姬,我阿希。”这个破碎的世界终将由我们终结。
  • 喵殿万万岁

    喵殿万万岁

    林喵,二次元死宅少女漫画家,擅长风格诡谲恐怖少女漫。虽然每天沉浸在恐怖漫画世界,但也不能阻挡林喵健康积极又向上,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毫不动摇,直到遇见……谁来告诉她,为什么从菜市场十元解救的小脏猫变成了傲娇美男?!和喵殿握爪,我是你的救世主?!亚麻色头发褐色眼眸的少女?!林喵欲哭无泪:“殿下,头发是染的!褐色眼瞳的姑娘满大街都是啊啊啊!”傲娇男猫悄咪咪舔爪:不要做无谓的挣扎……本殿的首席铲屎官。有颜有腿傲娇猫界二世祖×二次元迷糊少女拯救猫界,喵殿万万岁!——本文纯粹瞎编,不喜勿喷
  • 极品小书生

    极品小书生

    沈慕摇头叹息:“萧小姐,尽管你是宁州第一才女,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声抱歉,我们真的不合适。虽然我知道,我沈慕天才神授、英明神武,玉树临风、潇洒不凡,有很多女子都将我作为她们的梦中情人,但是,我还是要拒接萧小姐你。”萧小姐惊讶得小嘴张成了个圆。萧知州期盼着道:“女儿,那沈慕如何?”萧小姐鄙夷道:“此人脸皮之深厚,刀刮不烂,枪捅不穿,无耻之尤者也!”
  • 重生之逆天狂少

    重生之逆天狂少

    重生醒来,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武者世界,且看修仙狂少林亦然逆天而行,碾压一切。
  • 霸爱:恋上温柔女总裁

    霸爱:恋上温柔女总裁

    在国外留学的蓝舒娴回国继承家族事业,因为年轻被公司的人瞧不起,她不得不努力学习熟悉公司业务。为了缓解压力,她决定去旅行,遇到了一个叫做夏鸿的男人。爱情有时候就是缘分来决定的,蓝舒娴没想到,意外相遇的两个人,竟然可以走进婚姻的殿堂……
  • 我家皇妃是炮灰

    我家皇妃是炮灰

    傅曲菱喝菠萝啤醉倒再次醒来时突然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茫然无措加欲哭无泪啊啊既来之则安之,就在她以为自己能摆脱乖乖女设定大展拳脚的时候猛然发现,原来自己是——炮灰,是可忍孰不可忍,谁说垫脚石只能乖乖做踏板当她站在众生之上被人仰望时,却转身扑进那人怀里嫣然一笑道:“夫君,我现在补上我的嫁妆可好”而那个风华无双俊美无俦的男人只是轻轻拥着她神色温和的回道:“好”注:一见钟情型的哟
  • 次元万界之祭神

    次元万界之祭神

    天朝风云起结束少年征服世界之路吧,和你的同伴一起去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