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0500000013

第13章 我们算得太多,做得太少

跨过中年后,人就像在公共汽车上,听到心平气和的报站声:下一站老年。春暖花开,与朋友相约体育锻炼,跑步伤膝盖,跳绳伤脚踝,游泳湿气大,我便说:“不如直接广场舞吧,还混个脸熟,反正总是要去的。”

大概因这心态的位移,再看老人不是“他们”,而是“我们”;不是“命运如何作弄过他们”,而是“我们怎么把自己过成这样”。

比如这些年报纸、电视、网络上都轰轰烈烈的“帮老人找初恋”:大部分是七八十岁的男性老人,突发奇想要找初恋女友,太太估计啼笑皆非,只好由他去吧;儿女哭笑不得,还得尽力相助;前朋友、前同事、前校友被一路打扰到……有些线索断在风中,另一些,终于被吹送到了女主角手中。

这样的故事,我的疑问永远是:这么爱,当年为什么抛下?推给“不得已”是容易的。这事儿就像移民,再含泪高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也改变不了你选彼国不选中国的客观决定,不管说是为了“空气好”“孩子上学”“自由民主平等”,都一样,交税给人家,就别再来说爱我。

第二个疑问是:这些老人,单身者并不多。用这样的行为,赤裸裸地向仍在人世的妻子说“我不爱你,我心中另有女神”,何等自私。你要向女神诉说五十年同床异梦的寂寞吗?这五十年来睡在你身边的伴侣,那不被尊重不被体恤的孤独又向谁说?

偏偏他们的初恋又那么单薄,无非几次散步、几封情书,连手都没握过。这让人不由感叹:这一生,匮乏至何种地步,精神世界一片苍白,才把这么一点湿润的情意都视为至宝。

也许,对初恋的格外小题大做,是亚洲国家的特有现象。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讲求“存天理,灭人欲”,历来不主张恋爱。十几岁求学期间,必须专心学习;二十出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大帽子立刻压下来,大家都一副急红了眼的样子,生怕过了这村就没这店,遇到条件稍好的异性恨不能下手抢。为了不成为剩男剩女,相当多的人相亲过几次就匆匆结了婚,生儿育女,任日子过得千篇一律。而那欲念之火一旦在婚后燃烧,就是:外遇、一夜情、出柜和出轨,不好说哪个更丑恶。

爱情于是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荒谬的事物:传说它在,但禁止追求;它的美丽与剧毒犹如鹤顶红。年轻人心里记着门当户对,中年人要对老婆孩子负责。它是蜜糖,就说生活必得良药苦口;它是电是光,就说激情必逝,星子易凋。终于到了老年,再没比他们更老的人耳提面命了,对爱的渴望才有机会一发不可收拾。已经老得无力开始恋情,追寻一下往事总是可以的吧。毕竟,一生中只有那一次是单纯的恋慕,而没考虑背景或嫁妆。

可悲吗?也许不,因为还有许多人,目前正年轻,在走这条路。

若干年前,我认识一位老者,七十开外,单位与家庭都管不了他,终于放胆追寻欲念,去开房时,要带上惯穿的棉拖鞋、厚布袜,像搬了一个小家。还年轻的我,完全不知如何评判这件事,一边骇笑一边恻隐。

那时,我身边有一个朋友,过着不死不活的婚姻生活:无性无爱无子女,买菜吃饭就是一切。我不免对他说:“老者,便是你的未来。”

朋友大怒,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

他的“死婚姻”还在延续中,就目前来看会地老天荒。五十年后,他会不会出现在“寻找初恋”的电视节目中?难讲哦。

为何不能在一朝一暮,用一茶一饭,喂饱心的饥渴,一定要饿狗记得千年屎,饿人记得千年爱?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只是有时,日子的惨淡,就来源于我们算得太多,做得太少。

同类推荐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 胡适诗存

    胡适诗存

    《胡适诗存》是1989年整理成册的,其中收录了由胡适创作的多首诗歌。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北大的源头在哪里?

    北大的源头在哪里?

    北京大学的历史源头在哪里?其思想轨迹大体如下:(一)1918、1925年,蔡元培校长两次讲到:中国古代太学是近代新北大的“高曾祖”;(二)1925年蒋梦麟代校长判定:本校由国子监改为京师大学堂;(三)1948年胡适校长提出:北京大学是历代“太学”的正式继承者;(四)1964年前后,陆平校长提出:继承太学、学习苏联、参考英美是北大三大办学方针;(五)20世纪60年代和1982年,冯友兰讲: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六)1987年,任继愈指出:北大源头应追溯到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开办太学;(七)20世纪80、90年代,季羡林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提出:北大历史应从国子监创办算起,还可上溯到汉代太学;(八)1986、1988、1997年,萧超然反复讲:北大源头可直接上溯到代代相传的晋代国子监;(九)1998年,我提出:北大最初历史源头是公元前124年西汉太学创立,直接源头是古代北京地区的太学和公元947年辽南京太学、1287年元大都国子监。
热门推荐
  • 科弗洛年鉴

    科弗洛年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彩虹计划销声匿迹;尼古拉·特斯拉黯然隐没。未来的风起云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辛?风云诡谲,顶尖的空间试验站不知所踪,神秘的最高研究计划紧急叫停!无尽的空间,是希望还是地狱?答案尽在科弗洛年鉴,科弗洛研究组的记录之中!
  • 网游之绝世神花

    网游之绝世神花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尖端科技不断开发推出,甚至有跨国联合会发出声明,创造人类第二世界,7年后,他们竟然成功了
  • 《逍遥游》

    《逍遥游》

    “我不受善恶羁绊,我只顾自己快活。你对我无用的那一刻,就是我抛弃你的那一天。可是,只要你一天在我羽翼之下,我就会……保护你。”——无论你是人还是兽。
  • 寡妇的悠然生活

    寡妇的悠然生活

    一个是遭受亲人的背弃落得个克夫望门寡,一个是二十一世纪不幸车祸的幽魂。当她附身于她,再次复活时,本以为终于可以过上悠悠寡妇岁月静好的生活。谁知一时手欠捡了个他回来,从此这日子......
  • 普京语录

    普京语录

    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执政以来,人们对他的关注和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他行事雷厉风行,令出如山,深得本国人民心,又饱受西方国家质疑。对内,他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整顿经济秩序,打击金融寡头,加强军队建设;对外,他努力改善国际环境,拓展外交空间,维护本国利益,在国际舞台上恢复了俄罗斯世界强国地位。本书涉及普京的成长、从政、反腐、反恐、军事等方面内容,从普京的非同寻常的话语中处处体现其超凡的自信与独特的个人魅力。翻开本书,了解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铁腕总统”,听听那些改变世界的声音。
  • 易林补遗

    易林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婚姻是本书

    我的婚姻是本书

    我和他的婚姻,如很多人一样,由爱情开始,可是慢慢的,我们也在经历婚姻中的种种磨难,是放弃还是继续,我们是一起努力还是各自叹息,最后放弃,这是一本书,这是一本属于我和他的书。
  • 斗天神主

    斗天神主

    十年前绝世天才被废,十年后,一次机缘,他回来了!身怀龙王血脉,开启最强龙眼。十年前,他叱咤风云,十年后,他依然震天撼地。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