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2400000009

第9章 五官屯看地戏

有一年跟着母亲去五官屯看跳神。跳神,现在称为地戏、军傩,当时只叫“跳神”。

从城里到五官屯,今天看来咫尺之间,那时觉得够远的了。我小时候的旅游观,当天能不能回家是一大标志,不喜欢在外面过夜。去五官屯多半当天回不来,颇觉忐忑。但小孩做不了自己的主,只能跟着去,再说“跳神”这名目也有点诱惑力。

跳神好像是在正月初三或初五,头天下午就到了徐姑外婆家。这是瓜蔓亲方式的称呼,并无真正的血缘关系。徐姑外婆的老伴和儿子媳妇都先她而去,独自抚养着一个孙女、一个孙儿。她不能耕种,却有一门绝学:用按摩推拿手法治疗儿科病痛。小儿惊悸不寐,瘦弱厌食,请了她来,把小孩仰卧床上,从小指尖小脚趾尖开始,用指甲沿经络关节一路掐过去;再掐胸腹各穴位;翻过掐肩背各穴位;抱起来掐颈项人中各穴位,扯耳垂,揉太阳,最后捧着小脑袋旋三下,还打趣说“抱头酒——醉”,结束。当晚就能安稳入睡。睡眠好了,食欲有了,逐渐肥胖起来。再严重的,不超过三次必定见效。我家的小孩,没有不请徐姑外婆掐过的。后来她把这套手法教给了我母亲,不仅家里实施方便,渐渐还有亲友家背着小儿来求治。据母亲说,这活不轻松,掐完一身的汗。徐姑外婆的儿科有一张王牌,叫“爆灯火”,是用于挽救垂危病儿的。这一招无效,就只有听天由命了。我们常闻其名,没有见过,听了暗暗害怕。后来,我第二个妹妹明缘是早产儿,极端病弱,终年病恹恹的。有一次生病,求遍中医西医包括福音医院的洋大夫,都不见效。有人劝母亲,人事已尽,顺其自然吧。母亲决定作最后努力,接徐姑外婆来“爆灯火”。我们心怀恐怖,围观了全过程。徐姑外婆端着一盏菜油灯,右手捏一撮药草,沾点油,点燃,直接往各个穴位上炙去,给予强刺激。看去确实有点瘆人,但也不如想象中那样可怕。这一步棋,居然使妹妹起死回生,遂起名曰“缘”。几十年中,她是姊妹中最精力旺盛者。活到六十岁去世,医生发现她早年即患有三种心脏疾病。徐姑外婆身材高大,但有点佝偻,白发飘萧,肤色黝黑,钩鼻尖,很像电影里印第安部族领袖或领袖的母亲。当时我就觉得她非常老,但她一直活过了一九六〇年代的大饥馑和经济复苏,才在省城的孙子家里去世。

五官屯周围风景秀丽。但这是我几十年后重访才发现的。当时只看到狭湫和肮脏,唯有那座木寨门还好看。徐姑外婆家小屋内外,本来就没什么玩的,又没有一本书可看。挨到暮霭四起,到处暗影幢幢,就更待不住了,提出要回家。母亲知道怎么回事,请徐姑外婆点灯。桐油灯点起来,又燃起一根葵花秆,插在大灶上。我松口气说:这还差不多。此事老人记得非常真切,几十年后还用这句话打趣我。

次日早晨就去大场坝看跳神。我大觉失望,因为没有神,是戏,三请樊梨花,而且这种戏比京戏差远了。有印象的,一是放铁炮。厚铁筒填满药料,立在场边地上。点燃引信,那“通”的一声,并不怎么响,却是十分结实沉重,像钉锤往心口上一击。随即,四面大山们就参差地回应起来,此落彼起。二是演员们把面具斜顶在额头上,脸和颈子都用黑丝帕裹起来,于是薛丁山、樊梨花们个个都仰面朝天,粗脖壮颈,看上去别扭,替他们难受。我爱看的是京戏,雍容华贵,连川戏都嫌寒碜,何况穿青布长衫的薛丁山呢。倒是观察围在土场上、板凳上、树杈上的各式各样的看客,和在腿脚丛林中钻出钻进的小孩们还有趣些。真觉得地戏有点看头,还是近几年在木寨看的一次,在天龙看的一次。前几年曾经陪两位奥地利人在蔡官屯看过一场。其中一位是摄影家,忙着照各种各样的相片,无意于戏本身。另一位曾留学北大,普通话说得压倒大山,倒是认真看了。我问他观感,他连声说:太奇怪了!太奇怪了!现今的石城二宝:蜡染和地戏,当时石城人都不怎么当回事。蜡染叫“土花布”,土靛气味很大,但越洗越蓝得好看。贫家小户用作床单,讲究人家还嫌寒酸。地戏是没有城里人特意去看的,看过的人就用来取笑。徐姑外婆的孙女婿,在城里当店员,是年轻同事中唯一成家的,同仁们就拿地戏和已婚来开他玩笑。用山歌调唱胡诌的词冒充地戏:“小兵报道,元帅得知;肚子饿了,舀饭来吃!不得菜下,烧个辣子……”其中报道、得、肚、饿、吃、不、下、辣等字,都按屯堡口音读作阴平。程哥虎着脸,整日阴沉沉地不说话,大家就互使眼色,匿笑。程哥过不惯城里生活,不几年就回五官屯种庄稼去了。十几年后我随母亲去五官屯,他已完全是个老农民形象。扛着犁头吆着牛走进石院,看到母亲,红着脸喊了声姑妈,就牵牛进圈,坐在石坎上洗脚,然后一直躲在里屋没有露面,饭也没出来吃。听说每顿都要喝酒,不几年听说已去世了。家中里里外外,都是他妻子菊芳姐一人承担。

徐姑外婆家,我去过好几次。记得有一次还有姐姐妹妹一路。走的是一条近路,从村外直接通向徐家后门。到得那里,发现后园长了一大片荨麻,密密层层,比人还高。石城人叫它“火麻”(读如“喝吗”),浑身茸刺,皮肤沾着就起大包,痒得钻心。母亲准备绕回前门去,姨外婆隔着后窗说:不要紧,把娃娃们抱起来,从空中递送就行,绝无妨碍。照此实行,姐姐妹妹们都安全过去了,我很紧张,心想今天难逃此劫。我被抱起来往前送时,一挣扎,果然掉进火麻丛中。后果之狼狈,不言而喻。记得是摘了些什么药草,嚼碎了来揉。

徐姑外婆的孙女菊芳姐,如果晚生十多二十年,有机会上学的话,至少能当好一个女县长。她干练过人,情义过人。公社时代,以她一个工作日挣几分钱的收入,来我家看母亲,临走时硬要塞五角钱给我妻子作礼物,怜念她生病在家没工作。菊芳姐留客待饭,都诉诸武力。劝饭劝到你心惊胆战,饭碗紧贴着脸或是藏到桌面下边,以防一大勺饭或一大片腊肉飞将过来。我陪母亲重访她那一次,饭后硬要留宿,我们一行四五人,坐了马车去的,如何住得下?但她不依不饶。说得唇焦舌燥,好容易说通了,立刻又翻悔。如此反复多次,她终于让步,我们就快步而行。走到村外小公路上,菊芳姐“想个心不同”(转念一想),从村里如飞赶来。我们落荒而逃,被她在路边一座酷似坐佛的小山前捉住。力大无比,抓住母亲和沈表舅妈的衣襟,两人寸步难移。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带走沈表舅妈,我们才得脱身。她出于传统观念,非要弟弟生个继承徐氏香烟的儿子,但弟弟已有两女孩。她策划弟媳怀孕后接到家里躲起来,由她供养,终于得了个男孩。弟弟因此受了相当重的处分;她则因此很满意,觉得尽了天职。算起来,菊芳姐该有八十来岁了。

那次重访五官屯,看见风光依旧秀丽,那座木寨门、门后弯曲迤逦的石巷,高低参差的石板房宛然如故,又亲切又怅惘。地上也肮脏如故,甚至更脏了,找不到下脚的干燥处。最近与乡亲说起五官屯的好景致,离城又近,他们说,似乎已面目全非了。

同类推荐
  • 等得起的好时光

    等得起的好时光

    在创作人生篇章的过程中,能让我们变得温暖、放松,涌现前进灵感的,恰是那些有意或无意的停顿时光。本书精心收集了一些“等得起的好时光”,它们或是一个女儿给母亲的一次爱的陪伴,或是一段不计回报的爱情付出,或是一次放下纠葛的长途旅行,或是一种希望渺茫下的最后坚持……正是这些小温暖与小希望,记录了我们人生。它们不值一提,却又无可代替,犹如一首首恬静的小诗,每个句子都那么温柔,每个标点都那么珍贵……
  • 成熟的蜕变

    成熟的蜕变

    人的爱有时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偏执,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一个随遇而安的事物,都可能让你在大彻大悟中彻底沦陷。于是你想霸道的得到它,可耻的占有它的全部。这种贪恋是孤独的。因为它让你不顾一切;这种爱是可怕的,因为阴阳之妙,绝恋会唤醒你灵魂深处最隐秘的邪恶。那晚月色迷离。如水的月光泛着淡淡昏黄,那是种暧昧的温暖,陷阱的表象总是充满温柔,无法抵挡。
  •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 一天读完外国文学

    一天读完外国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荷马的《伊利亚特》、奥维德的《变形记》、莫里哀的《伪君子》、司汤达的《红与黑》、左拉的《萌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
  • 狗吃羊

    狗吃羊

    坐火车的朋友,现在是个注重隐私的年代啊!你丢弃了车票,一来暴露了自己的信息,二来如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失的也许不仅仅是金钱了。还有,你好歹也是一坐过火车的人,出站就随便扔废物啊?不信,你问问我从未坐过火车的奶奶,她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我想说的是:活该!
热门推荐
  • 三国能

    三国能

    换一个角度去看三国的故事,既有正史也有坊间传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名留青史者固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但那些失败者也绝非泛泛之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年

    十年

    《十年》讲述的是四个性格迥异的女主角,四段悲喜交加,而终究落幕的青春。许悄悄,女,特征:被恋人抛弃后坚持死缠烂打,却粗心忽略,有人等她,已经十年。庄小勤,女,特征:爱钱,爱赚钱,为了钱可以给名人当“枪手”,并不认为欺骗是罪过。陈朵,女,特征:相信爱情,一度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打败时间。小米,女。特征:未成年,一个容易过敏的身体,一个期待变的强大的心。
  • 疯癫西游

    疯癫西游

    打油诗版:一朝穿越成气团,认识猴子闹天宫。不打不识众神君,疯癫张狂誉六界。西行十万八千里,不爱妖魔不爱仙。蓦然回首仰天望,大小夫君闹翻天!她鸣:苍天啊,我,我,我不要穿越呀!他们怒啸:皮痒了又?敢再说一次试试?!普通版:一觉醒来被扔到西游记里,她苦恼、纠结却也过得风生水起。上闹天宫,下扰过地府,最后还参团加入了著名的西行四人组,过了几天取经瘾。问她是谁?她就是:六界之内的小霸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刘慈欣三大长篇代表作(《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刘慈欣三大长篇代表作(《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刘慈欣三大长篇代表作,贯穿刘慈欣的创作生涯,代表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终极思考!《三体》!征服世界的中国科幻神作!“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最佳长篇小说!《三体前传:球状闪电》!刘慈欣写作风格的奠基之作,代表刘慈欣对人生的终极思考!《超新星纪元》!刘慈欣的长篇处女作!前后历时十二年,五易其稿!刘慈欣三大长篇展现最狂野的想象力!带你从另一个维度观察世界!三大长篇联袂走出国门!《三体》已出版16个语种,横扫30国读者!奥巴马:“三体太有想象力了,背景十分宏大。拥有狂野的想象力,非常有趣。”莫言:“刘慈欣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要了解刘慈欣,先从三大长篇代表作开始!
  • 怒方钗

    怒方钗

    岐王李虺死后,王后曾氏意欲谋反,不过没有得逞,而我在肃亲王李义的帮助下登基为王,手握大权的曾太后自然不甘心,一直极力培植其子李方仲,想要“废伯立仲”,这场阴谋究竟是否能够得逞……
  • 选择力: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

    选择力: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念看来,选择的多样性使得理性人的收益最大化——每个人都能选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然而,过多的选择不仅常让我们感到迷惑,还让我们的生活不堪重负,每次创业、升职、跳槽,最终的现实和最初的愿景往往失之千里;陷入生活的困境……鉴于此,本书探讨了有关选择的全部秘密——正如同有些人善于从货架上拿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也总有人总是做出明智的选择,迎接越来越幸福的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Battle of Beijing 北京保卫战

    The Battle of Beijing 北京保卫战

    2003年春的中国北京,如同一座恐怖之城、瘟疫之城和面临死亡之城。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奇怪而可笑”的事:在与北京接壤的地方——河北廊坊某地段的公路上,有人竟然用挖土机挖了一个深二十多米、宽三十多米的巨型大坑,说是“为了防止北京城里开过来的汽车”,所有北京方向来的汽车在这个地方只能往回走……本书通过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作者深入北京各个“抗非”的现场所获取的第一手采访资料以及亲身经历,真实地记录了首都北京在非典爆发时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段生死记忆,向人们揭开了“抗非”一线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