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7000000001

第1章 天使的回归

——一位我们不知道的闻名世界的作家

暮晨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一批又一批作家回归到俄罗斯文学的进程中来,最有名的当数扎米亚京、多贝钦、普拉东诺夫等。每次回归浪潮的到来都会引起对他们作品的重新解读和认识,比如说普拉东诺夫,他被“发现”过两次或者三次:上世纪60年代初和末,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些值得尊敬的作家行列中,德鲁日尼科夫便是令人瞩目的一位,虽然他的作品从未被介绍到中国,很多人对他没有什么了解,但是他在俄罗斯和欧美国家早已名声大噪。他的《针尖上的天使》每次被“发现”,读者都能从中挖掘出更深的层面。

尤里·伊里奇·德鲁日尼科夫,俄罗斯作家,散文家和文史学家。1933年4月17日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家的家庭,在创作型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成长并成熟,这个圈子里的一部分人在极左的大清洗时代便消失了。中学毕业的时候因为“对斯大林同志在国内战争中的作用评价不足”而失去了银质奖章,因此莫斯科没有一所高校愿意录取他(1951年)。他在拉脱维亚大学学习了两年,在那里对舞台产生了兴趣,有段时间在里加的俄罗斯剧院当演员。1953年秋天返回莫斯科。在大学时代他为了给自己挣面包吃而搞过摄影,做过记者,然后又到档案馆见习,在那里他的职责是,为那些从劳改营释放并被恢复名誉和权利的人领取退休金而查找有关其工龄的证明文件。1955年从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历史语文系毕业。接下来的两年在哈萨克斯坦教授俄罗斯文学,任工人子弟学校的教务主任。后又回到莫斯科做图书编辑、流动记者站记者,并在《莫斯科共青团员》(1964-1971)报做栏目编辑。1971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他的第一本书是一部由若干短篇构成的中篇小说《怎么就这么不走运》(1971),讲述的是一个一直不如意和失败的人的故事,与当时大部分人的乐观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该书收尾的那个短篇的最后一句以逗号结尾,而不是句号。这是因为该书在最后付印的时刻,极左的停滞时期的检查部门将“逗号”后面的那个部分给删除了,因为它描写了乌云翻滚的自然景观。读者从这部书所描写的失败者的形象中可以看出作者自传的成分。

德鲁日尼科夫在1974年出版了两本有关儿童培养问题的特写集《禁止烦闷!》和《请问吧,小孩》,但是他的小说却遭到大型杂志社和出版社的拒绝。《最后一课》和《2月30日》这两部短长篇刚开始时主编特瓦尔朵夫斯基决定在《新世界》杂志上刊用,但是很快他就又给作者发了退稿通知:“杂志按比例可容纳敏感作品的空间已被索尔仁尼琴占用了,再没有地方了。”上世纪90年代,德鲁日尼科夫从美国飞赴克拉科夫参加斯拉夫学家国际代表大会并发了言,记者洛拉·兹沃纳列娃在会议期间与他进行了交谈,当问及“在老一辈的作家中,谁对您的影响最大?”时,他调侃道:“影响最大的?那有两位,列夫·卡西尔和亚历山大·特瓦尔朵夫斯基,这第一位读完我的短长篇后,在青年作家讨论会上惊恐地叫道:‘不,不!您是——成人作家!’于是,这么说吧,我被从儿童文学领域赶了出来。然而他把我的这部作品转给了《新世界》的特瓦尔朵夫斯基。而这第二位,读完我的短长篇后,向我宣布:‘杂志按比例可容纳敏感作品的空间已被索尔仁尼琴占用了,再没有地方了。’”

德鲁日尼科夫的短长篇《圆钱》的片段在《女工》杂志上发表时也被大量删节,即使这样,还是遭到了评论界的批评。

德鲁日尼科夫的创作探索不能做到与苏联时期的极左文学潮流亦步亦趋,1976年他发表了在苏联的最后一部长篇《请等到十六时》(准确地说是一部长篇的一半,另外一半被砍掉了,作者当时起的书名“这些鸟中有一只要作牺牲”也被替换了,因为这是出自《圣经》的句子)。他写的喜剧《老师恋爱了》被从舞台上撤了下来,而另一部喜剧《一小时父亲》,刚刚获得通过,就被禁止排练了。1977年德鲁日尼科夫因为从事地下出版物活动而被开除出了作协。

在后来的十五年时间里,也就是一直到1991年年底,他的名字从苏联出版界消失了,关于这个情况,作家在自己用英文写作的回忆录《作家第8552号被开除》(Cancellation of Writer No 8552,发表在1979年的《华盛顿邮报》上)里做了说明。这时德鲁日尼科夫的写作状况基本上都是“写进抽屉里”了,其作品只有与他趣味相投的人在传阅,稿子要保存在隐秘的地方,出版和发表就只能在西方世界了。在被屡次传讯和经过与检查部门的多次较量后,1987年作家被迫移民国外。

刚开始有一段时间他居住在维也纳,然后,于1988年迁居美国,在得克萨斯大学(位于奥斯汀)教授写作技巧,又为纽约的“自由之声”电台工作,过了一年他迁居加利福尼亚。在那里他参加拍摄了美国电影《时间之俘》,在其中扮演一个悲剧角色——一个名叫达尼埃尔的俄罗斯作家。

给德鲁日尼科夫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是《告密者001号,或帕夫利克·莫罗佐夫的飞升》,这是作者在1980年至1984之间在莫斯科秘密写就的。该作品后来成了地下出版物中的代表作品和宝贵财富,它是第一部对“世纪凶杀案”进行独立调查的纪实报告。

帕夫利克·莫罗佐夫是一位少年英雄,这个名字,中国人不大知晓。但在苏联国内,他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斯大林。有无数的街道、学校、图书馆、集体农庄、轮船和飞机以莫罗佐夫的名字命名,多名作家为他树碑立传,很多诗人和画家为他写诗作画,邮票、明信片和火柴盒上都印着他的像。

帕夫利克的英雄事迹,是他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小学生,告发了亲生父亲特罗菲姆,说他是“人民的敌人”。父亲特罗菲姆参加过红军,为苏维埃政权流过血。复员后三次当选为村苏维埃主席。在村里人缘很好。他的“罪行”就是私开证明信给富农,让这些被流放到当地的人回到家乡。

结果三天后特罗菲姆被逮捕,消失在极北地区的劳改营中。帕夫利克和他八岁的弟弟被“苏维埃的敌人”杀死在森林中。帕夫利克被宣布为英雄,他的名字被收入光荣册,列为001号,成为全体苏维埃人的道德楷模。有上百种书、歌曲、戏剧、油画对他进行了歌颂。德鲁日尼科夫经过近十五年的仔细调查,到三十座城市走访了很多仍活着的见证人——莫罗佐夫的母亲、哥哥、同学、同村人、老师、契卡工作人员、记者等等,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证明了英雄少年的照片都是伪造的,他告发自己的父亲并非为了揭露“阶级敌人”,而是因为他父亲跟另一个女人跑了,母亲为了报复父亲,便派儿子去告发了他。而且莫罗佐夫是个智力迟钝的顽皮少年,不可能被吸收进少先队,况且当时那个偏远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少先队组织。这一事件揭开了1937年大清洗、大恐怖之前告密之风盛行的序幕,开了恶风之先。

这部作品1987年在伦敦出版之际,索尔仁尼琴写道:“祝贺尤里·德鲁日尼科夫写出了这样一部最出色的和非常为大家需要的书,这样,渐渐地——虽然不是所有的,总归是很多的浮夸就将被揭穿。”此书在极左时期的苏联是被禁的,直到1995年才出现莫斯科的版本。在国外它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并且据其拍摄了两部电影。

德鲁日尼科夫的代表作《针尖上的天使》是一部具有多层复杂结构的记录体小说,1969-1976写于莫斯科。“天使”在三十多年前由一位勇敢的美国人从莫斯科带到美国,当时把手稿拍成缩微胶卷,包在万宝路香烟盒带出苏联国境。这是第一部对苏联的停滞时期作出严肃的艺术分析的作品。

优雅的书名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公式的讽刺性运用:针尖上可容纳的天使数量等于2的平方根。这里的天使,其实就是一定数量的、身上多少散发出人性之光的人的纵向聚合体。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布拉格之春刚刚被苏联的坦克解构,苏联正在从一个停滞时期向更加停滞的时期过渡。故事的中心地点是中央报《劳动真理报》报社。作家对莫斯科的这家报纸编辑部的生活进行了文献式的忠实记录:前后六十七天——从1969年的2月23日到4月30日——从身为中央委员和报社总编的马卡尔采夫患心肌梗塞(因为有人偷偷地将一份敏感的地下出版物稿子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到他被撤职并在五一节前夕死亡。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法国外交家与旅行家德·库斯汀神秘地出现在心理矛盾重重的马卡尔采夫面前。库斯汀公爵写的一本书《1839年的俄国》,在沙皇时代和苏联时期都是禁书,赫尔岑称之为——“无疑是外国人写俄国的最出色和最聪明的书”。偷偷放到总编办公桌上的就是这部书的手稿。

除了德·库斯汀,参与推动小说情节的人物各式各样:从女打字员到记者、新闻检查官员、过去的劳改犯、契卡人员,还有很容易猜到的克格勃头目克格尔巴诺夫以及“长着浓眉的人”、他们的家庭成员。荒诞剧的“壮丽收场”是对最高领导的私人医生——泌尿科专家的讽刺性描写,萨加伊达克过去是个劳改犯,现在则是全国的阳痿病总专家,他操纵着患老年病的国家上层。书中的主人公们就生活在停滞时期这样充满绝望情绪和厚颜无耻、玩世不恭氛围的泥淖中,似乎永远不能摆脱,当然这里也隐含着对思维活跃的“天使们”的温暖的、渐渐升腾的希望,虽然他们因为传阅禁书手稿而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作者1992年在纽约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天使”喻指了少数和风细雨地呼吁对停滞的苏联社会进行改革的和善之人。

这部小说的杰出之处也明显地表现在艺术创新上,有外部形式的创新,还有语言内涵的创新。在外部形式的创新方面,作家合理有机地使用了那个时代大量官僚文牍:履历、评语、证件、表格、秘密会议记录等等。作者每次在引入一个新的主人公之前都会像一个人事干部那样将其个人档案资料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文学描写和叙述,并显示出档案记载中的这个人和实际之间的落差,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细节安排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停滞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作品语言内涵的创新则表现在,随处可见的大量精巧编织的俏皮的双关语不断地在钻极左时期官方语言的空子,在优雅言语的内部常常包含双重的、甚至是三重的心理谕指,这一切交织成语言的如梦如幻的境界;还有时不时像从水下冒出的潜台词,不经意间就将读者从严酷的现实引向卡夫卡式的荒诞。

但是也有一些评论家持不同观点,例如斯维尔斯基认为:俄罗斯国内外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错误地将《针尖上的天使》看做讽刺小说,其实笔者在其中只看到讽刺小说的一个元素——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态度。作品中没有刻意地表达出假定性的东西,也未将现实场景引入荒诞(精妙语言引发的荒诞联想除外),没有荒诞,没有什么特殊的讽刺属性,或者说,不比巴尔扎克小说的讽刺特性更多。小说表现出来的刚刚过去的那些极左的东西现在看来是多么荒诞滑稽,而在当时是很平常的,因为司空见惯。该小说是第一部对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期进行如实描写,第一部不带回避和不带寓言性而进行严肃的艺术思考的作品。小说本身不带讽刺性,而是被描写的对象太过荒诞。

无论如何,小说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仅从一个侧面就可以感受到——这是作家多年之后在美国碰到的一件趣事:

“我当时正在我任教的大学的办公室里工作,忽然我的女秘书进来通报,说有个人想见我,他讲的不是英语,但是带着一本我写的长篇小说,并指给她看。紧接着出现了一名男子,他手上拿着一本莫斯科出版的《针尖上的天使》,还向我宣布,他就是书里描写的那位上级任命的大干部的儿子。他也是弃学离开了学院,经常喝得醉醺醺的,爱上了克格勃一名将军的女儿,酒后驾车导致两名工人死亡,那两人当时也是喝得醉醺醺的。他为此坐了牢,但是时间不长,因为他爸爸找到了渠道,通过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将儿子放了出来。这位客人还告诉我,他听说我似乎因为这部长篇小说而得到了二十五万,而我在作品里采用了属于他的生活的故事,何况他是凭伪造的邀请函来美国的,这里没有人给他见面礼。他的简历确实同小说里描写的类似,只是在我小说里的那位父亲——是一家大报社的总编,而他的父亲——是一名部长。可是……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实际生活中的这个儿子才刚刚在桌子下面学走路呢。来客听了这话,于是委屈地离开了。”

《针尖上的天使》被波兰华沙大学列入20世纪十大最佳俄语小说。在伦敦出版的英文译本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代世界文学最佳翻译作品”名录,而波兰文译本获得了波兰作协颁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奖”。波兰政府和作协在本世纪初曾推选他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德鲁日尼科夫在文学领域涉猎颇广。评论家们认为他是“短长篇”这种体裁的首创者,他从70年代末开始发表短长篇体裁的作品,1991年在纽约出版了他的一本名字就叫“短长篇”的书。从《沙皇费多尔之死》到《曾祖母的蜜月》,这些短长篇无论从情节性还是本事的丰富性来讲都比短篇小说深广得多,虽然还能找到短篇小说的一些特征。但是将这些袖珍的长篇称为中篇小说是不准确的。别林斯基认为中篇小说是“一个长篇分裂成几个部分”,而短长篇则是一个已经结束的长篇,只不过在体裁上已经被压缩了,具体而微。它更适应飞速变化的现实。

德鲁日尼科夫坚持特尼亚诺夫与西尼亚夫斯基的传统,在辩论性文艺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著名作品有《俄罗斯囚徒》和《俄罗斯神话》等。他的回忆性随笔集《我在排队的时候出生》曾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几十家报刊上同事连载。

德鲁日尼科夫发扬纳博科夫的传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斯拉夫学者之一。长期担任“被驱逐作家”国际笔会美国分会的副主席。

2008年5月14日,这位天才作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城自己的家中逝世,一个月前他刚刚跨过七十岁的界线。据说国际上对他作品的真正研究才刚刚开始。

2009年12月17日

针尖上能够容纳下的天使数量等于2的平方根。

——经院哲学课本。年代与页码已经忘记。

请勿把虚构的人名与熟人挂钩,因为这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

同类推荐
  • 破阵子

    破阵子

    场面很热闹。大伙抽着烟,吃着糖,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副连长龚琪带头嚷嚷,新郎得向大家公开恋爱经过,然后再由新娘表演一个节目。钟连长红着脸膛,双手抱拳道:“公开恋爱经过还是免了吧,干脆我为大伙唱首歌。”“没门儿!”龚琪笑着转身问大伙,“连长想耍滑头,同志们愿意不愿意?”“不愿意!”八十个人异口同声。钟连长摆摆手:“不就是通通信吗。真的没有什么秘密可公开的。同志们实在想听,那么就请指导员代劳,替我说。因为我们的恋爱经过,他比在座的哪一位都清楚。”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 朝着斯德哥尔摩飞奔

    朝着斯德哥尔摩飞奔

    秋天总是来得那么突然,前几天还是炉火般散发出巨大热能的大太阳,经过昨日的一场透雨,今天再出来就绵软无力了。秋天来了,天空高远了,河流清澈了,大地空旷了,树木也斑驳起来。秋天是农人们收获的季节,也是城里人出游的大好时节,但整个十·一长假我都宅在家里,网上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哪里也不想去。老婆已经不止一次地骂过我,说我整个人都已经生锈了。我觉得也是,除了对季节变化敏感之外,我的其它感觉系统和神经末梢已麻木和氧化。正统一些的说法是,我正在对美好生活一点点地失去热情,对这个世界也正在失去热爱。岂止是正在失去,而是早已丧失了。这种丧失的证明就是我已经很久没有读书,更没有写作了。
  • 公正的代价

    公正的代价

    贾森·斯卡斯代尔是奥斯丁警察局的刑警,他本来专注于破获谋杀案,却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他新近丧妻,既要侦破两个恋童癖的谋杀案,又要尽力照顾自己5岁的女儿。然而就在调查期间,他却成了两位指挥官的怀疑目标,必须独自应对;惨遭不幸的犯罪心理学家丹妮·米勒来到了奥斯丁警察局工作,斯卡斯代尔深为她所吸引,同时又怀疑她有罪案在身……
  • 圈子圈套2:迷局篇

    圈子圈套2:迷局篇

    职场风云再起。洪钧出任维西尔中国区总经理,他和俞威之间的较量又或明或暗地展开来,面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他该如何出招。俞威依旧在ICE呼风唤雨,然而当他发现新任研发中心的负责人竟然和洪钧有某种渊源时,他还能笑得起来吗?他将如何面对这一颗“定时炸弹”。
  • 鸱鸮娘

    鸱鸮娘

    空想家,妖孽制造者,非妖孽不写,非奇异不说,在东游西荡里寻找和描绘那些个潜藏于世的妖孽,以及古古怪怪的传说。代表作:独家刊于《最推理》的“死影师”系列,作品《宝珠鬼话》等。宣德六年十二月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睡在一片田地里。四周寒风刺骨,沙沙作响的蓬蒿叶夹杂着雨丝时不时拍在他身上,扎得他浑身刺痒难耐。忍着天旋地转般的昏沉,他使劲醒过来,顶着头顶刺眼的光将眼睛睁开。随后发觉全身好似被剥了一层皮似的。
热门推荐
  •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醒我看见那遥远的光

    梦醒我看见那遥远的光

    她在梦里却又在现实之中,梦境与现实似乎已经开始分不清楚了,如溺水一般的人生她该如何清醒过来。
  • 金牌足球教练

    金牌足球教练

    杨旭是金牌足球教练这个游戏的骨灰玩家,意外的发现自己成为了这个足球游戏中一个没落俱乐部的主教练,凭借着对游戏的认识和系统的帮助,杨旭一步步带领这个俱乐部站在世界之巅!
  • 逆天归来:重生异能女王

    逆天归来:重生异能女王

    一场以命相搏的复仇路上,被送到精神病院的云邈儿意外重生到十年前。重生前被人陷害一无所有,今世她将重新来过。窥生死,控言行,能瞬移,守亲友,为自由,她翻手之间风云再起,却有人挡在她成神路前,布着千年棋局令她臣服。顺者昌逆者亡,是为棋子还是脱颖而出?“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无名少女强势崛起,带异能军团逆天而战!势力倒戈,乱世重现,三界纷争,因她而起……
  • 抱歉,有系统就是了不起

    抱歉,有系统就是了不起

    【游戏系统,都市爽文】:虚拟网游【天启】离奇崩溃,一小部分人的身体产生异变,可将游戏里的技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请问主人,这次需要购买什么技能?”系统精灵小丫问道。唐楚蹲在厕所里,叼着一根烟。“我就想蹲坑的时候能抽根烟,没带打火机,来吧,买个火球术玩玩!”~~~“小丫!我要买刺客的潜行技能!不管多贵,我今天必须买!”路过女子汗蒸馆的唐楚,在心里激动的喊道。~~~
  • 五凤吟

    五凤吟

    小说叙述明嘉靖年间,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乡宦之子祝琼与友郑飞英、平君赞一同读书,吟诗作赋,与县尹邹公之女雪娥一见钟情,私订婚盟;祝琼又与雪娥婢素梅、轻烟狎戏……描写琪生与五女子之间的艳异情事。
  • 萌妻乖一点

    萌妻乖一点

    身价上亿的盛华集团总裁顾折希离婚了,老婆带着孩子走了。单身了四年的他一直被催婚,结果被24岁的小丫头截胡了。顾大叔每天和自己的小妻子斗智斗勇,也每次都帮她收拾烂摊子。顾大叔与赵皮皮,你闹,我看着你闹。别人养老婆,而顾大叔……养老婆和女儿。
  • 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爱情是残酷的,也是美好的,翻开本书,你将在爱情世界中永不孤独。一部全方位讲述“懵懂初恋”、“疯狂热恋”、“爱情消退”、“分手疗伤”的爱情圣经散文集。
  • 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本书探讨了美国如何在两百多年中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原因。
  • 王妃又又又翻墙了

    王妃又又又翻墙了

    林朝夕身为尚书府的嫡长子,为了活下去自小忍辱偷生,却仍被继妹算计被生父丢入鬼谷。女扮男装十五载,苟且偷生换魂来。王者归来,一目十行、记忆超群、妙手回春,邪肆一笑间让那些欺辱她的人一个个自食恶果,更是搅得尚书府鸡犬不宁。皇后看出端倪,请旨将林朝夕这祸头子赐婚给能征善战让北帝忌惮的冷面阎罗——百里冥。从此之后……冥王:“本王的小妾呢?”随从:“回王爷,正在给王妃做点心!”冥王:“本王的侍婢呢?”随从:“回王爷,正在给王妃捶腿呢!”冥王怒:“叫王妃过来!”片刻后……随从:“爷,王妃又在翻墙了!”冥王:“……”百里冥自从娶了林朝夕,终于知道什么叫“无计可施”。林朝夕自从嫁给百里冥,终于知道什么叫“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