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2500000012

第12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10)

王阳明不想让罪人逍遥法外,他决心让这三人重新亲口承认罪行。开庭审问前,王阳明叮嘱他的幕僚说,当审讯到一半时,你就来找我,装作有要事的样子。幕僚听从。王阳明上堂后从头到尾问了一遍,王和尚一口咬定罪行都是他一人所犯,和多应亨、多邦宰无关。这时,王阳明的幕僚走出来说有要事,王阳明离开。趁着三个罪犯不注意时,王阳明偷偷地钻进了桌子下。过了一会儿,王和尚见大堂上只有他们三人,就低声地向二人说道:“等会儿可能要给你们上刑,只要你们能忍耐下来,我就能替你们脱罪。”他话音刚落,王阳明就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一面整理衣服,一面微笑地看着惊愕万分的三人。

这是王阳明“机诈”的又一个典型事例,王阳明绝非是一本正经的冬烘学究,处理实际问题,他从来都是灵活多变的。

庐陵是王阳明创建心学后第一次施展拳脚的地方,效果显著。当然,正如1508年前他始终不曾忘记“经略四方”的大志一样,在庐陵,他也始终没有忘记修炼和传播他的心学。自心学诞生那一刻起,王阳明传播心学的使命感就与日俱增。如果从前他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圣人,那么,现在,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

他在庐陵和弟子聊天时,对自己在龙场的两年时光唏嘘不已,同时也对在贵阳讲“知行合一”的成果并不满意。他对弟子冀元亨说,其实听课的人虽然认同我的“知行合一”,却还是以科举做官为目的。他们根本没有体悟到“心灵自由”才是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只要把内心的善完全唤醒,就能体会到圣贤的滋味。

很少有人愿意体会圣贤的滋味,因为他们已在世俗世界浸染了太久,这个世界告诉他们,做了官,尊严、权力和荣华富贵就唾手可得,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就是这几样。

刘瑾就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他也用自身的毁灭证明了这种看法和真理相差十万八千里,刘瑾于1510年农历十月以贪污罪在北京被凌迟。

自朱厚照继位以来,刘瑾始终处在权力的巅峰。那个只能站一个人的权力巅峰上现在站了两个人,一个是朱厚照,另一个就是刘瑾,而刘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已处于危险之中。由于朱厚照不理政事,整日娱乐,所以政权渐渐转移到了刘瑾手中,他被人称为“立皇帝”。

1510年夏,甘肃安化王朱寘鐇(zhì fán)宣布革命,中央政府急忙派人去甘肃镇压。这支平叛军的司令叫杨一清,杨一清是个极具正义感的人,曾在兵部工作过,因不肯给刘瑾行贿而受到革职处罚。朱寘鐇革命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朱厚照要兵部推荐平叛军司令,兵部里在职的人都不愿意去,所以就想到了这位在野的同事。杨一清早上得到消息,中午就进了北京城。这说明建功立业对他有极强的诱惑力。

平叛军的政委(监军)是八虎之一的张永。张永是宫廷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刘瑾。但宫中府中人人都知道,他和刘瑾不和。有一个原因很重要:刘瑾曾和他的老婆(大伴)搞暧昧,张永和刘瑾因此事而打过架。朱厚照后来劝了架,给张永又找了个更年轻漂亮的老婆,自然,张永的老婆名正言顺地归了刘瑾。

如果仅是这一件事,张永和刘瑾的仇恨还不至于那样深。刘瑾自绝地反击刘健、谢迁成功后,坐稳了宫中第一把交椅。他的七位虎友也水涨船高,但刘瑾毕竟是老大,一手遮天,并未把七位虎友当成兄弟,只是当成小弟。张永据说是有情有义的人,在刘瑾对待兄弟的态度上极看不惯。况且,他内心深处也有个阴险的想法,想取代刘瑾。

杨一清知道张永和刘瑾的关系极为脆弱,所以在路上对张永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当他们到达甘肃时,朱寘鐇这个无能的王爷已被手下一名将军活捉,于是两人高兴地押解朱寘鐇回京。杨一清断定他和张永已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所以就骑在马上说:“现在外患已除,内患仍在。”张永故意问:“四海升平,宫中和谐,有何内患?”杨一清就在手掌上写了一“瑾”字。张永默不作声。

杨一清的开头不错,于是直逼张永的底线:“公公在宫中做了五年的老二,恐怕度日如年吧?”

张永明白杨一清的意思:“刘瑾宫中耳目众多,搞他,比登天还难。”

杨一清拍掌叫道:“只要公公你肯用心,搞掉刘瑾的机会就在眼前。我已查明刘瑾的哥哥刚死,他准备在满朝大臣去参加葬礼时发动政变挟持百官,造反称帝。”

张永大为惊骇。他问杨一清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杨一清讳莫如深,只是说,公公您只需按咱们的计划去执行,水落自然石出。

杨一清的计划是:两人回京,朱厚照必会摆宴接风,刘瑾必到,而很快他就会走,因为刘瑾见不得别人风光。他一走,马上拿出事先写好了的刘瑾要谋反的奏折给朱厚照,大事就成了。

说来也奇怪,这件事真的就极顺利地成了。关于过程极富戏剧性,接风宴只剩下张永和朱厚照时,张永拿出奏折,朱厚照不看。张永就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说:“刘瑾要造反。”朱厚照喝得晕晕乎乎,问:“他为何要造反?”张永回答:“要做皇帝。”朱厚照说:“由他做去。”张永叫起来:“他做皇帝,您干什么去?”朱厚照酒醒了,咬牙切齿道:“奴才辜负我!”

当夜,朱厚照的搜查队就冲进了刘瑾家,从他的密室里搜出了管制刀具和一件龙袍,刘瑾被关进大牢。朱厚照大怒若狂,很快,刘瑾被定罪,凌迟处死。

刘瑾一死,王阳明的新生活接踵而至。

朱陆异同

1510年农历十一月,三十九岁的王阳明回到北京,在兴隆寺里等待新的任命。他惊奇地发现,北京城不再像三年前他离开时那样死气沉沉,到处都是新气象。他在北京的弟子们和仰慕者纷纷来拜见他,几乎踏破了兴隆寺的门槛。本年最后一个月,中央政府命令他到南京刑部报到,这是个挂职,所以他不必到任,于是他下定决心在北京传播心学。1511年正月,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做精神导师时,他的两个弟子争论起来。但争论的内容不是他的心学,而是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

王阳明的弟子王舆庵读陆九渊,津津有味,又去读朱熹,味同嚼蜡。所以他认为陆九渊心学是圣学,而朱熹理学则是偏门。另一位弟子徐成之恰好相反,他认为朱熹理学是圣学,陆九渊心学是禅,和他们儒家毫无关系。

两人辩论许久,不分高下,于是请王阳明裁判。王阳明高度评价了两人的学术辩论热情,但也指出,学术辩论是要明理,你们二人的辩论中充满了意气,你们是在分胜败,并非是在明理。你二人各执一端,无论是对朱熹还是对陆九渊都没有全面领会,所以就是争论出个胜败来,也毫无意义。最后他说,“是朱非陆”已是定论,徐成之不必为朱熹伸张,朱熹是对的;王舆庵你就是为陆九渊辩出花来,陆九渊的学说也不能大行天下。

徐成之对这种答案很不满意,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好像陆九渊受了不白之冤。王阳明苦笑,他对弟子的执着很赞赏,他想做一回裁判,但他有苦衷。

我们应该很有信心地确定,王阳明心学是从朱熹理学牢笼里冲出来的,他在龙场悟到的“道”就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拨乱反正。他是把朱熹的“格物致知”和他“圣人处此该如何”的求索合二为一,才迸发出了心学的火花。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朱熹理学,就不可能有他的心学。但当他创建心学提出“心即理”的思想后,发现这一思想早被陆九渊定型了。问题是,他对陆九渊心学没有下过功夫。王阳明心学和陆九渊心学同有“心即理”(我心即宇宙)一说,如果他对人解释,我的这个“心即理”和陆九渊的“心即理”是不同的,恐怕没有人相信。但我们知道,他的心学和陆九渊心学是不同的,正如他所说的,陆九渊的心学有点“粗糙”,“粗糙”的原因就是陆九渊不太注重实践(事上练)。

如果他说,朱熹是对的,那么实际上,他的学说和朱熹的学说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他说陆九渊是对的,那就会被人误会为禅。

经过反复思量,他还是决定做一次裁判,其实表面上是判定朱熹和陆九渊的是非,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心学正名。

他评判道: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侧重修养(尊德性)和侧重学问(道问学)分割,实际上,二者是一体的。大家都说,陆九渊侧重修养,朱熹侧重学问。但陆九渊未尝不让人读书穷理,他也不是整天静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所以说他是坠入虚空的禅,毫无道理。而朱熹也未尝不侧重修养,只是他把时间都用到了学问上,修养的事被人忽略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陆九渊和朱熹,还是王阳明自己,在目的上都是相同的:成为圣人。只不过,朱陆二人在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失衡。而他王阳明则主张,修养和学问本就是一回事,就如知行是一回事,不可分割。

最后他说,我对朱熹老夫子是相当崇敬的,他的理学散发光辉几百年,不必让我来画蛇添足抬高他。我唯一的遗憾就是陆九渊被世人污为禅,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主持公道。即使朱熹知道陆九渊这样的遭遇,也会在孔庙里黯然落泪的。

王阳明最大的希望就是,弟子们不要为古人争长短。在后来他给弟子聂文蔚的信中,他这样说道:“为朱、陆争是非是枉费心力……朱熹与陆象山两位先生之所以招致后世的众多议论,是因为他们的工夫还不精炼、纯熟,其中有感情用事的成分也在所难免。而程颢在这上面就表现得比较公正。他与吴涉礼谈论王安石的学问主张时说:‘为我尽述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这种气象何等从容啊!……希望你能让同仁们都知道,各人只管把握自己的对错,不要理睬朱、陆的是非。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就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古人云:‘攻我短者是吾师’,作为学生,怎能连老师都不热爱呢?”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史上相当重要的篇章——朱陆异同,因为这是王阳明为自己心学的正名仪式。表面上看,他是在评判朱熹和陆九渊,实际上,他是在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心学抬到显学的殿堂。朱熹的“格物致知”和他的“格物致知”简直水火不容,可王阳明却说,他和朱熹的心是一样的,而且几年后,他把从朱熹晚年写给二十四人的三十四封信中选取一段,编纂成《朱子晚年定论》,用他的心学思想来解释,试图证明朱熹晚年的思想才是他真正的思想,这一真正的思想与他的心学相一致。

但只要看一段《朱子晚年定论》,就会发现,王阳明是在断章取义。有人说他始终向朱熹抛媚眼,就是因为当时朱熹门徒遍布天下,反对他心学的人多如牛毛,他是想和朱熹攀上关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学说是从朱熹那里转手来的。还有人说,当时是朱熹理学的天下,圣人必须要在朱熹设定的圈子里锻造,王阳明追求圣人之道就绝不能撇掉朱熹,重起炉灶。

这正如有人想从道教和佛教中寻到儒家的圣人之道,只能被他人抨击和贻人笑柄。也就是说,王阳明不否定朱熹,是认为他的心学和朱熹内心真实的想法相一致。他的这种想法是真情实意的,毕竟他在朱熹理学的路上走了好多年,而且还因为朱熹吃过不少苦头,他的前半生几乎就笼罩在朱熹的阴影下。

按常理推测,既然他不否定朱熹,那他对朱熹的论敌陆九渊就该完全否定。可他仍然没有,他认为陆九渊也没有大错。原因很可能就在于,他和陆九渊心学太相似了,如果大家都否定陆九渊,那很可能殃及池鱼,把他的学说也当成是枯禅。

实际上,王阳明的心学在他1510年农历十一月初到北京时就遇到了挑战。挑战他的人叫黄绾。黄绾认为,他的学说就是禅宗的变种,和陆九渊学说毫无二致。

黄绾出身书香门第,聪慧异常,欣慕朱熹理学如欣慕美色一样,是那个年代北京城思想界的青年才俊。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当王阳明一到北京,他就闻风而来。

王阳明热情地向他阐述心学要旨。他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但有人的圣人之心被物欲遮蔽,只需在心上用功,把物欲扫除,做到这一点,就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黄绾充满疑虑地问:“怎么个心上用功?”

王阳明回答:“你的心能知是非善恶,一个恶念发动时就克掉它,一个善念流行时就保持它。”

黄绾吃了一惊,说:“您这不就是禅宗吗?禅宗说,人人都有佛性,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禅宗说顿悟,您说狠斗私心一念间,没有任何区别啊。”

王阳明拼命摇头,说:“不一样。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黄绾又吃了一惊,说:“这还是朱老夫子的‘去万事万物上格真理’啊。”

王阳明又大摇其头,说:“朱熹说是去实践中寻找真理。而我认为,真理已在我心中,我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同类推荐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不是每个作家都叫莎“翁”:“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身处黑暗,光照世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牧羊北海持节不变的苏武

    牧羊北海持节不变的苏武

    本书介绍了西汉大臣苏武的生平,内容包括:苏武其人其事、苏武为什么被扣十九年、苏武牧羊之后、民勤与“苏武牧羊”的传说、苏武出使的意义等。
热门推荐
  • 至尊宗主系统

    至尊宗主系统

    少年楚傲偶得至尊宗主系统,待看楚傲如何破红尘,得神兵,镇九天,……
  • 空间之农家医女

    空间之农家医女

    穿越前的白映桐是白家小祖宗,日子过得那叫春风得意;穿越后的白映桐生活除了狗血还是狗血,遇见了一大堆奇葩亲戚不说,老天还顺便附赠了一个成天只会哭啼啼的柔弱亲娘,感觉略糟心!恶毒奶奶来挑刺,我打!刁钻小婶来找茬,我轰!恶心小叔占便宜,我一个巴掌扇过去!吝啬伯母求分家,分家啊?好啊!分分分,赶紧分!带着柔弱娘亲跑邻村,空间在手,美容院我有!发家致富奔小康!什么!你相公嫌弃你眼睛小,结果跟着邻村寡妇跑了!没关系,姐给你研制新型大眼霜,一双电眼迷死他!等等!你说江秀才欺负你胖,所以喜欢的是青楼头牌狐狸精!真搞笑,姐给你定制365天全方位瘦身计划,一朝瘦闪电,哭死他!慢着!心上人说你满脸疙瘩难上厅堂,因此天天写情诗给你妹!奇葩啊,姐给你制作祛痘配方,洗的,擦的,吃的面面俱到保准你的脸蛋光又滑,后悔死他!这年头长的不美谁有空看你内心,可是没了善良可爱纯真的心,还是会落为红粉骷髅,所以,我们要两手抓!【小剧场一】:白映桐:乡亲们,我是美容师,不是大夫!不是大夫!不是大夫!乡亲们:胡说,王寡妇儿子的结巴就是你治好的!我们明明瞧见了!白映桐:……乡亲们:听说白姑娘上次接了皇榜把皇帝的病都给治好了呢!白映桐:……乡亲们:白姑娘,我们说的对不对!白映桐:对!【小剧场二】:白映桐:上将军,我这美容方子可不便宜,不知,大人准备出多少银子?萧墨澜:啊,既然白老板如此爱算账,那萧某倒是想问问白老板,睡了本将这事,该如何算!什么?毓秀阁老板和萧将军竟然有一腿了!!!白映桐瞥了一眼众人眼中八卦热情,怒道:你想怎么算?!萧墨澜:带着美容方子嫁我,本将任你睡!白映桐:……众人:唉,看来这月我们又要交礼钱了啊!【小剧场三】小小萧:爹爹,我为什么要保养皮肤,明明人家是男孩子!萧墨澜:儿砸,你觉得你娘亲漂亮吗?小小萧狠狠点了点头。萧墨澜:我之所以能娶你娘,是因为你爹我长的好!知道吗,所以,你要是想娶漂亮老婆,自己颜值首先要够本!小小萧:恩,爹,我懂了!父子俩的谈话全落在白映桐耳里,啧,她怎么发现萧墨澜这家伙越来越不要脸了呢!————————————————女主不女强,不霸道,不好欺负,有些萌,爱吐槽,犀利嘴,当然貌美不解释!男主爱美,平常画风会不对,两大爱好:除了行兵打仗就是保养自己的脸!
  •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系统重生1987

    带着系统重生1987

    刘保国用二十年成为河内县首富,用十年成为负债近十亿的亿万负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努力三十年的企业总部被破产收购,在六十六层的楼顶一跃而下,重生1987年,前世那一年河内县的国营企业开始血崩般的破产,前世那一年他刘保国十三岁的年纪登上家里唯一值钱的人机三轮开始了一生的传奇和悲哀,今天呢?
  • 电荷魔法师

    电荷魔法师

    技术宅穿越到类似于中世纪的世界,从一名底层农奴到顶级领主的奋斗史。开荒种田,发展畜牧业,大炼钢铁,建造新军,一路打到兽人国都。左手雷切右手冲锋枪,魔法科技我都强!
  •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 大陆最强法师

    大陆最强法师

    大魔导师冰炎重生回少年时期,开始了一段逆天之旅。身为魔法专家,他会炼制稀有的魔法药剂、还拥有珍贵的魔法秘典,甚至会摆复杂的魔法阵。凭借着上一世的知识,他从一个平凡的小镇少年,一步步成为大陆最强法师!新书《无敌大领主系统》,请大家多多支持
  • 太子殿下的萌萌妃

    太子殿下的萌萌妃

    搞什么啊,什么娃娃亲!有你们这样坑自己的女儿的吗?我不嫁就不嫁,我要嫁给我的白马王子。你的白马王子不就是我吗?快来嫁给我吧。我快要疯了,天啊!
  • 秦少游文精品

    秦少游文精品

    《秦少游诗文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的散文注本,由刘勇刚、吴雅楠选注。全书收文六十五篇,分“辞赋”、“进策”、“进论”、“传·说”、“启”、“简”、“文”、“疏”、“志铭、“赞”、“跋”、“书”、“记”、“序”、“杂类”等十五类,把秦观萨散文“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的特点以及其文所具有的经世精神都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书中注释甚精,另有“总说”栏介绍诗作背景,并作总体介绍。又有“辑评”栏集录古今评语,以供读者参考。是一本上佳的古典文学普及读本。
  • 史上第一掌门

    史上第一掌门

    穿越了,而且成了一派之尊!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个门派似乎弱了点,人也少了点……“师兄,师傅说了,振兴本派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唯一的同门师妹一脸不爽的说道:“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赶紧将掌门之位让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