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600000036

第36章 王刚梦想穿越激情 (2)

成都经济电视台好不容易把吴士宏请到电视台,想做一期有深度的专访和对话节目。谁来做对话节目的主持人呢?电视台的制片人想到了王刚,一个原因是王刚与吴士宏很熟,私交很不错,曾经从吴士宏那里拿到过很多全国的独家报道;另一个原因是,王刚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观点的IT记者,能够真正与IT名家平等对话;还有个原因,就是王刚主持的电视节目也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那次与吴士宏的对话非常成功,节目制片后来找到王刚,转达了台长对他“明星风范”的评价,也转达了电视台邀请他加盟的想法。王刚谢绝了电视台的邀请,不过台长留下话说:“什么时候不想在报社干了,就到我们电视台来吧。”

对干没有去电视台做主持人,王刚后来解释说,自己的普通话确实不太标准,肯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还有确实对做电视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而且那时他在报社如鱼得水,舍不得离开。不过从那以后直到现在,电视台和电台还不时邀请王刚去做对话嘉宾和主持人:1999年他被特邀到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参加与英特尔CEO贝瑞特博士的《对话》节目;他主持过与求伯君、张朝阳等IT名人的电视对话,也曾被请到电台的直播间与丁磊聊天;他甚至还在新浪网上,主持了经济学家刘纪鹏与求伯君关于中国加入WTO的专题论坛;2000年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他成为成都经济电视台一档谈话节目的固定嘉宾。

对于“两栖记者”的经历,王刚有着自己的看法:“做电视要求给人新鲜感,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不过电视的限制也更多,临场状态、现场环境、时间、技术条件等等,都对最后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王刚更喜欢做报社记者,在他看来,报纸自由度更大一些,更能体现记者自己的思想。不过有一点是报社记者望尘莫及的,那就是电视里主持人个人魅力对公众的吸引力。王刚在电脑讲座和主持《王刚答疑》期间,吸引了不少女孩子追求的目光。有一个小插曲:有位女孩情愫暗生,很长一段时间王刚讲课她每次必到,每次节目必看。后来女孩冒充IT公司的市场经理,请王刚在一家茶楼见面,表达自己的爱慕和相思,王刚告诉他自己已经成家,女孩伤心不已挥泪而去。第二天,女孩又写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后来王刚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女孩,他不安的心情也持续了很久。

一位不是明星的普通记者,得到“明星风范”的评价,受到近似明星的关注。在王刚供职的《成都商报》.他竟然也得到了明星头衔:1999年12月31日,王刚的照片和他的报道作品简介出现在《成都商报》特别为纪念20世纪最后一天而出版的“午夜号外”报纸版面上,不过这次他不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新闻的主角,他被《成都商报》授予年度“明星记者”,这是《成都商报》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评选出年度明星记者。两位明星记者中的另一位,是当时也在《成都商报》工作的、在国内颇有名气的体育记者李承鹏。

王刚另一次得到明星称号是在2000年7月。当时,国内公共关系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传播》向王刚约了一次专访,作为采访过别人无数次的记者,王刚第一次成为专访的对象。《传播》杂志对这次专访非常看重,主编王晓燕亲自从北京到成都做这次专访。后来发表的上万字的专访,标题就是《成都明星记者王刚》,这也成为当期的封面主题:成都,梦飞翔的地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锦江春色来天地

从成为一名IT记者的第一天起,王刚似乎就注定与成都、与磨子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从成都起步,也从来没有打算过要离开成都,尽管后来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成都就是我历程的见证,磨子桥是我永远的加油站……”王刚说。

王刚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到《成都商报》做的第一组专题报道,名为《电脑城,品牌机的围城》。当时是1996年,作为成都的电脑专业市场,磨子桥刚刚起步,但也开始有了不小的影响,在以磨子桥为中心的电脑一条街上,上千家电脑商铺林立,而刚刚在磨子桥扎下根的四五家电脑城也是商家云集,人气旺盛。不过王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热闹非凡的电脑城里面,几乎全是规模不大的组装机商家的天下,零星几家品牌电脑公司要么生意冷清,要么准备关门歇业,反而是地处沿街的品牌电脑公司显得更有生机。刚刚成为IT记者的王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电脑城、电脑公司以及消费者的采访,用一组报道分析了品牌电脑兵败电脑城的原因,探讨了解决之道。这组报道可以说是成都最早的关于电脑市场的经济报道,当时在IT市场影响很大,几家电脑城的老板看到报道之后纷纷找到王刚相互切磋。

“那组报道就是我进入成都IT圈子的敲门砖。”王刚这样评价说。从他开始成为IT记者起,他就凭借这组专题报道,成功地打入IT圈子,成为电脑城老板们的熟人、座上客甚至朋友。同样是这组报道,王刚开始了与磨子桥长达8年的交往。

他成为IT记者之时,正值磨子桥起步阶段。可以这样说,王刚的职业生涯,伴随着磨子桥共同成长,他报道和见证了磨子桥从起步、到成熟、发达的发展过程。

从《电脑城,品牌机的围城》报道开始,他高度关注着磨子桥的发展与变迁:首先是电脑一条街的起点—磨子桥地带成都电脑城一枝独秀;之后在这弹丸之地,七家电脑城先后冒出,相互间商战激烈;紧接着电脑一条街中段实力更为强劲的东华电脑城出现,与磨子桥商圈抗衡;然后在更加远离磨子桥的电脑一条街末端,当时的巨无霸世纪电脑城横空出世,一度转移了电脑市场的重心;再后来,百老汇、新世纪杀入磨子桥,使得磨子桥重新夺回控制权;没过多久,新生代电脑城数码广场和@世界联手坐镇跳伞塔,几个回合之后,跳伞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长达数年的电脑城商战,一直都是磨子桥和电脑一条街永恒的主题,电脑城之间合纵连横、时敌时友,有的风光一时、盛极而衰,有的昙花一现,转眼间成为匆匆过客。在每一个阶段,王刚都用自己的笔,记录着磨子桥的沉浮与兴衰。在这些报道中,王刚记忆最深的是他几番采访世纪电脑城主人、蓝光集团董事长杨铿之后写下的深度报道《资本的力量》,第一次跳出了IT业和电脑市场的思维圈子,得出了“电脑城是资本运作的一颗棋子”这个全新的结论,这一报道至今还被业界人士所提及。

王刚不仅记录、见证了磨子桥10年来的发展,也亲身参与并推动着磨子桥的前进。成都市武侯区政府一位领导说.下刚的一组报道,催生了一条街的诞生。这条街,指的是以磨子桥为起点向北的新南路“办公自动化一条街”。1997年,曾经以汽车配件一条街而闻名的新南路拓宽改造完毕,新南路的走向成为当时这里的商家和政府谈论的话题:一条崭新的路如何进行规划,是重返以前汽配一条街的老路,还是学习邻居一环路,开辟成又一个电脑一条街,一时间众说纷纭。争执不下。对这一热门话题,王刚毫不犹豫地跟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刊出7篇连续报道《新南路上的摇滚》,一步步采访、调查,在报道中他否定了汽配街和电脑街两种观点,大胆提出了建立“力、公自动化一条街”,与磨子桥电脑一条街协调发展的思路。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当地政府机构和部分厂商的赞同,政府方面的负责人找到王刚一起探讨这一可行性。后来王刚多方奔走,《成都商报》与武侯区政府、致民路街道办事处一起召集成都市上百家办公自动化设备厂商开了一次座谈会。再后来,“办公自动化一条街”的牌子在新南路上树立起来了。

两年一度由成都市政府主办的成都电脑节,是成都IT行业的大事,也是成都市民家喻户晓的重头戏。1998年第一届成都电脑节在磨子桥举行时,英特尔CEO兼总裁贝瑞特博士专程赶来参与,磨子桥电脑一条街万众云集、盛况空前,激情飞扬的场景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成都的电脑节和磨子桥因此扬名全国乃至海外,贝瑞特和英特尔公司也因此与成都结缘,为以后英特尔在成都投资3.75亿美元建立生产厂、把成都作为全球首批WinMax试点城市等等大手笔埋下了伏笔。不过很多人不太清楚,电脑节的前身,正是《成都商报》在1997年举办的成都首届家用电脑展示会。

1997年,电脑对普通市民有着神秘而巨大的吸引力,家用电脑的概念在中国刚刚提出。王刚与当时成都电脑城总经理、成都电脑界领军人物胡欣凌女士酝酿办一个专门面向市民和普通家庭的家用电脑展示推广活动,以区分当时以商用市场为主的计算机展览会。后来借出差的机会,王刚在上海考察了上海的家用电脑展示会。同年8月,《成都商报》和成都电脑城联合主力、了成都首届家用电脑展示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成都市民的热情大大超出了王刚和主力、单位的想象。

次年8月,在王刚和胡欣凌等人准备如期筹备第二届成都家用电脑展示会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成都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何不举办全国首个电脑节?于是一帮人开始拼了命地行动,可惜还是晚了一步,9月份北京抢先举办了中关村电脑节,没有成为全国第一让他们很是懊恼了一段时间。不过紧接着一个巨大的喜悦足以给他们补偿,那就是通过他们与政府、英特尔公司的共同努力,贝瑞特博士答应亲自前来出席电脑节的开幕式。没有成为全国第一,却成为全国最有名的电脑节,命运给了他们一次难得的机遇。n月2日,贝瑞特作为首个到成都的国际IT领袖出现在电脑节开幕式上,海内外媒体和IT嘉宾云集成都,而身为电脑节组织参与者和记者的王刚,从北京到成都一路追踪贝博士,并完成了他对贝瑞特的第一次专访。从那以后,贝瑞特每年都要到中国访问,而每次英特尔公司都要邀请王刚与贝瑞特见面。2004年6月,王刚在美国波特兰采访世界青少年工程与科学大奖赛时与贝瑞特不期而遇,谈起成都的电脑节,贝瑞特依然是感慨不已。

在1998年电脑节开幕那天,王刚满怀激情写下一篇评论:《电脑节,成都的新名片》,从此,名片的说法不胫而走,直到现在。

王刚在磨子桥、成都IT行业和读者中的影响得到了验证:2000年第二届成都电脑节,王刚与托普公司董事长宋如华、管家婆软件董事长邝宁等一起,入选了“四川十大IT风云人物”。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任尔东西南北风

很多IT人士对王刚的评价都很高,认为王刚是国内最好的IT记者之一。王刚在国内IT圈里的知名度很高,口碑很好,在IT行业里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成都IT业的老板们。国内比较有名的IT记者基本上来自全国性的大报或者IT行业权威性的专业媒体,作为一个地方媒体的记者,王刚是如何使自己的影响走出磨子桥,走出成都的?

“我很庆幸我当初选择了《成都商报》。《成都商报》虽然是一家地方媒体,但它在本地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小觑……”王刚说。

业内人士评价王刚“是一个有思想的记者”。与当时其他一些IT名记以讲故事为主,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的做法不同,王刚总是喜欢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想的层面与业内先锋进行交流。1999年10月,王刚发表在国内三家主流媒体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业内很大的关注,还引发了一轮讨论。当时正值互联网如火如荼,新经济炙手可热,业界和媒体对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一片溢美之词,王刚却察觉到互联网洪流下的隐患:IT产业过分强调技术至上和网络建设,应用滞后;传统企业盲目投资,企求一夜之间转型为新经济;行业标准和网络核心掌握在几家国际巨头手中……这些关键性的因素,将给看似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放下“架子”

    做人要放下“架子”

    从一定意义上讲,放下“架子”,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就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一个人真正放下了“架子”,就会真正正视现实,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多几分清醒,就能给自己带来缘分、带来机遇、带来幸福!放下“架子”即智慧,放下“架子”即欢乐,放下“架子”即财富。欧阳吉强所著的《做人要放下架子》以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请放下“架子”!
  •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古人云:“心者,行之端,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福祸自知。”本书旨在引导人们通过感知他人的动作、体态、服饰、目光等“身体语言”隐藏的玄机,达到洞察他人内心之目的。阅读本书,既可防止上当受骗,也可避免误解他人,还能准确领悟他人意图,走进他人内心:事业上会助你一臂之力,商海中会助你一路顺风,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送给员工最温暖的心灵礼物,塑造企业感恩文化培训的经典读本。
  • 别按常理出牌

    别按常理出牌

    大多数的励志书告诉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可是那些崭露头角的明日之星,最终沦为“万年科员”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如果你爹不是官一代、富一代,那么你仅仅是埋头苦干,努力工作,按照常理,遵循常规,就很难爬上职场的顶端。在职业中,如何才能在初期避免走入误区,快速培养核心能力,成企业的核心人才?成功的人靠的不是天份,不是智商,也不是丰富的经验,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在于技巧,而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不按常理出牌。《别按常理出牌》的作者以自己在跨国大公司的职场经历,手把手地教你走好人生中最关键的几步,让你的职场走直线。
  •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幸福靠自己》内容简介:一个光着脚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结伴而行。光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双鞋,饥饿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餐饱饭,但是当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时,他们突然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鞋穿,但至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虽然饥肠辘辘,但身体还是健康的。而轮椅上的人说:“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活着。”
热门推荐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韦庄逆天行

    韦庄逆天行

    韦峰,字色之。先天不能修行道法,但是他却有颗不放弃的心,决定逆天而行,励志要成天下第一
  • 九星变

    九星变

    繁衍千年的僰族,为何突然消失?神秘的僰人悬棺,究竟有何秘密?凶残的星魔星兽,还有谁能抵挡?传说的未知大地,谁才是真霸主?看我混世魔王如何玩转九星,法术?我不需修炼;天赋?我不用遗传;神通?我不必传承。有我移花接木神诀,一切皆可抢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音之都的特殊能力者们

    音之都的特殊能力者们

    平行世界的25°空间,一场由乐能爆发的战争,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至尊凤将

    至尊凤将

    她是贵女之身,无奈披戎上阵,只为给兄长复仇,守护家族荣誉。却不想自己拼死守卫的君主江山,反手要将她推入深渊。半身戎装,半身凤袍,万人之上……
  • 我家男主脑子是不是有洞

    我家男主脑子是不是有洞

    唐锦桃穿书了,穿到了一本狗血小说中,得,这年头穿书已经不稀奇了。只是……为什么她家的男主脑子有洞呢?“你为什么老缠着我呢?”她十分真诚的发问。叶总回:“因为我喜欢你啊。”她果断的摇了摇头:“你的救命恩人是我妹。”叶总皱了皱眉,问:“这重要吗?”不重要吗?重要啊!唐锦桃重重的叹了口气,唉,这狗男人就等着追妻火葬场吧。等等……为什么她的肚子会越来越大呢?!这时,叶总抱住了她:“小傻子,我喜欢你好几个世界啦。”“……?”看吧,她家男主脑子果然有洞。※亲妈写文※沙雕甜宠文※两个傻子的恋爱故事
  • 戴望舒诗选

    戴望舒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戴望舒先生精选新诗集。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夕阳下、寒风中闻雀声、自家伤感、生涯、流浪人的夜歌、可知、静夜、山行、残花的泪、十四行、雨巷、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回了心儿吧、残叶之歌等戴望舒诗作名篇。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
  • 屠夫小姐逆袭记

    屠夫小姐逆袭记

    【此书又名】:《屠夫》“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求不得,五阴炽盛;可苦无所苦,厄无所厄,有谁能来度吾苦厄·····厄非厄,求不得“[给几个词参考一下:武侠/言情/东方玄幻/有cp/有点虐/文风不属于温婉类别〕
  •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