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1700000002

第2章 欢: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1)

1.宴乐:终宴不知疲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

——【汉】曹植《公宴诗》

(1)

先秦时还没有凳子,人们跪坐在席子上,所谓席地而坐。为了舒服,席的下面垫上垫子,叫“筵”。可见“筵席”最初指的是凳子、座位。后来人们才把“筵席”指代酒宴。大约是人们坐在一起,都要喝上几杯的缘故吧。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人凑在一起高高兴兴谈天说地,虽然话语投机却不免有些寡淡,这时候有酒助兴,气氛马上就会热烈起来。

古人说无酒不成宴是颇有道理的。

关于酒宴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鹿鸣》就是先人在宴会上唱的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此起彼应,仿佛在呼朋唤友。热情的主人也像麋鹿一样,安排乐队鼓起瑟吹着笙,演奏欢快的乐曲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收下客人的礼物,唱着赞美客人的颂词,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然后是宴会的高潮,“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在欢乐的气氛中,主人捧出美酒,宾主兴高采烈,狂饮狂欢。其中“敖”同“遨”,嬉游的意思。我们仿佛看到,嘉宾酒喝高了,一个个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的样子。

这也是现代party上常有的情形。欢乐、愉快永远是宴会的主旋律,就像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的酒香,荡人魂魄。

(2)

和《诗经·鹿鸣》描写的角度不同,《鹿鸣》表现的是豪饮的场面,曹植的这首《公宴诗》侧重写宾客们酒足饭饱之后,乘着酒兴驾华车游玩铜雀园的情形。

公宴是朝廷或官方用公款宴请的聚会。像清朝康熙、乾隆在紫禁城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是规模宏大的公宴。一般的公宴,就是皇帝或官员来了兴致,召集一部分臣子或下级,喝酒唠嗑,休闲消遣,赏乐游玩。一般会有一个主题,找个说法,目的还在于增进交流,联络感情,把朝堂上不方便说的话换到酒桌上说。公宴不同于正式的宴请,没有庄重的话题和固定的仪式,讲究的是臭味相投,不拘一格。

特别是汉末魏晋时期,人们好清谈,喜游玩,公宴格外引人瞩目。现代能读到的公宴诗,大多是那个时候的作品。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古代称王侯的儿子为公子,这里指曹丕。敬爱,尊敬爱护的意思。客,不是来访的客人,指的是曹氏政权豢养的有才能的士人,即古代的门客。终宴,从酒宴的开始到结束。这两句是说,公子曹丕敬爱手下的门客,请大家一起吃饭喝酒。曹丕是曹植的哥哥,曹操的次子。彼时曹操封魏王,长子早殇,曹丕是王位的潜在继承人。这样一位亦君亦臣的公子哥儿请客,自然是一呼百应。大家无不情绪高昂,酒宴结束了还意犹未尽。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没有了宴席上的喧闹嘈杂,也没有白天太多的烦心事干扰,夜晚显得清凉而寂静。西园,指邺城(安阳北)的铜雀园,里面有铜雀台。盖,带有蓬的车。酒宴结束,宾客们到铜雀园游玩。车盖如飞,一如宾客们欢快雀跃的心情。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这句描写的是夜空的景象。清影,指月光。列宿,星星繁多。参差,交相辉映的样子。明月如镜,洒下如水的清辉。繁星明灭闪烁,仿佛和宾客们一样游戏人间。

这样的夜色,不宜喧闹,只宜风雅。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描写的是地上的景象。被,覆盖。坂,斜坡。朱华,荷花。昌,繁茂的样子。长长的斜坡上秋兰茂盛绽放,莲叶何田田,一一风荷举,池塘里翡翠堆积,胭脂盛开。

在这澄澈的夜晚,宾客们伫立在长坡边,池塘旁,秋风送爽,兰惠荷香。诗情画意,心驰神往。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这两句虚写深夜里的生灵们的动静。在此夜深时刻,鸟雀兴致勃勃跳上枝头高歌婉转;潜伏的游鱼也禁不住探出头来,嬉戏水波,好一个热闹场面。实际上是渲染气氛,烘托宾主欢乐的心情。

明月、繁星,秋兰、朱华,池中鱼、枝上鸟,今夜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美景怡人,美酒醉心。所以“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风吹动红色车轮,马车像生出双飞翼。这一辆风中飞奔的华车,载着酒兴正好的宾客们,御风飞翔。当然,心情也像风一样自由。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我们纵情遨游,逍遥放歌。真希望这一刻即是永远。

在这句诗中,尤喜欢“飘飖”二字。荀子曰: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尘世间,大概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像大鹏一样扶摇九万里,天地任遨游。试问,哪一位年轻人,没有过汪洋恣肆的梦?

一群酒酣耳热的年轻人,驾华车在西园纵横驰骋。这当儿,也许你脑子里会闪现出当今富二代们的飙车情形。你错了。两千年前的这场宴会,不是普通的吃喝玩乐,是历史上有名的邺下文人聚会。

汉献帝建安年间,丞相曹操求贤若渴。一批在别的军阀土豪处混不下去的落魄文人纷纷投靠曹家,形成“建安文人集团”。集团的主要成员是“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这些人被人们记住,不仅是文章写得好,还有流传很广的小故事。譬如孔融七岁能让梨,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子女的经典素材。长大后孔融被封为一方诸侯,但不无讽刺的是,只懂礼让,不懂权术和争斗的孔融,在乱世中被袁绍击败,回到了朝廷。倒是有个能骂人的,却骂出了便宜得了乖。陈琳原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曹操看了檄文后虽然生气,但更欣赏陈琳的文采,打败袁绍后,把陈琳留在自己身边。这世道,非左即右,是登徒子还是走麦城,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曹操的封地在邺城。建安七子和曹家公子曹丕、曹植经常在这里居住。这帮文人除了偶尔写写为曹家歌功颂德的宣传稿件,或者讨敌檄文,就是聚在一块儿谈文论道、饮酒作乐,一个个过得逍遥自在。他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叫“铜雀台”。铜雀台周围有园,叫“铜雀园”,就是曹植这首《公宴诗》里所谓的“西园”。

铜雀台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传说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东吴说服联合抗曹,故意刺激周瑜,说:曹操攻打东吴,就是冲着大乔、小乔来的。何以为证?邺城建的铜雀台,就是留着给二乔居住的。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大乔是周瑜的大姨子。听到此言,周瑜心中的麦秸火被点着燃烧,勃然大怒,遂下决心和刘备联合抗御曹操。唐朝诗人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用的就是这段传说。

其实铜雀台是因梦所建。曹操消灭袁绍势力后,心中得意,半夜梦见金光闪闪。第二天在闪金光的地方挖掘,挖出一只铜雀。曹操高兴,命能工巧匠建了铜雀台。铜雀台刚建成时,曹操带着曹丕曹植几个儿子和建安的一帮文人登上高台,让他们写诗作赋,歌功颂德,算是给铜雀台“开光”吧。后来遂形成习惯,铜雀台就成了邺下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文学俱乐部,或者网络文学平台。

对于邺下文人来说,那是一段青春恣肆的岁月。他们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意气相投。他们在一起欢宴唱和,游园赏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政治智慧有限,议论时政,未免夸夸其谈。他们中大多数人做过高官,但政治上都没有太大建树。这一场场欢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也许正因为抛却了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和权术,他们的高谈阔论才更为肆意、张扬、可爱。他们开创了魏晋崇尚玄学和清谈的先河,逐渐形成一个时代的特征。

我想,后来的曹植一定非常留恋那一段岁月,感叹如果能够永远这样逍遥游,多好。就像父亲手掌里牵着的风筝,就像春风吹又绿的青草,就像记忆中的春和景明、月朗风清、绚烂峥嵘。

(3)

曹植少年时深得曹操宠爱,生活悠闲华贵而又心怀高远。他15岁开始随父亲东临沧海击海贼,北出玄塞伐柳城,南到长江征刘表,后又战孙权于赤壁。他渴望建功立业。年轻时,他写下《白马篇》,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惜,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在父亲的羽翼下,他没有机会表现政治军事上的风采,一试才略,更没有能大展宏图。

还没有等他摆脱父亲的羽翼,他又受到兄长的猜忌。公元220年,曹植29岁那年,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由于嫉妒曹植的才能,怕曹植威胁到他的统治,曹丕对曹植严加防范,并且几次要加害于他。有一次,曹丕给曹植出难题,要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就治他的罪。曹植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以后,曹植的诗再也没有那种悠然自得与意气风发。如果说曹植前期的作品充满着梦想,后期则是排解苦闷的梦幻了。像他的代表作《洛神赋》,最后一段写到: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大意是: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华丽词章终究掩盖不住无奈的悲哀和愤懑,以及梦幻破灭后的怅然若失,这是他后半生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我一直怀疑人对自己的一生有预见性。曹植的另一首宴会诗,可谓“一语成谶”。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同其他宴会诗一样,酒宴上的气氛是热烈的:美酒、朋友、丰盛的菜肴,肥美的牛羊,还有各地的音乐、舞蹈、歌曲,主宾相互敬酒,说着恭维祝福的话,宴会可谓华盛。诗的后半部分,气氛急转直下,诗人感慨人生苦短,盛时不再。“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生前花天酒地,死后却是孤零零地归于山丘荒野之中。虽然生死是人生的一般规律,但在酒的欢宴之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终显乐极生悲,悲怆凄凉。

烟花易冷,世事难测。曹植的一生,正是演绎了这样的悲喜剧。

公元232年,41岁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他的“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终究是南柯一梦,他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只是酒后的豪言。

不朽的,是那些锦绣文章和建安风骨。

(4)

公宴诗不仅曹植写过,建安七子有很多公宴诗,内容多为美酒佳肴、游园赏景。到了两晋南北朝,文人聚会被看作雅事,作诗记述,则充满名士风流。

两晋最著名的一次文人酒会要算“兰亭诗会”了。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等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境内的兰亭举行了一次集会。按古人的习俗,要在这一天临水洗濯,去除不祥。诗人们在山水旁,将盛着酒的杯子从曲水上游放出,让它顺着流水漂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畅饮此杯,临流赋诗。这种游戏叫“曲水流觞”,后来成为一句成语和一个典故。

那一天,参加诗会的42人,作诗的人有26位。王羲之把他们的诗收集起来,为诗集作了一篇序,这篇序比诗还有名,就是著名的《兰亭序》。所有的诗及作者名都流传了下来,正符合了李白的一句话:“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不过这个“饮者”光会喝酒还不行,他喝完酒后还应能作诗,既是“饮者”也是“吟者”。斗酒之后诗百篇,那才叫名士风流。

“兰亭诗”共37首,王羲之一人作了六首,其中一首: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天非新。

诗人对碧天绿水投去深情一瞥,玄思就随之联翩而生。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沐浴在灿烂的春阳之下,平等地享受着造物的恩惠,那么生动繁复,又那么和谐统一。诗人感到自己回归到这无限和谐之中,与万物相亲,“万物与我为一”。这种意境充满哲理,造化功伟,物我两忘,大自然生命的律动震撼着诗人的灵魂。

同类推荐
  • 唐诗课

    唐诗课

    程千帆先生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在古典诗歌创作和研究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唐诗课》一书汇录了程先生论述唐诗的十多篇论文,他的这些文章角度新颖,如研究唐诗中的地理、方位的虚与实问题,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的一与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理解与接受问题,等等,别开生面,别有会心,且可读性非常强。
  • 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

    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

    中国70后作家已经成长为新世纪中国文坛主力军,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创作质量、叙述技巧及文学理念等,这些作家都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本书站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70后作家总体上的书写特性、叙事规律和艺术建构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70后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也进行了重点阅读和阐释,同时对湖南70后作家“文学湘军五少将”这个集体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从中找出中国70后作家文本中宏阔的意境与悠长的韵味,这些突出的特色彰显出中国70后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去深入民间、大地、历史去呈现他们这一代人的喜怒哀乐,建立起属于他们这一代人打通过去和未来的经典文学。
  •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是以作者的沙漠生活为脚本编写的书,既有对居延文化、黑城遗址、胡杨林、沙尘暴和戈壁生命如沙鸡、骆驼、黄羊、蝎子、四脚蛇等客观存在的细致观察,又有对生存在沙漠边缘的底层人群生死情欲、命运生活的纪实性叙述,是一本融地理环境、人文观照、个人体验为一体的散文集,有着较强的地域色彩与异域风情。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相看居延海

    相看居延海

    数天中驻足居延海畔,望着湖波粼粼,抚着柔密的芦荡、与游人偶尔摩肩、有鸟雀时而飞过。海子边待久了,有些熟悉和认知,头脑里下意识地闪念出李白的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感到与居延海在对视着,在相看着。我看到了此前许多未曾看过的景象,看到的是特殊的自然,回潮的是特殊的历史,品味的是特殊的人文。
热门推荐
  • 本王的杂货铺

    本王的杂货铺

    这间开在闹市区的杂货铺很特别——身价百万请勿入内;穷困潦倒莫望此门。嚣张之极!!!这个世界,有很多眼睛看不到的事物。富家公子叶寻,本来只想轻松自在地活着——美酒豪车醉中望月,携美同游雾里看花……却没想到,无数离奇的事情忽然纷纷接踵而来!……本书风格,小故事悬疑,侦探推理居多。如是我闻,姑妄听之。……
  • 重生田园地主婆

    重生田园地主婆

    遭遇车祸,重生在农家。为毛身染重病,奄奄一息?老天爷也太不给力了吧!重病也就罢了,一群极品爷奶叔婶和包子爹妈竟然要将自己扔进土窑自生自灭!锦曦表示鸭梨山大……作为一位光荣的穿越者,锦曦要自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造包子爹娘,种出一个富贵荣华出来,做一个坐拥万顷良田,坐看闲庭落花的田园地主婆!
  • 独特的乡土童年

    独特的乡土童年

    时间:2017年01月13日下午地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办公楼204主办: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新蕾出版社焦娅楠(新蕾出版社原创文学中心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作家、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首都。今天,由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新蕾出版社主办的《独特的乡土童年——青年作家王勇英作品研讨会》在各位师长的关怀下召开。请允许我先介绍各位与会嘉宾(略),非常感谢各位拨冗莅临本次会议,特别是对于专程远道而来的老师们,在此深表感谢。
  • 兄弟是手足

    兄弟是手足

    本书共荟萃作者的短篇小说29篇,每一篇都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小说的素材有古有今,小说的人物有情有义,故事涉及面广,现实性强,就像是发生在读者身边的人和事。书中的故事既引人入胜,又真切感人,感染人,教育人,如《半个世纪的承诺》讲述律师希尔家族几代人赡养一个百岁老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诚信感人;《天意难逃》讲述一对堂兄弟为了金钱而设局相殘,最后都结局悲惨,故事离奇而不失真实;《完美谋杀》的情节之曲折,完全可以与一部悬疑电影大片相媲美。
  • 新邻

    新邻

    25岁的珠珠如梦惊醒,过去的日子真是白活了!这几年乡下盖新房就像雨后的蘑茹一拱一大片,可呆板的北方就是不如南方活泛,谁也不往盖楼上琢磨,光在房屋样式上折腾。突然,留马营东口,雨后彩虹般出现了一幢美丽眩目的小楼。当然这是指人们的心理感受而言。在具体时间上,盖一幢货真价实的小楼可不像“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那样神速。事实是:一天清晨,人们被汽车嘟嘟声叫醒,砂石木料全运来了,一群人正搭脚手架。电锯呲呲,瓦刀叮当,刺激得小村彻夜难眠。人们瞪眼看着,10天过后,村东口突然出现了一簇悬在半空中的彩灯群。正月十五放焰火般的璀璨、玲珑夺目。
  • 绝天

    绝天

    倒霉穿越到修行废柴体内,体内隔三差五出现点小纰漏,狗屎运独爱寻上他。在别人想着如何推到美女时,他已经被美女强行推到N多次次……哎,人生怎一个悲惨了得,当真是寂寞如雪……
  • 放逐青草地

    放逐青草地

    储福金,江苏宜兴人,生于上海。曾在《雨花》编辑部担任过小说编辑。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发表及出版长篇小说《黑白》《心之门》等十二部,中篇小说《裸野》《人之度》等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彩·苔·怆》《缝补》等百余篇。散文集《禅院小憩》等两部。文学理论文章多篇。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获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度庄重文文学奖,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奖、紫金山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文学》奖、《钟山》文学奖、《天津文学》奖、《芙蓉》文学奖,新生界文学奖,萌芽文学奖等。
  • 盐铁论

    盐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笔生花集

    梦笔生花集

    全书收录散文随笔百余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心灵咏叹调、风景调色板、人间情景剧、芸芸众生相。作者“用一双冷静的眼、一颗真诚的心和一支独特的笔”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描摹世相百态,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书中还配有精美手绘漫画近百幅。
  • 宠妻如命:污力老公缠上瘾

    宠妻如命:污力老公缠上瘾

    五年前,她被最亲近的哥哥背叛,莫名其妙有了身孕。五年后,她唯一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急需匹配的骨髓救命。这时,却有三个男人主动找上门,声称是孩子的父亲。苏小绵看着三个性格迥异的大帅哥,彻底懵逼了。神啊,谁来告诉她,五年前的那天晚上,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