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1100000007

第7章 公冶长第五

5-1

【原文】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子谓南容[4]:“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公冶长:孔子弟子。姓公冶,名芝,字子长。鲁国人。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相传通禽语。[2]缧(léi)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3]子:古时儿女的泛称。[4]南容:孔子弟子。姓南宫,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

【译文】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现在身陷牢狱之中,但这并不是他自己有什么罪过呀。”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孔子说南容:“国家兴盛的时代,他不会被废弃不用;国家昏乱的时期,他也能够免除受到刑罚杀戮。”就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历代论引】

或曰:“公冶长之贤不及南容,故圣人以其子妻长,而以兄子妻容,盖厚于兄而薄于己也。”程子曰:“此以己之私心窥圣人也。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况嫁女必量其才而求配,尤不当有所避也。若孔子之事,则其年之长幼、时之先后皆不可知,惟以为避嫌,则大不可。避嫌之事,贤者且不为,况圣人乎?”

【评析】

人的一生,总是有起有落,而能否看准时机、把握机遇,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如此方可时时处于生活的“起”点,不至于跌入人生谷底,这也是做人处世的必备素质。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只是在条件许可的境况下对社会和历史发生有限的影响。即使是伟大杰出的人物,也不例外。自己所能够做到,也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保存自己。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美。不论身处顺逆,都能够做到不被埋没而为国家为人民尽力,也能够做到安身立命,就是难得的大智慧,高深的大修养。

5-2

【原文】

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

【注释】

[1]子贱:即宓不齐。字子贱。名不齐,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其治理单父时,鸣琴不下堂而治。孔子称为“君子”。后世追封为单父侯。[2]若人:这个人。[3]斯焉取斯: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指子贱的品德。

【译文】

孔子评价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一个君子!如果说鲁国现在没有可以称为君子的人,他从哪里学到这样的好品德呢?”

【历代论引】

苏氏曰:“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称赞子贱是一位有才学知识、善于向别人学习的贤才。

创新是发展的基本质量,不论我们从事何种事业,要做到有所建树,就要敢于在无疑处存疑。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并力求证明之。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到底,找到一个结果,也给自己一个结论。师古不泥,信而存疑,这是求真务实的基本方法。

5-3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

【注释】

[1]瑚琏(húlián):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物,是相当贵重的。

【译文】

子贡问道:“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就像是一个器皿。”子贡又问:“是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就像宗庙里的瑚琏。”

【历代论引】

朱子曰:“子贡见孔子以君子许子贱,故以己为问,而孔子告之以此。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

【评析】

这一章孔子称赞子贡有济世才能,但同时,孔子还告诉子贡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

老师对学生的真实印象和评价,大概是许多学生愿意了解的,这样的对话一直在发生着,不过几千年来老师们的回答,既把握分寸、真实到位,又能让对话生动的,大概无过于孔子此语。孔子的这种坦率是值得今天我们所有的老师学习的,因为只有坦率地告诉学生真实情况,才能有助于其更好地成长。

5-4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3]人以口给[4],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1]雍:孔子弟子。姓冉,名雍,字仲弓。[2]佞:能言善辩,有口才。[3]御:抵挡、对付。[4]口给:口齿伶俐,言语便捷。

【译文】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辞。”孔子说:“何必一定要善于辞令呢?强词夺理与人辩论,必然常常惹人憎恶。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但为什么要有口才呢?”

【历代论引】

朱子曰:“仲弓为人重厚简默,而时人以佞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又曰:“何用佞乎?佞人所以应答人者,但以口取辨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所憎恶尔。我虽未知仲弓之仁,然其不佞乃所以为贤,不足以为病也。再言‘焉用佞’,所以深晓之。或疑仲弓之贤而夫子不许其仁,何也?曰:仁道至大,非全体而不息者,不足以当之。如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况仲弓虽贤,未及颜子,圣人固不得而轻许之也。”

【评析】

孔子早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在此又一再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因此,孔子是绝对不主张耍嘴皮子,靠伶牙俐齿来说服人的,他主张的是以事实、以道理来服人。

修养仁德是根本,语言是次要的,重在躬行。不论话语滔滔,讲到何种深度,总代替不了自己去做。这世间语言的泡沫已经很多了,但并不能决定一切,任何美妙的语言都不能代替一个踏踏实实的行动。总有一些事是任何别的东西替代不了的,空谈毫无意义。夸夸其谈无助于仁德的修养,反而有损于做人的诚笃。

5-5

【原文】

子使漆雕开[1]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释】

[1]漆雕开:孔子弟子。姓漆雕,名开,字子若。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孔子为此感到高兴。

【历代论引】

程子曰:“漆雕开已见大意,故夫子说之。”又曰:“古人见道分明,故其言如此。”

谢氏曰:“开之学无可考。然圣人使之仕,必其材可以仕矣。至于心术之微,则一毫不自得,不害其为未信。此圣人所不能知,而开自知之。其材可以仕,而其器不安于小成,他日所就,其可量乎?夫子所以说之也。”

【评析】

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即止,必为智者。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必取其辱。知人者明,自知者胜。漆雕的确是具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凡事都有个基础,成功也需要铺垫,“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铺垫就是自己的能力、本事。得失寸心知,客观地对自己评价是你能有多大作为的标尺。

因此,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又看清自己不足的人最值得敬佩,因为他的心态非常健康。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都非常在意员工的人格魅力,因为人格成本尽管“看不见”,却是非常昂贵的,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素质,更是时代需要的成功资本了。

5-6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1]桴(fú):用竹或木编制的小筏子。[2]从:跟随。

【译文】

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果不能被实行,我就乘坐着竹木筏子,泛游海外。能够跟从我远游的,那时恐怕就只有仲由一个人吧?”子路听后心里很高兴。孔子接着说:“仲由的武勇好义胜过我,这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历代论引】

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评析】

这一章十分委婉地记述了孔子忧世而感到无聊的心情。孔子觉得自己的社会理想不能实行,于是采用假设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弟子身上,但自己的弟子们又都是好勇胜事,而不能裁度事理,因而孔子总是忧世而不忘世。

虽然,这句话只是孔子的一时感叹,但也表明了他洒脱、不偏执的一面。所谓“生活在别处”,人要高于道,无论“道”是否能行,人都要有一种出路,而不能走进生活的死胡同。其实人生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一竿子插到底,学会选择,学会变通,是一种聪明之举。当不能实现自己设定的理想时,不妨选择另一条道路,也许你就会意外发现自己本来就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

5-7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6],可使与宾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向百姓征收的军事费用,包括兵员和装备。[2]邑:古代百姓聚居地的通称,小的只有十几家,大的可有上万家。[3]家:大夫的封地采邑。[4]宰:这里指总管。[5]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华。[6]束带立于朝:穿着礼服立于朝堂。[7]宾客:贵客为宾,一般客人为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是有仁德的人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任用他掌管军事,但是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孟武伯就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呀,对于有千家居民的城邑或百辆兵车的封地,可以让他承担管理之责。但是,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孟武伯就又问:“公西赤怎样?”孔子说:“公西赤呀,穿着官服,束起绅带,立于朝堂之中,可以让他接待宾客,办理交涉。只是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评析】

这一章主要是说明孔子把“仁德”的标准看得很高很神圣,因而难得有人能够达到他所说的“仁德”的标准,孔子也不轻易把“仁”的桂冠送给某一个人,也不轻易表态说某某人“有仁无仁”“是仁不仁”,即使是对他的弟子也是如此。

人不论具有多高的才能,重要的是要有德行,人生的真谛就在于仁德的修养。纵使我们有通天彻地之能,但是如果没有可为人称道的德行,最终也必将是一个失败者。人生在世,不论功名大小,成败如何,这些都不重要,也都不能说明什么。我们要在这个世间立足,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品德。只要你真正拥有良好的品德,只要你真正具有某种卓越的才能,总是会有人关注。未来的一切如何,我们都不知道答案。只有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才是唯一的途径。处于一个讲求实际的时代,凡事都以现实的功利为唯一标准,但是,仁德是永远的,使我们可以从容立于天地之间。

5-8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2]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3]女弗如也。”

【注释】

[1]愈:超过、胜过。[2]望:比。[3]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问子贡说:“你与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回答说:“我哪里敢与颜回比高下?颜回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我充其量也只是能够由此及彼罢了。”孔子说:“你是不如颜回!我同意你的话,是不如颜回呀。”

【历代论引】

胡氏曰:“子贡方人,夫子既语以‘不暇’,又问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在赞美颜回有学问、有悟性的同时,也感到子贡尚有自知之明,并勉励子贡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推断能力。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人,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认识自己,才是明白人。人们的眼睛总是盯着别人,很少回视自己。人们总是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以己之长较人之短,不论自己是否具备比别人高的才智或德行,总认为别人不及自己。但是,真正有德能的人,却总是看到别人的长处,深知自己的不足。

5-9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

【注释】

[1]粪土:腐土、脏土。[2]杇(wū):建筑时用来抹墙的工具,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3]诛:谴责、批评。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朽烂了的木质不能雕刻,用粪土所筑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历代论引】

范氏曰:“君子之于学,惟日孜孜,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夫子责之。”

胡氏曰:“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懈惰荒宁为惧,勤励不息自强,此孔子所以深责宰予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严厉批评宰予的懒惰。

要成就人生,一切在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得靠自己,从源头开始一点一点干起。古人说: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别人许诺的生活前景无论多么美好,都是骗人的陷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谁也不会给我们美好的生活,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天才出于勤奋,学习要持之以恒。任何的技巧与手段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5-10

【原文】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孔子说:“先前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取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给予我的启发,使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

【历代论引】

胡氏曰:“听言观行,圣人不待是而后能,亦非缘此而尽疑学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评析】

这一章孔子提出了一个观察人的有效方法,即不仅要看他怎么说,而且要看他怎么做。这样观察一个人才是全面的、具体的、公正的。真正认识一个人,不仅要听他的言论,更重要的是考察他的行为,深入他的精神世界。不仅要看他的衣饰容貌,更要考察他内心的思想境界,不能褊狭而停留于表象的直感。

5-11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2],焉得刚?”

【注释】

[1]申枨(chéng):孔子弟子。姓申,名枨,字周。[2]欲:欲望。

【译文】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到真正的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就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有贪欲,怎么能够做到刚毅不屈呢?”

【历代论引】

程子曰:“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谢氏曰:“刚与欲正相反。能胜物之谓刚,故常伸于万物之上;为物掩之谓欲,故常屈于万物之下。自古有志者少,无志者多,宜夫子之未见也。枨之欲不可知,其为人得非悻悻自好者乎?故或者疑以为刚,然不知此其所以为欲尔。”

【评析】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时有情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

贪求私欲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韩非子·解老》说:“有欲甚,则邪心胜。”私欲太多,邪恶的心思便占上风。《刘子·防欲》说:“欲炽则身亡。”私欲太强烈了,全使人丧命。《慎言·见闻篇》说:“贪欲者,众恶之本。”把贪求私欲作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贪欲,不知吞食了多少无辜良善,又不知使多少人作茧自缚,名败身亡。

5-12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制我,我也不愿意强制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够完全做到的。”

【历代论引】

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

朱子曰:“子贡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以此加之于人。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又曰:“‘无’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

【评析】

这一章孔子说明了,不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给别人是可以做到的,但不被别人强迫是做不到的。人不可能单独生存,必须与他人共生,这就必然会与他人有各种联系,必然会彼此影响。为了生存,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别人的强迫,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学问。

5-13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1]文章:文献典籍,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2]性:人的本性。[3]道:天道。

【译文】

子贡说:“夫子的学问我们可以听得到。夫子对于人性与天道的言论,我们却无从听得到。”

【历代论引】

朱子曰:“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

程子曰:“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

【评析】

孔子注重仁德,不讲天道,对天和社会的关系存而不论,也很少谈论人的本性问题。反躬求诸己,以“仁”为核心。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要有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住。

5-14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1]闻。

【注释】

[1]有:通“又”。

【译文】

子路听到好的德行,如果还没有付诸行动,则唯恐听到新的善行。

【历代论引】

范氏曰:“子路闻善,勇于必行,门人自以为弗及也,故着之。若子路,可谓能用其勇矣。”

【评析】

一个人能亲自实践所认识的道理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因为不能去实践就拒绝接受新的道理是非常无知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需要亲自去实践,而且道理是彼此相通的,对于不能亲自实践的道理,接受了之后,也可能会启发我们,有利于我们的行动。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去接受一切新的东西。

5-15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3],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1]孔文子:名圉(yǔ)。卫国大夫。[2]敏:敏捷、勤勉。[3]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请教。

【译文】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谥为‘文’呢?”孔子说:“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求教,而不感到耻辱,因此谥号用‘文’是可以的。”

【历代论引】

朱子曰:“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苏氏曰:“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其为人如此而谥曰文,此子贡之所以疑而问也。孔子不没其善,言能如此,亦足以为文矣,非经天纬地之文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称赞孔文子思维敏捷、谦虚好学的精神。在孔子看来,做学问就说要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否则就成就不了大学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治学态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思想观点之一,我们应该将此发扬光大。然而要“不耻下问”,谈何容易,尤其身居高位者往往会自恃身份,自以为永远正确,总觉得高瞻远瞩、英明睿智,无所不通,自始至终透出的是一副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盛气凌人的指导姿态,并无半点虚心与诚恳,周身所展示的除了傲慢与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霸态外,只剩下可怜的虚荣与无知。由此可见,孔文子之“文”是难能可贵,谥之为“文”是相称的,是可以称其为“文”的。

5-16

【原文】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2]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1]子产:即公孙侨。双姓太叔。郑国贵族子国之子。字子产,又字子美。谧成子。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为卿,十三年执政。历定、献、声公三朝。时晋楚争霸,郑国弱小,处两强之间,子产周旋其间,卑抗得宜,保持无事。执政期间曾实行了农业、税赋、法令等一系列改革,曾平定贵族叛乱,使郑一时强盛。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创立按“丘”征赋制度。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给郑国带来兴盛,世称其贤。[2]行己:自我修养。

【译文】

孔子说子产:“他在四个方面有君子的修养:自我修养严肃认真,侍奉君上谨慎恪敬,治理政务多用恩惠,征用民力合乎道义。”

【历代论引】

吴氏曰:“数其事而责之者,其所善者多也,‘臧文仲不仁者三、不知者三’是也。数其事而称之者,犹有所未至也,‘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是也。今或以一言盖一人、一事盖一时,皆非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赞扬子产具有为官之道中的四大美德:行为庄重、恭敬君主、惠及民众、实行人道。

执政就在于坚持原则,不要总是想着讨好任何人,或是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其实大可不必,谁也不可能永远得到别人的赞美,任何的评价都是暂时的,不可能留下永久的印迹,重要的是维护共同的原则。只要你坚持了公正的原则,即使是由于你的坚持而没有达到目的的那些人,也能够谅解你。如果随意出卖原则,那么到头来被真正出卖的就是自己的人格。古今真正为老百姓所拥戴传唱的,也就是那些坚持了原则的人,而不是那些投机者。

5-17

【原文】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

[1]晏平仲:夷维人。名婴。齐国大夫。春秋时齐国正卿,事齐灵公、庄公,相齐景公,以节俭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名显诸侯。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很好相处,与其交往,时间越长久,越令人钦敬。”

【历代论引】

程子曰:“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

【评析】

这一章孔子赞扬晏平仲懂得交友的道理,善于交友,笃于交友。

在当今这样的一个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才能与他人愉快合作。

5-18

【原文】

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节藻棁[3],何如其知也?”

【注释】

[1]臧文仲:臧孙氏,名辰。即臧孙达。鲁国大夫。[2]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作蔡。[3]山节藻棁(zhuō):节,柱上的斗拱。棁,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短柱上画着海藻样的花纹,这是天子之庙的装饰。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造了间房子给大龟住,柱子雕刻成山的形状,梁上的短柱画着海藻样的花纹。他怎么如此‘聪明’呢?”

【历代论引】

张子曰:“山节藻棁为藏龟之室,祀爰居之义,同归于不知,宜矣。”

【评析】

这一章孔子批评讽刺鲁国大官员臧文仲不懂礼仪、越级越位。

时间总会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即使时过境迁,终会予以清算。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做出何种高明的遮掩,狐狸的尾巴最终还是要露出来的。正应了那句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这里,孔子教育人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越级越位去做那些本不属于自己所为之事。

5-19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1]子文[2]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3]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4]弑齐君。陈文子[5]有马十乘,弃而违[6]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1]令尹:楚国的宰相叫令尹。[2]子文:楚国著名的宰相。[3]已:罢免。[4]崔子:齐国的大夫崔杼(zhù)。[5]陈文子:齐国的大夫。[6]违:逃跑。

【译文】

子张问:“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之职,没有得意的神态和颜色;三次被罢黜,也没有流露出懊恼的怨气;对已实施的政令事务,必定告诉新的继任者。您以为如何?”孔子说:“这是忠臣的行为。”子张又问:“也是有仁德的吧?”孔子说:“不得而知。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子张问:“崔子弑杀齐国的君主。陈文子有兵车十辆,马四十匹,但却遗弃不要,去到别的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如同我们国家的崔大夫。’便离去。到另一个国家,则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如同我们国家的崔大夫。’又离去。如此,您以为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陈文子是清白的。”子张问:“那么,陈文子是有仁德的吗?”孔子说:“无从得知,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历代论引】

朱子曰:“文子洁身去乱,可谓清矣,然未知其心果见义理之当然,而能脱然无所累乎?抑不得已于利害之私,而犹未免于怨悔也?故夫子特许其清,而不许其仁。”又曰:“愚闻之师曰: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是而观二子之事,虽其制行之高若不可及,然皆未有以见其必当于理而真无私心也。子张未识仁体,而悦于苟难,遂以小者信其大者,夫子之不许也宜哉!”又曰:“于此,更以上章‘不知其仁’、后篇‘仁则吾不知’之语并与三仁、夷、齐之事观之,则彼此交尽,而仁之为义可识矣。今以他书考之:子文之相楚,所谋者无非僭王猾夏之事;文子之仕齐,既失正君讨贼之义,又不数岁而复反于齐焉,则其不仁亦可见矣。”

【评析】

这一章中,孔子把“仁德”看得十分重要而神圣,不轻易赞许一个人已经达到“仁”的标准要求。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谋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

5-20

【原文】

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2],斯可矣。”

【注释】

[1]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鲁国大夫。[2]再:两次。

【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都经过多次考虑,然后付诸行动。孔子听到后,说:“只须再次思考,就可以去做了。”

【历代论引】

程子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

朱子曰:“季文子虑事如此,可谓详审,而宜无过举矣。而宣公篡立,文子乃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焉,岂非程子所谓‘私意起而反惑’之验欤?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评析】

有人往往把“三思而行”作为孔子的教导,实在是张冠李戴,歪曲了圣人的意思。

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作莽撞,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但想得太多,瞻前顾后,翻来覆去,则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狐疑之中,导致优柔寡断。当然,也绝不能只看到眼前而不顾及身后。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不注意前后左右的种种利害,则必然会顾此失彼,甚至给居心叵测者留下可乘之机,一旦时机成熟,反戈一击,自己便会一败涂地,曾经获得的胜利也将烟消云散。

5-21

【原文】

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2];邦无道,则愚[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其仕卫于文公、成公之时。“武”是谥号。[2]知:聪明、智慧。[3]愚:装傻。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事清明时就聪明,在国家历乱至于失国时就装傻。他的智慧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但他的装傻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历代论引】

程子曰:“邦无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朱子曰:“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知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称赞宁武子对待治世和乱世的不同态度。在孔子看来,当一个国家安定有道时,就要显得聪慧明智;而当一个国家混乱无道时,则要装聋卖傻。

郑板桥有句名言:“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尤难。”这其中包含了对把握人生的态度之难的感慨。其实,不管人自身的素质,诸如智商、情商等各种做人做事的本领如何,相对于强大的外部环境,都显得比较弱小,尤其当局势动荡变化,人成为其中一颗身不由己的小棋子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该智则智,当愚则愚,这样才能守住平安,才能图谋机会以求发展。

5-22

【原文】

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2]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注释】

[1]陈:春秋时诸侯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2]狂:狂傲。[3]简:志向远大。[4]斐然:有文采的样子。[5]裁:节制、约束。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留在家乡的那些学生志大意远,但是行为粗疏狂放,虽然文采斐然,却不知道如何持守中正,亟待指点栽培。”

【历代论引】

朱子曰:“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评析】

这一章记述孔子在公元前492年,周游列国到达陈国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但却屡遭挫折后,决心回到鲁国,裁正自己的弟子,将自己的学说传给自己的弟子,以传道后世。

人何必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呢?大道朝天,各自去走自己的路,换个方向或许就是不朽。不必总是幻想着拯救世界,这昏昏衰世到处充斥着卑行和阴谋,小人塞道,奢靡风行,何必费心呢?这个世界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了,即使苟用于世,又能怎样?其实,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有太阳朗照,都可成就事业。

5-23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

[1]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墨胎初之二子。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仇恨,怨恨他们的人很少。”

【历代论引】

程子曰:“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评析】

孔子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们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世界是多元的、多彩的,要做到“薰莸不同器,泾渭不同流”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冤相报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益的事。忘记旧恶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间的喜怒哀乐;忘记旧恶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洪元明的《菜根谭》中也有:“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为人处世不要因一言伤和,也不要因一事成仇,要以自己宽广的胸襟去感化他人。

5-24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1]微生高:姓微生。鲁国人。素有直名。[2]醯(xī):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率直?有人来向他乞讨一点醋,他家里没有,就去邻居家讨来而给予行乞的人。”

【历代论引】

程子曰:“微生高所枉虽小,害直为大。”

范氏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谓有、无谓无,曰直。圣人观人于其一介之取予,而千驷万钟从可知焉。故以微事断之,所以教人不可不谨也。”

【评析】

做人做事要直爽。如果为了面子而活受罪,最后只能弄得自己心里不安,别人心里也不痛快。爱面子问题,几乎成为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共同心态。半个世纪以前,林语堂在《中国人的脸》一文中就说过:“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深刻地刻画了这种特性。

但是,做人无论是“直”还是“曲”,都应有一个度,否则一旦过了头,就会变成憨直和虚伪做作了。尤其是后者,其出发点是自私的,而且还常常伤到自己。

5-25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3]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1]足恭:过分恭敬。[2]左丘明:春秋鲁国人,曾为鲁国太史。与孔子同时代人。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并有《国语》传世。[3]匿怨:背地里埋怨。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面伪善、过分的恭顺,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以此为耻辱。内心深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表现得十分亲近,左丘明认为这是卑劣无耻的,我同样也耻于这样的行为。”

【历代论引】

谢氏曰:“二者之可耻,有甚于穿窬也。左丘明耻之,其所养可知矣。夫子自言‘丘亦耻之’,盖‘窃比老彭’之意。又以深戒学者,使察乎此而立心以直也。”

【评析】

这一章孔子告诫人们,做人一定不能花言巧语、狡猾奸诈,而要直爽、心地善良并以此为荣。

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对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我们与其相处,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仔细分辨,以免被人欺骗。

5-26

【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3],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善:夸耀好处。[4]施劳:表白功劳。[5]少者怀之:让年轻人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季路恭侍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衣服,与朋友共同分享使用,即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可惜而抱怨的。”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知道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向往老人都得到很好的赡养,朋友能够互相信守誓约,年幼的孩子得到关怀。”

【历代论引】

程子曰:“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又曰:“子路、颜渊、孔子之志,皆与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尔。”又曰:“子路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亚于浴沂者也。颜子不自私己,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至于夫子,则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己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今夫羁靮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于马。圣人之化,亦犹是也。先观二子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天地气象。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

【评析】

理想,古代叫作志。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也就是没有理想。历史名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

欲起步的人生贵立志,已起步的人生贵坚持。

立志,也是道德修养中的主观动机问题。立志可以使人按既定的方向去进行修养和锻炼,预先确定在道德修养中所要实现的自身改变,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成就志向的道路是很长的,需要经历生活的磨砺,只有经历了各种干扰而坚持到底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这种成功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目标的达成,距仁德的养成还差得很远。但是,做人就是要首先从平凡的生活开始,在这平凡之中孕育自己的仁德。

5-27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1]者也。”

【注释】

[1]讼:批评。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及时在内心自我批评的人啊。”

【历代论引】

朱子曰:“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过而能内自讼者为尤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夫子自恐终不得见而叹之,其警学者深矣!”

【评析】

孔子在这里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要能知错就改,而不能犯了错误不责备自己总怪别人。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自己有错,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也不去认真检讨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我们要奉劝这些人:死不认错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让人鄙视,失信于人,最终适得其反。其实,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坦率地承认错误比虚伪的隐瞒更能获得别人的谅解。

5-28

子曰:“十室之邑[1],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

[1]邑:古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一邑共有三十二户人家,也就是说地方极小。

【译文】

孔子说:“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也一定有忠诚守信如我一样的人,但是不如我好学啊。”

【历代论引】

朱子曰:“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可不勉哉!”

【评析】

这一章孔子使用夸张的手法,促使人们去努力学习。

不管我们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好学是不受限制的。只要我们都能做到好学,我们的素质和学识就会一天天提高。只要我们以好学之心待人接物,我们做人的水平也会慢慢提高。

同类推荐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轻轻松松学国学

    轻轻松松学国学

    “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涤荡我们的心灵,还能鼓舞我们生活的勇气,增强我们工作的信心,健全我们特有的人格,养成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我们家庭、有益于我们国家、有益于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热门推荐
  • 青春重生0a

    青春重生0a

    她们三个,是世界六个家族其中三个家族的继承人,有钱有势有颜,活脱脱的三位公主,可是她们心肠软,心地善良,而被嫉妒她们的同班同学害了家破人亡,原本她们的东西全被抢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们三个重生了!有了让她们报仇雪恨的机会!还被唤醒了前世记忆,把她们所有属于她们自己的东西拿回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光武帝刘秀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光武帝刘秀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系列丛书从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依据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保留作者注释和批注)中精选出中国历史上八位大有作为的皇帝,精编成书。本套丛书历史性与文学性俱佳,“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读者既能读史,又能欣赏传奇故事,两全其美。本书为其中一本,共二十二回,讲述了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一生,包括舂陵起兵、登基称帝、统一天下及逝世。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建立“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 王者荣耀之女神驾到

    王者荣耀之女神驾到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我们组cp吧!”某人突发奇想,“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带你上分!”“不要,你刚玩了几天就说带我,怕是想坑我。”“我就是要坑你一辈子。”(游戏言情)
  • 原谅我让你颠沛流离

    原谅我让你颠沛流离

    这是一场生离死别,感天动地的苦恋,三年的寻找,两年的等待,最美的时光不过昙花一现,他们说好分手,各自生活,她却一次又一次闯进他的世界,他一次次把她推开,可是她却一次次回来。全世界的人都以为他不再爱她,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他一辈子都无法停歇的,就是对她的爱……
  • 子夜思辰

    子夜思辰

    上古鱼灵族在一次仙魔大战中,为救三界,触发禁制,冰封于藏灵海,只留下思非兄妹二人。兄长在与魔界乱党余孽战斗中,误入圈套,身中剧毒。思非为救兄长求药途中,遇见一白衣胜雪,目藏星辰的男子,岂料对方是九重天的老祖宗,瑞泽大帝。我的灵魂中有你的一部分,若能选择,我愿不曾存在,从未遇见你。思非:“我把欠你的魂灵还你,你放过我可好?”慕辰:“从你与我堕入轮回那一刻,你的眉眼,你的笑颜,你的爱,你的恨,你皮骨的每一寸都是我的。现在要逃,晚了!”总体欢脱,即使有一点玻璃渣,也是为了更欢脱,请放心食用。
  • Henry VIII

    Henry VI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智若愚的点滴

    大智若愚的点滴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良跃农门

    良跃农门

    还魂在另一个世界,过气窑姐,病重不治,万般祈求之下,老鸨同意让她脱籍回家,让她一家团圆,让她能安葬故土,了无牵挂。回归田园乡村,有爹娘兄弟疼着,身体状况渐佳。娘说,她还是要选个好男人嫁……是嫁人还是不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有油盐酱醋一柜,鸡鸭猪兔一舍,无良亲戚三两碗,旧怨新恨一大锅。名声的问题,清誉的问题,世俗的眼光,还有婆家人的态度,都是她必须正视且郑重对待的。“前半生,我身不由己。后半生,我靠我自己。”加油吧,李欣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