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1200000005

第5章 经述(3)

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展开的,如农业中的粮食种植活动,就可以分解为松土、播种、施肥、灌溉、收割、打碾等多个环节。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那么粮食种植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社会角度看,科学、严谨、规范的程序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反之则会带来损害。我们的身边不乏不讲程序、不重程序的事情。为政者,如果能时时处处记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凡事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那么,加快发展,为民造福“则近道矣”。

【史例解读】

物有本末

墨子是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

有一次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后,就急急忙忙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墨子见到公输盘后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比扁鹊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谁?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魏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造成了重大伤害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

王浚(206-286),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西晋著名军事家。官至抚军大将军。王浚博通典籍,姿容修美,只是不拘小节,不为乡邻所称。年长以后,幡然悔悟,毅然改变原来的处事风格,严格要求自己,变得通达事理,胸怀开阔。

历史之所以引人入胜,往往是由于其中人物非同寻常的言行和经历。王浚在还未得到任用而僻处家乡之时,在家中造房子,就表现出他的远大志向。据《晋书·王浚传》说,他“开门前路广数十步”(在宅院门前开辟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乡人不解,问:“你在家门口修这么宽的路有什么用?不是过分了吗?”王浚说:“以后成就事业了,仪仗扈从出入方便啊。”人们听了之后冷笑而去。

王浚对乡人的嘲笑并未表示出不快,他只是引述《史记》中的话:“陈胜不是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吗?”以此来重申他的志向。

王浚的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凉州刺史徐邈的女儿才貌俱佳,贤淑有主见,一直没有遇到如意郎君,待字闺中。一次,徐邈在家中设宴款待宾客。他的女儿在内室观察,她指着一个人对母亲说:“就是他。”她遴选的如意夫君就是王浚。而当时王浚还只是一名地位低微的小吏。

王浚初为河东郡从事,为羊祜所赏识,转巴郡太守、广汉太守,有“惠政”。迁益州刺史,泰始八年(272),晋武帝司马炎谋攻东吴,经羊祜推荐,授王浚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州军事。奉诏修建战舰,训练水师,做战争准备。史书说当时的“舟楫之盛,自古未有”。280年,王浚率军沿长江东下,开始伐吴之战。当年三月,王浚大军开进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东吴政权宣告结束。王浚在平吴战役中立了大功,又升迁为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写道:“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说的就是王浚攻陷吴国都城的历史事实。

“大行不顾细谨。”做大事的人,不必在那些小节上浪费精力和时间,更不必在意别人的讥嘲与评价,尤其不要受那些目光短浅之人的风言风语的干扰,只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知敌之帅,料战争成败

田忌,生卒年不详,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威王时的名将,后因和齐相邹忌不和奔楚国。

有一次楚王问田忌:“齐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田忌答道:“齐国如果派申孺为将,楚国出动5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齐国如果派田居为将,楚国就出动20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齐国如果派眄子为将,楚国将应该出动全国的兵马,由大王您亲自率领,我跟随相国上将军担任左司马,这样才能够使你幸免于难。”

没过多久,齐国和楚国爆发战争。齐国派申孺为将,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按照田忌的说法,出动5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战争开始不久,楚国就斩申孺首级而归,齐军大败。

齐王大怒,派眄子为将,率领大军大举进攻,楚国按照田忌的说法出动全国兵马,并由楚王亲自率领。田忌跟随相国上将军担任左右司马,全力以赴,楚军刚刚抵挡得住,双方打成平手。

楚王于是问:“先生为何很早就知道结果呢?”

田忌回答说:“我不过是十分了解齐国的将军而已。申孺傲慢自大,嫉贤妒能,因此必然失败。田居尊重贤者却轻视普通人,因此与他交战可能会一胜一负。而眄子不同,他既尊重贤者又爱护普通人,所以眄子带领的队伍必然会团结一致,这也正是楚国要全力对付的原因。”

贾诩能预知追敌时机

贾诩(147-224),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鬼才,善用计谋,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劝张绣随自己归降曹操。

当初,曹操征伐张绣时,围攻不久便领兵撤退。张绣想去追击,贾诩说:“不能去追击。”张绣不听,果然失败回来。贾诩说:“赶快再去追击,这次肯定能取胜。”张绣于是集合起散乱的士卒,再次去追击曹操,果然取胜了。胜利归来后张绣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追击曹操的退军,而您却说一定要失败。我撤退回来,第二次又以失败的士卒追击胜兵,您却说一定能取胜。两次的结果都像您说的那样,为什么两次都不合常理,却都应验了呢?”贾诩说:“这个容易解释。军事形势纷纭,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将军虽然善于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对手。魏军刚刚撤退,曹操一定守在部队后面。你的追兵虽然精锐,但为将的既然不是对方的对手,士卒就不用说了,因此知道你一定会失败。曹操进攻你的时候并无失策,但还没有全力进攻就撤退了,一定是因为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曹操既已打败了你,一定会轻军快进,留下大将守在后面。留在后面的将领虽然勇敢,但不是你的对手。所以即使派失败之兵追击也能取胜。”张绣因此佩服贾诩的才能。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典句札记】

这一小段采用先果后因的顺序,主要讲的是自身的修养和所要做事情的那种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层进关系:认知到诚意、正心、修身,修身后才能够齐家、平天下。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历史在不断前进,人类也在不断进步,这是不可抗拒的主流。但是,在前进的潮流下,也会产生不和谐的芜杂,比如诚信的缺失。处于后商业时代的人们,急于聚敛财富,一切唯钱是举,越出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欺诈造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这一切随处可见。它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我们感同身受。这不仅是一种倒退,更是人性的堕落。

《程氏遗书》中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这些道理,值得我们深加体味。

【史例解读】

用黑白豆检验修身

赵叔平,北宋人,自幼学习刻苦,天圣年间一举考中进士。他一生注意品德修养,乐善好施,受到世人好评。

赵叔平认为,人生一世应该多做善事,不做恶事。无论做善事,还是做恶事,都受思想支配。因此,他特别注重正心克己,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使善心永远战胜恶意。

为了检验自己的善恶之心,赵叔平曾找来三个器物,用一个器物装黑豆,一个器物装白豆,中间的器物空着。头脑中若有一善念萌生,他就取一个白豆投入中间的空器物中,若有一点儿私念或恶意,就取一个黑豆投入中间的空器物中。到了晚间,再把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倒出来数一数,以检验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杂念各有多少。

第一天过去了,赵叔平数了数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结果是黑豆多而白豆少。知道自己克己修养功夫还差得远。

第二天,赵叔平又数了数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仍然是黑豆多而白豆少,但和第一天比起来,黑豆少了一个,白豆增加了一个。

第三天,仍然是黑豆多白豆少,但和第二天比起来,黑豆又少了一个,白豆又增加了一个。

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和黑豆一样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多而黑豆少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空器物中只有白豆而无黑豆了。赵叔平的心中只有善意而无私心杂念了。

赵叔平就是这样严于克己,只要头脑中私心杂念一闪,就要立即去掉,永远使心地纯一为善,一辈子不做坏事。

正人先正身

封轨,字广度。北魏时渤海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性格方直,为时论推重。官至征虏将军。

封轨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志同道合,相互见重,引为挚友。惠蔚经常赞叹封轨:“封先生对于经义,不只在于章句解说中有独特的见解,尤其能够把握宏旨脉络,统括思想,在这方面我不如他,差距很大啊。”

封轨自律严谨,节操高尚,仪容整洁,威仪堂堂。于是就有人说:“有知识的人大多不修边幅,您这个贤达之士为什么与众不同?”封轨听了笑着说:“修养高尚的人使自己的衣服帽子整洁端庄,目不斜视,行为庄重,这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做出蓬头垢面的样子,才认为是贤德呢?”非议他的人听了之后,很感惭愧。

封轨深为尚书右仆射郭祚所了解。郭祚常对儿子郭景尚说:“封轨、高肇二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必然重用。我平生不轻易推荐人,而多次推荐这二位,不只是为国进贤,也是为了你们兄弟将来有榜样和依靠。”封轨以方直自业,高肇也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官拜司徒,高肇送迎往来,而封轨竟然从不往见。高肇四顾不见封轨,回到家后,自叹:“我一生自以为没有违越修养的原则,今日举措,不如封先生很多啊。”封轨以“务德慎言”作为修身之本,认为“奸回谗佞”是世间最大的祸患,因此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篇戒铭,可惜其文字未能传载于典籍。

太和年间,封轨官拜著作佐郎,很快又升任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封轨曾奉命出使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借口卧病不愿亲自接受诏令。封轨正色诘责,喻以大义。高丽王云于是北面拜受诏书。此前,契丹掳掠边境居民六十多人,又被高丽掳掠东归。封轨发出公文声讨,高丽王云当即全部给以资费送回。有司奏称封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并使边境居民归来恢复生产,功宜加爵封赏。世宗下诏官升一级,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渤海太守崔休调任吏部郎官,以其兄政绩考核事请托封轨。封轨说:“法者,天下之平,不可因旧交亲情而使之有所亏损。”崔休叹服其正直和坚持原则的精神。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典句札记】

此句把上处章节的话,按照先因后果的方法运用正写的顺序来叙述,也是讲通过认知从而修身,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在儒家的道德观中,“物”是指“天下事物之理”,“格”的意思是穷尽。就是说我们要研究探求一切事物的规律,这叫格物。“致知”是指更深地发展我们的知识学问。对外界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使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能够明了,这叫“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指格除物欲的蒙蔽,推致自己的良知。唯有摒除物欲,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回归本真。

同类推荐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
  • 年的三副面孔:中国时间文化的前世今生

    年的三副面孔:中国时间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从知识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结合上来探究年的“根”源问题,对我国一直景仰的“年文化”,“年”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本书探讨的不是民俗是什么、都包括什么、都有什么的问题,而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为什么会是这样上,放在年及年民俗的文化真相命题,也就是呈现在生活中的民俗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问题。
  • 古镇新韵——万安

    古镇新韵——万安

    为挖掘万安古镇独有的历史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及展现当代的辉煌奋斗业绩,本书辟“标杆·捷文林改”“廉政·清风永拂” “掌故·传说沿革”“乡愁·古镇留痕”“山水·美丽万安” “民俗·中原遗风” “人物·名士缉览” “艺文·撷英拾贝”“红土·激荡风云”“崛起·魅力万安”10个篇章,收集整理相关内容,旨在了解万安、熟悉万安、研究万安、透视万安,推动本土文化建设,凝聚正能量,为建成“城北新镇、城郊花园、保障基地”的美丽万安作出应有贡献。
  •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作者以调侃、风趣、幽默的文笔,书写百家讲坛那些人和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悬念:学者怎样上电视?如何从"学术人"变成"电视人"?学者是否应该明星化?上了"魔鬼的床",主讲人被"截短拉长",是否还张扬个性?易中天、于丹等人是怎样被发现,并被拉上"魔鬼"之床的?阎崇年、王立群、纪连海等人一讲成名,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了阎崇年青灯独对,坐拥书城五十载,厚积薄发,面对台下一名观众,一举成名;性情中人易中天妙语如珠,机智洒脱,哪怕是与央视名嘴对话,照样挥洒自如,机锋迭出;于丹为人谦和冲淡,洞察人世,掩不住顽皮活泼,骨子里侠气激荡;老夫子王立群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用苦难来磨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自己;纪连海懵懵懂懂,总是被好运眷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嘎小子,成为名动一时的中学老师……《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不仅对十大主讲人做了精彩的描述,对栏目的一些运作内幕,如何在大学里"选秀",如何"修理"大腕主讲人,都有细致生动的解读。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热门推荐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空学园联盟

    时空学园联盟

    在时空星系中,一群拥有着特殊能力的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蓝星,随后便被时空学院收录,而我们的故事,要从身为中二少年同时又继承了忍之意志的艾尔开始说起。(PS:此作借鉴了一部分超神学院的剧情以及时空召唤的人物)
  • 护心

    护心

    二十年前,天曜被心爱之人广寒门门主素影抽筋剥骨,并以五行之力封印于四方。机缘巧合之中,天曜灵魂于十年前逃出封印,他感知一山村湖水中封印着他的龙骨,便附上一夭折男童之身,伺机取回龙骨。雁回的出现,让天曜看见了希望。原本她心中因带有他的护心麟而心怀龙血,能助他破开封印。于是天曜开始利用雁回,让她帮他寻回身体的其他部分。雁回意图逃离天曜,但两人不仅没能分开,关系反而越来越紧密,天曜被雁回数次拼死相救的义气所感动,雁回也在不断被牵扯出的事件当中发现天曜与自己斩不断的关系。自己心口护心鳞的来历,师父凌霄与素影的关系……扑朔迷离的谜团接踵而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梁颜汰势

    梁颜汰势

    大梁年间,各世家分封国土,推翻前朝集权制度,汴京颜家企图独揽大权。颜家三老爷流落在外的私生女颜鸢,因为颜家三房独子与老爷相继去世,女扮男装被接回颜家镇宅。本想完成母亲遗愿就找机会脱身离开汴京的颜鸢,却因为一块玉佩被莫名卷进一桩桩怪事,一步步深入接近令人颠覆认知的真相。在经历满门被屠的巨变后,颜鸢决定留在颜家追查到底,最终一举推翻作恶的颜氏家族,建立新的社会格局。
  • 成功途径

    成功途径

    你们已经知道,不去批评别人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受你无心的话语和行为伤害的人会联合起来敌视你。甭指望他们会帮你了,他们只能毁掉你和你的事业。现在,怎样才能使人们不与你作对,并转而与你同心协力呢?怎样才能将他们拉入你的阵营,鼓舞你、激励你走向成功呢?如果不使用武力、恐吓或操纵的手段,怎样才能使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呢?事实上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别人为你办事呢?
  • 在古代开网店

    在古代开网店

    欢迎光临李家小店,我是店长,为您服务,来看看需要点什么?
  • 广沪上竹枝词

    广沪上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红血热:1942年前后的沂水记忆

    血红血热:1942年前后的沂水记忆

    《血红血热:1942年前后的沂水记忆》以1942年的山东沂水为中心点,以日军针对国军苏鲁战区和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大扫荡为着重点展开叙述。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国共两军面对强敌的坚守和英勇对抗;第二部分写老百姓与军队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