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800000006

第6章 容斋随笔(4)

【注释】

[1]广武君:指楚汉相争时赵国谋臣李左车。李封广武君,故称。韩信、张耳攻赵时,赵权臣成安君陈馀不听广武君之言,以至兵败。韩信获广武君而师事之,广武君遂为之筹策下燕齐之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2]会:正好赶上。[3]急:猛烈的,急速的。

【译文】

世人都说韩信讨伐赵国时,赵国的广武君请求用奇兵堵住井陉口,以断绝敌军的粮道,成安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韩信派遣间谍探听赵国的情况,间谍打听到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建议,回来向韩信报告,韩信非常高兴,于是立刻率军攻打赵国,结果战胜了赵国。如果成安君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那么韩信就会被擒住,这大概是韩信自己说的话。周瑜在赤壁对阵曹操之时,部将黄盖提出火攻的策略,正好遇上猛烈的东南风,这才烧毁了曹操所有的战船,曹军大败。如果那天没有刮起东南风,黄盖也没有提出火攻的策略,那么周瑜就不一定会战胜曹军。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善于观察人。如果让韩信去对付陈馀,就像让猛虎去对付猪一样。韩信对汉王刘邦说,请求从北面攻取燕国、赵国,若井陉口被堵住,他一定还会想出其他的妙计来应对。韩信对广武君说:“如果成安君听了您的计策,我就要战败被擒了。”这大概就是韩信故意谦虚以求广武君畅所欲言的说法。当孙权询问周瑜如何战胜曹军时,周瑜已经说出了曹操进军的四种弊端,并说出曹操被擒应该就在今日。刘备见到周瑜,嫌周瑜的士兵太少。周瑜说:“这些人已经足够用了,您在豫州就看我怎么战胜曹军吧!”如果没有火攻之计,周瑜必定有其他方法来战胜曹军。如果不是这样,那他们还是韩信、周瑜吗?

【评析】

但凡胸怀大志、真正聪明之人,其成功绝不是凭借一时的侥幸和小聪明而取胜的。文章中,有人认为韩信之所以一举攻下赵国,是因为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意见,持这种观点者都是不善于观察的人,文中说道,在韩信讨伐赵国之前,韩信已经派间谍到赵国打听过赵国的情况,当韩信得知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意见后,才随机应变,采取了攻城的计策,若是间谍得到的情况是成安君听从了广武君的意见,那么韩信也一定会随机应变,采取另一种攻城计策的。文中又说,有人认为,如果黄盖没有提出火攻的攻略,也没有遇到强烈的东南风,那周瑜不一定会战胜曹军,曹军也不一定失败,这种论点同样也是不对的。如果黄盖没有提出火攻的计策,也没有刮起东南风,那么周瑜肯定也会与众大臣商量其他对策的。韩信、周瑜在面对困境时,临危不乱,都是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国初人至诚

【原文】

真宗时,并州谋帅,上谓辅臣曰:“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或有固辞,宜召至中书[1]询问,愿往则授之。”及召二人至,齐贤辞以恐为人所谗。仲舒曰:“非敢有辞,但在尚书班已十年,若得改官端揆[2],赐都部署添给,敢不承命!”辅臣以闻,上曰:“是皆不欲往也,勿强之。”王元之[3]自翰林学士以本官刑部郎中知黄州,遣其子嘉祐献书于中书门下[4],以为:“朝廷设官,进退必以礼,一失错置,咎在廊庙[5]。某一任翰林学士,三任制诰舍人,以国朝旧事言之,或得给事中,或得侍郎,或为谏议大夫。某独异于斯,斥去不转一级,与钱榖俗吏,混然无别,执政不言,人将安仰!”予谓仲舒尝为二府[6],至于自求迁转及增请给;元之一代刚正名臣,至于公移笺书,引例[7]乞转。唯其至诚不矫伪故也。后之人外为大言,避宠辞禄,而阴有营求,失其本真者多矣,风俗使然也。

【注释】

[1]中书:即中书省,当时的最高行政机构。[2]端揆:尚书省长官。[3]王元之:王禹偁,字元之,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著名文学家。[4]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即政事堂。[5]廊庙:帝王和大臣议事的地方,通常指代朝廷。[6]二府:宋朝最高国务机关,枢密院管理军政,称西府;中书门下管理财务,称东府,合称二府。[7]引例:援引旧例。

【译文】

宋真宗时期,并州缺少一个将帅的职位,宋真宗对辅政的大臣们说:“像张齐贤、温仲舒均可胜任此职,但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枢密院担任过职位,可能会推辞这个职务,所以应该把他们召至中书省询问一下,倘若他们愿意,就授予官职。”于是把二人召至中书省,张齐贤因为害怕被别人进言陷害而推辞这个职位。温仲舒说:“我不敢推辞这件事,只是我担任尚书之职已经有十年了,如果任命我为尚书省长官,赐给我都部署之职,同时增加俸禄,我敢不听命吗?”辅臣听后把他们的话汇报了皇上,皇上说:“他们都不想前往任职,不要勉强他们。”翰林学士王禹偁由刑部郎中转到了黄州担任知州,派他的儿子嘉祐到政事堂献书,其书写道:“朝廷设立官职,是进是退必须按照礼节,安排一旦出了错误,应归因于朝廷。我曾经担任翰林学士,三任制诰舍人,按照本朝的惯例来说,或者任命给事中,或者为侍郎,或者为谏议大夫。唯独我不同于他人,我离开官位后没有转升一级,这与管理钱榖的俗吏有什么区别,执政大臣不说,谁又会信服呢?”我认为温仲舒曾经为二府大员,敢要求皇上给其升迁并且增加俸禄;王禹偁作为一代刚正不阿的名臣,敢公开献书,引用旧例来请求升官。这都是因为他们内心至诚,从不掩饰虚伪的结果。后来的人表面上大言不惭、避宠辞禄,而暗地里却蝇营狗苟,失去真实的自己的人太多了,这就是社会风气造成的结果啊!

【评析】

《孔子家语》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这句话人们常说,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最有价值。假如一个人听忠实良言感到厌倦逆耳,不仅完全辜负了人家劝诫的美意,关键是无法看到自己的缺点,无法反省自己言行的缺点,进而就难以改正缺点,难以更好地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文中的温仲舒不但没有担任将帅之职,反而要求皇上给自己升迁并附加增加俸禄,在别人看来是大逆不道,但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想,忠言总会逆耳,听见逆耳的忠言绝对不可以气恼,如果别人一夸奖,就洋洋得意,那势必会在无形中削弱自己发奋上进的精神,也就容易自我陶醉。

孔子欲讨齐

【原文】

陈成子弑齐简公。孔子告于鲁哀公,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1]者。”之三子告,不可。《左传》曰:“孔子请伐齐,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常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伐也。’”说者以为孔子岂较力之强弱,但明其义而已。能顺人心而行天讨,何患不克!使鲁君从之,孔子其使于周,请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予以为鲁之不能伐齐,三子之不欲伐齐,周之不能讨齐,通国知之矣。孔子为此举,岂真欲以鲁之半力敌之哉?盖是时三子无君,与陈氏等,孔子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国,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难也。使三子者警,必将曰:鲁小于齐,齐臣弑君而欲致讨,吾三臣或如是,彼齐、晋大国肯置而不问乎!惜其君臣皆不识圣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注释】

[1]三子:指当时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告诉鲁哀公,请求讨伐陈成子。鲁哀公说:“这件事你去找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吧。”孔子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三家贵族,他们都没有同意。《左传》中记载说:“孔子请求讨伐齐国,鲁哀公说:‘鲁国比齐国弱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你现在要讨伐他,结果会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陈成子杀了他们齐国的国君,齐国的老百姓有一半都不会支持他,凭借着鲁国所有人的力量加上齐国的一半人的力量,这样是足可以讨伐齐国的。”有人议论说孔子从不会计较实力的大小,只是他比较注重仁义而已,但从仁义的角度能把事情的道理说明白讲清楚就足够了。如果能顺从老百姓的心思而进行讨伐,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假若鲁哀公接受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出使周朝天子,请求天子降罪于陈成子。至于能不能战胜齐国,孔子认为这就是与他无关的事情了。在我看来,鲁国还不能讨伐齐国,三家贵族与齐国的陈成子一样居心不良,因此不能讨伐齐国,周天子失去了权威,因此也不能够讨伐齐国,这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的道理。孔子的这一举动,难道真的是想让鲁国加上齐国一半人的力量去对抗齐国吗?大概是因为当时鲁国的三家贵族目无君主,与陈成子的状况是一样的。孔子既可以使鲁哀公觉悟,也可以警告三家贵族。如果这样使鲁哀公知道了孔子的本意,他一定会认真看待三臣擅权、图谋不轨的事实,然后想尽办法控制三臣,然后重用孔子并让他执掌国政,那么国君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就不会那么生分了。如果孔子的举动使三家贵族受到警示,他们一定会说:“鲁国比齐国小,齐国的大臣杀了君主而导致大家一致要去讨伐齐国,我们三家一起去杀君主,像齐、晋这些大国又怎么会置之不理呢?”可惜的是,鲁国君臣不能理解孔子的这番深意。自此两年后,孔子死了。又过了十一年,鲁哀公竟在三位大臣的逼迫下逃到了越国,这与齐简公比起来,只是得免一死罢了。

【评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孔子苦心孤诣帮助鲁哀公解决三家贵族擅权、图谋不轨的问题,可惜鲁哀公不能理解孔子所做的这些事情,孔子死后,鲁哀公被逼之下逃到了越国。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韩愈《马说》中的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读这篇文章,心中必有一番凄凉,有人是注定一生孤独、压抑,注定怀才不遇,最终顾影自怜,潦草此生。但也不乏有幸运者,将遇良材,最后功成封侯,并且得以善终,哀荣著后。但大多数人虽有伯乐之缘,却没有千里马之福,或英年早逝,或招君主猜忌死于刀下,或抑郁一生。孔子的一生可以说就是这样。

狐突言辞有味

【原文】

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以十二月出师,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左氏》[1]载狐突所叹八十余言,而词义五转。其一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其二曰:“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其三曰:“今命以时卒,閟[2]其事也。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其四曰:“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其五曰:“龙凉,冬杀,金寒,玦离。”其宛转有味,皆可咀嚼。《国语》[3]亦多此体,有至六七转,然大抵缓[4]而不切。

【注释】

[1]《左氏》:即《左氏春秋》。[2]閟(bì):止,尽。[3]《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4]缓:这里指关联不紧凑。

【译文】

晋侯派遣太子申生去讨伐东山皋落氏,并命令他十二月出兵,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再佩上镶金的玉佩。《左传》中记载了狐突所说有关这件事的八十多个字,其中的含义包括五个层次的转折。其一说:“时间,是事情的征兆;衣服,是身份的表象;佩饰,是内心的旗帜。”其二说:“想要让他郑重地对待一件事情,就要提前采取行动;想要符合他的身份,就要穿纯色的衣服;想要让他内心忠诚,就应当佩带合乎礼度的饰物。”其三说:“如今命令他出征的时间如此匆忙,是想要让他的事业终止;让他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是想要与他疏远关系;让他佩上镶金的玉佩,是想要舍弃他内心的忠诚。”其四说:“让他穿不同颜色的衣服目的是要疏远他;让他在较晚时间出征目的是要终止他的事业。”其五说:“杂色意味着凄凉,冬天意味着肃杀,金属意味着寒气,玦佩意味着火一般的燥热。”这些文字婉转曲折,耐人寻味。《国语》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文字,有的甚至包含六七个层次的转折,但大多数都关联不紧且不切入主题。

【评析】

狐突原姓姬,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重耳是他的外孙。晋献公命令太子申生征伐东山皋落氏,是在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狐突为太子驾驭戎车。晋献公命令申生“尽敌而返”,实际是要牺牲他,好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狐突从晋献公为申生“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的举动中看出了端倪,从五个角度婉转提醒申生,希望他可以醒悟。《左传》里后来还提到,梁余子养、罕夷和先丹木都看出事情不对,狐突准备让大家一起出逃,被监军的羊舌大夫阻止了。于是狐突就劝谏申生,让他不要出兵。后来申生被逼自杀,晋国大乱,狐突也被杀。百姓对于他的遭遇非常同情,于是立祠祭祀。

同类推荐
  •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本书选取“中国梦·云南故事大型征集活动”评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作者通过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云南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的砥砺前行、昂扬奋进,传递普通人逐梦、驻梦、筑梦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富有时代特色的风貌和情怀。内容包括对云南的珍爱之情、对故乡的发展之梦,既有常年守护雨林的小姐妹真情告白,也有基层干部的工作随想,还有知识青年的云南记忆和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 布洛陀经诗:壮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布洛陀经诗:壮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布洛陀经诗》是中国壮族民间古籍之一。一般认为成书于明代。它共有八篇,序歌、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官皇帝、造文字历书、伦理道德、祈祷还愿等。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独立成篇。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
  • 开启黑科技时代

    开启黑科技时代

    (本书纯属虚构,纯属虚构,纯属虚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咔嚓”一道闪电劈下,平安哥诞生了,黑科技爆发时代开启了。没有最黑的科技,只有更黑的科技。什么,你不服!你尽管蹦跶,黑不死你算我输。PS:平行世界,请勿较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顾情深自难忘

    一顾情深自难忘

    六年前,陆蛮蛮毅然从陆家离开,消失在陆孟极的世界。六年后,陆蛮蛮再次回来,身边却带着一个像极了陆孟极的孩子。“陆蛮蛮,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陆孟极怒。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找到陆蛮蛮,这下好,还连带着找到了一个儿子!
  • 出语惊人

    出语惊人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公是我的黑粉

    老公是我的黑粉

    让人闻风丧胆的祁爷,是当红流量明星黎黛的头号黑粉,砸钱带黎黛节奏,某博日常——嘲讽黎黛、黑黎黛、发黎黛黑图。黎黛怒了,冲进厨房,瞪着挽起了高昂衬衫袖子给她做饭的男人,怒声质问:“祁阎,你什么意思!为什么又发我黑图,带我节奏!啊啊啊!老娘刚刚靠演技挽回的一波路人好感值,全她妈被你一张睡姿不雅图给毁了!”祁阎慢斯条理的擦干净手,反身,将气的炸毛的女人圈在怀里,傲娇扬眉,“公布我们俩的关系,我就立马黑转粉。”第二天,娱乐圈头条大新闻,黎黛头号黑粉爬墙转粉了!!!整个粉圈都震惊了!!
  • 时空指

    时空指

    穿越万界,开商店带着家人去修真。洪荒,三国,穿金庸。
  • 野木匠与小尼姑

    野木匠与小尼姑

    紫云山下有个村子叫豆角寨。豆角寨西头有位农民叫盛大发,五十来岁年纪,矮粗短胖的身材;油头秃顶,扫帚眉,黑豆儿眼。每说一句话,眼睛至少眨巴三次,每眨一次眼儿,肚子里就出一个“点儿”。总之,他浑身上下都透着壮实与机灵。这几年,盛大发开饭铺,办商店,鼓捣生意发了财,手里有个万儿八千块。财大了气就粗。他家盖房子、娶媳妇,大五大六,排场得很。村里人看着红了眼,表面尊服他,背地里都嫉恨地叫他“老发财’。昨天是盛家大儿子金柱结婚的日子,老发财摆了十三桌,大宴宾客。
  • 浪漫满屋:一不小心赖上你

    浪漫满屋:一不小心赖上你

    她,一夜之间,从高贵的千金小姐变成了其貌不扬的丑小鸭,被前男友出卖,在自己的房子里寄人篱下。莫名其妙的抢了当红大明星的男友,在众人面前成为他的未婚妻。他强行将她留在身边儿圈养,让她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的关系,她很悲剧的成为天龙帮主要暗杀对象,跌跌撞撞,搞得灰头土脸。她,在种种争斗与算计中行走,躲过明枪,闪过暗箭,只求一处安身之所,却掉入冷酷大总裁的爱情漩涡。她是一只其貌不扬的丑小鸭,只等待着有一天,她的王子发现她的美丽,摇身成为美丽的天鹅。
  • 科幻短篇合集1:幻境工程师

    科幻短篇合集1:幻境工程师

    本合集共16册,包括幻境工程师、皇帝的风帆、告别太阳的那一天、月见潮、极昼、梦境改造车间、磁极星、控制、数学家的情人、记忆整理师、梦端、北方、游泳池、亲爱的盖伊、消失的玫瑰园、一枕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