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900000010

第10章 梁惠王下(3)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2],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3],泽梁无禁,罪人不孥[4]。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5]。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6]。’”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7],《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8]。思戢用光[9]。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10]。’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11]?”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12],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13]。’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14]。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注释】

[1]谓我:劝我。明堂:周天子出巡,东至泰山,在明堂祭天,朝见诸侯,发布政令,故孟子说为“王者之堂”。那时,这些典礼已经不行,明堂旧址还在。毁诸:毁之。已:止,即不毁。[2]岐:今陕西岐山。九一:指“井田”制度,其税率九分抽一,是孟子以为最理想的土地制度。[3]世:即世代承继。讥:查问,干涉。“关”和“市”只检查商贾和行旅的言行,不征税。[4]泽:筑堤阪把水挡住的大池。梁:指渔梁,拦水为“梁”以捕鱼。无禁:任民捕鱼,不加禁止。不孥:只处分罪人本身,不加罚于其妻和子。[5]先斯四者:首先照顾这四种人。[6]“哿(gě)矣”二句:此二句诗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哿:与“可”同。茕(qióng):孤单。[7]公刘:周朝的始租后稷的曾孙,“公”是称号,“刘”是名。[8]“乃积乃仓”以下七句诗引自《诗经·大雅·公刘》篇第一章。乃:助词,无义。积:露天堆积粮谷。仓:库房内堆积粮谷。糇(hóu):干粮。橐(tuó)、囊:都是装裹粮食的口袋。“橐”无底,结束两端;“囊”有底,结束一端。[9]戢(jí):安,和睦安定。用:犹“以”。光:大。[10]斯:犹“则”。干、戈、戚、扬:皆古兵器。干用以捍卫(即盾),戈用以刺击,戚和扬都是斧类,扬比戚大。爰:犹“于是”。方:开始。启行(háng):开辟道路。[11]何有:犹言“没有问题”。[12]太王:即“大王”,公刘九世孙,文王的祖父,本号“古公”,名“亶”,后被尊为“太王”。[13]《诗》云:以下六句诗引自《诗经·大雅·绵》篇第二章。率:沿着。浒(hǔ):水边。及:俱。姜女:姜氏女,周太王之妃。聿(yù):助词,无义。胥:视察。宇:居处的地方。胥宇:考察地势,规建宫室。[14]怨女:过时没有结婚的女子。旷夫:过时没有结婚的男子。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人们都劝我把泰山周天子东巡时的明堂毁掉,是毁掉好呢?还是保留好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王者会见诸侯的地方。大王想要施行王者之政,就不用毁掉它了。’”

齐宣王问:“关于王政可听您讲一讲吗?”

孟子说:“过去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种田的人按九中取一的比例纳税;做官的人可世代享受俸禄,关口和市场上货物只盘查有无违禁品,但并不征税,水中的鱼鳖也任百姓去捕捞,犯罪的人只需自己受罚,不涉及他的家小。老来没有妻子的叫鳏夫,老来没有丈夫的叫寡妇,老来没有子女的是孤老,年幼就没有父母的叫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办法生活而又无处求助的。周文王考虑政治措施时,一定先考虑他们。《诗经》上说:‘富人过得真潇洒,可怜的是这样孤单的穷人!’”

齐宣王感叹道:“说得好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认为好,为什么不去施行呢?”

齐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爱财物。”

孟子说:“过去公刘也喜爱财物。《诗经》上说:‘把粮食堆积起来,储存在仓库里,制成干粮,装进袋中,想着安定人民,让国家繁荣富强。拉满弓搭上箭,枪刀斧头一齐上,于是出发向远方。’所以说住下来要有储备的粮食,出行要带干粮,这以后才可以到远方去。大王如果喜爱财物,跟老百姓共同拥有,这又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说:“我还有一个毛病,我喜欢美女。”

孟子说:“过去周太王也喜欢美女,爱他的妻子。《诗经》上说:‘太王早晨骑着马,顺着水边到歧山下。带着他妻姜氏女,来看新居差不差。’这个时候,家中没有到了婚龄尚未出嫁的姑娘,也没有该娶未娶的小伙。大王如果喜爱美女,和老百姓一起来喜好,这又有什么难的呢?”

【历代论引】

赵氏曰:“明堂,太山明堂。周天子东巡守朝诸侯之处,汉时遗址尚在。人欲毁之者,盖以天子不复巡守,诸侯又不当居之也。王问当毁之乎?且止乎?”

杨氏曰:“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事。若使为人臣者,论事每如此,岂不能尧舜其君乎?”

朱子曰:“先王养民之政:导其妻子,使之养其老而恤其幼。不幸而有鳏寡孤独之人,无父母妻子之养,则尤宜怜恤,故必以为先也。”

又曰:“愚谓此篇自首章至此,大意皆同。盖钟鼓、苑囿、游观之乐,与夫好勇、好货、好色之心,皆天理之所有,而人情之所不能无者。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贤之所以尽其性也;纵欲而私于一己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二者之间,不能以发,而其是非得失之归,相去远矣。故孟子因时君之问,而剖析于几微之际,皆所以遏人欲而存天理。其法似疏而实密,其事似易而实难。学者以身体之,则有以识其非曲学阿世之言,而知所以克己复礼之端矣。”

【评析】

这段话写孟子告诉齐宣王什么是“王政”(仁政)。

孟子认为,像周文王治理岐周时那样,赋税很轻,老百姓都能自由生产,过上好日子,处罚罪犯而不株连无辜,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者得到照顾,这便是施行“王政”了。

孟子认为,齐宣王“好货”(喜欢钱财)、“好色”都不是毛病,而是人的正常需求。但齐王应该认识到,老百姓同样“好货”“好色”,他们的正当需求也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因此齐王应“与百姓同之”,这才算施行“王政”。

从表面看来,孟子似乎一味退让,纵容齐宣王的种种弱点,其实他采用的是欲擒故纵的手法,使齐宣王没有退路,难以遁出王道政治的“彀中”。其用心良苦,实在值得我们今天的读书人细心体会。

【史例解读】

鳏寡孤独

汉朝庞仲达做汉阳太守的时候,郡里有个叫任棠的人,非常有气节,他隐居在乡下,以教学自乐。庞仲达求贤若渴,酷爱人才,一到任就去拜访任棠。

任棠那天正在堂屋读书,见太守来了,他也不与太守打招呼、交谈,只是拿了一大把薤,并端了一盆水放在门内屏风前面,然后自己抱起孙子蹲在门边和孩子逗趣。跟太守一道来的侍从很生气,对太守说:“这个人太傲慢了!”但庞仲达却高兴地说:“他并不是傲慢,而只是暗示我做官的道理罢了,他的用意是很好的!”

庞仲达沉思着说:“任棠并非无礼,而是在晓谕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鳏寡孤独呀!”

庞太守感叹不已地回府了,以后在施政过程中根据任棠的暗示,压制豪强,扶持贫弱。后来由于施行仁爱、宽厚的政策,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公元134年,春季和夏季连续干旱,汉顺帝下诏大赦天下,并且亲自到德阳殿东厢庭院中,露天而坐,祈求上天降雨。

如同以前发生自然灾害时一样,顺帝要求官员们提出意见。尚书周举才学兼优,顺帝特地就此征询他的意见。周举回答说:“陛下废弃文帝、光武帝所建立的朴素节俭传统,而因袭导致秦朝灭亡的骄奢淫逸的做法,使宫廷内增加了许多美女,宫外却有许多娶不到媳妇的男子。自从发生大旱以来,整整过去一年了,而没有听说陛下有改过的做法,现在以至尊之体露坐风尘,祈求缓解干旱,不过是在问题的表面上下工夫,而不去寻找它的实质所在,于事无补。”

顺帝问他应该怎么办,周举回答说:“应该诚心诚意地革除弊政,遵守先王制定的规章制度,改变目前奢侈腐化的混乱局面,省去御膳房制作奢侈菜肴的费用。同时放走未曾召幸过的宫女,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易传》上说:‘天子为善一日,上天立刻以善来回报。’请陛下圣意裁夺!”

【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1]。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2],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3]。”

曰:“士师不能治士[4],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5]。”

曰:“四境之内不治[6],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7]。

【注释】

[1]之:到,往。[2]比:及,等到。反:同“返”。馁:饥饿。[3]弃之:和他绝交。[4]士师:狱官。治士:管理下属。[5]已:停止,罢免。[6]四境之内:国境以内。不治:政事坏乱。[7]顾:回头看。言他:谈别的事。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个君王的臣下把家小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家小又冷又饿,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接着说:“狱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问他:“一个国家不能治理好,这样的国君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转移了话题。

【历代论引】

赵氏曰“言君臣上下各勤其任,无堕其职,乃安其身。”

朱子曰:“孟子将问此而先设上二事以发之,及此而王不能答也。其惮于自责,耻于下问如此,不足与有为可知矣。”

【评析】

齐宣王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而他到楚国去了。等到他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儿女在挨冻受饿。对这样的朋友,齐宣王认为应该“弃之”,与他绝交。同理,如果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好下级,齐宣王认为,应该“已之”,就是撤他的职。那么,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搞不好,又该如何呢?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说理,善用类比法,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由浅而深,因此说理透彻,而且说服力很强。孟子这一次把齐宣王说得“王顾左右”,倒不是非要出他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不肯表态实施仁政,所以激一激他,迫使他作出选择罢了。

孟子一向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本章把不称职的国君比作不称职的朋友,不称职的“士师”,认为国君没把国家治理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该另立新君,这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史例解读】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工于辞赋。汉武帝即位后,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汉书·东方朔传》中说他“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

武帝好奢侈,造上林苑专供他游猎、休憩。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东方朔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述志向和抒发自己的不满。

东方朔以言论诙谐著称,但也有深刻、尖锐的地方,更不是一味阿谀颂扬,以顺遂汉武帝的心意为目的。他直陈的见解,常常是公卿大臣所不敢表示的。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寡居而私宠董偃,挥霍财物,不计其数。满朝权贵都以结识董偃为荣,汉武帝也准备“置酒宣言”,以隆重的礼节来接待董偃。东方朔对此极为不满,据理力争,指斥董偃为“国家之大贼,人主之大蜮”,终于使汉武帝不得不改变主意。因为这些事情,后来汉武帝问他:“先生你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东方朔不肯违心谄事皇帝,就顾左右而言他,不回答武帝的问题。既显示了他的机智,也表现了他傲岸不群的性格。

【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1]。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2]。”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3]?”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4],将使卑逾尊,疏逾戚[5],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6];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7]。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同类推荐
  • 中国民族乐器简编

    中国民族乐器简编

    最早的库布孜又称克勒库布孜,琴体呈弓状,只设有一条马尾弦,琴颈也无指板。由于牧民们制作时就地取材、因材而制,往往琴的式样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这种最原始的拉弦乐器,目前在哈萨克的边远山区仍能见到。后来在克勒库布孜的基础上,增加弦轴(左右各一)、琴弦和指板,制成了两弦的库布孜,仍采用马尾弦或牛筋弦,它与今日柯尔克孜族拉弦乐器克亚克十分相似。
  •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哈萨克族文学家阿拜的散文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里,他详细记录了19世纪哈萨克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问题,表达了他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的爱与恨,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品牌视域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于低碳转型的思考

    品牌视域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于低碳转型的思考

    本书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从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相关理论基础、品牌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国内外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比较、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丰台区为例等内容。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热门推荐
  • 明月曾照江东寒

    明月曾照江东寒

    我只觉得自己耳间隐隐生疼,一直疼到脑后。而又有梗塞的钝痛,从胸中蔓延开去。周围不知何时已经如死一般寂静。我抬眼,眼中却朦胧,大家似乎都在看我,可我却辨不清他们眼中的含义。一把清亮的声音划破我的思绪:“泓儿,回来。”我有些混沌的转头,只见林放已在矮几后站起,拢袖看着我。众目睽睽下,他朝我伸出手。灯火如昼。他的手,瘦长白皙,静静的伸出,就在离我丈许的位置。
  • 我有一个仙府

    我有一个仙府

    新书《永月君主》已发,希望看到这的人能够去看看
  • 苦瓜蘸蜂蜜

    苦瓜蘸蜂蜜

    听说元徽高中有名花花公子景舟徉竟然谈恋爱了?众同学:他身边不是每天换一个女生吗?不不不,他是谈!恋!爱!官宣的那种,和班里的高冷学霸!高冷学霸苏迎被收了?景少花心本性改了?坐等他们分手的同学们:啊啊啊!可恶,又是看他们秀恩爱的一天,后来苏迎发现一切都是假的,毅然离去。重见后的他们一个成了科学家一个成了霸道总裁,他们又该何去何从?(重点强调本文不虐,不虐,不虐!)你喜欢甜吗?你喜欢蜂蜜吗?冬日里的阳光和煦温暖,青春你的脸庞轻狂美丽。你尝过苦瓜吗?尝过过一次便终身难忘。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未想起,因为它时时刻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不曾忘却……他与她这两条本该平行的直线却丝丝缠绕,逃不出这枷锁……烟花易逝,青春不在。忆红尘往事,亦甜亦苦。看今朝明日,亦甜亦蜜。前期学霸少女后期科研女王苏迎&前期花花公子后期霸道(自认)总裁景舟徉(yáng)1v1双洁
  • 三国之黄巾小贼

    三国之黄巾小贼

    典安,一个外科医生,因一起医疗事故枉死之后,穿越汉末三国,成了黄巾军中的一份子。在动荡的乱世之中,为了活下去,典安不得不与天下群雄为敌,在艰难求存的过程中,一步步丰满羽翼,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 晚清落日(1900-1909)

    晚清落日(1900-1909)

    伴随着义和团最后的呐喊声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枪炮声,中国跨入了20世纪的第一年1900年。这似乎预示古老的中国将延续着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民族危亡、救亡图存、旧与新的搏杀格局。在20世纪的第二个年头的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定了辛丑条约……
  • 前男友的死党追我怎么办

    前男友的死党追我怎么办

    【相亲遇到前男友的死党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关

    唐关

    意外穿越到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然而事情并不简单,穿越者当真能为所欲为么?这个时代,有着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碌碌无为的中宗李显,权倾天下的太平公主,野心膨胀的韦后母女,年轻有为的玄宗李隆基。这些人的命运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历史强人斗,和其他穿越者斗,没有金手指,只靠自己的头脑,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让大唐的边关横跨东西,让和平与繁荣降临。
  • 唯棋与你不可辜负

    唯棋与你不可辜负

    盛合赛上,应初以强者之势,一路赢到最后。就在大家都纷纷叹其少年天才,然一人以散漫之态道:“真是好笑,围棋这种东西,随便下下都能赢。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应初:“这位兄台,你可以侮辱我,但是请你不要侮辱围棋,要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热爱它,对它的执着,苦心钻研,隐忍,静心,不断追求进步,所以,恕我无法赞同你的观点,还请兄台收回你的话。”最终他们棋上见真章,应初输了,于息赢了。半年后,应初说:“我对你,始于围棋,终于于息。此生,唯你与棋,我定不负。”
  • 抗日之特种强兵

    抗日之特种强兵

    现代特种兵杨兴华穿越抗日战场。眼见倭寇连天降,国难正此时,强权无公理,弱肉任其食。热血男儿岂可坐视国亡,持枪卫家国,打伪军灭鬼子,扬军威震敌胆。长剑所指,所向无敌!宁碎头颅,还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