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400000004

第4章 宁瀛:漂泊的心灵

在当代中国影坛,宁瀛是一位颇有艺术成就的电影导演。她的作品,虽然没有山呼海啸般的凌厉气势,或者水击三千里一样的壮美雄奇,却内涵深远,韵味悠长。其风格之独特、语言之优美、技法之洒脱,给人印象颇为深刻。不过,宁瀛作品在形式方面的突出表现,也使得对其作品的阐释往往集中于形式、技巧的层面。我以为,在宁瀛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下,还潜隐着某种强烈而深刻的主题或者情感——处于漂泊之中的心灵感受。正是这种心灵的漂泊触动了我们,而绝非只是那些技巧。让我们从《找乐》、《民警故事》和《夏日暖洋洋》这三部作品出发,从几个方面去探讨宁瀛电影之中漂泊的心灵。

小人物是我们社会的基石,也就是一个社会最广大的人群。它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古往今来、传统和变化。

《找乐》中的老韩头,原在京剧院传达室工作,退休之初,对新生活很不习惯,在彷徨了一些时候之后,与一群京剧票友结成伙伴。经过一段短暂的“蜜月”一般的幸福时光,老人们之间终于不可避免地产生出矛盾,老韩头离开了自己的伙伴,又是一段无聊的日子。最终,重新陷入孤独的老韩头望着公园墙根下的昔日旧友,缓缓移动了脚步。

影片用纪实的手法,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老韩头的孤独与苦闷,执拗与倔强。他渴望友情与理解,却常常难以得到,而得到之后,又是那么容易失去。

老韩头的心灵是漂泊的,难以找到稳定、安全,同时又温暖的港口。他必须小心翼翼地遵守小团体里不成文的种种关系准则,不管自己是否喜爱或者憎恶,只有如此才能换取在这个小团体里自由出入的权利。

柔弱的老韩头无力与小团体的规则(亦即社会习俗)相抗衡,他的反抗只能导致被这个团体所驱逐。也许世界上的各种团体都有着各自不太相同的法则,却没有一个团体会不设法则,即便是无政府主义者的团体。

于是,老韩头与票友们的矛盾,可以被理解为个体与团体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带有悲剧色彩,因为个体的力量一般是无法与团体的力量一争高下的。片尾,老韩头以蹒跚的脚步走向聚集着的票友,也就象征着个体向群体的屈服。

不过,事情也往往还有其积极的一面,就像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一样。尽管票友们的团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老韩头毕竟从中找到过快乐和幸福。人是群体性或者社会化的动物,不大可能长久地独自生活。更何况人还有复杂多样的情感需求,必须在团体或者社会中得到满足。

两种矛盾使老韩头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找乐与找乐的代价成为两面一体的生存窘境。我们大家不过是在这种窘境中生存而已。这就使小人物具有了大主题,观众们从老韩头身上发现了我们自己。

如果说《找乐》描写了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冲突,那么,《民警故事》则表现了作为团体代表的个人,在履行团体职责的过程中,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为执法机构最基层的组织,派出所承担着维护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能。从抓疯狗到查赌博,事无巨细,都需要履行职责。于是,从老民警杨国力到新民警王连贵,所有的“片儿警”都忙得不亦乐乎。本片没有致力于人物性格刻画,它所纪录、描写的,只是基层民警的群像;而杨国力、王连贵们不过是这一群体的代表而已。至于形形色色的违规居民,也大都可以划入某某性格类型之中。换言之,《民警故事》中的人物,采用了类型化的定位原则。编导所关心的,只是“基层民警”这一具有执法功能的强势团体,在执行命令、处理公民纠纷中的种种典型过程而已。

于是,强势团体在履行职能时的典型过程,成为该片处理人物方面的重心所在。从积极方面来看,民警们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终日奔波,少有怨言,甚至难以顾及私人家事,在平凡而繁忙的工作中,忠诚于职责和使命。

尽管民警是基层民警,权力是普通权力,并不具备使执法对象发生命运转折的力量,这仍然是一个有关权力的故事。被处罚的对象常常并不心甘情愿,他们往往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逃避处罚;这在影片中有着相当详尽而生动的展示。不过,片儿警们的执法对象,大多还是属于违规居民,一般来说还没有触犯刑律。这就使得矛盾冲突基本上受限于人民内部,尽管表现形态有可能比较激烈。

这种权力的实施与被实施,其实也可以比拟于领导与被领导。一种基层的小人物与小权力的故事,实际上使其拥有了更广泛的象征含义。我们对孩子拥有权力,老师对学生拥有权力;反过来,父母对我们拥有权力,校长对老师拥有权力。生活与工作中,权力无处不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无处不在。我们大家都在这种关系中生存,谁也不可能例外。于是,我们可以从杨国力们的身上发现自己,也可以从被处罚者的身上发现自己。毕竟,权力的问题,可以被看作是人生的一个基本主题。

到了《夏日暖洋洋》,宁瀛的主人公换成了一位男性的出租汽车司机。顺带提一句,作为女导演的宁瀛,其作品往往以男性作为表现中心,《找乐》与《民警故事》,都是如此。

年轻的出租司机冯德,每日驾车在北京这个大都市中奔波,仿佛一扇窗口,透射出大城市的纷纭变化。他与几个女人的情感故事,构成了一个小人物的罗曼史。与前两部作品相比,它不涉及团体规则或者权力实施这一类的事情,却更加具备孤独与漂泊的感觉。主人公不停地穿梭于茫茫人海与都市的钢铁丛林之中,难以找到稳定、安全、温暖的栖息之地。他与不同的女人相识、相聚、结婚或者同居,却彼此难以理解或者沟通。幸福是短暂的,而争吵或者伤害却是漫长的。冯德像幽灵一样,在都市里漂泊着,没有知心的伙伴,只是周围联系着几个酒肉朋友。他不是坏人,也不曾触犯法律,只是本能地、懵懵懂懂地生存着。片中大段的出租车行驶的镜头,比如在夜色中穿越宽阔的马路或者庞大的建筑工地,以及车中快速变幻的乘客面孔,都使冯德心灵的漂泊形象化与视觉化。

与前两部作品相比,由于人物与环境更加切近普通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现实生活,以及作品时空变化得更加广阔和迅速,现代都市人群的生存窘境被形象地展示出来,那种心灵的漂泊感若隐若现,贯穿始终。

于是,城市现代化与随现代化而来的副产品,像两种纠缠在一起的旋律,被影片演奏出来。我们从冯德的经历中能够体味出自己拥有的种种复杂情感——幸福与辛苦,前进与彷徨。就像影片中常常出现的庞大建筑工地,使人对未来产生出一种朦胧、神秘而又忐忑不安的感觉。

总之,在宁瀛作品中的小人物身上,潜隐着深刻的烦恼与焦灼,这些多少被压抑起来的情感,在人物心灵的深处流动并且奔涌;漂泊的心灵所带来的漂泊的感觉,总是在影片中若隐若现。最终,影片因此而获得了激动人心的效果。

毋庸置疑,宁瀛的作品具有高度纪实化的特征。从大量的长镜头到非职业演员的使用,无不显现出作者对纪实美学与风格的偏爱与追求。在我们看来,宁瀛的纪实有如下两个艺术特征:

首先是平淡为本,“外枯而中膏”。从三部电影的内容来看,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与叱咤风云的英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是“摄影机——自来水笔”关注的唯一对象。老韩头、片儿警、出租司机,这些寻常百姓每日的烦恼,被精心而细致地表现出来。就像陶渊明的名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语无雕琢,景似平常,却颇有境界,令人回味。宁瀛的所谓纪实,亦是如此。它不是漫无目的地去大段照拍琐碎、烦人的日常生活,而是精心选择、朴素排演内蕴绵长的平凡生活中的典型过程。在平淡的外表下,深藏着对人生的洞察与理解。我们不一定同意宁瀛对生活所持的个人观点,但我们很难不被她的作品所打动。平淡之中所蕴含的美感,有时比浓墨重彩更令人向往和陶醉。老韩头的苦恼,片儿警的繁忙,“的哥”的徘徊与彷徨,在宁瀛的笔下,清新淡雅,自成一家。而影片中悠长的胡同、纯正的京腔以及每日都在变化的都市风貌,同样栩栩如生,有滋有味。从技法的层面看,宁瀛的电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技巧与内容之间,没有分离,浑然一体,这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值得我们去品味和赞赏。

其次是情感节制,激情内敛。与那种大刀阔斧、直抒胸臆的影片不同,宁瀛的电影保持着高度的情感节制。这一方面是因为纪实风格的影片,往往在叙事策略上采用较为客观中性的视角;更主要的还在于宁瀛本人在创作上的有意而为。三部电影,都没有选取激烈冲突的场面,比如像《罗马11时》中“塌楼”那样的重大事件。即便是比较激烈的冲突,例如《夏日暖洋洋》里的“的哥”被流氓殴打及其后又被外地乘客所骗的段落,主人公的情感被高度抑制,始终未出现暴跳如雷的场面;观众却从影片里一系列的细微变化之中,体验到主人公心中强烈的悲愤与无奈。内敛的激情通过恰如其分的运用,常常更具备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总体来看,宁瀛的纪实,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或者随意记录现实生活的;而是经过精心选择,服务于努力去表现所谓生活中本质真实的创作目的的。并且,形式决定于内容。这些观点,宁瀛在采访中,也曾坦率指出。[1]因而,至少在宁瀛的电影中,纪实并不意味着照搬现实,无所选择。相反,纪实风格,要求具备对生活更为深刻的洞察,以及更加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面。换句话说,比之戏剧式电影结构(好莱坞大量的所谓“卖座巨片”,都属于这种结构),纪实风格的影片,往往更难以把握,但却更能反映出创作者的艺术功力。其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只是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的许许多多的流派之一,它在许多重要方面,符合现实主义的标准。而宁瀛的创作在本质上也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只是其作品带有较强的个性特征罢了。

幽默,是宁瀛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它不同于一般性喜剧或轻喜剧中因追逐、打闹、滑稽、误会、噱头所引起的喜剧效果。具体来看,大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是苦涩。有一种笑,当你仔细回味之时,会有某种淡淡的悲伤混杂其中;宁瀛的幽默,大概可以归类于此。比如《民警故事》中“打狗”的段落,漫长而紧张;观众的感觉,处于某种相当强烈的心理张力之中。在这种张力即将消逝的时刻,你会突然想笑,而且你会体验出这不是某种轻松的感觉,反而带有沉重而复杂的心情。大约,这就是苦涩的幽默。它不会轻易地产生,却可以给人留下长久的记忆。

同样的感觉,也可以从其他两部影片中找到。《找乐》与《夏日暖洋洋》这两部影片的片名,本身就含有苦涩的味道;其中的“老人吵架”、“司机被殴与被骗”等段落,均含有复杂而略感沉重的幽默效果。于是,宁瀛的幽默,就与那些肤浅与轻薄的笑声,有了相当巨大的区别。

其二,是荒诞。《夏日暖洋洋》中,司机冯德开车送流氓去打架,本以为是熟人介绍,颇有些理直气壮,不料却反遭殴打,连车也险些被流氓砸坏。之后,倒霉的冯德又遇上一对外地来京的父子,从市里坐到郊外,最终却没钱付车费。整个段落,节奏如行云流水,尽管并不轻松愉快,却蕴含幽默的种子。被自认为是好友的朋友所殴打,被木讷老实的农民所欺骗,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了。而同时,主人公却是以真诚的感情在对待朋友,以诚实的态度在为乘客服务。于是,荒诞的幽默(或者黑色的幽默)诞生了;在近似悲哀的情境里,出现了某种喜剧一般的效果。这种幽默的感觉同样颇为沉重复杂,在你心头挥之不去。

类似的情况,在《找乐》与《民警故事》中也都可以找到。

所以,宁瀛的幽默,是一种带有苦涩、荒诞味道的幽默。在某种意义上,与黄建新在《黑炮事件》与《背靠背,脸对脸》等影片中的幽默相通。只是更接近日常生活,更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琐事。

纪实与幽默,是宁瀛表现其对人生之感悟的两大武器。纪实使其能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过程,并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而幽默,则使其在表现生活的典型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去嬉笑怒骂。凭借着这两大武器,宁瀛表达与塑造着在现实生活中漂泊着的现代人的心灵,若隐若现,不绝如缕。

与独特的表现形式相适应,宁瀛的作品也包容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作一番粗略的考察。

首先是关于传统。在宁瀛的电影中,传统并非是某种抽象的东西。它似乎无声无形,却往往弥漫于整部作品之中。比如《找乐》中悠长的胡同,古老的京腔,让人熟悉而又亲切。而老韩头固执坚守的种种人生信条,更使其成为几乎是传统的某种化身。忠厚、诚实、善良、执拗,老韩头具备着传统的美德,却难以在现实的生存中通行无阻。实际上,老韩头与某些票友的冲突,也可以被看作传统内部积极与消极力量之间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老韩头(积极因素)并不处于上风。于是,我们发现了作者在传统问题上的双重立场。一方面,传统是一种悠远、纯朴、令人神往与眷恋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常常面临窘境的东西。此外,传统还包容着一些可以被称为“劣根性”的有毒素的东西。老韩头的困境,多少也象征了传统的困境。这种困境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语境,是许多艺术家乐于触及与表现的主题。宁瀛的立场,也是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立场。

老韩头心灵的漂泊,实际上也可被看作是传统的漂泊。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同样难以找到可以长久栖息的家园。

其次是关于现实。深入宁瀛的电影,你会发现,其所表现与展示的现实,是某种带有苦涩或者无奈的东西。《找乐》中老韩头的苦恼,《民警故事》中“片警儿们”的忙碌,《夏日暖洋洋》中“的哥”的彷徨;现实有时令人烦恼,有时极度繁忙,还有时令人茫然不知所措。幸福不是不存在,只是往往很短暂;痛苦虽然种类不多,却常常挥之不去。不过,宁瀛的作品中含有某种强烈的苦中作乐的精神;它以自嘲和嘲他的幽默,去与现实中的痛苦和烦恼相抗争。在这种意义上,苦涩与荒诞的幽默,成为宁瀛作品中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某种重要策略。笑,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难题之际,成了某种颇有力量的武器。

的确,宁瀛发现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的弊病,并且用相当艺术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她用纪实的手法,将丑陋的东西生动而细致地展示出来,并报之以嘲笑。而对小人物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弱点与细小权谋,也常常给予善意的嘲讽。在现实的角度上,作者经常持一种批判主义的观点,对善良的,不乏赞美,对丑恶的,不忘鞭挞。

其三是关于变化。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高度发展、急剧变化的时代。这种变化的过程,也是宁瀛电影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主题。《夏日暖洋洋》一片集中表现了变化对人物心理与行为的猛烈冲击。出租汽车司机冯德,每日奔波于大都市之中。这个城市中有灯红酒绿的诱惑,也充满各种欲望的挑逗。冯德是个普通的小人物,有着小小的虚荣心以及对爱情和女色的向往。他具备生存所必需的狡猾,但仍然保有比较善良的灵魂。他的职业使其能够接近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比别人更能体验出时代的变化。短命的婚姻、同居、色情服务,这些时代的新变化,使其被“诱拐”,在纵情享受的同时,也被伤害和刺痛。变化使生活丰富并且多彩,也使人更加彷徨与迷惘。冯德驾车行驶的长镜头与脸部茫然的特写,加之交替出现的繁华街道与大片正在施工的钢铁丛林,使变化的主题形象而寓意深刻。宁瀛的影片,常常使变化的命题,复杂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你不能用好与坏来概括和区分。当含混与多义的现实在观众面前极为细致地展开,你会理解与体味出变化的沉重与复杂。也许这就是前进与发展的代价,在变化的过程中,你不得不付出。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找乐》与《民警故事》之中。老韩头对小团体的不适应,民警们所必须从事的一些并无多大意义的行动,都是“变化”这一主题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无论是对于传统、现实还是变化,宁瀛的电影似乎总是在强调某种含有悲剧意味的矛盾关系。保持着传统美德的老韩头在生活中总是碰壁,而现实中的民警也必须去完成一些官僚主义式的命令,处于大变化中的“的哥”常常找不准生活中自己的准确位置。的确,这些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宁瀛以一种纪实而幽默的风格,去处理这些不易解决的问题。她将现实中的典型过程展示给观众,然后以幽默将因之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进行化解。尽管这种幽默有时苦涩、有时荒诞,但毕竟这是以笑来面对窘况或者困境。笑虽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但至少这是一种面对难题的态度和方式。在传统、现实与变化中漂泊的心灵,在笑声中获得某种解脱,尽管这种解脱只能是某种精神式的解脱。

从以上的粗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宁瀛的电影作品,在其高超的技巧与独特的风格的背后,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韵味。那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彷徨,那种在传统与变化中漂泊的心灵旅程,让人激动而感伤。而小人物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也常常折射出时代变化的大主题。正是这一点,让我们觉得亲切而感动。至于平淡自然的纪实手法,与苦涩、荒诞的幽默效果,更是带有某种笑面人生的勇气和洒脱。所以,宁瀛的作品,既让我们陶醉,也让我们思索。在我们这些观众的记忆中,宁瀛电影里的那种心灵漂泊的感受,将会被长久地保留。

(原载《电影创作》2002年第2期)

宁瀛小传

宁瀛,1959年出生。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在录音系学习。1981年赴意大利,研习电影多年。在做过几部电影的副导演之后,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其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风格独特,并往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第五代”导演群中,宁瀛是一位重要的女性代表人物。

宁瀛电影作品

1990:《有人偏偏爱上我》

1992:《找乐》

1995:《民警故事》

1999:《夏日暖洋洋》

2005:《无穷动》

2010:《天上人》、《A面B面》

2013:《警察日记》、《功夫侠》

注释:

[1]沈芸:《关于〈找乐〉和〈民警故事〉—与宁瀛的访谈》,《当代电影》1996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教你学美术书法

    教你学美术书法

    美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都可以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达到潜移默化我们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和享受,从而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情趣。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
  •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把意为“美的”中的“美”当成美是什么问题的“美”这一学术问题,根据自己总结的“神经元群理论”解决了在美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动物来说是否有“美”与“美感”问题,并且驳斥了罗素的“自然界是无色无光无声无味的”这一被人们当成真理的理论。作者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对解决美是什么问题或理解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来说,十分重要。本书也说明了,作者给出的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美”的定义,与事实符合。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说影

    说影

    《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唯一影评集,导演张艺谋作序推荐。本书是作者对80年代以来中国多位重量级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的评论和访谈录的集结,同时也是对中国20年电影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在解玺璋的文字中,在他所描述的电影画面中,我们再一次回望,跟30年来中国的电影之路交错,重逢,跟20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的生命相遇、叠加。
热门推荐
  • 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也很艰辛

    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也很艰辛

    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周崇墨从小到大,从出生到大学,一路走来的成长故事,其中以周崇墨成长为主线,以母亲叶秀竹贤惠持家善良做人为辅线,因一部“周家家训”而引起的一家三代人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生命有限,生活无限,在无限的生活中,要把有限的生命活得精彩,而不是选择抱怨,即使命运不曾取悦你,也要努力去做到内心的安静,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地去突破原生价值观所带来的枷锁和束缚。
  • 纣帝

    纣帝

    一不小心把主角写死了……下本书把这个接上吧,准备让他再穿一次。
  • 17岁定格的你

    17岁定格的你

    纸张满天飞的时候,我们走过了最耀眼的阶段。彻底的解放了,洪亮的雀跃声穿过教室、宿舍,在校园里回荡了很久,然后飘去了我们梦想的大学,大家拎着三年的积蓄,坐上了爸爸妈妈的专车,离开了压迫死人的高中,或者我们去胡吃海喝,好像要把所有的ABCD给彻底忘记干净,我们约好一起去旅行,我们约好一起去打暑假工,我们约好一起填志愿,我们约好每年聚一次。
  • 被风沙掩埋的归路

    被风沙掩埋的归路

    仲秋时节,三塘湖戈壁上黑色沙砾被太阳晒得能烤熟鸡蛋、烙熟大饼。我身上的汗昼夜难干,一天不擦身,手就能搓下来一层油泥。地处三塘湖盆地的老爷庙海关路口,有位身穿蓝色蒙古袍、头戴小礼帽、脸膛跟戈壁上沙砾一样黝黑、嘴唇干裂得流血、年近八旬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块木牌,每天蹲在毫无遮挡的烈日下,从早晨一直蹲到太阳落山。木牌上写着黑字:我名叫刘万顺,家原住新疆镇西汉城北街魁顺巷赵家大院,民国三十六年(1947),拉骆驼离开家乡去包头,返回途中在风沙里迷路误入外蒙古。
  • 轻羽风铃

    轻羽风铃

    一位十五的少女,遇见了为保护环境争取人权的元素组织,从此告别单纯的生活,开始带领不到两万人和那些不把元素师当人看的人开始了斗争。作为元素师的首领风之主降临在了世界……
  • 弑天狂兵

    弑天狂兵

    “近日,我市将迎来一阵强暴雨天气,希望各位市民能够注意保暖!”
  • 垫底网红校花

    垫底网红校花

    冬日图书馆,何俊熙红着脸对梨野说:“我喜欢你,我想让你跟我考上同一座大学。”“你走吧,我不喜欢你!”除夕夜,梨野发消息问何俊熙。“怎么确定喜欢一个人?”“我对你的喜欢你感觉不到吗?”“我感觉你比以前更讨人厌了!”女神节,梨野把一支红玫瑰递给何俊熙,“生日快乐!”何俊熙惊喜接过,梨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别误会,我只是拿不要钱的花凑数。”何俊熙无奈叹息,撩不到心上人怎么破?在线求支招!
  • 技艺天王

    技艺天王

    雕刻、竹编、漆艺、书法、茶艺、香艺……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种手工艺,都曾熠熠生辉!五千年来,这些的传统技艺明媚了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五千年后,传统依旧在!主角秦淮,潜心研究传统技艺,愿在此间久伫,守中华家文脉万世明光。……PS1:好书,就是这么自信(●?●)PS2:技艺天王一群已满,技艺天王二群:725949132。技艺天王VIP群:214200594,须2500粉丝值。
  • 大明藩王

    大明藩王

    让魏忠贤抽筋,让万历皇帝上朝;让天启安心做木匠,让辽东疯狂建碉堡;让贪官污吏揪心,让黑心商人外逃;让武将不再憋屈,让文官不再狂傲;让黄台吉咬牙切齿,让白皮跳海求饶;让士绅主动上交,让大明百姓吃饱!我要做大明最富的藩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