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600000003

第3章 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1)

——以中国现代史学脉络为视角

第一编 电影史:比较研究的视角

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其中外国电影的影响一直绵延不绝,从民国时期的好莱坞,到“十七年”的苏联元素,再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式大片。有鉴于此,比较研究无疑是理解中国电影特性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中国早期电影研究而言,尤其如此。本编收录的文章大多是中外电影的比较研究成果,以他者为镜,借比较言说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史著作,它问世后既赢得过赞誉,也蒙受过苛责和批判直至被焚毁。1980年初,这幅中国电影的历史长卷重见天日,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在经历了知识范式的转变之后,今天的读者和研究者也许会对这部史书产生种种质疑,但迄今为止,在众多的电影史研究成果中,这部跨过半个世纪历程的影史著作依然散发着浓郁的芬芳,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对晚辈后学来说,它是进入中国电影史大门的引领者,同时更是形成新知卓见的基础。它是一个需要不断返回的历史原点,中国电影史学也是在这一次次的返回过程中,继续其前行的脚步。

关于《发展史》的史学建构,电影史专家陈山曾做出精辟的分析和论述。在《电影史学的建构——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文本的史学研究》一文中,他通过辨析《发展史》对中国电影发端史的三大课题的研究,充分肯定了这部著作在史料考证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另一方面,他概括了《发展史》的历史叙述框架,指出《发展史》的核心是尝试解决新中国电影的传统究竟何在的问题,在学术上确立了从中国早期电影——30年代左翼电影——延安电影——新中国电影的史学框架。[1]这是对《发展史》进行的一次客观而深入的解读。特别是他提出的“官修正史”的说法,很受此书原编著者之一李少白先生的认可,认为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撰写《发展史》的体制性特征。[2]

但吊诡的是,官修正史却遭到官方无情的否定。研究者罗艺军看到了这一矛盾,并认为它源自主流意识形态内部的两派斗争,一方是开明派、务实派,而另一方是极左派。[3]不过,这样的分析似乎未深入到争议的根本所在——这就是《发展史》所建构的这个中国电影传统是否成立的问题。重读陈荒煤为《发展史》写的重版序言,我们会发现,围绕这部电影史书的所有分歧、争议直至火药味十足的“声讨”和批判,实际上都聚焦在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评价上,特别是它与延安的人民电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电影的关系,两者到底是一种承继关系,还是有着本质性区别?陈荒煤坚定地认为:“从根本上说,解放区的人民电影,解放后的社会主义电影,都仍然是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延续。”[4]

那么,《发展史》的历史叙述框架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它所构建的中国电影传统缘何不被接受?到底如何看待左翼电影和人民电影之间的关系,除延续性之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重要差异?显然,除了个人的和政治的因素,我们还可以从思想和学术的角度为这些问题提供解答。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发展史》的历史建构以及它出版后戏剧性的“接受”过程,本文尝试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即中国现代史学脉络入手,以中国现代史学传统为参照,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图景中对《发展史》的史学观念进行一次知识考古。一方面,探讨它与1927—1937社会史论战中形成的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学的再次转型,探讨《发展史》蒙受批判的深层原因,挖掘这一事件背后的历史逻辑。在此过程中,本文还将尝试从电影知识分子的分析入手探讨左翼电影和人民电影的联系和区别,试图说明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观,两者不仅具有连续性,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别。通过学术传统的追溯和学理上的梳理,本文希望对《发展史》以及围绕它所产生的争议提出一个更客观的阐释,在历史的语境中再次认识《发展史》所做出的努力。

一、中国现代史学的四个阶段

如果从20世纪初梁启超首开“中国史叙述”,提出“新史学”算起,中国现代史学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漫长的百余年岁月中,它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戴逸把它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史学转向近代进化论的和理性主义史学的转型期;第二个时期是创新时期,主要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史学;第三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继承时期,并建立起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同时史学政治化也趋于极端化;第四个时期则是“文革”结束后中国史学的重新探索时期[5]。应该说,这样的分期是合理、准确的,把握住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发展史》来说,第二和第三时期有着更直接的相关性。

第一个时期的标志性开端就是梁启超的“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决裂。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家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却“陈陈相因”,普遍受四大弊端之累,这就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他强调新史学则必须跳脱“一人一家之谱牒”,眼光从帝王将相下移至百姓国民,探察社会和国民运动进步的过程。梁启超对史学提出新的界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6]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的讲授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的意义、范围,清理了传统史学的成果,并对史料的搜集与鉴别做了详细说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中国史学明显受西学影响,包括欧洲启蒙主义史学、兰克的实证主义史学方法、美国鲁宾逊的《新史学》、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史学应用,以及西方汉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7]。从王国维的“两重证据法”到陈垣的“类例”思想,从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到顾颉刚的疑古思想,还有陈寅恪和傅斯年主张的语言考证,在史学方法上都体现出理性的、实证的特征。在新的史学思维引导下,这些史家在史料范围的拓展以及古史、断代史和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的社会史论战则给中国的历史研究带来一种全新范式,中国现代史学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早在1920年,***就发表了《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几年后他又发表《史学要论》(1924),致力于用唯物史观改造中国传统史学。但唯物史观的真正普及和流行是在社会史论战开始以后。1927年大革命失败,围绕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共、托派和国民党改组派就中国当前社会的性质问题展开了论辩,而“不同党派由选择中国革命道路引起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进而产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形成中国社会史的论战”[8]。在这一论战中,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断得到普遍认可,而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研究也深入展开,唯物史观成为历史学研究的新方向,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先后著书立说,用唯物史观重新阐释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

史观学派的兴起使先前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史学受到一定冲击,就像李泽厚所说,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再三翻印,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而30年代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兴起后,梁的影响就迅速消退了。[9]史学的这一兴替轨迹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独特国情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中国从帝国转向现代国家的过程是从屈辱中开始的,因此强国梦想一直如影相随。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呼吁“史界革命”时就表现出这一特点,对他来说,史学之兴与国家存亡休戚相关,“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10]不过,梁启超对史学的崇高期待并没有在随后的史学发展中得到响应,实证的、考据的、经验主义的史学更重史料求证,重事实还原,重细节推敲,而明显缺乏一种阐释的整体性,更少与宏大的社会理想相关联。在激荡的社会现实生活面前,在社会亟需前行的方向、渴望一种社会理想的引导时,这样的史学似乎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灵需求。正如贺麟在分析辩证唯物论何以流行时所说:“当时青年情志上需要一个信仰,以为精神的归宿,行为的指针。辩证唯物论便恰好提供了一个主义的信仰,不能从实用主义那里得到。不但这样,这新思潮既有实际的方案,又有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为其模范,国内又有严密坚固的政治组织,凡此都是不能从实用主义那里得到的。在理论方面,辩证唯物论也自成体系,有一整套的公式,以使人就范。同时辩证唯物论又有科学的基础,此即19世纪最发达的历史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足见辩证唯物论之吸引青年决不是偶然的。”[11]

当然,史料学派和史观学派之间的分歧和重叠远比这里叙介得复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唯物史观的出现的确是中国现代史学上的一次重要的范式转变,它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历史研究与中国现实以及中国革命紧密交织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占据主流,但与前一阶段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越来越趋于政治化,越来越走向极端,历史研究沦为政治思想的注脚。正像戴逸所说:“我们经历的多次政治运动,都是把历史作为现实斗争的工具。”[12]从批《清宫秘史》、批《武训传》,到批判《海瑞罢官》和70年代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历史研究完全为政治所用。同时在历史学科内部也强调鲜明的阶级性,学术独立几近丧失殆尽。可以说,对历史的读解大多是从现实的政治立场出发,按照理想化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标准衡量历史人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拨乱反正,思想解放,中国历史研究才逐步返回其专业轨道,同时,国外史学的新发展也开始影响我国史学的发展。

一如前述,《发展史》的历史观承继的是社会史大论战中形成的唯物史观,而它出版后的遭际则与史学的政治化密切相关,当然,80年代以后《发展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质疑则缘于史学范式的再次转向。

二、《新民主主义论》:《发展史》的历史观

李少白先生曾总结说,《发展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搭建中国电影史的叙述框架时,主要依据了几篇重要文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毛泽东在该篇著作中对30年代文化革命的评价和肯定;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和他在上海电影公司成立时的讲话,肯定了30年代进步电影的传统;夏衍的《瞿秋白的两三事》和题为《中国电影的历史和党的领导》的讲话,也对中国电影的传统问题做了回应;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这篇讲话为延安电影专设一章,正是重视人民电影的体现。在这些文献的思想指导之下,《中国电影发展史》梳理出一条始自30年代的进步电影传统,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各个时期的电影创作。[13]

在这些文献中,《新民主主义论》至关重要,它构成了《发展史》的史观基础;陆定一和夏衍的讲话是在具体的层面上肯定了30年代左翼电影的贡献,确立了左翼电影在中国电影传统中的地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为人民电影这个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这些文献已经大致可以看出《发展史》历史构建的思路。关于左翼电影和人民电影,本文将在后面章节讨论,本节着重谈一下《新民主主义论》和《发展史》的史观之间的关系,并浅析其中包含的一些问题。

《新民主主义论》原是毛泽东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14]这篇讲演延续了中共六大上提出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且以“五四”运动为界划分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以后的文化被界定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五四”到写作《新民主主义论》不过二十余年(即1919至1940年——本文作者注)的时间,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短暂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1919—1921年为第一个时期,1921—1927年为第二个时期,1927—1937年为第三个时期,第四个时期即1937年至讲演发表时的1940年初。[15]

同类推荐
  • 音乐史学探求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音乐史学探求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以新的史料与视角对中国的音乐教育、新音乐运动、左翼音乐、抗战音乐、秧歌运动,萧友梅、黄自、黎锦晖等老音乐家,田汉、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的业绩,《国歌》、《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哀乐》等的创作与演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新的解读。作者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在书中贯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努力发挥音乐史学研究的正能量。
  • 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选取了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讲话稿计50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的是作者对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二为”方针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高昂时代主题的主旋律作品的评析,再现了时代精神;第三部分主要摘录的是作者主编《中华艺术通史》的历次讲话,重温了各位艺术家的艺术涵养和道德品质;第四部分则体现了作者对艺术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的孜孜追求。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日本电影110年

    日本电影110年

    《日本电影110年》将日本的文化传统、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本与东亚乃至世界的关系史、日本社会意识的演变等多维度交织在一起,围绕日本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娓娓道来。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电影的新进展,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与日本社会近来呈现出的各种新特征。比如对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环保主义、东方主义、全球化、日本社会的保守化与内向化等问题的关注视角就拓宽了对电影本身考察的视野。一部日本电影发展简史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热门推荐
  • 谁言道

    谁言道

    初,道方显,天下苍生,皆向往之。然天道巨变,何人谋算?诸天万界,谁为至尊?天才群起的时代,看我独秀群芳!大道遥遥踪漫漫,谁能言?不敢言!生死悠悠劫万万,不生吾,何为仙?(作品未签约,以后再重写)
  • 婚水摸妻:总裁的夜宠儿

    婚水摸妻:总裁的夜宠儿

    洛夜被无良父亲逼迫,嫁给了A城最牛逼的人物。没有婚礼,没有祝福,没人知道……本以为可以就这样相安无事,可为何这个男人每晚都要召见自己?!世界top-one首席执行官在国际经济峰会上被采访,拿着话筒的美女记者战战兢兢地问道,“郗总,请问您有什么畏惧的人吗?”某美男淡淡地扫了一眼记者,意味深长地对着镜头吐出两个字,“惧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Who Cares

    Who Ca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欧战蒙难记

    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欧战蒙难记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华工纪念碑揭幕式上致辞:“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与自由。请允许我向这些用自己的生命为法国的独立和人类的理性原则的胜利,做出贡献的中国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法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作者的题记则是——文献档案确凿记载:近一个世纪前,15万中国人曾经浴血欧洲西线,可是历史却出现了重大的缺失,这支由泱泱大国派出的羸弱之师,有多少人成了异国冤魂?近一个世纪过去,历史尘埃不应湮没中华先辈的屈辱、痛苦、血腥的搏杀与悲愤的呼号。
  • 玄光天宗

    玄光天宗

    十万年后,沧海桑田,昔日宗门早已破败不堪,在人群散尽之日,他回来了。
  • 全世界就我最可恶

    全世界就我最可恶

    【本文1V1女主性格多变男主只有一人】漓樱作为脑洞大开,挖坑不填的作者,被某粉丝投诉穿越了!不过她完全展现了自己神奇的脑回路。【小傲娇:宿主大大,男主为什么要帮你?】【漓樱:可能是女主离他而去,他想要用这种方式报复我。】【小傲娇:宿主大大,反派为什么要对你笑?】【漓樱:可能是我刚刚害了他的白月光女主,他要设计我。】总之,这世界上没有会喜欢上恶毒女配的人!
  • 我是剑二代

    我是剑二代

    新书《我的轮回天盘》已发,求支持。这天地,除了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之后,应该还有一代,那就是剑二代!萧云,乃是剑道仙界四大剑仙之一,萧圣剑仙独子。他乃天之骄子,只可惜就是不好好修炼,爹是剑仙,儿子和剑徒是一个级别的。浑浑噩噩百年,家中巨变,从而流落于剑道仙界的下界大陆之中……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崩坏开始当仙人

    从崩坏开始当仙人

    什么是仙人?仙人就是一脸懵逼的被别人当做仙人,然后去做仙人该做的事,所以……“我是谁,我在哪,我应该做什么?”白璃看着面前的帝王级崩坏兽陷入了沉思。“所以这只应该是烤着吃呢还是煮着吃呢?这是个问题。”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白璃才知道,仙人就是闲人,你管他那么多干什么,吃饭睡觉玩游戏才是仙人的生活群号是7758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