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800000007

第7章 《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发生的偶然与必然(5)

据《文艺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中的记载可知,在《质问〈文艺报〉编者》一文发表后,周扬曾经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到毛泽东面前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应该说,周扬此时的检讨起码在表面上还是非常虔诚的,但一些主要的原因他却不能说出,比如他对江青在文艺界的指手画脚十分反感,自己对她的“假传圣旨”也必须进行抵制等等,他只能用“没有警觉”等理由为自己辩解。

毛泽东当然明白周扬这次与江青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但出于种种考虑自然也不便点破。在听了周扬的检讨之后,毛泽东针对他的辩解,上纲上线并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没有警觉,而是很有警觉,倾向性很明显,保护资产阶级思想,爱好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仇视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话出自毛泽东之口,周扬自然诚惶诚恐无地自容。但毛泽东犹不放过,又严厉地批评周扬说:“可恨的是共产党员不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员不宣传马克思主义,何必做共产党员!”想起当日周扬强调的“小人物的文章”这条理由,毛泽东明确告诫说:“一切新的东西都是‘小人物’提出来的。青年志气大,有斗志,要为青年开辟道路,扶持‘小人物’。”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再次提出《清宫秘史》五年来一直没有受到批判:“如果不批判,就是欠了这笔债。《清宫秘史》实际是拥护帝国主义的卖国主义影片。光绪皇帝不是可以乱拥护的。”

周扬作了深刻而又彻底的检讨之后,学习古代贤哲使用攻心战术的毛泽东并没有立即“亲解其缚”,而是继续冷落了周扬一段时间。直到11月下旬,毛泽东认为时机成熟后,才允许周扬掉转了他的命运之舟。

此时,大批判的熊熊烈火已然燃遍了神州大地,新闻媒体在行动上也取得了空前一致的大好局面。

然而,虽然此时毛泽东原谅并依然重用了周扬,但最可怕的却是江青对他的仇视态度仍然一如既往。她要彻底地整垮这位“文艺黑线的祖师爷”,以便使自己成为“文艺界的旗手”或登上“文艺女皇”的宝座。12年后,当周扬被批倒批臭且被关进秦城监狱之时,他与江青的这次冲突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大罪状。197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北京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纪念《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仍然抓住周扬当年反对《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在《人民日报》转载一事大批特批,可见江青在与周扬的这次冲突中对他结下了多么大的仇怨!只不过在此时的批判文章中,却又在周扬的前面拉上了一个与此事毫无关系的更大的“大人物”——刘少奇。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随意性以及御用文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做法,实在令人发指。

三、引发批判运动的第三偶然性因素:“替罪羊”冯雪峰也是“罪有应得”

本来,如果《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能够顺利地在《人民日报》转载,这场批判运动也就不会与冯雪峰及《文艺报》发生任何关系。岂料周扬却要“多事”,阻止了江青的意图并大搞折中在《文艺报》转载,这便给冯雪峰及《文艺报》种下了一颗要结苦果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冯雪峰与《文艺报》都是地地道道的“替罪羊”,但由于冯雪峰本人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又在惹恼了江青的同时也激怒了毛泽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罪有应得”的。

毛泽东与冯雪峰,本来曾有过深厚的交情和彼此之间真诚的信任,是什么原因导致毛泽东后来对冯雪峰产生了反感呢?近年来,学术界许多人都在试图探讨其中的奥秘,但却都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实际上,只要我们将他们之间的交往史略微缕述一下,就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据冯雪峰自己回忆说:“还在国内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工作的毛泽东曾向一位在他身边工作的我的同乡(同学)打听我的下落,说他很喜欢《湖畔》诗,认为写得很好,要我去南方与他一起工作。以诗会友,可见他的诗人气质。”[8]激赏白话文运动但却并不喜欢白话诗的毛泽东,居然破例地说自己“很喜欢《湖畔》诗”,可见相对于形式而言毛泽东更注重诗的内容和情感,更注重充溢于诗文中的人的个性和品质;由此亦可看出,冯雪峰的“湖畔诗”具有多么强的感染力。然而,此时的毛泽东与冯雪峰,也只是一种所谓“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的神交,自然没有什么友谊可言。他们彼此谋面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当是在冯雪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以后,尤其是在瑞金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和副校长期间,冯雪峰居然有了经常与毛泽东在一起秉烛夜谈的机会,二人甚至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9]后来,在同甘苦共患难的长征途中,冯雪峰与毛泽东及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友谊也日渐加深。随着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冯雪峰在对毛泽东产生了由衷敬仰之情的同时,毛泽东自然也加深了对冯雪峰的信任和倚重。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便很快对冯雪峰委以重任——让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上海,与那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当然,这项使命之所以落到冯雪峰头上,并不仅仅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冯雪峰当年曾在上海工作过,熟悉上海的情况且与鲁迅关系密切,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冯雪峰离开陕北前往上海,本来是代表中共中央行使神圣的使命,然而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次南行,却对他晚年的悲剧人生留下了致命的隐患。

当然,倘若仅仅与周扬等人闹矛盾,也不至于对他的未来造成多大影响。最致命的是他在此期间,因与博古闹翻而赌气跑回家乡隐居。对冯雪峰的这一举动,毛泽东有何看法因缺乏史料不得而知,但当时担任中共上海办事处主任的潘汉年却对冯雪峰此举表示过强烈的不满:“雪峰这样子不对,谈判还未成功,怎么就说是投降呢?这是中央的事情,他是共产党员,怎能自己说跑就跑掉?组织纪律呢?他说再也不干了,他不干什么了?不干共产党吗?”[10]这虽然是潘汉年的个人意见,却很能代表中共高层领导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些人对冯雪峰此举的看法。如果从大局出发来说,无论上面的决定是对是错,冯雪峰都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但他撂挑子不干的行为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在这次事件中,他那典型的“浙东人的脾气”给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雪峰的人生悲剧,既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也有他自己的性格的因素。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受到毛泽东的重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安排冯雪峰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对文史情有独钟的毛泽东,在国家第一个大型文学出版社领导人的人事安排问题上,是否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不得而知。周恩来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也许已经同毛泽东商量过了。即使排除这种可能,如果毛泽东此时反感冯雪峰,那么在周恩来做出这一安排之后,毛泽东也许会表示自己的看法。后来,冯雪峰又兼任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文艺报》主编等职,毛泽东依然默认了这种安排。然而,就在“《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爆发前不久,周扬等文艺界领导人及《人民日报》曾以“李准事件”为由,对《文艺报》发动了一次围攻式的批评,致使《文艺报》不得不做公开的检讨。此事的背景究竟如何,因无确凿的史料,不敢妄加揣测,但对冯雪峰来说,这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平心而论,此时的毛泽东对冯雪峰冷漠也好不满也罢,却还说不上有什么反感,后来发展到必欲将之批倒批臭的程度,却与那位喜欢多管闲事的“第一夫人”江青息息相关。

江青第一次到人民日报社要求转载《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时,究竟对邓拓说了些什么冯雪峰可能不太清楚,但当她的意图遭到周扬抵制并再次来到人民日报社进行交涉时,冯雪峰就已经明白了江青要“开展《红楼梦》研究问题”“这个讨论的实质”。“毛主席很重视这篇文章”,“《人民日报》应该转载,以期引起争论,展开对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这是江青一再强调的主要理由。而此时的周扬,却已经拿定主意在《文艺报》转载这篇“并不成熟的文章”,所以他在请来林默涵、何其芳等盟友为自己助战的同时,还特意请来了冯雪峰。在这次特殊的谈判会上,当然还是由周扬来唱主角,邓拓、林默涵、何其芳等人则附和着周扬打帮腔,而冯雪峰却没有直接表态。然而,他说不说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江青说了些什么、周扬说了些什么,冯雪峰又该按照谁的意见办!在江青与周扬之间这次面对面的冲突中,争强好胜的江青强忍怒气做了让步,结果最终同意由《文艺报》转载李希凡、蓝翎的文章。这一折中方案的达成,看似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实际上二人之间最主要的矛盾焦点尚未解决:周扬之所以坚持要在《文艺报》转载,是因为他觉得这一问题“还是作为学术问题好”;而江青则仍然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转载引起争论,从而“展开对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因为当时守着周扬等人,也许江青没有再对冯雪峰强调自己的意见,但事后她不可能不再来过问此事。而在交涉会上没有表态的冯雪峰究竟服从周扬的安排还是认同江青的意见,在直接关系到这个问题的“实质”的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了他自己的命运。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江青找冯雪峰过问此事的直接证据,但从史索、万家骥的《在政治大批判旋涡中的冯雪峰》一文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条史料:

由于他厌恶俗套,缺乏恂恂儒雅之风,在解放之后,也碰过不少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对权势高贵如江青者,他也发过“浙东人的脾气”。1954年,江青去过问《文艺报》,对他指手划脚,要他这样,要他那样。他却毫不客气地说:“你不懂的事,别多管!”

我们无法核实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但以理度之,当是在“《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爆发之前。不然的话,已然陷入困境的冯雪峰,即使“浙东人的脾气”再大,也绝对不敢再这样跟江青说话。那么,此事是否发生在1954年9月下旬呢?愚以为这是极有可能的。江青之所以“过问《文艺报》”,应该还是为了那篇令她青眼有加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的转载问题。她对冯雪峰“指手划脚,要他这样,要他那样”,当然除了版面安排方面的“这样”“那样”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编者按”应该如何写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冯雪峰居然“那样”“毫不客气地”对江青说出“你不懂的事,别多管”“这样”的话来,又按照自己及周扬的意见写出“那样”一个“没有提到这个讨论的实质”的“编者按”来,他的这种做法,若不激怒江青,那才是天大的怪事!在周扬与江青的这次冲突中,冯雪峰显然倒向了周扬一边。当然,冯雪峰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之所以倾向于周扬,乃是因为他也觉得这一问题“还是作为学术问题好”,他在“编者按”中只说“科学的观点”、“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的论点”,而不说“马克思主义观点”或“俞平伯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便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将给他带来巨大的灾难。尽管他陪了十二分的小心,既征求过李希凡、蓝翎的意见,又特意报请中宣部审批。但在批判运动爆发之后,他们这些人,却都无力使冯雪峰摆脱风暴的袭击。

退一步说,即使江青“过问《文艺报》”不是为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的转载问题,那么,在“《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爆发之前,冯雪峰对江青采取这样的态度,也必然会让江青窝火,待到他写的那个“编者按”公开发表之后,江青见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意见“提到这个讨论的实质”,必然将埋在心头的积怨随同新仇一并发出,让冯雪峰饱尝“公然抗拒毛主席指示”实际是不听从她江青指示的苦头。因此,1954年10月下旬,“《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甫一爆发,冯雪峰便即受到了强烈的批判。表面看来他是在为周扬“替罪”,但在毛泽东和江青眼里,他却也是“罪有应得”的。

在此需要申明一点,毛泽东与江青对待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太相同的。江青可能只是在野心难以实现的前提下,纯粹从私人间的恩怨着想假公济私以泄私愤;而毛泽东则更多的是从大局着眼。通过这次周扬、邓拓、冯雪峰等人的表现,他再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文艺界的不听指挥及思想混乱,并由此勾起了他对文艺界尤其是文艺界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们的不满情绪,因而他要借助这次运动的开展,用马列主义统一人们的思想。在运动展开之先,不集中力量批判胡适和俞平伯,却首先冲着《文艺报》大动干戈,便可证明毛泽东就是要借批判《文艺报》之举,对新闻媒体进行一番彻底的整顿,而其最终目的,当然还是要为这场思想批判运动的开展铺平道路。

弄清楚了以上事实,也就明白了“《红楼梦》事件”爆发的另一个真正原因,同时也找到了毛泽东为何会对冯雪峰产生反感的具体答案。

同类推荐
  • 杜甫论

    杜甫论

    《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 公斯芬克斯

    公斯芬克斯

    少有的成熟了的年轻诗人:中国诗歌的出版仍然聚集在外国经典和国内60后70后诗人作品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追求,都需要有自己一代的声音。对生存极为浓郁的体验与思考:昆鸟的诗有非常丰富的主题,对生存的每一个方向和细节都怀有极为浓厚的的情感和思考,而且有力量与技巧把它表达出来。昆鸟,本名管鲲鹏,种过地,养过狗,做过出版,也写艺术评论,骨子里是一个最最纯粹的诗人。写诗十年,《公斯芬克斯》是他的第一本诗集。昆鸟的文字纯熟洗练,极具力量;主题则非常开放,有的随性佻达,有的又苦大仇深;题材上有的超级自我,有的又非常社会,比如《肉联厂的云》、《我们》,直陈对一代人境遇的总体判断与态度,明确、雄辩,读来震撼。
  • 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正如林语堂所言:“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本书辑录了李叔同和妻子、友人之间的书信,并附有李叔同年表。从中你可以感受一位传奇大师的真挚情感。他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爱,就是慈悲。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夏丏尊、鲁迅、赵朴初等毕生推崇。
  • 《封神演义》考论

    《封神演义》考论

    本书以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冲突融合为切入点,主要讨论了殷商之际的历史及其在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中的不同表现,《武王伐纣平话》的民间叙事特征及其成因,《列国志传》卷一由民间叙事向正统叙事嬗变的过渡性叙事特征,《封神演义》故事的由来、成书、版本、编者问题以及其整体文化特征与政治伦理观等。对《封神演义》做了由源及流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 第一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

    1997年8月24日下午的郑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肇事案件,围绕此案的前因后果,以及真相的调查,本书进行了描写。
热门推荐
  • 我家皇子要开挂

    我家皇子要开挂

    她,钟情原本是21世纪的大牌娱乐记者,却因为一枚水晶异戒,跌入棺材穿越到傲天大陆星瀚国;他,禹焱破是傲天大陆星瀚国所有人都视为不祥存在的六皇子,只因天生一双蓝色眼眸,被世人称为妖瞳怪物,受尽屈辱;钟情的出现,让禹焱破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关心是什么滋味,被人护着是什么感觉。当他强大到无人可比时,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娶她为妻,只因想要把她曾经给予过自己的温暖,加倍加量的偿还给她。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相遇,却没有注定他们此生的相守。他不甘、他不服。“世上若再无钟情,便无人真心爱我禹焱破”他说。“只要她能活着,我连命都可以舍去,何况这区区一双眼睛”他说。
  • 极道总裁的妻子

    极道总裁的妻子

    她是象牙塔里长大的乖乖女,一场阴谋,父母惨死,弟弟走失……“当我的情人,我帮你找到弟弟!”他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给了她最绝望的希望……本以为只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谁知冰冷的心被她温暖的笑容渐渐融化,一颗心不断沉沦,深陷……三年后,她是化身恶魔的天使,挽着另一个男人的傲然出现在他面前。“先生,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她的笑化成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一次次华丽的反击。如果我注定在你手里灭亡,我也要看着你,直到最后一秒,遇见你,已是我一世的幸运——慕天纵。
  • 让我再爱你一次

    让我再爱你一次

    她是最妖娆的舞女,他是不可一世的少爷。爱情是什么时候变得味?本以为的惺惺相惜,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欺骗。
  • 老舍新诗

    老舍新诗

    本书收录了多部老舍诗歌作品,如《保我河山》《她记得》《空城计》《礼物》等,这些作品有对旧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哀怜,有对新社会人民幸福生活的讴歌,有对爱国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所作出的奋争的赞颂,也有对日常生活小事充满情趣的描述。
  • 天轨重开

    天轨重开

    天之轨道重新打开,不空的真空里有什么?暗物质,能量,暗能量?我们拭目以待吧。
  • 看见妖精的女孩

    看见妖精的女孩

    嗯,1V1,是言情。我叫单(shan)邪。我从出生起变是很安静点女孩,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快乐,我也很孤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我上学的时候吧,大家全都远离了我,说我是个骗子。我不是骗子,明明他们面前就有很多动物在那里,为什么要说看不见呢?后来,我才明白,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可以看见妖精,俗称,动物的灵慧之身,都说百鸟朝凤,我出生的时候却是围绕着许许多多灭绝或现存在的动物。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这所私立的黎岚初中,在那里我遇见了一个我一生的挚爱......
  •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刘东和马刚都爱李莉。李莉却只爱马刚,因为马刚的父亲是军区的副政委,而刘东的老家在农村。李莉本来是要嫁给马刚的,由于李莉当着马刚的面被三个男人强奸了,马刚就不娶李莉了,无奈之下,李莉只得嫁给刘东。然而刘东却并不幸福,李莉更不觉得幸福。虽然李莉现在已成为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而且风采依旧、魅力依然,可深刻在她情感深处的那道伤痕呢,是否也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销声匿迹?李莉回到四二三医院这一年,她才二十刚出头。四二三医院是部队医院的代号,在一座海滨小城里,附近的驻军有大病小伤的,都到这家医院来看病。
  • 商务外贸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商务外贸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本书取材于人们商务外贸英语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实用性强,《商务外贸英语口语即学即用》共包括8个部分:商务交际、日常工作、市场营销、商务出行、对外贸易、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和求职应聘。希望《商务外贸英语口语即学即用》对具有中低层次英语水平的读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有所帮助。
  • 夜航

    夜航

    《夜航》是一本关于暴风雨、星空和寻找的不朽浪漫小说,被全球亿万读者誉为非常值得收藏的书。在这部惊心动魄的故事里令我欣喜的是其中的高贵气概。人的弱点、自暴自弃、失落感,我们充盈于耳,今日文学太擅于揭露它们了,这才是更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出的。小说并不是在讲述一段冒险失败引人同情的故事,而是在展示人类的力量。如果没有一批坚毅的先驱,夜航事业怎么会从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成熟。在小说的结尾处,面对一次夜航失败,牺牲的飞行员里维埃被作者描述为伟大的、凯旋的,“他肩负着自己沉重的胜利”。《夜航》中来自黑夜这半个世界的守夜人用他们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获得的过程,是对责任的承担。里维埃与飞行员们的幸福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人幸福不同,即便非常清楚每一次夜航都是生命的冒险,但是这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航空事业,为了征服黑夜而不断进行着战斗。
  • 习惯领域的力量

    习惯领域的力量

    习惯领域简称HD,是英文HabitualDomains的缩写。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因为当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行为会落入习惯的模式,逐渐僵化,形成习惯领域。唯有突破它,才能拥有新的力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习惯领域的运用范围很广,用在日常生活,它会呈现生活新貌;用在学习,它会带来学习新境;用在企业,它会开创企业新篇……读完这本书,你的人生将充满智慧和喜悦。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成功是一种习惯,喜悦是一种习惯,打开智慧也是一种习惯,读完本书,拓展我们的视野将会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