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500000010

第10章 潘天寿的艺术创造(3)

关于“注意四边四角”的用意,他已说得很清楚,就是要从画幅边角的描绘上来为引起画外有画的联想创造前提。为了这个目的,在不少情况下,潘先生要把画面的主体移在靠边角的地方,但也并非都是这样。要不要移向边角,要看能否引起画外有画的联想为转移。

为了能引起画外有画的联想,不能孤立地只在边角的描绘上下功夫,而要与画内之安排结合在一起来筹划,在进行画内安排的同时,把用以引起画外有画的联想的条件创造出来。换言之就是,在产生画外有画的联想的共同目标下,把对边角的处理,与对主客、虚实、疏密、高低、上下等等的关系的处理结合起来进行。潘先生就是善于通过这种种关系的处理,在求得形式上的均衡对称、对比照应与多样统一的当中,取得有助于“浓缩”的寓“可视”于“可想”的效果。

从潘先生的实践来看,可以说,几乎没有一幅画不是把对于边角的注意与主客虚实等关系的处理结合在一起,在取得形式美的同时,又力求其作用“浓缩”的表现的。

对于边角景物的处理,与对于画内构图的各种关系的处理是相互联系着的。到底通过哪几个关系与边角的处理相结合,才对“浓缩”有利,这要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创作意图来灵活进行。潘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处理。

比如在《国寿无疆》里,假如只画那么一个圆而又圆的红灯笼,就未免过于平板和单调,于是作者又画了一枝摇曳多姿的鲜菊花来进行调剂。这个作为客体的菊花形象的出现,不但在形式上,起到了打破平板单调的作用,而且对于情意“浓缩”的表现也很有利。因为国庆节日来临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所以把红灯笼和鲜菊花摆到一起,就容易使人引起欢庆国庆的联想。同时还由于菊花是从画外伸展进来,给人以拔地而起的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的感觉,因而还使人能产生画外有画的联想。

在上面谈过的《新放》一画里,由于作者从具体情况出发,巧妙地通过虚实关系的处理,致使主客关系的“反常”而却富有创造性的处理得到成功,从而有助于全画“浓缩”的表现。

再如《小龙湫一截》里的疏密、虚实关系的处理;《鱼乐图》的高低上下关系的处理;《春艳》的纵横交错关系的处理;《烟帆飞运图》的曲折关系的处理等等,都是在潘先生善于从实际出发,和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的情况下,使它们在形式上取得均衡、照应与多样统一的效果的同时,又对作品起了有助于“浓缩”的作用。比如在《春艳》里,作者把西湖岸边常见的竹篱与岸石,连同桃柳的枝条交织到一起的纵横交错的构图,除了在形式上产生了多样统一的美之外,在艺术美观上,是对西湖沿岸的春意的表现,起了概括、集中的作用。

在我所接触到的潘先生的作品中,让形式法则作用于“浓缩”而收效最大的,莫过于“内虚外藏”这么一种构图方法了。

所谓“内虚外藏”,就是在把画内景物“虚”掉一部分的同时,又把它的另外一部分“藏”在画外,以便得到更高程度的以鳞爪写“全龙”的效果。在此,又得要提到《新放》。《新放》的绝大部分景物,由于是处在浓重秋雾的迷漫之中,因而看上去却有不同程度的“虚”的感觉。这个好处之一是,可以使本来似乎“反常”的主客关系,变成为不反常(由于雾气的迷漫,使荷叶模模糊糊地在人们视觉上不占重要的地位,这就使近处的新放的荷花实际上成为画面的主体)。不落陈套的艺术表现,在不落成套的关系处理下站住了脚。这个好处之二是,由于大量的荷塘景物被浓雾所笼罩,深秋季节的肃杀气氛为之增强,并有助于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的余地。这就是这幅画在构图上由于采取“内虚”手法而产生的效果。作为该画主体的荷花的一半“藏”于画外,这在画内的生动描绘的影响下,又有助于画外有画的联想的产生。这就是这幅画在构图上采取“外藏”手法的效果之所在。

潘先生早在30年代画的《莲花峰》就是一幅更加富有这种效果的作品。这画所以能以很简练的笔墨表现出层峦叠嶂、气象万千的效果,主要靠的就是“内虚外藏”。从画幅的边角上看,用的全是“见首不见尾”的“外藏”的画法;从画内看,用的则是“内虚”的手法。在我所见的潘老作品中,单从利用边角与“内虚外藏”手法以有助于“浓缩”的这一点上看,这是最突出的一个例子。

以上就是潘先生在构图上怎样运用形式法则使有助于“浓缩”和寓“可想”于“可视”的大致情况。

在形象塑造上,对于形式法则的运用,在实质上,与构图上的情况,大体上是相类似的。除了如上所述的主客、虚实、疏密等关系之外,再加上笔墨、色彩运用上的粗细、轻重、浓淡、深浅、冷暖、远近、强弱、刚柔和干湿等关系,把这些关系的处理,与作品意境创造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恰当地结合起来就是了。比如在《雁荡山花》里,形象结构上的疏密、高低、上下、纵横的安排与穿插,线描的遒劲挺拔,色彩的清丽朗爽,对于清新高洁而矫健的情意的抒发是有利的;在《黄山松》里,那苍老、坚实有力的线条的疏密纵横的处理,与那郁勃蓬松的情意的表现,是切合的;在《睡鸟》里,用湿墨表现羽毛的松软,在同用干墨画出的石头的坚硬对比下,对于小禽性情的温驯与神态的舒适的表现又是多么地相适应!此外,诸如好些画上荷枝的疏密穿插,荷叶墨色的浓淡变化,竹菊叶片的浓淡、深浅的变化,花草点苔的疏密大小、飞鸟聚散的参差错落的变化,对于所有这一切变化的处理,还包括治印中“分朱布白与字体纵横交错的配置……切勒锤凿的功能……印面上气势之迂回,神情之朴茂,风格之高华等”与绘画相通之点的运用,除了适应形式上的均衡对比、照应与多样统一的要求而外,都无不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赋予画面形象以感情的色彩,从而有助于“浓缩”,有助于寓“可想”于“可视”。

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看来,潘先生所以能出色地进行情意“浓缩”的表现,从而产生出情意浓郁、耐人咀嚼,寓“可想”于“可视”的作品,就是由于他首先能从有深切感受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只有这样才能使他拥有充足饱满的,可资进行“浓缩”的情意);然后由于他能在形象的结构与塑造等各个创作环节,采取各种有利于“浓缩”的表现手段:既能用富有高度概括力的以鳞爪写“全龙”的艺术手法,来结构情意浓郁的艺术意境,又能用笔简意繁的笔墨技巧,来对这种意境进行“浓缩”而生动的描绘;同时,又由于他能在各个创作环节紧密结合“浓缩”的要求来进行形式法则的运用,并把有利于“浓缩”的一切手段恰当地融为一体。

不言而喻,潘先生的这种寓“可想”于“可视”的画法,就是从古代文人画家所倡导的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经验发展而来。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是,潘先生不是从表面上,而是从实质上来理解融诗画书印于一体。他那用画书合一的笔墨技巧,来“浓缩”地表现情意,以求得寓“可想”与“可视”的效果的画法,就是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画法。

如果把潘先生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成就仅仅理解为在“画”上有书法题字、题诗和钤印是不够的。因为这只能说是这四者外在的结合。固然潘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内在结合上,是在用画书合一的笔墨技巧,“浓缩”地表现情意的艺术创造上。

看来,对于诗画书印是否可以结合的问题已不存在,现在还成为问题的,倒是诗画书印为什么能够结合得这样好,为什么不像有的艺术品种那样,在相互结合之后,反而弄得面目全非?(比如以剪纸代替绘画;在套色版画上摹仿油画;在油画上用书法题款;在绘画上强加过于曲折的文学性情节……)由于这问题直接关系到潘先生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经验的理解,关系到对潘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的估价,因而这里有稍加研讨的必要。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分为三部分:第一编电影史:比较研究的视角,第二编女性电影,第三编知识分子理论与后现代美学;内容包括: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以中国现代史学脉络为视角,破产的乡村与失衡的现代中国——谈左翼早期电影对中国农村的再现,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目光政治学与“凝视”理论,站在摄影机后面:女导演先驱,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分子的坟墓——评利奥塔的知识分子理论,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等。
  • 棚式电视栏目之批判:鉴定央视《鉴宝》

    棚式电视栏目之批判:鉴定央视《鉴宝》

    棚式效应就是大棚节目录制过程中产生出的乱了套的异端效应。媒体人少工以央视节目《鉴宝》为目标,从定位、制作方向、鉴定元素、主持人、娱乐元素五个方面进行了批判。
  •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继《故事》之后,时隔二十年再一次深度创作。横跨四个领域,为影视、戏剧、小说的对白编写甚至日常生活的对话解读搭建出新的理论高度。在这本书里,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别人说”、“对自己说”、“对读者和观众说”三个维度,其戏剧性和叙事性的两种类型也在不同故事媒介的分析中得到了清晰的特质呈现。通过揭露“对白是带着特定目的的言语行动”,麦基进一步指出常见的对白谬误,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出精心设计的对白如何构建人物、引爆冲突、推动场景和实现故事设计。就像一幅藏宝地图,《对白》将带领你在影视、戏剧、文学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仿佛戴上一副3D的透视眼镜,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架构能力。
  • 老北京民歌

    老北京民歌

    本书讲述的“民歌”是指流传在北京民间的歌曲小调,又被称为时调、小曲,或者清音。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分门别类地、详尽地向读者介绍北京民歌的曲牌、内容、艺术特色、演唱形式、演出场所;介绍那个时代的“北飘”—民歌歌手的来源、歌手的组织、歌手的技艺和他们的身世;介绍近代以来,北京民歌是如何向曲艺、戏剧演变的。由此探索民歌文化大宝库的成就。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苍庸才

    大苍庸才

    灵武大陆灵气衰弱,两界异动,平凡少年赵庸终于觉醒,开启了自己的平凡狗血人生路。
  •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一个出苦大力以求草间存活的女子,在浮躁的多伦多过着浮躁的生活。在城市中寻找一个不再流浪的归宿,一场如游戏般的邂逅,两段难于举棋的交融。苦等一句曾经爱过,却换来是永不相见。爱是一种让你享受欢愉和痛苦的过程。
  • 华胥引

    华胥引

    若用生命换一个过往完美的幻境,你可否答应?或许你会摇头,但她们应了。在这个发生在乱世的故事里,卫国公主以身殉国,依靠鲛珠死而复生。当她弹起华胥调,便生死人肉白骨,探入梦境与回忆。以命易梦轻叹悲欢离合一场戏,黄梁之后,尚剩几何?而她与亡她国家的陈国世子一次一次于幻境中相遇,身份两重,缘也两重。对他们而言,世界的倾塌只需要那么轻轻一句话,无奈痛苦的现实,难以承受的痛,不如只求在梦中得到一个圆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启修行

    重启修行

    灵气复苏,妖魔重现,开启一场前所未有修行时代。一个修行无望的平凡柜员,该如何逆流而上……
  • 春草斋集

    春草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总有那么一个人,在跋山涉水,马不停蹄,不顾风雨艰程,不顾天塌地陷,哪怕路遥马亡,也要千里迢迢来到你的身边。
  • 和亲公主:邪帝的倾城皇妃

    和亲公主:邪帝的倾城皇妃

    死在渣男和小三的手中,她清河郡主重生为懿礼公主,复仇的烈焰时刻在心头焚烧。只是这深宫处处都是敌人,处处都是阴谋陷阱,一个即将和亲的公主如何扳倒后宫中的豺狼虎豹?且看她如何一步步攀登至顶峰,回身找渣男和小三复仇。
  • 若未遇见余生都是思念

    若未遇见余生都是思念

    ……一场车祸他们阴阳相隔,一次追尾揭开层层迷雾,是梦还是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