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600000002

第2章 著书唯缺颂红妆

——读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传记并补其前妻轶事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下称“亨利”)活着的时候,关于摄影,他真被问烦了:“为什么那个人正好出现在你的照片里?”“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主题?”……他只好反问:“那个女孩很漂亮,你会问她爸爸你为什么把她生出来?怎么把她生出来的?”

呵呵,简直就是个老顽童。其实亨利也真是老顽童。1996年,巴黎,在看过马克·吕布的影展“中国四十年”后,他和老友罗贝尔·德尔比(Robert Delpire)以四肢爬行的姿势走向餐厅,以讽刺展览的图片说明放得太低,观众不得不弯下腰来读。那年,亨利88岁。

当这样的展示真性情的细节不是猎奇,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书中的时候,这本书就可以读一读了。将亨利的传记《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合上,笔者就是这种感觉。

卡蒂埃-布勒松与“箭术中的禅思”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法文版名为《卡蒂埃-布勒松:世纪之眼》(Cartier Bresson L'Oeil du Siecle),初版于1990年,1999年修订再版,中译本是根据卡蒂埃-布勒松去世后的最新修订版译出,相当清晰地梳理了亨利的生命与艺术之线。作为亨利的密友,这本传记的作者皮埃尔·阿苏利纳(Pierre Assouline)确实掌握了一些密料,在关于亨利的家世、从绘画转向摄影、其绘画理念对摄影的影响、报道摄影之路上的坚持与重要作品诞生的背景、与玛格南其他摄影师的观点分歧与退出玛格南、从摄影转回绘画并终结在“绘画得到认可,但没有被接受”的尴尬终点上——甚至在亨利喜欢使用柯达Tri-X 400 ASA黑白胶卷、徕卡M4相机、有时也拍点“色情”照片、与许多女性保持过亲密关系、晚年收入主要来自于出售照片、终生拍了大约15000个胶卷这样的技术性细节或非常私人的话题上,也交代得生动而翔实。

对于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两点:一是传记花很大力气,重建了亨利与1920年代和1930年代巴黎的几个艺术小群体,特别是玩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放在当时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时代背景之中:一边是延续下来的世纪末颓废情绪,“一战”留下的深重恐惧瓦解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感,并在精神领域化身为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以提供暂时的庇护;另一方面,罢工、集会、游行风起云涌,左派、革命、共产主义伴随着苏联的建立而在社会思潮中成为时尚。当时的巴黎聚集了来自欧洲各地的艺术小青年,他们刚听过一场共产主义思想演讲会,心潮澎湃着转身就进了街边的小咖啡馆或小妓院。亨利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兵。这种历史生活场景的重建,让读者有机会得窥亨利在成为一代宗师之前的凡胎肉身,也让读者信服地理解了为什么亨利的摄影生涯中,几何学偏执的构图、超现实主义意味的观看与同情无产者的左派倾向构成了其摄影世界的三元。第二点,影响到亨利摄影生涯或影像风格的几个重要节点,有的以前基本是空白,有的说法不同,这次在传记中部分地得以补充、澄清或深化。比如佛教和禅宗对亨利的影响,阿苏利纳第一次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过程:时间是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不久,亨利的朋友布拉克将一本名为《射箭艺术中的禅思》(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的书送给亨利,书中大师与弟子有这样的对话:“完美的一箭并不在于那恰到好处的一刻,因为你并没有把自己从自身分离出去……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目标的,没有动机……把你自己从那里解放出来,抛弃原有的一切,这样你就一无所有,只有那没有目标的紧张状态。”(《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第82页,下面只注页码)反复阅读中,亨利很快以超现实主义的慧根接受了东方禅宗的暗示,此后,其身虽然时时在摄影状态之中,但其“意”却已在“非要拍摄到某个东西不可”——也就是射箭一定要射中靶子——的功利状态之外,所以,即使在某些至为重要的历史关头按下快门——比如亨利所拍摄的国共政权交替时刻的中国,其照片也显得与“靶子”若即若离,特别“飘”。阿苏利纳认为禅宗的影响改变了亨利对时间的感觉和他的世界观,并影响了其影像风格:同时代的其他摄影记者更多地提供了关于历史的影像证据,亨利除此之外,还格外地提供了影像灵感,这多出的一份,应该来自于禅宗的影响。在这一点上,阿苏利纳相当有洞察力。

拉特娜·莫希妮:不思量、亦难忘的风雨红颜

但这本传记的遗憾也非常明显。1950年,亨利以对印度(尤其是拍摄到了被刺杀前的圣雄甘地)和对中国国共政权交替的报道,成为蜚声国际的摄影记者——此前他只不过在摄影圈内有点小名而已,他在答记者问时写道:“(在亚洲的3年中)我用徕卡拍摄了850卷胶片,在笔记本每一页的正反面写下了我所有的印象……我们唯一的秘密就是不断旅行并和人们生活在一起。另外,我的妻子一直帮助我,这是我得益良多的优势。”(第120页)但在传记中,阿苏利纳却对这位于亨利助益甚多的前妻拉特娜·莫希妮(Ratna Mohini,1904-1990)一笔带过,好像其不曾存在,实在有失公平,故于此处补上一笔。

亨利1937年与莫希妮在巴黎结婚,1967年离婚,这30年,正是他成果最丰的阶段;而在某些关键时刻,没有莫希妮,就没有亨利的照片。比如亨利之所以能在1948年1月30日拍摄到甘地,正是通过莫希妮的帮助:莫希妮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姐姐是朋友,由于后者的引荐,甘地才会见了亨利;而在这次会见后仅仅25分钟,甘地便遇刺身亡,亨利以独家照片在报道摄影界一战成名。

莫希妮的法语名字是Carolyna-Jeanne de Souza,亨利的朋友们喜欢叫她“爱丽”(Elie)。亨利对自己与莫希妮的婚姻有一个传奇的说法。1932年,他的朋友麦克思·雅各带他去见一个会算命的女人,“有的故事你肯定是编不出来的,”亨利说,“那个女人告诉我,将来我要娶的妻子不会是印度人,也不会是中国人,但也不会是白人。结果是1937年我娶了一个爪哇女子。她还说我的第一次婚姻会不如意,等我上了年纪,会再娶一位比我年轻的女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亨利与莫希妮的婚姻确实很传奇,称得上一件有超现实色彩的风流艳事。

众所周知,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受到非洲、亚洲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今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巴厘岛等是荷兰殖民地,这些岛屿有悠久的舞蹈传统,19世纪后期,其丰富多彩和独特风格引起了西方的注意,巴黎、伦敦、芝加哥等城市都举办过巴厘岛和爪哇岛舞蹈与音乐艺术的展览,德彪西的音乐,罗丹的素描,阿瑟·西蒙斯的诗歌,都对其有所借鉴。因此,爪哇岛和巴厘岛一度被欧洲人臆想为一种“活着的古代文明”。随着欧美大城市对爪哇岛、巴厘岛艺术的升温,欧洲有演出公司来到巴厘岛和爪哇岛,雇佣当地舞蹈演员到欧美大城市演出,一时间,伦敦、巴黎、维也纳、纽约等地刮起了一阵“巴厘——爪哇风”。莫希妮正是随着这阵“巴厘——爪哇风”来到欧洲的。

莫希妮是一名出生于爪哇岛的欧亚混血儿,父亲为荷兰人。1933年,她在雅加达(印度尼西亚首都,当时称为巴达维亚,Batavia)一所著名的舞蹈学校专门学习爪哇传统舞蹈,她的老师经常与外国人合作,所以莫希妮有机会来到了欧洲。来到欧洲之后,形象与舞蹈功底良好的莫希妮被介绍给当时在巴黎的巴厘——爪哇舞著名演员拉姆·戈培尔(Ram Gopel)搭档,以色艺双全很快出名。1939年,戈培尔前往印度学习几种难度很大的舞蹈,莫希妮一同前往,正是在印度学舞的过程中,莫希妮与尼赫鲁的姐姐成为朋友。对莫希妮的演出,《泰晤士报》有评论说:“她的胳膊柔若无骨和手指的灵动,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莫希妮在巴黎格美氏东方艺术博物馆(Guimet's Museum of Oriental Arts)演出后,据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谷克多竟然激动得在她面前当场跪倒。[1]

按照《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中的说法,是莫希妮当时在街头找旅馆,亨利热心帮忙,就此一见钟情。1936年,莫希妮曾陪亨利前往西班牙采访。1937年,二人在巴黎结婚,此后亨利的旅行多有莫希妮陪伴,二人卿卿我我,四处留影。1947年,亨利携莫希妮前往纽约参加自己的“遗作展”,在中央公园的水塘边,柔情蜜意地给莫希妮奉上了一朵美人家乡常见的水莲花。1949年3月,莫希妮陪亨利一起在解放前夕的杭州,两人在灵隐寺弥勒佛前合影,笑得像孩子一般……因此,尽管算命者预言亨利的第一次婚姻“不如意”,尽管莫希妮被亨利的朋友称为是“个性很强的女性”,但他们的确有过非常相爱的那段时间。1950年代之后,爱丽那种很强的个性似乎没有随着婚姻生活的延长而稍减锋芒,她与亨利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玛格南变得尽人皆知。1952年,刚加入玛格南的英吉·莫瑞斯(1923—2002)被卡帕安排给亨利做助手,那时亨利总是带着爱丽一起旅行,莫瑞斯就回忆起与他们夫妻一起旅行并不总是愉快的,因为他们总是吵个不停:“有一次亨利气极了,把他们开的标致汽车停在马路边,从车中跳了出来,还把相机扔了出去。”莫瑞斯只好又去把相机找回来。[2]

2004年亨利去世后,亨利的老朋友、原玛格南图片社编辑约翰·莫里斯对亨利与莫希妮的婚姻有一段动情的回忆:

……亨利正在活跃之际,从玛格南图片社抽身而退,但给图片社留下了他的良知和档案照片。1967年,他和爱丽离婚。我们都知道他们两人关系紧张。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巴黎坐出租车,坐在后面的座位上,他们俩隔着我照样开打。但他们也的确有过很多温柔的时光。在伦敦,某晚我们一起开车去著名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家里吃晚饭,到了之后,门上贴着一个条子:“抱歉,急事,去了威尔士。”1990年,爱丽去世,亨利私人出版了一小本爱丽的诗集作为纪念,是法语和英语双语的,名叫《我们欢乐的阴影》。[3]

其实没有阴影的欢乐是不存在的。亨利为爱丽的诗集取这样一个名字,足见心中五味杂陈。“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雁丘词)伴随爱丽只影远去的,不应该只是亨利30年的婚姻与一本小小的诗集,更不应该是《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中的三两百字,她的身影在亨利的照片中永存。

Editorial photos是“社论式照片”吗?

读这本传记的快事之一是译文颇为流畅,在当前摄影类译作中已属中上水平,但疏忽与误译之处也不时可见。比如在亨利去世后,阿苏利纳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著名独白,第181页的译文是:“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这段译文行云流水,乃出自朱生豪先生之手,书中没有注明译者,似欠严谨。又如第144页,鉴于玛格南有一些摄影师倾向于拍商业照片,亨利在1966年7月4日致信玛格南,讽刺性地建议玛格南的摄影师分成两拨,一拨是传承报道摄影精神的,另一拨是拍商业和广告的:“……一个机构是小型的、传统的团体,秉承我们最初的精神,致力于活的摄影,即社论式的,以及行业性的报道……”此处“社论式的”一词让人看不懂,因为西方摄影中并没有“社论式摄影”这个东西。该词原文是“editorial”,指的是“editorial photos”,意思是摄影师在接受媒体委托的报道任务(editorial assignments)时拍摄的照片,大体相当于常说的“新闻报道摄影”(包括那种拍摄周期较长的专题摄影,也包括即拍即用的插图照片)。出现这样的误译,可能与译者不是摄影圈中人有关,但在某“摄影专业大报”,笔者也曾看到这个常用词被译为“编辑摄影”。

注释:

[1]Dancing the Susject of 'JAVA': International Modernism and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1899—1952, Matthew Isaac Cohen, Indonesia and the Malay World Magazine, December 05, 2007.

[2]《世界的眼睛——玛格南图片社与玛格南摄影师》,徐家树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3]Henri Cartier-Bresson: Artist, Photographer and Friend, John G. Morris, September issue, News Photographer magazine, 2004.

同类推荐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王岭书法千字文

    王岭书法千字文

    《千字文》作为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已经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之中,非但没有被淹没,至今还能光芒不减,自然有其独特的理由。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两岸三地回忆录 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罗天尊

    重生之大罗天尊

    在罗兰大陆上,人们以武修为最高荣耀,人们从出生开始,只要不是先天残疾的或者身弱体虚的人,就会被要求练武,从开变九级之后的人,才会拥有武修者的荣誉,可以拥有自己的丹气,借助天地万物之力回复己身,也会被各个仙门或亲王府邀请为座上宾,武修九级是所有罗兰大陆人的梦想,也是武修者的最强目标,不过迄今为止,在罗兰大陆上达到武修九级的人,屈指可数,不超过五位,但他们的传说也只能在人们心里发酵,供人景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抱我这只小狐狸

    抱我这只小狐狸

    卷个小铺盖,带上一颗心,灼衣要去为六界最最最厉害的扶桑少君当挂件儿了! 某日她苦恼时—— “阿酌,娘亲总说我是只不合格的狐狸精,迷惑人的本事都被吃进肚子里了!你看,我这阵子小肚腩都有了。” 沐清酌望了眼她微隆的小腹,继而沉眸道,“是啊,吃进肚子里去了,渣都不剩。” 一脸委屈的灼衣,“哼,不理你了!” 小狐狸本觉得,自己任务就是替右辰大人驱驱邪,但你见过这样驱邪的吗? 萌系机敏稚嫩小狐狸—清冷谪仙暖心仙君他是神邸,她是他的红尘。
  • 罪全书2

    罪全书2

    本书是系列的第二季。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为化名。十起变态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大众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每一个案件都是对你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步步追查,步步惊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霸王囚妻:宠你天荒地老

    霸王囚妻:宠你天荒地老

    宁博雅没想到命运如此残酷,从小相依为命的残疾母亲被人残忍杀害。彼时她下自习亲耳听对方说是云霆集团总裁雷迦烈所为。从此她将杀了雷迦烈设定成毕生目标。一年后,她成功进入云霆集团,乔装接近目标。一夜狂欢却最终失败。而他们的故事却从这里拉开帷幕。
  • 典坟

    典坟

    当铺出现了一个当坟的人,这个人要把祖坟给当了,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让江丰是目瞪口呆,心惊肉跳的,怎么还会有人当坟吗?自己的典当行是有一句广告词:无所不当,无所不收,可是这当坟,这怎么收?这玩得有点邪恶了。江丰一时间的,对这个当坟人也是慒了。这个当坟人告诉他,三天后再来。江丰调查这个人,没有想到,这个人竟然已经死了几年的一个人了,竟然会来当铺,当坟,江丰呆在那儿,后背全是冷汗……
  • 总裁之史上最速闪婚

    总裁之史上最速闪婚

    丁紫弑父,杀母,害婴,弃女,毁人容貌逼人跳楼,坏事做尽恶事做绝,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秦唯是个好人,节衣缩食做慈善,不求回报做善事,善良美丽仿佛圣人,没有人能拒绝她。当两个人使用同一具躯体的时候,这个身体里的,到底是谁?秦唯想要个女儿,所以她必须先找个老公,可她又生不出来,怎么办?杨彦:儿女双全不用你生,嫁不嫁?秦唯:……嫁!在长达八分钟二十六秒的相亲之后,婚约成立。原本以为,只是找个适合的人搭伙过日子的人而已,可是事情怎么越来越超出控制了?公婆猜忌,子女排斥,外人非议……咦?总裁大人都已经摆平了?唯你手机,清空淘宝,专人影院,总裁大人你这么宠,我有点方啊!她曾道,仍是无情也动人,却谁知,由来情深多几许。作者友情提示:高纯度狗粮甜宠文,请做好防护谨慎食用,预防蛀牙。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