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100000005

第5章 藏区少数民族戏曲(3)

第二节 西藏藏戏

西藏藏戏孕育形成于藏族文化发祥的中心—卫藏地区,从“卫”(山南、拉萨)、“藏”(日喀则)发展到“堆”(阿里一带)和藏东昌都地区,并逐渐流布到全藏各地。其艺术影响,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区以及邻国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区。如青海黄南和甘肃甘南的藏戏,都是由寺院高僧借鉴西藏藏戏的演出形式,融入本地藏语方言和歌舞、说唱等艺术因素,创造出各自的地方剧种。因此,西藏藏戏是中国藏戏艺术的母体,它在向周边地域的流传中繁衍、滋生出多个藏戏剧种,如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安多藏戏等,并对它们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藏戏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根据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以及流布地区的不同,而产生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藏戏剧种系统。由此人们对藏戏剧种进行了分类,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按使用方言分类

使用卫藏方言的西藏藏戏系统,如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等;使用安多方言的安多藏戏系统,如黄南藏戏、甘南藏戏、四川安多藏戏等;使用康方言的康巴藏戏系统,如德格藏戏、昌都藏戏、康巴藏戏等。

2.按流布地域分类

西藏有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昌都藏戏;甘肃有甘南藏戏;青海有黄南藏戏、华热藏戏、果洛藏戏;四川有康巴藏戏、德格藏戏、嘉绒藏戏、阿坝藏戏、色达藏戏等。

本书限于篇幅,无法逐一展述,现仅择其主要,重点记叙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系统,而对康巴藏戏系统暂且从略;此外,对某些流布地域狭窄、艺术影响微弱,或演出活动贫乏、戏剧形态尚不成熟的剧种,亦概略之。

一 历史沿革

西藏藏戏是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简称“拉姆”,亦名“朗达”,主要流传于西藏的卫藏地区和昌都、阿里的部分地方。

西藏藏戏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藏族民歌、舞蹈、说唱、杂技等多种艺术传统和宗教仪式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形成的。

早在公元8世纪时,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宗教艺术及百艺杂技表演发展到高峰,特别是各种拟兽舞、面具舞的表演艺术已相当发达,这些都为综合性戏剧表演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印度高僧莲花生受藏王赤松德赞之邀入藏弘法,于779年在山南桑耶寺落成典礼上,将佛学教仪和苯教祈神仪式以及当地民间土风舞加以综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用以宣传佛教哲学的哑剧性祭祀舞蹈“羌姆”。羌姆的艺术特点是注重姿态和造型,讲究场面铺排,叙事性较强。它多由寺院喇嘛表演,间有百艺杂技等民间歌舞,并以众多的神鼓、法钹、藏唢呐、蟒桶号、腿骨号等伴奏。跳神虽是宗教仪式,但它的表演是人戴动物面具,并随乐器伴奏跳图腾拟兽舞,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假定性的情景和人物,初步具有了戏剧的因素。

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藏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昌盛期,社会政治相对安定,封建经济空前繁荣,藏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公元14、15世纪,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著名高僧汤东杰布(1361—1457),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铁索桥,为众生谋利。为募捐集资营造铁桥,他组织能歌善舞的山南七姐妹(一说是七兄妹),建立了藏戏的第一个戏班—琼结·扎西宾顿巴戏班(藏语“宾顿巴”,意为“七兄妹”或“七姊妹”),戴着白山羊皮面具进行演出。汤东杰布自编自导,大胆引入莲花生时代形成的跳神舞蹈,并吸收了藏族歌舞、说唱等民间艺术,特别是“喇嘛嘛呢”说唱艺术的营养,进行戏剧化的综合创造,编演一些佛经故事或民间传说,形成了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因七姐妹个个聪颖俊丽,舞姿轻盈、歌声优美,观众赞颂她们的表演如天界仙女一般,称其为“阿吉拉姆”,后藏戏也被称作“阿吉拉姆”即由此而来。从此,汤东杰布被人们视为创建藏戏的祖师。在藏戏手抄本《云乘王子》的序言中,记载了汤东杰布演出藏戏的情况:“……昔,我雪域之最胜成就自在唐东杰波赤烈者,以舞蹈教化俗民,用奇妙之歌音及舞蹈,如伞霹覆盖所有部民,复以圣洁教法,及伟人之传记,扭转人心所向,而轨仪殊妙之‘阿吉拉姆’遂发端焉……”[1]另据《汤东杰布传》载,汤东杰布一生主持修建的大型铁索桥有58座、木桥60座。而在这长期修桥募捐的演出过程中,藏戏艺术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演出了一些据佛经故事改编的正戏,如《智美更登》、《诺桑王子》等。

宾顿巴戏班产生后,各地亦纷纷组织戏班演出白面具戏,晚年的汤东杰布还将白面具戏带回自己的家乡,改白面具为蓝面具戏,创建了迥巴藏戏班。但这时的戏班多是民间自发产生的小范围自娱性戏班,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故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公元17世纪西藏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藏戏随着藏文化的鼎盛而得以繁荣兴旺。在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的倡导下,寺院在夏令安居修习结束的酸奶宴会中,邀集一些在民间享有盛名的藏戏班子进哲蚌寺作助兴演出,从而开创了“哲蚌雪顿”调演观摩藏戏的惯例。之后,逐渐形成了开始在哲蚌寺,继而在“吉彩洛顶”(幸福园林),最后在罗布林卡举行的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藏戏献演活动的习俗。正是由于五世达赖的扶持和提倡,藏戏在各地获得普遍支持并很快发展起来。这时藏戏开始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很多地方和寺庙都组建起具有职业性质的藏戏演出班子,如西藏的觉木隆巴、江嘎尔、香巴戏班等,都是这个时期相继建立的。他们综合藏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美术、杂技等艺术成就,从最初以舞蹈表现简单故事的初级艺术形态,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各有一套程式,而又与生活化表演融为一体的完整艺术形式,并从这个时期开始,各地民间有了专门改编加工并记录成文字的手抄或刻印的藏戏脚本。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地自娱性民间藏戏班大量涌现,仅在拉萨西郊堆龙德庆一地就有桑木、德庆、古荣、觉木隆和岗村等众多的戏班。特别是卫藏的农业和半农半牧区,凡较大的村庄、集镇都组建了自己的戏班。这些戏班大都以本地区的乡村为戏班命名,一般在雪顿节、望果节、达玛节、藏历新年和各地特殊的宗教节日、集会、集市上进行演出,以观众捐赠的钱物作为演出收入,基本上属于群众自娱性班子。但也有一些戏班的建立,受到地方领主或寺院高僧的“恩准”与扶持。这种依靠贵族和寺院政教势力建立起来的戏班,与民间的戏班形成鲜明的对照,演员大都是藏传佛教的忠诚信徒,所演剧目、表演仪式甚至演出时间等,皆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更有一类完全由寺院喇嘛组成的寺院戏班,于过节时在林卡中演出与佛经有关的宗教故事剧。此外,还有一些由僧官、藏兵组织的自娱性戏班,演出较多的是江嘎尔派藏戏剧目。

新中国成立前的西藏,仍处于封建农奴社会,旧制度的封闭与落后阻碍了藏戏的更大发展。藏戏艺人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境遇十分悲惨。他们靠种一分差地或一点微薄的捐赠维持生活,长年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和官府、贵族的欺凌;他们四处流浪,承受各种“戏差”的负担,就连所谓“雪顿”藏戏会演也是一种差役形式;他们长年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甚至沦为乞丐,就是著名的觉木隆藏戏班,也被称作“班戈觉木隆”,藏语意为觉木隆乞丐戏班。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剧种的发展和艺术的提高,许多戏班自生自灭,日渐凋零,剧种艺术亦停滞不前,渐趋衰落。

同类推荐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搜集了上百篇拥有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生、事业起到正面积极影响的故事。分为几个大类,有生活中的好习惯、职场上的好习惯、社交中的好习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给予读者以指引,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 寻找大舅

    寻找大舅

    温亚军善于以独特的视角从边疆的人文地理中捕捉小说素材,再融入自己的青春感受和生命体验,常常在平淡中写出风韵,在朴实中蕴藏机巧。由是,神圣、神秘、神话一般摇远的大漠边关变得可爱可亲,可触可摸,令人神往。
  • 猎书记

    猎书记

    读书是令人愉悦的事,在买书、淘书和阅读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都会成为有趣的文字被作者诉之于笔端,平实地记录下来,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其间有欢笑,有哀伤,有轻松抑或沉重的思索,亦有自在抑或拘谨的心灵放飞,这才是书式生活的五彩缤纷的呈现,读之是让人自然地有所思的,情何以堪。
  • 美好的七年

    美好的七年

    过去七年间,埃特加·凯雷特有很多担忧:儿子列夫出生在恐怖袭击的中心特拉维夫;父亲生病了;他经常做关于伊朗总统的噩梦;还有一个穷追不舍的电话销售员大概一直到他死的那天都会推销产品给他。但从黑暗、荒诞的生活中诞生了许多有趣、温柔和沉思的文章。凯雷特在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趣 和深刻之间自由转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反复无常,人类是如何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寻找善的。
  •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主要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她的诗歌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具有新月诗派典型的韵律感;她的散文和小说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其代表作。林徽因也因其创作上的天赋和成就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
热门推荐
  • 带着MC系统的异界之旅

    带着MC系统的异界之旅

    作为宅男的方嗣,玩腻了服务器,真下载我的世界空岛生存,没想到在下载完毕后,带着我的世界多MOD系统穿越了。异世界并不太平,刚来到异界不久后,便被幕后黑手的阴谋波及。看得到系统力量的方嗣,将如何处理,是带着身边的人发家致富,还是用系统的力量,粉碎幕后黑手的阴谋,拯救世界。新人第一次写作,写的不好请多多包涵。
  • 每一个沉溺于爱情的人,最后都输给了谎言

    每一个沉溺于爱情的人,最后都输给了谎言

    朝颜幼年时突然失去双亲,受此沉重打击患上了失语症。是邻家哥哥宇航用音乐和爱敲开了她尘封的心。成年后,这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却因一次车祸意外而终结。然而,宇航离世前留下的一段无声视频,在朝颜的爱情悲曲里开出一朵神秘之花。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朝颜结识了会读唇语的男生君寻。君寻告诉朝颜,那段遗言只是宇航对她吐露的爱情承诺。对此深信不疑的朝颜却发现了另一个真相……彼时初恋的真心竟被阴谋吞没,此间无意中酿下的罪恶却化为赎罪式的缄默守护……
  • 上山

    上山

    “上山?”老板娘忙着登记身份证,头都没抬。“上山?”“哦,不是去阿里?”“哦哦,是去阿里金小提还是眨巴眼皮,不敢相信老板娘说的“上山”是说走新藏线——国道219!用那么俏生生的语气。她回房间说给毕岸临听。毕岸临说:“上山?她就这么说?叶城人也太牛了吧。十六个达坂,四十四道冰沟,平均海拔4500米,跨越昆仑、喀喇昆仑、冈底斯、喜马拉雅四大山系……就说了个——上山,啊?”少顷又说:“那么,咱也上山?”金小提胳膊一挥说:“当然,上山。
  • 攻心36计,错爱冰山总裁

    攻心36计,错爱冰山总裁

    第一次见面,陆岚风见死不救。第二次见面,父亲葬礼上,陆岚风直接甩出一纸合约。第三次见面,约法三章,顾思思再难逃出他的手掌心。晚上,顾思思身心俱疲,陆岚风却一脸坏笑,步步朝她慢慢靠近。“说好把我宠上天!都是骗人的!”
  • 豪门陆少夫人休想逃

    豪门陆少夫人休想逃

    【宠文!宠文!宠文!】我曾许你一生的远方,却被时间流放。“我想见你。”话音落下,陆离挂了电话。宁嘉鱼望着挂断的电话,怔了怔,倏地接到视频通话,原来这样。“想我吗?”低沉沙哑的声音轻声求证着。“不想。”宁嘉鱼想也没想,立刻回答他了,“凭什么你说想我,我就要想你,才不呢。”某大大轻抚额头,嘴角微扬,他到底招惹了个什么样的小妖精,这么要强,要好好教育。
  • 重生之我有猫病

    重生之我有猫病

    无男主,全程各自携带故事或者方言异兽穿插其中,新手一枚,还望各位多留书评~
  •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提倡品味、审美和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4小时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新世相图书馆”等年度刷屏事件策划者。“保持镇静、不被生活吞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他们尝试用文艺解决人间烦恼的样本。
  • 靳先生的小公主

    靳先生的小公主

    “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那就由我来守护你和你周边的世界吧,毕竟你才是我的光明!”
  • 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2012卷

    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2012卷

    本书系全国台湾研究会2012年度台湾研究优秀论文获奖论文集,共收录叶世明《两岸民调体系建构---兼谈审慎思辨民调理论方法的运用》、王建民《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对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影响初探》、廖中武《政治社会化: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孙云《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合作析论》、童立群《表象与实质:探析台湾蓝绿矛盾的深层原因》、严泉《中间选民与台湾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等优秀论文18篇,从多个角度对台湾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当年度台湾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 他似星辰入我心

    他似星辰入我心

    她跟人打了一架,被迫搬到江家。他因为母亲要出国工作,也被迫搬到江家。初见时,他无奈只能走后门,却见到了那个躺在秋千架上姑娘,只一眼,便让他终身难以忘怀。初见时,她却没多看他一眼。——沐希,我遇见过千千万万人,唯有你,是我目之所及,便想与之共度余生之人。-江时江时,我怕黑怕孤独,以前怕,现在怕,以后有你在,我便不怕了。-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