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100000005

第5章 藏区少数民族戏曲(3)

第二节 西藏藏戏

西藏藏戏孕育形成于藏族文化发祥的中心—卫藏地区,从“卫”(山南、拉萨)、“藏”(日喀则)发展到“堆”(阿里一带)和藏东昌都地区,并逐渐流布到全藏各地。其艺术影响,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区以及邻国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区。如青海黄南和甘肃甘南的藏戏,都是由寺院高僧借鉴西藏藏戏的演出形式,融入本地藏语方言和歌舞、说唱等艺术因素,创造出各自的地方剧种。因此,西藏藏戏是中国藏戏艺术的母体,它在向周边地域的流传中繁衍、滋生出多个藏戏剧种,如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安多藏戏等,并对它们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藏戏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根据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以及流布地区的不同,而产生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藏戏剧种系统。由此人们对藏戏剧种进行了分类,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按使用方言分类

使用卫藏方言的西藏藏戏系统,如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等;使用安多方言的安多藏戏系统,如黄南藏戏、甘南藏戏、四川安多藏戏等;使用康方言的康巴藏戏系统,如德格藏戏、昌都藏戏、康巴藏戏等。

2.按流布地域分类

西藏有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昌都藏戏;甘肃有甘南藏戏;青海有黄南藏戏、华热藏戏、果洛藏戏;四川有康巴藏戏、德格藏戏、嘉绒藏戏、阿坝藏戏、色达藏戏等。

本书限于篇幅,无法逐一展述,现仅择其主要,重点记叙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系统,而对康巴藏戏系统暂且从略;此外,对某些流布地域狭窄、艺术影响微弱,或演出活动贫乏、戏剧形态尚不成熟的剧种,亦概略之。

一 历史沿革

西藏藏戏是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简称“拉姆”,亦名“朗达”,主要流传于西藏的卫藏地区和昌都、阿里的部分地方。

西藏藏戏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藏族民歌、舞蹈、说唱、杂技等多种艺术传统和宗教仪式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形成的。

早在公元8世纪时,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宗教艺术及百艺杂技表演发展到高峰,特别是各种拟兽舞、面具舞的表演艺术已相当发达,这些都为综合性戏剧表演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印度高僧莲花生受藏王赤松德赞之邀入藏弘法,于779年在山南桑耶寺落成典礼上,将佛学教仪和苯教祈神仪式以及当地民间土风舞加以综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用以宣传佛教哲学的哑剧性祭祀舞蹈“羌姆”。羌姆的艺术特点是注重姿态和造型,讲究场面铺排,叙事性较强。它多由寺院喇嘛表演,间有百艺杂技等民间歌舞,并以众多的神鼓、法钹、藏唢呐、蟒桶号、腿骨号等伴奏。跳神虽是宗教仪式,但它的表演是人戴动物面具,并随乐器伴奏跳图腾拟兽舞,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假定性的情景和人物,初步具有了戏剧的因素。

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藏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昌盛期,社会政治相对安定,封建经济空前繁荣,藏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公元14、15世纪,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著名高僧汤东杰布(1361—1457),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铁索桥,为众生谋利。为募捐集资营造铁桥,他组织能歌善舞的山南七姐妹(一说是七兄妹),建立了藏戏的第一个戏班—琼结·扎西宾顿巴戏班(藏语“宾顿巴”,意为“七兄妹”或“七姊妹”),戴着白山羊皮面具进行演出。汤东杰布自编自导,大胆引入莲花生时代形成的跳神舞蹈,并吸收了藏族歌舞、说唱等民间艺术,特别是“喇嘛嘛呢”说唱艺术的营养,进行戏剧化的综合创造,编演一些佛经故事或民间传说,形成了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因七姐妹个个聪颖俊丽,舞姿轻盈、歌声优美,观众赞颂她们的表演如天界仙女一般,称其为“阿吉拉姆”,后藏戏也被称作“阿吉拉姆”即由此而来。从此,汤东杰布被人们视为创建藏戏的祖师。在藏戏手抄本《云乘王子》的序言中,记载了汤东杰布演出藏戏的情况:“……昔,我雪域之最胜成就自在唐东杰波赤烈者,以舞蹈教化俗民,用奇妙之歌音及舞蹈,如伞霹覆盖所有部民,复以圣洁教法,及伟人之传记,扭转人心所向,而轨仪殊妙之‘阿吉拉姆’遂发端焉……”[1]另据《汤东杰布传》载,汤东杰布一生主持修建的大型铁索桥有58座、木桥60座。而在这长期修桥募捐的演出过程中,藏戏艺术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演出了一些据佛经故事改编的正戏,如《智美更登》、《诺桑王子》等。

宾顿巴戏班产生后,各地亦纷纷组织戏班演出白面具戏,晚年的汤东杰布还将白面具戏带回自己的家乡,改白面具为蓝面具戏,创建了迥巴藏戏班。但这时的戏班多是民间自发产生的小范围自娱性戏班,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故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公元17世纪西藏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藏戏随着藏文化的鼎盛而得以繁荣兴旺。在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的倡导下,寺院在夏令安居修习结束的酸奶宴会中,邀集一些在民间享有盛名的藏戏班子进哲蚌寺作助兴演出,从而开创了“哲蚌雪顿”调演观摩藏戏的惯例。之后,逐渐形成了开始在哲蚌寺,继而在“吉彩洛顶”(幸福园林),最后在罗布林卡举行的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藏戏献演活动的习俗。正是由于五世达赖的扶持和提倡,藏戏在各地获得普遍支持并很快发展起来。这时藏戏开始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很多地方和寺庙都组建起具有职业性质的藏戏演出班子,如西藏的觉木隆巴、江嘎尔、香巴戏班等,都是这个时期相继建立的。他们综合藏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美术、杂技等艺术成就,从最初以舞蹈表现简单故事的初级艺术形态,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各有一套程式,而又与生活化表演融为一体的完整艺术形式,并从这个时期开始,各地民间有了专门改编加工并记录成文字的手抄或刻印的藏戏脚本。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地自娱性民间藏戏班大量涌现,仅在拉萨西郊堆龙德庆一地就有桑木、德庆、古荣、觉木隆和岗村等众多的戏班。特别是卫藏的农业和半农半牧区,凡较大的村庄、集镇都组建了自己的戏班。这些戏班大都以本地区的乡村为戏班命名,一般在雪顿节、望果节、达玛节、藏历新年和各地特殊的宗教节日、集会、集市上进行演出,以观众捐赠的钱物作为演出收入,基本上属于群众自娱性班子。但也有一些戏班的建立,受到地方领主或寺院高僧的“恩准”与扶持。这种依靠贵族和寺院政教势力建立起来的戏班,与民间的戏班形成鲜明的对照,演员大都是藏传佛教的忠诚信徒,所演剧目、表演仪式甚至演出时间等,皆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更有一类完全由寺院喇嘛组成的寺院戏班,于过节时在林卡中演出与佛经有关的宗教故事剧。此外,还有一些由僧官、藏兵组织的自娱性戏班,演出较多的是江嘎尔派藏戏剧目。

新中国成立前的西藏,仍处于封建农奴社会,旧制度的封闭与落后阻碍了藏戏的更大发展。藏戏艺人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境遇十分悲惨。他们靠种一分差地或一点微薄的捐赠维持生活,长年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和官府、贵族的欺凌;他们四处流浪,承受各种“戏差”的负担,就连所谓“雪顿”藏戏会演也是一种差役形式;他们长年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甚至沦为乞丐,就是著名的觉木隆藏戏班,也被称作“班戈觉木隆”,藏语意为觉木隆乞丐戏班。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剧种的发展和艺术的提高,许多戏班自生自灭,日渐凋零,剧种艺术亦停滞不前,渐趋衰落。

同类推荐
  • 卯初记

    卯初记

    当今的荣辱标准多元化了,奢华的、神秘的、古怪的,不一而足。我觉得用德国双立人锅也好,背两个LV也好,都没什么不好。接近大自然更好,比如步行与骑自行车。我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生活过一个月,没见德国人戴欧米加表,背LV包,他们的穿戴比道义乡的农民还朴实,而他们最羡慕那些跑步与骑自行车的人。出席聚会如果哪个人开了汽车来,他会向大家道歉,说怕迟到,才开了车。一个人开一辆车在德国会受人白眼,有如举止乖张,违背了环境伦理。德国人都像老子的信徒喜欢自然的,不矫饰的生活。
  • 古董

    古董

    那天下午,大嫂从老家打来电话,气急败坏愣头就跟我一句:“兄弟,我问你,你跟你大哥是不是爸妈亲生的?”大嫂在电话中很激动,一激动,说话就颠三倒四,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没说清楚,就只顾自己在那里婆婆妈妈的一阵抱怨,发牢骚,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我说:“大嫂,你慢点说,究竟是啥情况?”“啥子情况,你还不晓得?”听大嫂那语气,就是说我居然对如此天大的事情一无所知,好像我反应迟钝的样子。事实确实如此,我根本就没有听出究竟是个什么事情,到目前为止,我听到的都是大嫂的满腹牢骚,根本就没跟我讲究竟是啥情况。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还根据内容适当加入了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记事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作者以少年特有的敏锐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感悟青春,感悟人生。既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也有由日常生活引发的哲思,还有在阅读经典中获得的更为深入的思考。作者虽然年轻,但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阅世眼光,文笔清新流畅,堪称后生可畏。
热门推荐
  • 我在求生游戏玩心跳

    我在求生游戏玩心跳

    【最新最逻辑新书】 求生模式,是游戏里的精华,它拥有可以同步并具象化玩家心中的东西,将它们变成怪物。而兵器什么也不像传统网游那样,总体来说有冷兵器,也有热兵器,其中还包括刀剑枪械手榴弹,炸弹等等。怪物也是多样化!妇、佛手廊、鸩、墨蟒等等,抽象的、传说的、变异的都有。该书逻辑,放心食用,仿真现实,喜欢爽文的最好不好点进去。 ————————————————欢迎入人少(新)群聊864561719,加群有各种福利与活动。 欢迎入人多(旧)群聊289627614,加群有各种福利与活动。
  • 修仙入冥间

    修仙入冥间

    死后的叶飞,进入冥间,因为一杯酒逃脱,开始了修仙霉运的一生
  •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快穿:终极目标

    快穿:终极目标

    苏音躺在床上,翻着自己的手机,旁边备着一堆零食,这是周末最幸福的时刻。“哎呀,这个主角……
  • 番邦客

    番邦客

    番邦客——浙南方言华侨也。飞机是在白天起飞的。我想起往下看的时候,底下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没有人烟可言。高耸的群峰刀劈一般,一派蛮荒时代的大寂静。连绵不绝的单调白色铺天盖地,令人脑门眩晕,令人心口堵得发慌——我已浑身汗津津。适才,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关时,十多位来送行的乡人站在边防海关玻璃墙外,目不错珠地瞧着我们一个个过海关。每过关一位,他们便会挥舞起手来,脸露喜色。而我们彼此之间,其实是各自为政的——每个即将踏出国门的人,都有一两位亲戚朋友陪同到北京。但不管是谁过关,那堆“亲友团”全都会表示上一番,来个欢欣雀跃。
  • 最强吃软饭系统

    最强吃软饭系统

    吃软饭?不丢人,你还没有这个能力呢?不服,你吃一个我看看。
  • 跨界代购商

    跨界代购商

    剧毒勿入,作者在炼毒之路上勇往直前,势要成为一代毒师!!!
  • 豪婚:我是怎样嫁入豪门的

    豪婚:我是怎样嫁入豪门的

    灵灵自小就向往豪门生活,对爱情充满浪漫向往,并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复旦大学二年级时,灵灵遇到了回国的富家公子King,两人一见钟情,历尽相思分离后却等来了King的未婚妻……惨遭暴发户富二代羞辱时,新加坡的顶尖富豪林英雄救美,灵灵由感激萌生爱意。却发现林已婚多年,痛苦、挣扎……豪门,是金钱?是利益?是光芒四射还是万丈深渊?在她步入豪门的路上,她还会遇到什么人?最终她会嫁给谁?
  • 吴鞠通医案

    吴鞠通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在s2

    重生在s2

    召唤师,请让我再为你舞一曲利刃华尔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