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7300000005

第5章 筚路蓝缕(1939—1943)(2)

这时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筹备工作亦大体停当。大家经过多次聚会反复协商了纲领、章则,三月十九日,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了正式成立大会,会上推选执委十三人,其中常委五人,有黄炎培、左舜生、章乃器、张君劢和梁漱溟,互推黄炎培担任常务委员会主席,左舜生担任总书记,梁漱溟担任秘书长,并确定梁漱溟去香港办《光明报》。会上还通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纲领》、《敬告政府与国人》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章》。数月后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又推选张澜为主席。

这段话见《梁漱溟年谱》第147—148页。

梁漱溟还回忆说:“国民党蒋介石对民盟的成立,则先是追查继则破坏。方民盟正在会商进行时,同人甚密其事,而竟为当局所发觉。三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餐席上当众责问张岳军(群),张立时以电话询问君劢(张君劢),君劢否认之。次日又访君劢于家,君劢适外出,张语君劢介弟公权,谓:‘已探得宣言全文,又知有纲领十二条,而未得其文,’且指出:‘迭次聚议之地在特园某号。’黄公(炎培)与余等共商应付之策,以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活动即信约等为词对答之。民盟工作则继续进行。”

《梁漱溟问答录》一书还有如下记载——

1941年2月10日即皖南事变发生不久,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各民主党派聚谈,各党派深感有为民主与反内战而团结之必要。不久我和黄炎培、章伯钧、张君劢、罗隆基、左舜生等人相约聚会,正式决定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演变、扩大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连续召开筹备会议,起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纲领、宣言和章程,酝酿领导人。

1960年代初,罗隆基曾写过一些回忆文字,谈民盟成立和1940年代中期的政协会议。这些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为《“和平”的确死了》一书。该书第一章第一节题为“民盟是谁?它向那里去?”其中说到民盟的成立——

简单地说,民主同盟的前身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它是1941年3月中旬由十七个人在重庆特园一个秘密会上正式签名成立的。……开成立会那天,签名是依年龄为次序,张澜签第一名,我签末名。到了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开第一次全体盟员大会,推定黄炎培、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左舜生为常委,并推定黄炎培为常委会主任。此外又推定左舜生为秘书长,章伯钧为组织部长,罗隆基为宣传部长。这就是民主政团同盟成立时简单的机构和人事安排。

另有一点不大容易见到的史料,是左舜生在其《近三十年见闻杂记》中的叙述。这本书里有一专章,题目是“记民主政团同盟与延安之游”。其中说——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民国三十年发起的。其直接的动机,系由于政府将若干不必除名的参政员一律除名了,大家觉得与团结抗日的宗旨不合,与推进民主的政治也有不符,因此才发起这样一个团体,以表示抗议。同时也觉得国共两党间的摩擦一天天趋于深刻,也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缓冲力量,以保持对外阵容的一致。最初参加发起的,仅张君劢、梁漱溟、黄炎培、章伯钧和我五六人,救国会的分子并不在内。黄炎培最初是很热心的,不仅他自己加入,并且要他的几员大将如冷御秋、江问渔、杨卫玉等也同时加入了。他捐过一千块钱,担任过第一任的主席,但不久他听了某闻人的一番劝告,乃在他们的机关杂志《国讯》上发表一篇文字,说他与这个团体并无关系!我们素来了解他的性格,也只好一笑置之,改推张表方(澜)任主席,由我担任秘书长。

黄炎培作为民盟首任主席,从就任到卸任,半年上下。

左舜生由此说到他的性格,话里有话。

梁漱溟回忆往事,也说过这件事,话说得比左舜生要重得多,甚至涉及人品。

从秘密到公开

《梁漱溟问答录》一书这样记述民盟从秘密到公开的过程——

1941年10月10日,《光明报》发表“启事”,公布了民盟的成立宣言和十大纲领等。陈友仁、陈翰笙把民盟成立的文件翻译成英文,向英美各国在港通讯社和记者介绍,并由各国记者向国际社会发消息。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慌,唯恐全国人民知道民盟成立之事。其宣传部即令国民党各级报纸不准刊登这一消息和评论,并策动港英殖民政府搜查《光明报》社。针对事态,张澜率左舜生、章伯钧、罗隆基等人,于11月16日,邀请国共两党代表和国民参政会中部分民主人士,在重庆举行茶会,公开宣布民盟成立确有其事。梁漱溟是受民盟中央委托到香港办报,《光明报》是民盟机关报。由此,民盟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

民盟成立消息幕后花絮

民盟成立社论中,有句话说“本身不是一个政党,而是许多党派的联合”。

很容易由此联想起一句古语——“君子群而不党”。

“许多党派的联合”,意在促成国家的民主和团结。

本是政坛大事、好事,其成立消息见报时,却得不到一个应有的正当位置——不在要闻版,也不在其他正文版,仅安排在“广告栏”刊布。

此事饶有趣味,需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上才好理解。

避开送检难题

自从1941年3月19日民盟正式成立,到梁漱溟赴港办报之前,消息始终没有公开。创办《光明报》,正是当初张君劢的主张——“在国民党控制不到而又极接近内地的香港建立起言论机关来,然后以独立姿态出现”。但即便香港言论机关也须遵守送检制度,民盟成立宣言和政治纲领如果在见报前送检,定难通过。同人讨论这个难题时,萨空了出主意说,放在广告栏刊出,因为该栏内容无须送检,这样就可以避免宣言和纲领送检被扣的问题。后来即如此办理,并在开印前通知印刷厂增加印数,出售时又减收报费,以尽量扩大当期发行量。市民读者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见到民盟成立的消息时,香港当局也看到了,忙遣警务人员到报社查问。梁漱溟和同人出示广告账目本和完整手续记录,没有任何违法违规把柄。此事平安过去。

回绝登门说客

民盟成立宣言和政治纲领发表后,大陆政府方面的压力就到了。旅港参政员王云五、成舍我秉承国民党当局意见,邀梁漱溟同回重庆参加参政会,以促其离开香港,被梁拒绝。接着,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写信给梁漱溟,告机票已准备妥当,蒋公并无恶意,不妨返渝。梁漱溟敬谢未应。最后,杜月笙出马了。他在告罗士打酒店设下雅座,请梁漱溟“吃茶”,先恭维《光明报》的文章好,大家如何注意和赞同,后敦劝梁漱溟返回重庆,“有什么主张,尽可以和蒋先生面谈,当面交换意见不是更好?”并表示愿陪同梁漱溟同去同回。梁漱溟答:“不必了,除了报上已发表的,我没有另外的主张。更何况民盟总部在重庆,张君劢、左舜生等人都在,如果需要面谈,他们可以代表民盟。”杜月笙未能说动梁漱溟,后来再次请他“吃茶”,再次碰了钉子。

排解内部分歧

梁漱溟说,《光明报》初创期间,“更令人头痛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分歧与干扰”。首先是政治纲领的内容,几经周折,信函往返,久久定不下来。其次是发表方式,黄炎培提出要为他参加民盟保密,所以不能签名。梁漱溟认为,“民盟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发表,都应由民盟的负责人共同具名,毫不隐瞒这些政治主张是我们的。只有如此,才足以表明我们郑重负责的态度,并取信于国外”。有人提议,由参加民盟的各党派具名,职教社反对此议。梁漱溟提议用“民盟驻港代表梁漱溟”的名义,或先解除其报社社长职务再发表,均未得同意。最后,万般无奈中,只得服从不具名发表的意见。而不具名的最大不利,是难以取信于国际社会,以获得同情和支持。为作补救,委托陈友仁(曾任孙中山秘书、国民政府外长)和陈翰笙向外国记者作出说明,并把两个文件译成英文,转发国外。

1941年,他们说——

民盟成立这一年,民盟前辈诸君留意的事情、思索的问题、说过的话、写出的文字、表达的想法……应是个饶有兴味的阅读主题。

从手边书中随机寻找,粗加浏览,初步结果如下。

1941年9月18日至11月3日,《光明报》连载梁漱溟的长文《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战以来自述》。在第五部分“访问延安”中,专设标题谈“访问延安的动机”。

梁漱溟称道当时延安,说:“那里的气象确是活泼,精神确是发扬。……没有享受优待的人,是一种好的风气。人人喜欢研究,喜欢学习……这又是一种好的风气。爱唱歌,爱开会,亦是他们一种的风气。天色微明,从被窝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扬,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劳苦都由此而忘却!”他因此而关注:“不知今日延安尚保持得否?”更关心这样的人们将怎样持续行事。梁漱溟说——

我去延安是有两件事要作:

一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作一考察。

二是对于中共负责人有意见要交换。

若论其意绪动机,则蕴蓄已久。我是要求社会改造的人,我始终同情共产党改造社会的精神。但我又深深反对共产党不了解中国社会,拿外国办法到中国来用。我认定北伐后,老社会已崩溃,只须理清头绪来建设新社会,没有再事暴动破坏的必要。这里有两句话:

从进步达到平等;

以建设完成革命。

这是我的信念。不断地暴动与破坏,将只有妨碍建设,梗阻进步,延迟革命之完成,实在要不得。(《梁漱溟全集》第六卷第192页)

1941年11月17日,国民参政会二届二次会议在重庆开幕。张澜于11月25日向大会提出议案,题为《实现民主以加强抗战力量树立建国基础案》。该案是他和张君劢、左舜生、罗隆基、梁实秋、董必武等十二人联名撰写,副署人有沈钧儒、王造时、史良、陶行知、黄炎培、谢冰心、晏阳初、邓颖超等十一人。

张澜等人在提案中说——

一、政府明令于最短时期间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二、成立战时正式中央民意机关,其职权必具备现代民主国家民意机关最基本之实质。

三、为节省抗战时财政支出,减轻民众负担……任何党派不得以国库供给党费。

四、……实行选贤与能之原则……不得歧视无党、异党之分子,及利用政权吸收党员并强迫公务人员入党。

五、政府明令禁止任何党派利用政权在学校及其他文化机关推行党务,并严厉制止青年学生参加党派斗争以饬学风而固国家元气。

六、政府明令保障人民身体、信仰、思想、言论、集会、结社入党、看报、旅行等之自由。

七、明令停止特务机关对内之一切活动,并禁止一切非法特殊处置……

八、明令取消县参议会及乡镇代表考试条例,以便凡热心公正之士,均有机会参与地方政治,不受考试之限制。

九、……确定人民最低生活之保障,厘定人民平均合理之负担,并严禁官吏利用政治权力,实行垄断投机之商业行为。

十、军队国家化,停止军队中任何党派之组织,借以防止以武力从事党争。(《张澜文集》第136—138页)

1941年4月12日,梅贻琦在日记里说:“作《大学一解》要点。”次日又写:“约光旦来食早点,以《大学一解》要略交烦代拟文稿,日来太忙,恐终难完卷也。”

潘光旦遵梅贻琦所嘱,写出《大学一解(稿)》。既循梅贻琦所列要点,又发挥了自己服膺的“位育”学说,还提示青年,逆境或许是修身养性的好机会。潘光旦说——

……教育之最大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与夫共得其相位相育之道……

《大学》一书,于开章时阐明大学之目的后,即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疏散之际,耳目所接收之刺激,思虑所涉猎之对象,或为属于天人之际之自然现象,或为属于兴亡之际之民族命运,或为属于生死之际之个人际遇,要能一跃而越出日常课业之窠臼,一洗平日知、情、志三方面活动之晦涩、板滞、琐碎、藐小而使之复归于清空广大与活泼之境!(《潘光旦文集》第九卷第528—534页)

1940年前后,费孝通任教于云南大学,一边在社会学系授课,一边主持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实地调查工作站的研究项目,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问题。他曾带着学生张之毅到易门县作禄村调查。张之毅所著《易村手工业》完成后,1941年9月,费孝通为该书写序,回忆了他俩的艰辛经历后说——

从乡村工业到都市工业是世界经济史上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中国却另外还有一种新的意义。因为中国本国的都市工业,在西洋先进工业的压力下无法发展。我们关税不能自主,领海及内河航运已送给外国……历年洋货进口量的增加……简单数字的背后,却包含着无数可悲可痛的故事。……土地问题日趋严重,最后竟引成了一个政治性的争斗。我虽不敢说,在抗战前乡村经济的崩溃全是由于手工业的衰落,但是乡村工业的破坏,农民部分的失业,自然是乡村不安和政治扰乱的一个原因。国外工业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尽量作经济上的侵略……转变成国内政治的不安。(《费孝通文集》第三卷第12—13页)

1941年2月,闻一多在《中央日报》“文艺”副刊发表《贾岛》一文。文中说到,唐元和、长庆年间,在白居易社会改良旗帜下,元稹、张籍、王建等用乐府诗反映社会现实,一些年轻人却在为出路和癖好创作五言诗。闻一多说——

同类推荐
  • 佛系青年的穿越之旅

    佛系青年的穿越之旅

    当佛系的小知识青年穿越,那就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新人生。
  • 枭隋

    枭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不一样的天下。新建交流群号:959259842
  • 逆变1589

    逆变1589

    一个21世纪的精英“业务猿”,由于一场车祸,穿越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原本打算平淡度日的他,意外从了军,抗倭、退蒙、败满,名声大噪,后因神宗的赏识,进入朝廷中枢。另一方面,原本早早就成了亲的他,却桃花不断,少妇、萝莉、女匪,各式美女一一靠近,他是采还是采呢?就在他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其最大的敌人出现了,男主究竟何去何从……
  • 局中人局中道

    局中人局中道

    朕的天下绝不许人染指一寸,又怎会容他坐拥半城。我以半城之地谋你祝家江山。多年的征战杀伐,我累了!只想皈依佛门洗尽一生的善恶,然而我却依旧凡心未了,当着看客。一身抱负若无处施展岂不寂寞!我更不甘心平生所学被这平静的俗尘淹没!于是我······谁能告诉我,我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大哥若是活着,你把皇位传给大哥我无话可说;可是大哥已经死了,你却把皇位传给你的孙子,凭什么?······曾经的枭雄之子,人在江湖,谋算四方,图的什么?运筹帷幄的一代君王,甘做恶人又是为何?或明或暗的对弈,或凶或险的搏杀;谁在步步紧逼?谁又在步步为营?纷繁复杂的世界,谁是棋手?谁是棋子?一盘棋局的终了,谁在哭!谁在笑!谁又是真正的赢家?
  • 生煎日本民主史

    生煎日本民主史

    国会政治≠清廉政治。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以宏观叙时和微观叙事为视点,展示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民主发展与改革的庞大画卷,让你可观、可感地领略到制度与人性的冲击力,一扫先前因不了解真相而对日本民主史产生的误读。它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日本政府所推行的民主措施,还有民间人士维护民主制度所做的努力,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回避不夸张的全景式无缝隙透明读本。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隔壁大神在撩我

    隔壁大神在撩我

    顶着热游男号的她,娶了一个天仙似的”老婆“却没料到竟是隔壁小哥哥,一个儿时伙伴住对门大三岁的小哥哥,三年都可能见不到一面的人,却在游戏相见,大学相遇,儿时关系不和睦,长大化解,在种种关系场合下,不经意之间悄然改变着他们。全A大都知道了建筑系新晋女神封林晚和数学系乖张不羁的汀澈是儿时伙伴,换个词来说就是青梅竹马。所有人都在羡慕这是一段天赐的好时机。可是某人却要和他划分界限。“只是邻居,别猜了。”汀澈声线喑迷:有邻居像你这样半夜三更爬隔壁男人的床?––––当软萌正经的小白兔,撞上了斯文败类的大魔王。
  • 星空频道

    星空频道

    当落魄青年开启星空频道,是天选之人还是人类的最后的种子!
  •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有一张刮刮卡

    我有一张刮刮卡

    一千年之后,神元历,神话降临,你有绝世功法好牛掰,你有无敌血脉真拉风,什么?你有极品神通,我滴个乖乖,来来来,让哥刮一刮,统统带回家,你们有就是我有,嘎嘎嘎!
  • NBA万界主教

    NBA万界主教

    万界主教,传奇一生。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博弈

    博弈

    生活艺术的表现需要把握细节细节虽小,却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关注细节就是关注生活讲究细节就是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生活中总是有无数的烦恼困扰着你吗?你的他好像不如过去那样爱你了;工作了几年,升职却老也轮不到你;打拼这么久,小金库依然不见壮大;疲劳法力终日相伴,体重也随着年龄一同增长;揽镜自照,皱纹不知何时悄悄爬了了你的眼角……不要担心,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为你带来贴心的指导,替你的生活排忧解难。
  • 无限世界交流群

    无限世界交流群

    襄阳城外,郭襄被绑高台之上,火势一触即发。张三丰天人化生、白发转青丝,一步一虚度,拳拳破虚空,一连十三拳,硬生生打死金轮法王于万軍之前!白灵山上,六道鸣助怀抱桔梗,驾驭着百米高的须佐能乎,手中长刀遥指,口中淡漠道:“接下来,不会特意针对你们,但如果你们没能挡下余波的话,那死就死了吧。”马林梵多,顶上战争,战国与白胡子对峙,香克斯态度不明、凯多、BIGMOM虎视眈眈,海軍元帅路飞,身后站着七名海軍大将,一扬身后正义披风:“我以异界海軍元帅之名,暂时接管此界海軍最高指挥权!”两个现实世界,以帝国气运为引,以三山五岳和昆仑为支撑,同源而相合,促进世界稳定而平和地融合。......我是顾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尽欢!PS:诸天聊天群流+灵气复苏流
  • 头脑风暴异闻录

    头脑风暴异闻录

    这都4027年了,干啥事他不得靠脑子啊?